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支付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pptx(6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货币,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与职能,2.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演变的原因,3.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中国货币层次 的划分,4.掌握电子货币的概念及其对金融业和货币体系的 影响,5.了解支付制度的演化趋势,知识架构,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 产物。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样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从这一发展过 程可以看出: 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 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 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1.1 货币的起源
2、,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 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 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科学地揭示了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产生于人类交换物品的时期,诞生于商品交 换,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由国家法律确定、被 广泛接受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融资产。,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1.2 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 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以
3、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直到如今,电子货币以及网络货币逐渐成为货 币的新形态。 1.实物货币:最古老的货币形态,其特点是以自身所包含的价值同其他 商品相交换。 2.金属货币:金、银贵金属,携带方便,价值稳定。,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3.代用货币: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随时 可以向发行人(银行或政府)兑换贵金属的纸质货币。 4.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强制流通,不以任 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5.电子货币:依赖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 技术为手段,以商用电子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 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贮的
4、信用货币。,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形态的演进表:,1.2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大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 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流通手段 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支付手段 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贮藏手段 货币基本职能的延伸-世界货币,1.2 货币的职能,1.2.1 价值尺度,1.2 货币的职能,1.2.2 流通手段,1.2 货币的职能,1.2.3 贮藏手段,1.2 货币的职能,1.2.4 支付手段,1.2 货币的职能,1.2.5 世界货币,1.
5、3 货币制度,1.3.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 流通的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 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 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被称为货币制度的 构成要素。,1.3 货币制度,1. 币材的确定,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材,实际上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一种或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现代社会广泛实行不兑现的货币制度,法令中没有任何商品充当
6、币材的规定,过去货币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币材的规定已经消失了。,1.3 货币制度,2.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法律对于货币单位名称的规定,通常都是以习惯形成的名称为基础。同时,按照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几个国家同用一个单位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 货币单位的确定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在铸币流通时,货币单位的确定是确定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不同的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单位的确定则是确定本国货币的“理论含金量”或确定其与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关系。,1.3 货币制度,3. 本位币和辅币的
7、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被称为本位币,表示它是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低于1个货币单位的流通货币则称为辅币。,1.3 货币制度,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双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相对于本位币的无限法偿,辅币则只有有限法偿能力,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
8、;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1.3 货币制度,银行券和纸币是贵金属储量以及相应的金银货币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扩大的需要而出现的产物。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早期银行券流通的前提和背景是持券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属货币。经历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停止兑现,其流通已不再依靠银行信用,而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从而使银行券转化为纸币。,1.3 货币制度,4. 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货币制度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规定发行准备;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率的规定原则)等等。
9、 发行准备的规定由来已久,其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银行无限制地发行银行券的权力,使银行券与其他一些信用货币的总量能与一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而不出现过度发行。,1.3 货币制度,从历史上看,发行准备制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部分准备制,也称部分信用发行制。法律规定银行券在一定发行限额内,可用信用保证(即用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商业票据和国家债券作保证,超过其限额以上部分必须有100%的黄金保证)。 比例准备制。在银行券的发行总额中,法律规定黄金保证所占的法定最低百分比,其余部分则可用信用保证。 最高限额发行制。法律规定银行券发行额的最高限额,在最高限额外不得增加发行。但此限额常由法律加以修改。,1.3 货币
