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改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270147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课改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课改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课改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课改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课改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新课程改革组织与管理我校于2003年9月开始在七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各学科制订出课改 实施方案,并逐年推进,现初中三个年级已全面推开,实施新课程。做为 课改实验校,在县局的统一部署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开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 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遵循以点促面、层层 推进,互动交流、集中攻关、解放思想、科学严谨的原那么,坚持开展与创 新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使课程改革在科学的轨 道上健康顺利地进行。下面,谈谈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作用,形成制度管理。校领导的重

2、视和关心是课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两年多 来学校把如何落实“课改”当作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以吴校长为组长的 “课改”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课改工作组和课题研究组。校班子成员深入到 课改课堂第一线,与课改教师共同探索课改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课改的新局面。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 协调和实施。每月召开一次课改工作会议,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 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 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每阶段的工作

3、。2、研讨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制度,贯彻“七个一”的新 课程管理制度。即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周向课题组提出一个值得探 讨的问题,每一节课都要写课后记,每学期向教研室提供一个典型案例, 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新课程研讨课,每月召开一次研讨活动会,每学期进行 一次教学总结交流。规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参加5次以上关于新 课程的教研活动,确保课改实验健康开展。3、家校联系制度。学校每学期在期中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 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4、培训制度。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为顺利推进课 程改革实验,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那么,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各种形 式的培

4、训学习。除上级安排的各种培训外,我们还进行校级培训。(1)培训内容: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 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等。(2)培训形式:外出学习、专题讲座、播放光盘、教研组学习、自学、 座谈等。(3)培训课时:师均接受校级培训每学期25课时以上。5、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 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 出的备课组和个人给予奖励。6、样榜辐射制度。样榜教师的课改不仅要在校内起到模范作用,而且 要在全县新课程改革中产生辐射作用。因此样榜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 念,勇

5、于探索、优化教学,发挥在课程实施、科研、经验总结方面的示范 作用,以带动全体实验教师,定期召开样榜教师会议,交流课改经验,面 向全县开展以“探索、提高”为主题的“课改”教学开放周活动。二、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保证每周2节课的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们共同学习有关专著, 钻研新教材。教研组确立备课组长,以优秀个体带动全体,发扬协作精神, 加强师与师的合作,进行集体备课,防止单一化的备课模式,创设与新课 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我们采用备课、上课、反应、提高 这种“链式”管理方法。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比照课。重点探

6、究新课程的课堂教 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表达。两年多来共开设了 68节课改公开课,县 教育局、进修学校和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共有870多人次莅临观摩指导。其 中于2004年4月19日三明市教育局在我校开展“课改”基地校局部骨干 教师巡回讲学活动,由我校和基地校的骨干教师各上一节课,并向全市开 放。3、教学活动评比。开展优质课、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重点探索优质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并撰写成论文汇编,从中精选出最正确作品参加县、市交流。6、教学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写出课后记, 进行反思教学,并将“备课汇报记录”、“课后小结”、“周

7、记”、“课记”、“新 课标学习心得”等均以书面材料形式上送教研室存档。教研室根据实际情 况和“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对“课改”方案进行调整、 解决问题。这种链式“课改”管理方式,是一种较为完整又行之有效的“课 改”管理方式。三、抓课题研究,促课改深入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导向,深入开展 课题研究以此来带动课改。学校确定了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指导一一自主学习;培养一批学业优秀生;教育、 教学创新策略研究”四个总课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新课程的教 学特点,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作为指导思想,突出“新课程,新理 念”

8、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学校形成课题领导小组一一教研组一一 教师三级课题研究网络,两年多来,我校已立项国家、省、市、县各级重 点课题22个,现全部在研究中。此外,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及各年段的不同 特点,围绕学校的四个总课题,进行“微格”研究,确定了各组、各年段 的12个子课题。我校课题研究正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开展,确实 使课题研究为课改服务。四、课堂教学、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1、课堂教学策略的“五主五环”化我校要求结合“五主五环”教学策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力进 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五主”:以创新为主题、 以德育为主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

9、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上课紧 扣“五环”: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分层提高。教 师要转变角色,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有思考、拓展的机会; 注意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让每一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良 好的课堂学习气氛。2、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方面,突出多样化、多层次化。根据 学校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三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本着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的原那么,针对不同学习层 次的学生设置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课题型课程。(2)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针对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开设

10、劳动、 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活动辅导课程。(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针对每一学生开设的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如社区定点服务、宣传报道、班级、团队活动、学校 举办“体育、艺术”节。3、课程评价的多样化根据课程改革对于评价功能和技术定位与要求,我校的新课程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1)学生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开展功能。通过学生成长记录 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 我校基本做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 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

11、是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把过程性评价 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情境测验、 成长记录与课程开展相关活动的评价等。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相结合的方法。(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 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 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

12、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 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两年多来,它所带来的新变化让全校师生有了全新的体验。 虽然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不少困难,如师资问题、经费问 题、评价问题等,但我们将继续努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 难,力求有新的突破。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学校将围绕新课程开展习题开发、教学环节、教材处理、学生学习过程引 导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发动广大教师带课题进行教学,在实践中自觉钻研 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新课程 下教育的客观规律,使学校形成了一个浓郁的科研气氛,以课改带科研, 以科研促课改。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与兄弟学校沟通, 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加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新课程将学 校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