《GBT 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 C S2 5 2 0 0 J3 6 a 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5 7 4 5 2 010 2 0 1 0 1 2 2 3 发布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H e a tt r e a t m e n to fc 嬲ta l u m i n i u ma U o y s 2 0 11 0 6 - 0 1 实施 丰瞀鹊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议”。 G B T2 5 7 4 5 2 0 1 0目次前言I1 范围l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l5 热处理设备26 热处理工艺37
2、 质量控制与检验68 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7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8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刖置 G B T2 5 7 4 5 2 0 1 0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7 5 )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盐城丰东特种炉业有限公司、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建华、王广生、董小虹、王勇、王松明、施剑峰、
3、韩志春、苏宇辉、顾琳琳。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G B T2 5 7 4 5 2 0 1 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工件热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 T2 2 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
4、法G B T2 3 1 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G B T1 1 7 3铸造铝合金G B5 9 5 9 1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 部分:通用要求G B5 9 5 9 4电热设备的安全第4 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G B T7 2 3 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 B T9 4 5 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 B1 2 3 4 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 B T1 3 3 2 4热处理设备术语G B1 5 7 3 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 B T 1 6 8 3 9 2 热电偶第2 部分:允差G B T1 8 8 5 1 1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 部分:总则
5、3 术语和定义G B T7 2 3 2 、G B T1 3 3 2 4 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冷热循环处理c o l d - h tc i r c u l a t i n gt m a t m e n t铸造铝合金工件通过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空冷的正温处理,室温以下某个温度冷却保持并回复至室温的负温处理,加再次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炉冷的正温处理,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4 分类4 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按G B T1 1 7 3 铸造铝合金的规定,特性见表1 。表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类别代号及特性热处理状态类别热处理状态代号特性对湿砂型、金属型特别是压铸件,由
6、于固溶冷却速度较快有部分固人工时效T 1溶效果,人工时效可提高强度、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1 0 表1 ( 续) 热处理状态类别热处理状态代号特性 消除铸件在铸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合金 退火 T 2 的塑性 通过加热、保温及快速固溶冷却实现固溶,再经过随后时效强化,以 固溶处理加自然时效 T 4 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工件的塑性及常温抗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加不完时效是在较低的温度或较短的时间下进行,进一步提高
