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就业促进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首市就业促进行动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界首市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一、目标任务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全市 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以社区三公里范围 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政府主导推 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 业服务,到达“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 工作目标。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感受到更多暖心服务。(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以社区为载 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实施“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工 作,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地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充分就 业社区为抓手,持续优
2、化公共就业服务,打造智慧就业驿站, 推动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 快实现就业,强化失业兜底保障机制,推进更加充分就业。 2022年,先行在界首市东城街道辖区内14个社区开展试点 工作,力争2022年全年我市40%社区到达“三公里”充分就 业社区标准,到2025年,我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达 到 70%o(二)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 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短缺、重点群体就业等难题,充分发挥 人社系统职能优势,着力解决企业缺工和高质量就业问题。序号重点任务时限要求责任单位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 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 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委、团
3、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6促进农民工市内就业。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 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 信息、1个培训工程,每年开 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 人次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开展改革委、市农业 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7巩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延续实施就业脱贫相关政策, 推动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 愿的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稳 定就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 态监测机制,开展定期核查、 跟踪监测,精准掌握就业状 况。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8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 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 行动。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
4、业 创业园地建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9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健全重点骨干企业用工常态 化服务机制,落实重点企业用 工“包保”责任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开展改革委、市经济 和信息化局、市商务粮食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序号重点任务时限要求责任单位10提高技能人才供给。每年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11开发基层服务岗位。2022年,在街道(乡镇)、社 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 平安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 位36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 因疫等原因失业人员。市政府牵头。12加大政策性岗位和 国有企业岗位开发。2022年,稳定
5、面向高校毕业生 招录(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和 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特 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数 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 科技局、市财政局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重点关注返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到百分百帮扶。2022 年返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0%以上,到2025年,返界高校毕 业生就业率到达73%O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加快融城职 教园建设进度,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 技工学校建设层次,年均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构建“接 您回家”与“送您上岗”双轮驱动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一 批”要求,确保全市所有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每年举 办招聘会不
6、少于72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810人,助 力企业破解结构化用工短缺难题。二、工作措施(一)强化载体建设,助力就近就地就业。1 .强化社区就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 建设,并逐步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试点范围,帮助社区居 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到达“三 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促进更多社 区到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 .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减 免、金融支持等政策杠杆,加强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 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 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各街道 (乡
7、镇)利用各类就业载体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 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大对社区(行政村) 附近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岗位摸排,建立动态用工需求 台账,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3 .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 以上,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 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 性岗位安置。2022年,为缓解当前阶段性就业压力,在街道 (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平安信息员等 临时性专项岗位36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等原因失业 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本地财政资金给予不低 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8、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 完善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 一对一就业援助,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 等帮扶,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 能享受就业政策。(二)全面提质扩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1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政策供给,进一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就业创业生态。持续 开展形式多样的访企拓岗活动,引导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 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 和乡村振兴领域。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38个左右, 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 动。2022年,开发384个短期
9、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 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 稳定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和科技特派 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数量;持续增加 国有企业招聘数量。2 .促进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全面落实“两强一增”行 动,加强农民工定期联系,畅通就业援助渠道,推动农民工 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扩面提质。密切关注在外农民工和因疫 情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加强就业大数据分析,精准提供就 业帮扶,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 进行登记,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 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 培训2000
10、人次以上,加强皖江皖北间劳务协作,引导农民 工群体尽快实现就业。3 .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延续 实施就业脱贫相关政策,通过“四个一批”就业帮扶模式, 推动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防止发生返贫致贫。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对脱 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 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等“三类户”开展定期核查、跟踪监测,精准掌握就业状况。4 .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 业园地建设,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行动、退役军人“就业 起航”行动,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增加退役军人专
11、 场招聘会频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就业帮扶、创 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热情,促 进退役军人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三)关注供需匹配,强化企业用工服务。1 .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围绕我市六大新兴产业、 十三条产业链整体布局,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 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组建招工服务专班,为 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让重点企业用工有保障、 季节性缺工有缓解。在开展重大工程招商引资时,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用工服务,为企 业招引创造良好用工环境。2 .推动求职用工“一网”通办。充分发挥安徽省智慧就 业服务平台大数据
12、资源优势,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匹配。推广 “界首人社”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号使用,进一步完善 “智慧界首”就业模块功能,集求职登记、岗位归集、岗位 匹配、业务经办、政策宣传、数据分析为一体,推进实现缺 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市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 “一点填写、精准送岗”,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 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3 .持续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围绕我市13条产业链建设 和劳动者就业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大力开展 新技工培养,不断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和层次,逐步 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比例。加快融城职教园建设进度,进一 步提升规划水平,探索构建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入融 合的
13、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以企业、技工学校、社会评 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建立技能评价 结果与职位薪资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 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20 人。(四)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深化多元服务机制。1 .发挥多元服务主体作用。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 化建设,落实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网络招聘服务 管理规定,推动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 信服务。强化人力资源行业监管,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参 与就业服务积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内部治理,实施 “红黑名单”制度,定期开展清理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 项行动。2 .提升就业
14、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 幸福”就业观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 围。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政策宣讲组,深入园区学校、社区等, 引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 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 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 健全就业容量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规模性失业风 险预警机制,加大困难行业支持力度,强化减负稳岗政策支 持,鼓励企业培训留工稳岗。面向重点群体、重点企业、重 点行业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让公共就业服务 “触手可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3 .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15、。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政策体 系,推动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努力培养创 业热土,激发就业创业热潮。围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 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发挥“接您回家”创业营、SYB创业 培训师资班、阜创汇系列比赛等创业载体作用,提升创业成 功率。支持推进阜阳小吃品牌化开展,以小吃创业带动灵活 就业,力争2025年底,全市“阜阳名小吃”生产经营主体 到达500个,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三、支持政策(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 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 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 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资
16、金列支。(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 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 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 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 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 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按 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具体补 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所 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 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 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022年,因
17、疫情防控实施静态管理7日 以上的县(市、区),可对因疫情防控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 业,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 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资金由失 业保险基金承当。(四)阶段性稳就业补贴。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 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 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 稳定就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所需资金由就业补助 资金列支。(五)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因 疫等原因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由省财政给予岗 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资 金列支。
18、其它奖补按现有政策执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序号重点任务时限要求责任单位1实施“三公里”就业 圈建设,建设“三公 里”充分就业社区。2022年,先行在界首市东城街 道辖区内14个社区开展试点 工作,力争2022年全年我市 40%社区到达“三公里”充分 就业社区标准,到2025年, 我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 到达70% o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开展改革委、市教育 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 责。2重点关注返界高校 毕业生就业问题,做 到百分百帮扶。2022年返界高校毕业生就业 率70%以上,到2025年,返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到达73%o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教育局配合。3举办“2+N”特色招 聘会,加强企业用工 和劳动者求职服务。年均开展招聘会不少于72场 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810 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 事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 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按职 责分工负责。4开发公益性岗位兜 底安置。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左 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民政局、市公安局、 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按 职责分工负责。5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38个。2022年,开发384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 头,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