10、制度,1.3.2 货币制度类型,主要货币制度,1.3 货币制度,1. 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其他所含的一定成色、一定重量的白银价值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1.3 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在一些国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实行的范围也不广。主要原因是: 白银价值不够稳定,特别是随着白银采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银价猛跌,使白银不再适宜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白银本身价值较低,给
11、大宗交易带来不便,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19世纪40年代起,世界黄金产量激增,为当时以金银复本位制或金本位制代替银本位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1.3 货币制度,2.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同时流通,并可以自由兑换。复本位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输出与输入。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由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缺点是: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商品双重价格比例随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经常变动,不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1
12、.3 货币制度,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双本位制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表现的弊病。然而,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上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在此种本位制下,金银币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两者有一法定比价。在此货币制度中,银币事实上处于辅币地位,故称跛行本位,它是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形式。,1.3 货币制度,与银本位制相比,金银复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金银并用,币材的资源充足,满足了当时生产
13、扩大对通货的需求。 便利交易。金币价值较高,银币价值较低,可分别用于大宗批发交易与小额交易。 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本性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复本位制由于金银币同为本位币,违背了商品货币的本质要求。随着黄金产量的增加和各种条件的成熟,西方主要国家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1.3 货币制度,3.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第二,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金
14、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 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纸币仍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1.3 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存在于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商品流通的扩大。 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1.3 货币制度,随着黄金在世界各国分布的日益不均,金币本位也让位于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金本位制进入衰退时期。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
15、位制都是残缺不全且极不稳定的金本位制,原因在于:第一,在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黄金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黄金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不能发挥,币值难以稳定;第二,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多种限制削弱了货币制度的基础;第三,采用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与之挂钩的国家的货币,一旦该国币制混乱,依附国的币制也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无法独立自主地保持本国货币的稳定。,1.3 货币制度,4.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本位制度,而成为世
16、界通行的货币制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矛盾。从货币的特性来看,即便是金本位制,也不是理想的货币制度。,1.3 货币制度,不兑现的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本位货币,原因是:第一,“使铸币的金属存在同它的职能存在分离,所以在货币流通中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第二,不兑现纸币也能有效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因为不兑现纸币直接代表一定的价值,且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因此纸币也能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手段,独立地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1.3 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它
17、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直接兑现黄金等贵重金属。纸币的发行实行准备制度,发行准备的品种主要是政府债券、黄金、外汇和商业票据等,其数额由政府确定; 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交易均通过支票和电汇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而较少采纳法偿货币(纸币和辅币)的直接交付; 信用货币的性质使得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要求量相一致,从金本位制下的金属货币自发调节转移到由各国政府机构人为控制。信用货币制度是通货膨胀加剧的制度基础。,1.3 货币制度,1.3.3 中国的人民币制度,1. 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人民币自
18、1948年12月1日发行以来,至今已发行了五套纸币、四套硬币以及多套普通纪念币(钞)和贵金属纪念币。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第四套人民币仍在继续流通,但在逐步回收,前三套人民币除硬币分币外已停止流通。,1.3 货币制度,2. 人民币制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 人民币是价值符号,是商品价值计价的尺度,没有含金量的规定,它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黄金外汇储备主要是作
19、为国际收支的准备金。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严禁伪造、变造和破坏国家货币。,1.3 货币制度,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唯一合法的发行机构并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国内一切货币收付、计价单位和汇价的确定都由人民币承担。 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每日公布,一切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都据此执行。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1.4 货币的层次,1.4.1 货币范畴的扩展,在简单的商品经济时期,充当货币的必须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为交换双方共同接受的商品。 银行券出现以后,它不能以
20、其自身的价值充当价值尺度,也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被贮藏。银行券所以成为货币,在于它是黄金的价值符号。 当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流通中唯一的货币形式时,纸币只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职能。,1.4 货币的层次,20世纪以来,银行机构的普遍设立以及银行业务的广泛开展,使得活期存款可以执行货币的支付职能,从而进入货币范畴。 现在,由于定期存款和其他类型的存款,甚至某些流动性很强的短期证券,也可以很容易地转换为现金及活期存款,而后者也很容易转换为前者。同时以电子货币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形式也大量出现了,货币的范畴在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定义货币时,不能不考虑各种非现金及活期存款等金融资产的存在。但作为货币,它们