7、合金的强度 T 5 全人工时效 和硬度 固溶处理加完全 时效在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下进行,可获得最高的抗拉强度,但塑 T 6 人工时效性有所下降 固溶处理加稳定提高铸件组织和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较高温 T 7 化处理 度下工作的零件,稳定化温度可接近于铸件的工作温度 固溶处理加软化 固溶处理后采用高于稳定化处理的温度进行处理,获得高塑性和尺 T 8 处理寸稳定性好的铸件 冷热循环处理 T 9 充分消除铸件内应力及稳定尺寸。用于高精度铸件 4 2 铸件的热处理状态应在图样中注明。 5 热处理设备 5 1 加热设备 5 1 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一般应采用带风扇的空气循环电阻加热炉,
8、也可以使用燃料炉,用燃烧产生 的气体或燃气辐射管加热,禁止火焰直接加热,采用设置隔热屏等措施,防止直接对工件加热。 5 1 2 加热炉应采用I 、类炉,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如表2 所示。 表2 加热炉技术要求 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控温精度记录仪表指示精度记录纸刻度( 分辨力) 加热炉类别 m m I士3土10 22 士5士1 5O 54 注: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5 1 3 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记录仪表安放在接近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 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功能。 5 1 4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见表3 ,检测方法
9、按G B T9 4 5 2 规定,其保温精 度应符合表2 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 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表3 加热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及仪表检定周期月 加热炉类别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 仪表检定周期 -13 66 5 1 5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校验。校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仪 表热电偶的热端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系统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为 2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 1 0土1 。当超过该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
10、或进行修正。5 2 温度控制设备5 2 1现场检测设备的精度应高于被检测设备的精度。5 2 2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z 要求,检定周期按表3 执行。5 2 3 现场系统校验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o 0 5 级,分辨率不低于1m V ,检定周期为6 个月。5 2 4 测量室温用的水银温度计,分辨率o 1 ,检定周期为1 年。5 2 5 热电偶应符合G B T1 6 8 3 9 2 的规定,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见表5 。表4 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使用温度允许偏差检定周期名称分度号等级月O 4 0 0土1 6检测镍铬一镍硅热电偶KI 等标准34 0 0 1 l o o土O
11、 4 7 f一4 0 3 3 3土2 5镍铬一镍硅K63 3 3 12 0 0士O 7 5 t一4 0 + 3 5 0土1 0 或士O 7 5 r铜一康铜T6Z 0 0 + 4 01 o 或士1 5 fI一4 0 8 0 0土1 _ 5 或士O 4 f镍铬一康铜E6一4 0 + 9 0 0士2 5 或士O 7 5 注1 :f 为测量温度,。注2 :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5 3 固溶冷却槽5 3 1固溶冷却槽应尽量设在紧靠加热炉的位置,以保证加热铸件快速浸入固溶冷却槽,固溶冷却转移时间应符合表5 规定。5 3 2 固溶冷却槽应有足够容量,保证固溶冷却铸件全部浸入固溶冷却介质中的同时能迅速固
