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学案(教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琵 琶 行导学案(教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_诗人,字乐天_,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
2、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新乐府运动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五言、七言
3、、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基础演练】1.给下列难字注音:铮( )铮然 贾( )人 悯( )然转徙( ) 荻( )花 霓( )裳琴( )瑟( )琵( )琶( ) 钿( )头呕( )哑( )嘲( )哳( ) 六幺( )答案: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转徙于江湖间( )转轴拨弦三两声( )却坐促弦弦转急 ) 因为长句 (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 )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 )答案:(话 )(字)(说话的声音)(说)(辗转)(转动 )(更、越 )(创作)(弹奏)(替、给 )
4、(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 )(突然爆发出 )(整理)3.翻译下面的句子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b转徙于江湖间译文:在江湖上辗转奔波c使快弹数曲译文: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3.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合作探究】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答案: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小序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
5、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答案:a.“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一段b.“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四段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答案:江头送客思管弦;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巩固提升】 (一)课内检测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n) 憔悴(jio) 六玄(yo)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答案:C(A.
6、“憔”应读为“qio”。B.“贾”应读为“g”。D.“浸”应读为“jn”。)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答案: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答案:D(A.畅快。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
7、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答案: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答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二)课外拓展
8、1.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至少说出一个。答案: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稽康悲奏广陵散。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
9、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10、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答案:诗的三、四两句,诗人不是正面写自己怎样思家,而是通过想象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来表现思念之情。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4.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5.掌
11、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知识导学】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侧面描写。【基础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相逢何必曾
12、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答案:C “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2.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答案:C “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13、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答案: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45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答案: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
15、,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答案: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合作探究】有感情地诵读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品味诗中的意境。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琵琶女此时已经进入乐曲的境界。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
16、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答案:运用了多种手法来直接表现音乐。第一种,用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直接描写。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3.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答案: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
17、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
18、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4.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答案: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
19、其感人的艺术魅力。5.朗读、背诵诗的第一、二节,体会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诗句默写填空: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_。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_。_,添酒回灯重开宴。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_,似诉平生不得志。_,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_,小弦切切如私语。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银瓶乍破水浆迸,_。 _,四弦一声如裂帛。 _,唯见江心秋月白。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
20、,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答案:C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
21、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答案: B(提示:比喻)(二)课外拓展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
22、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第三课时【学习目标】7.背诵第三、四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8.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9.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知识导学】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3、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基础演练】1.填写诗句: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
24、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_。_,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_,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_。 我闻琵琶已叹息,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_。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_。其间旦暮闻何物?_。春江花朝秋月夜,_。岂无山歌与村笛,_。今夜闻君琵琶语,_。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_。_,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 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B )忽闻
25、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 B C D解析:正面写琵琶技艺。写琵琶女的身世。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自己作为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合作探究】1.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各有何特点?答案:-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
26、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时,“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苦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玩弄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诗人的自我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抒写了自己官宦失意的痛苦和
27、感伤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激愤。2.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答案: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3.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答案: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
28、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4.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答案: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此感叹。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义,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
29、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B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C)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
30、感。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4.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C )(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2)(3)(4)(6) B(1)(3)(4)(6)C(1)(4)(5)D(1)(3)(5)(二)课外拓展1.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暮 江 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A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铺”字化静为动。B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C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