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点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4269997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点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点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点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 年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总结(思想政治)一、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与其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 _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_和使用价值。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本质:_。3 货币的基本职能:_和流通手段。【方法技巧】用关键词来判定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2)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等词语。4.纸币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5货币与财富:(1)关系:在一

2、定意义上,货币是_的象征。(2)态度:对待金钱应该_、用之有益、_。(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 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 特别提示 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价值和价格之外,纸币发行量、国家货币政策、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价格波动。2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_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_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三)价格变动的影响 1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对消费者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_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_对它的购买。(2)对不

3、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对_影响较小,对 _影响较大。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_;价格上涨,_。(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 _使用量;价格上升,生产者会 _使用量。(四)消费及其类型 1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 _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 _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_。(2)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_,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预期未来有_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会节制当前消费。(3)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_。收入差距缩小,会使

4、总体消费水平_。特别提示 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之外,还有物价、生产、货币发行量、宏观政策、消费心理等。2恩格尔系数 (1)含义:_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2)意义:通过恩格尔系数推知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3)标准:恩格尔系数越高,家庭消费水平 _;恩格尔系数越低,家庭消费水平 _。易错提示 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食品支出比重降低,但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量减少。3 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_和租赁消费。(2)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_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_心理、攀比心理和_心理。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

5、)量入为出,_。(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_。(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0 页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_。生产决定消费的_。生产决定消费的_。生产为消费_。特别提示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_。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_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_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_,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知识点拨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

6、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具有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我国法定公司:_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2)企业经营措施制定正确的 _。企业要提高 _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_,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5促进就业的措施 (1)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_ 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_ 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 _、竞争就业观、

7、职业平等观、_就业观。6我国的商业银行(1)主要业务:存款业务、_业务、结算业务。(2 经营目的:以利润为主要的经营目标。特别提示 中国人民银行不属于商业银行,属于国家机关,是金融体系的管理者。我国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以外,还存在非公有制银行,如浦发银行等。7正确认识各种投资方式不同点投资收益利率较低,风险小收益高,风险大利率高于相同期限的储蓄存款利率,风险比储蓄大有回报,时间长流动性流动性差较好的流动性流动性强无流动性相同点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备注:居民投资应该考虑的因素(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8、(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不同点性质储蓄所有权证书债务证书风险保障收 益权存款获息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定 期收取 债券 利息按保险合同,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偿还方式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股票具 有 明 确的 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0 页 -1.我国实行 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多种分配

9、方式包括劳动、_、技术、_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财政(1)财政收入来源:_收入、利润收入、_收入以及其他收入,_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_水平和分配政策。财政支出:_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_支出,债务支出。(3)财政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_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_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_的作用。特别提示 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体现,实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的体现。3.税收税收的特征:强制性、_、固定性。我国税收的性质: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违

10、反税法的行为:偷税、_、骗税、抗税。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手段:计划和_。(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的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_。(3)市场调节的实现:主要是通过_的涨落以及 _的变化来实现。(4)市场调节的优点灵活性:市场能够通过_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有效性:市场能够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_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特别提示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的,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2.市场局限(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_的供给问题。枪

11、支、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2)市场调节的缺陷:_、盲目性和滞后性。(3)市场调节的弊端: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_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_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_。(2)根本目标:实现_。(3)突出特点:能够实行科学的_。2加强宏观调控(1)必要性保障社会主义_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_,稳定 _,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_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易错警示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宏观调

12、控只是市场的有机补充,是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决定性地位之上的。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 _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_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_、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_、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 _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_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13、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_,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_全球化和 _全球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0 页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它促进了_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_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_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_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

14、发展中国家的_构成极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_,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2.世贸组织职能:组织 _,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_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_原则。易错警示 世贸组织是国际贸易的调节者,并不是世界各国经济的管理者。二、政治生活模块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_,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

15、具有_意义。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_。(2)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_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_实行专政。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表现在:民主_和民主 _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_、_和_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_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4.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_、申诉权和 _等。(2)我

16、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_和_;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 _与_统一的原则。(3)坚持 _与_相结合的原则。6.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_。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 _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 _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我国政府的作用:

17、管理和服务。4.我国政府的宗旨是_。5.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_。具体(1)坚持 _ 的工作态度。(2)树立_ 的工作作风。(3)坚持 _的工作方法。6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_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_的原则。7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 _,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_;(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_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_建设。8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措施(1)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_ 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2)政府坚持 _ 决

18、策、_ 决策、_ 决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0 页 -9.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_。(2)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_、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_,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_,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19、。10如何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_,二靠_。(2)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_的监督、_的监督、_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_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职权:_、决定权、任免权、_。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_权和_权。(2)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

20、责,并接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_的组织和活动原则。4.党的有关知识(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领导核心、执政党。(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和_的先锋队。(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_、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_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和_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人民政协(1)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职能 _、民主监督和_三大职能。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_。(2)_ 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8.自

21、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9.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的构成: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_,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_、_、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的义务: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_、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_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_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_、_和_,促

22、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_、_和_,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文化生活模块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0 页 -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二、

23、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提示:潜移默化不等于被动接受,深远持久不等于永恒不变。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2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

24、原则:(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文化传播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6文化交流的意义:(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2)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二、传统文化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3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4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

25、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三、如何实现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与错误倾向:正确方向错误方向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6)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其见证有:汉字史书典籍。(2)博大精深。主要表现在: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

26、风骚。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10 页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7、。二、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核心:爱国主义3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

28、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因为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将上面三条必要性转换一下语言即可(加上“

29、有利于”)。4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4)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30、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总之,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提示:“弘扬”侧重于将现有民族精神运用于实践,即在实践中发挥民族精神的力量;而“培育”侧重于对民族精神的传播、推广和创新。可见“弘扬”和“培育”结合在一起全面而准确地表明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态度。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1特点: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2当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名师资料总结

31、-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10 页 -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二、当代文化生活的选择1我国人民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如何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倡导和发展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3正确选择当代文化生活,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

32、朽文化。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原因: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能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措施:(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4.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国家、个人看)(1)国家: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以为人

33、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2)公民: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生活与哲学模块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

34、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

35、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10 页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

36、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37、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38、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的客观

39、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影响部分。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原理内容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4系统优化的

40、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

41、心整理-第 9 页,共 10 页 -方法论 (1)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 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2、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 要求用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三)、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43、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44、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_,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_。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_,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10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