12、溶冷却。5 3 3 固溶冷却槽应设有冷却循环和搅拌装置及温度测量装置,必要时可配置加热装置,以保证冷却介质温度及其均匀性。5 3 ,4 固溶冷却椿应备有槽盖,固溶冷却槽中的冷却介质应根据需要定期检验更换。6 热处理工艺6 1 热处理前的准备6 1 1 对加热炉、温度控制设备、固溶冷却槽等的状况进行使用前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6 1 2 清理铸件表面油污及脏物,保持人炉前铸件干净。6 1 3 对容易产生畸变的铸件,应配置专用的热处理工装夹具。6 1 4 检查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确保齐全。6 2 装炉6 2 1按合金牌号、铸件几何尺寸和热处理制度分类装炉。6 2 2 铸件应装在加热炉有效工作区内。
13、6 2 3 铸件装炉时不应密集堆放,各铸件之间、框架各层之间、铸件与隔热屏之间均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防止变形,获得满意的加热和固溶冷却效果。6 2 4 检查铸件力学性能的单铸或附铸试样,应与同熔炼炉批的铸件同炉热处理。3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 1 0 6 3 热处理制度 6 3 1 铝合金铸件固溶处理的温度应符合表5 规定。 表5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制度 固溶处理时效处理 序合金热处理 保温冷却介质最长转保温 温度温度冷却 号牌号代号状态 时间及温度移时间时间
14、 介质 hh 空气或 T 2 2 9 0 3 1 02 4 随炉冷 T 45 3 0 5 4 0 2 66 0 1 0 0 ,水 2 5 室温2 4 1 Z A l S i 7 M g Z L l 0 1 T 55 3 0 5 4 02 66 0 1 0 0 ,水2 51 4 5 1 5 53 5 空气 T 65 3 0 5 4 02 6 6 0 1 0 0 ,水 2 51 9 5 2 0 5 3 5 空气 T 75 3 0 5 4 02 6 6 0 1 0 0 ,水 2 52 2 0 2 3 0 3 5空气 T 85 3 0 5 4 02 66 0 1 0 0 ,水2 52 4 5 2 5
15、53 5 空气 T 45 3 0 5 4 06 1 2 6 0 1 0 0 ,水 2 5 空气 室温不! 呀8 T 5 5 3 0 5 4 0 6 1 2 6 0 1 0 0 ,水2 5 空气 2 Z A l S i 7 M g A Z L l 0 1 A苒1 5 0 1 6 02 1 2 室温不少于8 T 65 3 0 5 4 06 1 26 0 1 0 0 ,水2 5 空气 再1 7 5 1 8 53 8 空气或 3Z A l S i l 2Z L l 0 2T 22 9 0 3 1 02 4 随炉冷 T 1 一 1 7 0 1 8 03 1 7 4 Z A 【S i 9 M g Z L
16、l 0 4 空气 T 65 3 0 5 4 02 66 0 1 0 0 ,水2 51 7 0 1 8 08 1 5 T 2 一 1 7 5 1 8 55 1 0 5 Z A l S i 5 C u l M g Z L l 0 5T 55 2 0 5 3 03 5 6 0 1 0 0 ,水 2 51 7 0 1 8 03 l O 空气 T 75 2 0 5 3 03 5 6 0 1 0 0 ,水 2 5Z 2 0 2 3 03 1 0 6 Z A l S i 5 C u l M g AZ L l 0 5 A T 55 2 0 5 3 04 1 26 0 1 0 0 ,水2 51 5 5 1 6
17、53 5 空气 T 1 1 7 5 1 8 5 3 5 T 55 1 0 5 2 05 1 2 6 0 1 0 0 ,永 2 51 4 5 1 5 53 5 7 Z A l S i 8 C u l M g Z L l 0 6 空气 T 65 1 0 5 2 05 1 26 0 1 0 0 。水2 51 7 0 1 8 03 1 0 T 75 1 0 5 2 05 1 2 6 0 1 0 0 ,水 2 52 2 5 2 3 56 8 8 Z A l S i 7 C u 4 Z L l 0 7T 6 5 1 0 5 2 08 1 06 0 1 0 0 ,水2 51 6 0 1 7 06 1 0 空
18、气 T 1 1 9 0 2 1 01 0 1 4 9 Z A l S i l 2 C u 2 M 9 1 Z L l 0 8T 65 1 0 5 2 03 8 6 0 1 0 0 ,水 2 51 7 5 1 8 51 0 1 6 空气 T 75 1 0 5 2 03 8 6 0 1 0 0 ,水 2 52 0 0 2 1 06 1 0 T 1 2 0 0 2 1 06 1 0 1 0Z A l S l 2 c u l 1N i lZ L l 0 9 空气 T 64 9 5 5 0 54 6 6 0 1 0 0 ,水 2 5 1 8 0 1 9 0 1 0 1 4 1 1 Z A I S l l
