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百日维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历史《百日维新》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百百日日维维新新1三、维新变法的高潮;三、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康有为两次上书;、康有为两次上书;(1 1)康有为)康有为18971897年上书;年上书;(2 2)康有为)康有为18981898年上书;年上书;1897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施政纲领)22、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 1)标志:)标志:18981898年年6 6月,光绪帝颁布月,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定国是诏。(2 2)概况:)概况:18981898年年6 6月月1111日日-9-9月月2121日
2、,日,共共103103天,史称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3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1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变法、除旧布新的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坚定决心。(2 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变法的急切心情心情和政治斗争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经验的不足。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不甘作亡国之君;不甘作亡国之君;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4内容内容
3、进步性进步性局限性局限性除旧除旧布新布新政政治治裁撤闲散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衙门和冗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事,允许创办报纸 经经济济裁撤驿站裁撤驿站等旧机构等旧机构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修筑铁路,开采矿产产 军军事事裁汰绿营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装备新式武器,改用西法训练改用西法训练 文文教教改革科举制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废除八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将书院、祠庙等改为中西兼修的学为中西兼修的学校,创办专业学校,创办专业学堂,选派留学生堂,选派留学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治,有利于资产
4、阶级参政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宪等政治主张。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增加财政收入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先进科技文化。5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1: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内容,分析
5、其特点。1)从方式上看:)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改革中国的旧制度。义国家的制度模式,改革中国的旧制度。2 2)从宗旨上看:)从宗旨上看:是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是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建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3 3)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有差距,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
6、人民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6四、维新变法的失败;四、维新变法的失败;1 1、标志:戊戌政变。、标志:戊戌政变。(1898)(1898)2 2、概况:、概况:7概况概况(一一)新旧势力的交锋新旧势力的交锋 (1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 新势力:新势力:(2 2)、人物、人物 旧势力:旧势力:(3 3)、举措、举措以光绪皇帝为首以光绪皇帝为首以慈禧太后为首以慈禧太后为首四、维新变法的失败;四、维新变法的失败;在推行改革和阻碍改革两股政治力量的交锋最在推行改革和阻碍改革两股政治力量的交锋最直接的表
7、现是人事任免权上尖锐斗争,旧势力的代直接的表现是人事任免权上尖锐斗争,旧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占据权力的优势,拥有雄厚的根基,于表慈禧太后占据权力的优势,拥有雄厚的根基,于是,解除推行改革的重要人物的职务,并安插亲信是,解除推行改革的重要人物的职务,并安插亲信掌管军事,控制京津地区。而新势力依靠的光绪帝掌管军事,控制京津地区。而新势力依靠的光绪帝是被动反击,明显势力单薄,缺乏中央和地方高级是被动反击,明显势力单薄,缺乏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的支持,改革机构形同虚设,本想拉拢重用掌官员的支持,改革机构形同虚设,本想拉拢重用掌管军事的袁世凯,却不料袁和守旧势力密切勾结,管军事的袁世凯,却不料袁和守旧势力密
8、切勾结,对袁缺乏正确认识的新势力军事力量上依旧是空泛对袁缺乏正确认识的新势力军事力量上依旧是空泛苍白。为了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结苍白。为了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结果也落空了果也落空了。四、维新变法的失败;四、维新变法的失败;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地方官员大多对新政抵制地方官员大多对新政抵制新机构为守旧势力把持新机构为守旧势力把持A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B任命谭刘杨林任命谭刘杨林“军机四卿军机四卿”荣禄暗中勾结旧势荣禄暗中勾结旧势力密谋慈禧训政力密谋慈禧训政C拉拢袁世凯拉拢袁世凯D游说列强游说列
9、强光绪帝的反击使得矛盾尖锐化、表面化光绪帝的反击使得矛盾尖锐化、表面化 慈禧太后为首慈禧太后为首 (封建守旧势力)(封建守旧势力)光绪帝为首光绪帝为首 (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新势力新势力 旧势力旧势力举措:举措:慈禧太后慈禧太后 (强、控制主宰)(强、控制主宰)荣禄(提升重用)荣禄(提升重用)大多数中央和地方机构大多数中央和地方机构袁世凯(两面派,给新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井)势力设陷井)光绪帝光绪帝 (弱、受约束)(弱、受约束)翁同龢(解除远离)翁同龢(解除远离)陈宝箴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地方官员个别代表)“宁可亡国宁可亡国,不可变法不可变法”,“祖宗之法不可
10、变祖宗之法不可变“,“民权之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一益而有百害”。顽固派顽固派 18981898年年9 9月月2828号,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等号,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等6 6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6 6人即后人所说的人即后人所说的”戊戊戌六君子戌六君子”。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他年仅他年仅3333岁。清朝政府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岁。清朝政府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慈禧:慈禧:“变法乃吾素志
11、,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变法乃吾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新旧势力的交锋(一一)、新旧势力的交锋、新旧势力的交锋 1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 新势力:新势力:2 2、人物、人物 旧势力:旧势力:3 3、举措、举措 4 4、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以光绪皇帝为首以光绪皇帝为首以慈禧太后为首以慈禧太后为首四、维新变法的失败;四、维新变法的失败;(二)(二)、百日维新的失败、百日维新的失败1 1、导火线、导
12、火线2 2、戊戌政变的过程、戊戌政变的过程1)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临朝听政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取消新政2)囚禁光绪帝)囚禁光绪帝3)屠杀)屠杀“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1)谭嗣同带光绪帝密谕夜访袁世凯 2)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3 3、结果、结果2)百日维新失败)百日维新失败.1)除京师大学堂其他新法措施被废除)除京师大学堂其他新法措施被废除14林林林林旭旭旭旭谭谭谭谭嗣嗣嗣嗣同同同同刘刘刘刘光光光光第第第第康康康康广广广广仁仁仁仁杨杨杨杨深深深深秀秀秀秀杨杨杨杨锐锐锐锐15我我自自横横刀刀向向天天笑笑去去留留肝肝胆胆两两昆昆仑仑16 我我们们从从古古以以来来,就就有有埋埋头头苦苦干干的
13、的人人,就就有有拼拼命命硬硬干干的的人人,就就有有为为民民请请命命的的人人,就就有有舍舍身身求求法法的的人人,这这就就是是中中国国的的脊脊梁梁.鲁鲁迅迅1718探究活动探究活动2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9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袁世凯袁世凯20探究活动探究活动2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2 2)袁世凯的出卖。)袁世凯的出卖。(3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4 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的狂潮。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采取
14、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21 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国际国际环境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国内国内环境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领导领导力量力量倒
15、幕派掌握实权,得到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改革改革途径途径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具体具体措施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依靠没
16、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不敢发动群众 保守势力强大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变法法令如“一纸空一纸空文文”22 4 4、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1 1、性质: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 2、政治:具有爱国性,政治:具有爱国性,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动;3 3、经济:具有进步性,经济:具有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步尝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4 4、思想:具有启蒙性,思想:具有启蒙性,是近代中国第
17、一次思想解放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 5、维新变法的局限性:维新变法的局限性:A.A.没有采纳维新派的没有采纳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设立制度局等主张;B.;B.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C.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巩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巩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功绩在于()A A、挽救民族危亡、挽救民族危亡 B B、推动政治变革、推动政治变革 C C、促进思
18、想启蒙、促进思想启蒙 D D、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24 巩固: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巩固: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是()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运动25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与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
19、的作用上有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何不同?为什么?为什么?26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为为18世纪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促成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27(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2)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