21、之间的重大区别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1.4 货币的层次,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为实施货币政策,率先对货币进行了层次的划分,公布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已普遍采用了将货币供应量划分成若干层次的做法,并以此为基点选择某一层次作为控制的重点。,1.4.2 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标准,1.4 货币的层次,将货币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目的在于方便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别是当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时,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十分明显的政策操作意义。 货币当局对不同层次的货币进行监测和控制,也可以促使金融机构相应做出反应,增强
22、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如何划分货币层次,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以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而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1.4 货币的层次,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两个口径:货币和准货币。 “货币”等于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1; “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准货币”与“货币”之和,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2。 以流动性为标准把货币划分为多少个层次,这在各国是不统一的。由于各国经济环境和金融状况不同,可充当货币的金融证券的种类也不同。,1.4.3
23、 货币层次的划分,1.4 货币的层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类存款;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自筹基建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机关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外币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障金; 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M1代表狭义的货币量,M2代表广义的货币量,M2 - M1代表准货币。CD是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1.5 电子货币,1.5.1 电子货币概述,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广义
24、而言,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流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1.5 电子货币,1.5.2 电子货币的种类,1. 按被接受程度:“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和“多用途”电子货币。 2. 按使用方式和条件不同:在线认证系统、在线匿名系统、离线认证系统、 离线匿名系统。 3. 按结算方式:支付方法电子化和支付手段电子化的电子货币。 4. 按依托的计算机网络方式:根据使用电子货币所依托的计算机网络是传 统的封闭型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型,可以 分为以下两大类:信用货币和网络货币,其 中网络货币又可
25、分为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1.5 电子货币,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货币的数字化发行、流通和持有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与可能。主要是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制定规则,通过加密算法形成约定,制定了强制性的规则;二是限定总量;三是匿名性,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开发源码的特点,分散了法律风险和责任。 未来国家货币的发展方向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货币的数字化发行,解决防伪、数据追踪和公证、反制裁、抗攻击等问题,极大地提高金融效率和安全性。,1.5 电子货币,1.5.3 电子货币的功能与特性,1. 电子货币的职能,从流通手段看,银行卡媒体的使用,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发生货币信息的传输; 从
26、价值尺度看,以一定的货币单位及其倍数通过电子脉冲显示商品的价格及其价格总额; 从支付手段职能看,银行卡(尤其是贷记卡)的支付及透支、赊销的清偿; 从储藏手段职能看,作为电子货币运行基础的客户、电脑账户、存款余额; 从世界货币职能看,具有外汇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尤其是跨国联网的电子货币可以便捷地通过计算机实现不同货币的兑换,在国际网络上进行跨国收付和结算。,1.5 电子货币,2. 电子货币的特性,由于电子货币系统将现金同存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储存和显示作用,使得电子货币具备了下述显著特性: 01 存款特性 02 现金通货特性 03 现金与非现金相互转化的特性 04 信息显示特
27、性 05 可分性 06 电子货币的发行特性 07 电子货币的信用特性,1.5 电子货币,1.5.4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有利影响,1. 电子货币大大简化了支付结算过程; 2. 电子货币的发展使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大笔买卖操作时节约大量 成本; 3. 电子货币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服务理念的更新; 4. 电子货币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业现代化的步伐。,1.5 电子货币,1.5.5 电子货币对中国货币体系的不利影响,1.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01 使货币划分层次模糊 02 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03 使货币供应主体变大 2. 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 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01
28、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 02 削弱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 03 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4.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1.6 支付制度的演化,从远古到几百年以前,贵金属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充当过交易媒介。但这种支付制度存在一些缺陷:货币重量过大,导致运输困难,不能适应商品交易大规模的发展;同时,贵重金属的资源数量有限也阻碍了商品贸易的开展。最终,纸币替代了贵金属。 纸币和硬币的主要缺陷是不易安全保管,如果交易量很大,运输费用也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支票成为支付制度的主要形式。,1.6 支付制度的演化,但是,支票制度也有缺陷:一是运送支票需要时间,特别是异地付款需要比同
29、地付款更长的时间。支票存入银行也不能在当日进行支付,往往需要几个工作日之后才能使用这笔存款;二是处理支票的费用较高。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支付制度正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资金调拨电子系统将取代现行的支付手段而成为未来的支付手段。,本章小结,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演变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几个阶段,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