19、 5 C u 6 M g Z L l l 0T 11 9 5 2 0 55 1 0 空气 4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表5 ( 续)G B T2 5 7 4 5 2 0 1 0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序合金合金热处理保温冷却介质最长转保温温度温度冷却号牌号代号状态时间及温度移时间时间介质hh分段加热1 2Z A l S i 9 C u 2 M gZ L l l lT 65 0 0 5 1 04 66 0 1 0 0 ,水2 51 7 0 1 8 05 8空气再5 3 0 5 4 06 8T 55 3 0 5 4 04 61 5 5 1 6 54 81 3Z A l S i
20、7 M 9 1 AZ L l l 4 A空气T 85 3 0 5 4 06 1 06 0 1 0 0 ,永2 51 6 0 1 7 05 l OT 45 3 5 5 4 51 0 1 2室温2 41 4Z A l S i 8 M g B eZ L l l 5T 55 3 5 5 4 51 0 1 26 0 1 0 0 ,水2 51 4 5 1 5 53 5空气T 45 3 0 5 4 08 1 2室温2 41 5Z A l S i 8 M g B eZ L l l 6T 55 3 0 5 4 08 1 26 0 1 0 0 ,水2 51 7 0 1 8 04 8空气分段加热T 45 2 5 5
21、 3 55 96 0 1 0 0 ,水室温2 4再5 3 5 5 4 55 91 6Z A l C u 5 M nZ L 2 0 1分段加热T 55 2 5 5 3 55 96 0 1 0 0 ,水2 01 7 0 1 8 03 5空气再5 3 5 5 4 55 95 3 0 5 4 01 7Z A l C u 5 M n AZ L 2 0 1 AT 57 96 0 1 0 0 ,水2 01 5 5 1 6 56 9空气再5 4 0 5 5 0T 45 1 0 5 2 01 0 1 66 0 1 0 0 ,水2 5室温2 41 8Z A l c u 4Z L 2 0 3T 55 1 0 5 2
22、 01 0 1 56 0 1 0 0 ,水2 51 4 5 1 5 52 4空气1 9Z A l C u 5 M n C d AZ L 2 0 4 AT 65 3 3 5 4 31 0 1 8室温6 0 ,水2 01 7 0 1 8 03 5空气T 55 3 3 5 4 31 0 1 8室温6 0 ,水2 01 5 0 1 6 08 l O2 0Z A l C u 5 M n C d V AZ L 2 0 5 AT 65 3 3 5 4 31 0 1 8室温6 0 ,水2 01 7 0 1 8 04 6空气T 75 3 3 5 4 31 0 1 8室温6 0 ,水2 01 8 5 1 9 5Z
23、 42 1Z A l R E 5 C u 3S i 2Z L 2 0 7T 11 9 5 2 0 55 1 01 9 5 2 0 55 1 01 9 5 2 0 55 1 0空气2 2Z A l M 9 1 0Z L 3 0 1T 44 2 5 4 3 51 2 2 0潍水或5 0 1 祧2 5室温2 4T 11 7 0 1 8 04 6空气2 3Z A l M 9 5S i lZ L 3 0 3T 44 2 0 4 3 01 5 2 0沸水或5 0 1 油2 5室温2 4分段加热2 4Z A l M 9 8 Z n lZ L 3 0 5T 44 3 0 4 4 08 1 0沸水或5 n l
24、o o 釉2 5室温2 4再4 2 5 4 3 56 82 5Z A l Z n l l S i 7Z L 4 0 1T 11 9 5 2 0 55 1 0空气2 6Z A l Z n 6 M gZ L 4 0 2T 11 7 5 1 8 58 1 0空气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 1 0 6 3 2 时效处理的温度及固溶和时效处理保温时间一般按表5 规定。也可根据铸件的化学成分、铸造 方法、铸件壁厚和力学性能要求等因素调整,一般含镁或含铜量较高或大截面的铸件
25、,可取较长的保温 时间和较低的时效温度。 6 3 3 同一热处理炉次中装有不同厚度的铸件时,应按最大厚度确定加热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从加热 设备工作区温度最低一只记录热电偶达到规定温度下限时开始计算。 6 3 4 铸件固溶处理应在低于处理温度下进炉,其升温速度一般小于2 0 0 h 或采取阶段加热。 6 3 5 固溶冷却介质,一般可采用表5 中规定的水,对于形状复杂容易产生畸变和裂纹的铸件,可在沸 水或热油中固溶冷却。 6 3 6 为得到满意的固溶处理效果,应尽量缩短固溶冷却转移时间,要求固溶冷却前充分做好准备工 作,铸件从炉门开启到完全浸入固溶冷却介质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表5 的规定。 6 3
26、7 铸件在固溶冷却介质中停留的时间,以铸件最大厚度为确定依据,但不应少于2m i n 。 6 3 8 对于尺寸精度和尺寸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铸件可按表6 规定进行冷热循环处理( T 9 ) ,具体工 艺如下: a ) 对有较高精度要求的铸件,在固溶处理或时效处理后进行粗加工,按照表6 的制度1 进行冷热 循环处理后再精加工。 b ) 对于尺寸稳定性有更高要求的铸件,可将其于固溶处理或时效处理后进行粗加工,按照表6 的 制度1 进行冷热循环处理后进行半精加工,半精加工后再按照表6 的制度2 进行冷热循环处 理后进行精加工。 表6 冷热循环处理制度 制度号制度名称温度时间h 冷却方式 正温处理 1
