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泳霞-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4157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泳霞-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泳霞-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泳霞-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泳霞-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骨干教师风采展示课:教 学 设 计弹 力-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 第二节哈五中 解泳霞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 第二节弹 力设计人:哈五中 解泳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4)知道胡克定律,学会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2)经历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体会“放大”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2)在生活中运用物理规律,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教 学重 点与难 点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确定方向。(2)胡克定律及应用。教学难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2)弹力方问的确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组织学生主体活动说明课题引入通过视频的展现,让学生找出共同点。有形变、有力(或弹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兴趣探究问题一:形变什么是形变?形变的原因是什么?举实例:生活生产中的形变。形变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今天所学的内容用途很广,还

3、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学生实验:提出问题:松手后曾发生形变的物体状态有何不同归纳:给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概念使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钢板尺等发生形变有恢复原状的,有不恢复的手中物体形变分类:属于弹性形变的是哪些?这些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思考起来也很容易就发现他们在本质上的区别。使学生加深对弹性形变的认识。教师演示手中的旧弹簧不能恢复原状归纳: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观察、思考通过实例认识到弹性形变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探究问题二:弹力播放视频请学生分析跳高运动员跃过高出其身高很多的高杆我们看到哪个物体

4、发生了弹性形变,能飞跃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力(或弹力)产生的原因?(1)弹力的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动手做一做:用手拉动弹簧让手感知弹簧给手的弹力。实例分析:请学生以手受到的弹力来分析施力与受力物体。学生:撑杆发生了弹性形变,受力(或受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等,师生共同归纳从具体的实例入手引出较抽象的概念-弹力教师从定义入手分析: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和它接触的物体;分析:弹簧受到的弹力,这个弹力产生一定是钩码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弹簧产生了力的作用。从力是相互的入手,引出有时形变很小不易观

5、察,采用的方法。演示微小形变实例一:用力捏矿泉水瓶和玻璃瓶,提出“放大”的思想生活中有很多的由于微小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请举例。演示微小形变实例二:下面我们利用平面镜来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观察、思考降低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心观察,思考,生活无处不物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态度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自主探究交流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归纳出:弹力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 B:发生弹性形变探究:弹力的方向常见的弹力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支撑面的弹力、绳的弹力、弹簧的弹力演示实验:A:重物压海绵研究重物

6、受到的支持力 B:气球压在桌面上研究桌子受到的压力 C:橡皮筋挂钩码研究钩码受到的拉力A 确定下列物体A受到弹力的方向(画出示意图):墙对A的弹力观察、思考改用了海绵。因为桌子的形变不易观察,而海绵的形变显而易见。三种演示都用到了“放大”的思想。多次利用放大的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这种思想的理解。这样设计不仅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课堂小结1.弹力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 A:物体间必须直接接触 B: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A: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面(或者切面

7、)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B: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加强对本节知识的整体认识练习附学案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作业(1)、自制弹簧秤;(2)、了解弹簧用途板书设计 弹 力一形变:1.定义: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2.分类: 弹性形变(弹性限度)范性形变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 B: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反思本学期进行了一节物理课弹力的教学,反思整个准备、教学的过程

8、,有一些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有不成熟的地方与各位商讨。首先,公开课是做课教师展示教学个人风格的过程,也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准备课的过程中,组内的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多次听课提出改进的见解,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张兴龙老师帮设计平面镜的两次反射的实验,整理课件,贾志平老师收集购买学生实验所需要的物品等等。其次,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我感到:(1)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设问要准确要有梯度,让我校学生能经过自主的思考能完成,个别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完成的表达自己的思想。(2) 方法要敲实:针对我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的特点,在探究问题后,及时归纳总结方法,一定反复敲实。(3)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要全面。(4) 适当地调节讲课的节奏:师生和谐平等地探究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无论学生的对错尽可能让共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再由其他学生或教师有针对性地与之讨论,引导其改变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对于物理教学的认识:教学应以实验为突破口,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知识,尤其是针对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层次较多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体验知识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知识性方面,达到其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养成习惯的培养方面有较大的益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