30、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我国使用的是人民币制度。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本章小结,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流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集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它具有比现金更简便、安全、快捷等优势,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金融业和
31、货币体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支付制度正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资金调拨电子系统将取代现行的支付手段而成为未来的支付手段。在这种支付手段中,电子货币充当主要的媒介。,第二章 支付基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支付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支付体系的概念和构成,3. 了解支付工具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分类,4. 了解支付活动的构成和应遵循的基本原理,5. 了解电子支付系统的构成,知识架构,2.1 支付基本概念,2.1.1 支付定义,交易活动进行和完成的基本条件是支付,支付是伴随交易的发生而存在的。因此,交易是支付存在的基础,支付也随着交易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而不断发展
32、。,中国人民银行认为支付是为清偿商品交换和劳务活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 欧洲中央银行将支付定义为付款方和收款方之间进行清算的资金转移。支付就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货币转移行为。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支付”是付款人向收款人转移可以接受的货币债权的行为; “支付”不仅包括现金支付,还包括转账等其他支付。,2.1 支付基本概念,2.1.2 支付的分类,根据银行业务可以把支付分为两大类:借记支付和贷记支付。 按美国商法典定义,借记支付是收款方发起的支付过程,贷记支付是付款方发起的支付过程。借记支付可以理解为被动支付,贷记支付可以理解为主动支付。 借记卡、贷记卡两种卡片本身并没有差别,差别
33、在于其对应的帐户的支付操作方式。,2.2 支付体系概述,2.2.1 支付体系的概念,支付体系是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不仅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也对于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支付体系是指为实现和完成各类支付活动所做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性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安排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传达支付指令的支付工具和支持支付工具运用的支付系统,以及为确保货币资金流通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安排。 支付体系是一国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它将一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离岸市场等金融市场各个组
34、成部分紧密联结起来。,2.2 支付体系概述,2.2.2 支付体系的构成,支付体系的构成,2.2 支付体系概述,1. 支付服务组织,支付服务组织是指向客户提供支付账户、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为这些机构运行提供清算和结算网络服务的支付清算组织。支付服务组织是提供支付服务的市场主体,可分为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支付清算组织等。,2.2 支付体系概述,2. 支付工具,支付工具,或称支付手段,指各种可用来清偿交易主体间由于商品交换和劳务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支付工具是用于传达债权债务人支付指令,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
35、的载体。 支付工具可以分为现金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现金支付工具指纸币和硬币这种流通中的现金。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包括票据、银行卡和电子支付工具(联名卡、储值卡、虚拟卡等)。,2.2 支付体系概述,3. 支付系统,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有时也称为清算系统。支付系统是支撑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最终转移的通道。 根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可以将社会的支付系统划分为支付清算系统和支付结算系统。支付清算系统是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系统,也称为
36、上层系统。支付结算系统主要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面对广大银行客户,为社会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服务系统。,2.2 支付体系概述,4. 支付体系监管,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是在一系列相关法规制度约束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支付结算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中央银行承担着对支付市场、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国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对支付结算的监督管理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法律依据中央银行实施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法规与政策支付市场和支付服务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惯例。 在我国,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除中央银行外,还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2.2 支付体系概述,5. 支付体
37、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服务组织属于支付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安排,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则属于对支付体系前三个要素的整体制度性保障。支付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支付体系这四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和平稳运行为一国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3 支付工具,2.3.1 支付工具的概念,支付往往是基于一定的载体和凭证完成的,该载体则为支付工具。支付工具作为以银行为中介的资金清结算,是客户和银行办理支付业务,用于传达支付指令,实现债权债务关系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载体,同时亦为资金结算和清算的法律依据。 支付工具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社会认同和接受的债务清偿方式
38、权利义务的指正凭据 具有约定格式的凭证 与社会公认的货币或现金之间有等值性 是由经济业务基础关系中收付双方共同选择确立的,银行或其 他服务机构参与选择,但不采取主动选择态度 通常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利,2.3 支付工具,2.3.2 支付工具的特点和作用,为了方便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使用方式的支付工具。支付工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提供更多的现实选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支付需要; 增强了支付工具之间的替代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 和工具使用者分散风险的能力; 改变人们的支付偏好,减少现金流通; 使资金交易记录有案可查,有利于打击腐败反洗钱、规范金融 秩序; 信用支付工具的推
39、广使用,有利于改善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 并最终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程度的提高。,2.3 支付工具,2.3.3 支付工具的类型,当前支付工具总的分为现金和非现金两大类。现金是指由各国法定机构生产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现金支付是可以直接并即时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支付工具,通常用于个体之间面对面低价值交易。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定义,非现金支付是包括了账户之间资金的转移,而非现金支付工具是指付款人授权给银行将资金转移给收款人,或收款人提供从付款人资金转移的证明的一种手段或方式。,2.3 支付工具,虽然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在不同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形态的不同,