27、3 5 1 4 54 6 空冷 1 负温处理一5 0 2 3 在空气中回复到室温 正温处理1 3 5 1 4 54 6 随炉冷至6 0 取出空冷 正温处理 1 1 5 1 2 56 8 空冷 2 负温处理一5 0 6 8 在空气中回复到室温 正温处理1 1 5 1 2 56 8 随炉冷至室温 6 3 9 固溶处理时因故中断加热,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工作时,已达到固溶处理温度的铸件应进行固 溶冷却;未达到固溶处理温度的铸件可以进行空冷。再次装炉热处理保温时间一般与第一次保温时间 累计计算,其点保温时间可延长。 6 3 1 0 时效处理时因故中断保温,在短时闻内不能恢复工作时,应出炉空冷。再次进炉热
28、处理的保温 时间可与中断前的保温时间累计计算,其有效保温时间应等于或稍长于原来规定的保温时间。 6 3 1 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参见附录A 。 6 4 重复热处理 6 4 1 当铸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可进行重复热处理,重复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可酌情减少,固 溶处理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二次,时效处理重复次数不受限制。 6 4 2 固溶处理为分段加热的铸件,在重复热处理时,固溶处理已加热温度可以不采用分段加热工艺。 7 质量控制与检验 7 1 质量控制 7 1 1 人员要求 热处理操作人员、仪表员、检验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6 w w w . b z f
29、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 1 07 1 2 热处理过程控制7 1 2 1 待处理件控制确认铸件热处理前的所有工序全部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完毕。7 1 2 2 设备控制设备应根据本标准有关要求进行检查确认,并应有合格标识。7 1 2 3 工艺过程控制工艺过程按本标准有关要求检查确认,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固溶冷却转移时间、冷却介质温度等工艺参数应确保符合工艺文件要求,操作过程和品质符合要求。7 1 3 记录a ) 每台加热炉应备有专门的记录,内容包括:1 ) 炉子编号和类型;2 ) 使用温度范围;3 )温度均匀性检查周期及结果;4 ) 热电偶的编号及位置;5
30、) 大修后的状况等。b ) 在完成热处理及检验后,操作人员及检验员应填写工艺流程卡、热处理生产记录卡和热处理记录图表,并签名或盖章,应注明异常情况。c ) 所有原始记录应随铸件一同交检,最后归档,归档原始记录按规定保存期保存完好。7 2 检验7 2 1 外观检验热处理后的铸件应无裂纹、表面起泡、氧化变黑和变形。外观检查采用目视( 或使用l o 倍以下放大镜) 观察。7 2 2 渗透检验渗透检查应无表面裂纹。渗透检验按G B T1 8 8 5 1 1 或其他相应的标准进行。7 2 3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应符合图样或相应技术文件的规定,参见附录A 。拉伸试验按G B T2 2 8 进行;布氏硬度试验
31、按G B T2 3 1 1 进行。7 2 4 金相检验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不允许存在过烧组织。金相检查项目及要求由供需双方确定。8 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8 1设备、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等应符合G B1 5 7 3 5 、G B5 9 5 9 1 、G B5 9 5 9 4 、G B1 2 3 4 8 等有关规定。8 2 整条生产线运行中所有相关动作都应设置电气安全联锁装置和相关程序互锁,特别是炉内循环搅拌和加热互锁;固溶冷却槽搅拌和工件固溶冷却互锁;工件转移动作和炉门、升降机动作互锁、加热元件损坏与停电保护等。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32、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5 7 4 5 2 0 1 0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 A 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见表A 1 表A 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不低于 合金合金 抗拉强度伸长率布氏硬度 序号合金牌号 铸造方法 代号状态 吒也 H B W M P a( 5 2 5 0 3 0 ) S 、R 、J 、K T 21 3 524 5 J BT 41 8 545 0 S 、R 、KT 41 7 545 0 J 、J B T 52 0 5 26 0 1 Z A l S i 7 M g Z L l 0 1 S 、R 、K
33、T 5 1 9 526 0 S B 、R B 、K BT 51 9 526 0 S B 、R B 、K B T 62 2 517 0 S B 、R B 、K B T 71 9 52 6 0 S B 、R B 、K B T 81 5 535 5 S 、R 、K T 41 9 5 56 0 J 、J B T 42 2 556 0 S 、R 、K T 52 3 547 0 2 Z A l S i 7 M g A Z L l 0 1 A S B 、R B 、K B T 52 3 547 0 J B 、J T 52 6 547 0 S B 、R B 、K BT 62 7 528 0 J B 、J T 6
34、2 9 538 0 S B 、J B 、R B 、K B T 21 3 54 5 0 3Z A lS j l 2 Z L l 0 2 J T 21 4 535 0 JT 11 9 51 56 5 4 Z A l S i 9 M g Z L l 0 4 S B 、R B 、K B T 6 2 2 527 0 J 、J BT 62 3 527 0 S 、J 、R 、K T 11 5 50 56 5 S 、R 、KT 51 9 517 0 5 Z A l S i 5 C u l M g Z L l 0 5T 52 3 5O 57 0 S 、R 、KT 62 2 5O 57 0 S 、J 、R 、KT
35、 71 7 516 5 S 、B 、R 、KT 52 7 518 0 6Z A IS i 5 C u l M g AZ L l 0 5 A J 、J B T 52 9 528 0 8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表A 1 ( 续)G B T2 5 7 4 5 2 0 1 0力学性能不低于合金合金抗拉强度伸长率布氏硬度序号合金牌号铸造方法代号状态吼疋H B WM P a( 5 2 5 0 3 0 )J BT 11 9 51 57 0S BT 52 3 526 0J BT 52 5 527 07Z A l S i 8 C u l M gZ L l 0 6S BT 62 4
36、518 0J BT 62 6 527 0S BT 72 2 526 0JT 72 4 526 0S BT 62 4 529 08Z A l S i 7 C u 4Z L l 0 7JT 62 7 52 51 0 0JT 11 9 58 59Z A lS i l 2 C u 2 M 9 1Z L l 0 8JT 62 5 59 0JT 11 9 50 59 01 0Z A l S 1 2 C u l M 9 1 N i lZ L l 0 9JT 62 4 51 0 0ST 11 4 58 01 1Z A l S i l 5 C u 6 M gZ L l l 0JT 11 6 59 0S BT 6
37、2 5 51 59 01 2Z A l S l 9 C u 2 M gZ L l l lJ 、J BT 63 1 521 0 0S BT 52 9 028 51 3Z A l S i 7 M 9 1 AZ L l l 4 AJ 、J BT 53 1 039 0ST 42 2 547 0JT 42 7 568 01 4Z A l S i 5 Z n l M gZ L l l 5ST 52 7 53 59 0JT 53 1551 0 0ST 42 5 547 0JT 42 7 568 01 5Z A l S i 8 M g B eZ L l l 6ST 52 9 528 5JT 53 3 549
38、0S 、J 、R 、KT 42 9 587 01 6Z A l C u 5 M nZ L 2 0 1S 、J 、R 、KT 53 3 549 0ST 73 1 528 01 7Z A l C u 5 M n AZ L 2 0 1 AS J 、R 、KT 53 9 081 0 0S 、R 、KT 41 9 566 0T 42 0 566 01 8Z A l C u 4Z L 2 0 3S 、R 、KT 52 1 537 0T 52 2 537 09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G B T2 5 7 4 5 2 0 1 0 表A 1 ( 续) 力学性能不低
39、于 合金 合金 抗拉强度伸长率布氏硬度 序号合金牌号 铸造方法 代号状态 巩疋 H B W M P a ( 5 2 5 0 3 0 ) 1 9 Z A l C u 5 M n c d AZ L 2 0 4 AST 54 4 041 0 0 S T 5 4 4 0 7 1 0 0 2 0Z A l C u 5 M n C d V AZ L 2 0 5 AST 64 7 031 2 0 ST 74 6 02 1 1 0 ST 11 6 57 5 2 1Z A l R E 5 C u 3 S i 2Z L 2 0 7 J T 11 7 57 5 2 2 Z A l M g l O Z L 3 0 l S 、J 、R T 4 2 8 01 06 0 2 3 Z A l M 9 8 Z n l Z L 3 0 5ST 42 9 089 0 S 、R 、K T 11 9 528 0 2 4 Z A l z n l l S i 7Z L 4 0 1 J T 12 4 51 59 0 J T 12 3 547 0 2 5 Z A l Z n 6 M g Z L 4 0 2 ST 12 1 546 5 注:s 砂型铸造,卜一金属型铸造,R 一熔模铸造,K 壳型铸造,B 一变质处理。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