40、分为包含现金、支票、汇票、本票等的纸质支付工具,和包括银行卡、移动支付、网上支付等的电子支付工具; 根据支付工具所需网络支撑,分为在线支付工具和离线支付工具; 按支付工具的应用范围,分为同域支付工具和异域支付工具; 按支付工具使用方式特点,以银行方所处的支付业务的应收和应付的性质分为借记支付工具(如支票、直接借记等)、贷记支付工具(纸基贷记和电子贷记等)和其他支付工具(借记卡、信用卡等)。,2.3 支付工具,1. 现金,现金是由国家组织或者政府授权发行,通常包含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其中,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一种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经济活动中作为货币流通,其价值是以国家的信用为
41、担保。 现金交易中,货物交易和货币支付同时完成,不需要了解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方便灵活。 与此同时,现金支付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现金的特点决定了其容易被伪造、磨损和偷盗;第二,现金支付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发生,这就受到了交易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第三,对于大额交易,现金支付也存在运输、管理等风险。,2.3 支付工具,2. 银行卡,银行卡是经中央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卡基支付工具,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结算工具。 银行卡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按是否能提供信用透支功能,可分为贷记卡和借记卡;按发卡对象不同,可分为单位卡(商务卡)和个人卡;按使用范围不同,可分为国际卡、国内卡和地区卡
42、;按持卡人的从属关系,可分为主卡和附属卡;按清算币种不同,可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按卡片信息的存储方式,可分为磁条卡、IC卡和复合金融卡。,2.3 支付工具,3. 支票,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01 支票的类型: 我国的支票分为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三种。 02 支票的常用票据行为: 一切以使票据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 而实施的法律行为都可以称作票据行为。支票的常用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付款。,2.3 支付工具,4. 电子钱包,电子钱包是客户用来进行非现金小额支付,并且储存交
43、易记录的特殊计算机软件或硬件设备。电子钱包内可以存放电子货币,如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等。目前,电子钱包在小额支付领域的使用非常普遍。 电子钱包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基于储值卡的电子钱包和基于计算机软件的网上支付电子钱包。 01 基于储值卡的电子钱包: 这类电子钱包是由专门的发行机构发行的,用于小额支付的,不设密码的,预先存入现金的卡片。 02 基于软件的网上支付电子钱包: 这类电子钱包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网上消费和账户管理,通常与银行账户或银行卡账户连接在一起。,2.4 支付活动,2.4.1 支付活动的构成要素,支付活动是参与支付各方采用通过现金、转账、抵押、置换等方式进行债权债务清偿的过
44、程。,支付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参与主体、市场行为方式、债权债务关系和支付环境。因此,支付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在市场或社会环境下参与主体间由于他们各自的市场行为而发生在相互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需采用支付活动的某种方式来清偿。在经济活动中,支付活动可以表现为买卖行为的支付、借贷行为的支付、捐赠行为的支付和国家财政分配的转移支付。,2.4 支付活动,1. 参与主体,支付活动的参与主体根据其经济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支付活动的参与主体:,2.4 支付活动,2. 市场行为方式,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支付活动的行为方式可以表现为买卖交易行为、金融借贷行为、公益捐赠行为、政府资金
45、划拨行为。,3. 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指在经济活动参与方之间所形成的能用货币价值度量的、一方具有索赔权、另一方具有偿还义务的一种法定经济关系。,4. 支付环境,支付环境主要指支付体系,是为实现和完成各类支付活动所做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性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安排。,2.4 支付活动,2.4.2 支付流程,“支付”过程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三个过程。,1. 交易,“交易”过程确保支付指令的生成、确认和传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认各当事人的身份; 确认支付工具; 查证支付能力; 付款人和收款人金融机构对资金转账的授权; 付款人金融机构向收款人金融机构通报信息; 交易处理。,2.4 支付活动,2. 清
46、算,清算主要指发生在银行同业之间的货币收付,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 “清算”过程是在结算之前对支付指令进行发送、核对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确认的过程,可能包括指令轧差和最终结算头寸的建立。 “清算”过程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两项: 01 在付款人金融机构和收款人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支付工具或相关支付信息 。 02 计算出结算债权。 “清算”过程的结果是全面处理付款人到收款人的支付交易和收、付款人机构的有效债权。,2.4 支付活动,3. 结算,结算是清偿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资金债务的一种行为。 “结算”过程是将“清算”过程产生的待结算债权债务在收、付款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应的账簿记录、处
47、理、完成货币资金最终转移并通知有关各方的过程。 “结算”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 待结算债权的收集和完整性检查 确保结算资金的可用性 结算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 记录和向有关各方通告结算 通常结算可通过两类资金账户办理过账:一是通过金融机构相互开立的代理账户进行债权结算;二是通过开立在结算银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中央银行)的账户进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结算。,2.4 支付活动,4. 支付过程分析,根据支付过程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支付活动分为三类。,支付活动分类,2.4 支付活动,01 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支付活动,这种支付活动多出现在没有银行参与的面对面的买卖交易活动中。买家使用货币的支付形式在购买活动中买商
48、品,而卖家则出卖商品获得货币资金。支付实现了货币资金从买家到卖家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既完成了交易的过程,也完成了由于商品买卖所形成的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支付活动,2.4 支付活动,02 有债权债务关系但不清算的支付活动,发生在同行内的有债权债务关系但不清算的支付活动,买家利用银行发放的支付工具进行支付,商家要获得货币资金就需要与银行发生关系,银行将消费者的资金账户存款数额扣除商品的货币价值金额,并记入商家的存款账户上,商家就获得存款的货币资金。,有债权债务关系但无清算的支付活动,2.4 支付活动,03 有债权债务关系并且需进行清算的支付活动,发生在不同银行资金账户之间并使
49、用银行支付工具支付的商务活动过程比上述过程要多一个环节,即银行间资金账户的清算环节。这种商务活动的完成会出现三个环节,即支付的完整过程,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是紧密相关的,只有清算完成了,结算才最终完成。结算是清偿商务活动中债权债务的最终结果;清算是结清银行间资金账户往来债权债务关系最终结果的一种过程。,2.4 支付活动,有债权债务关系并且需要清偿的支付活动,2.4 支付活动,5. 清算与结算的区别与联系,清算与结算均是实现债权债务清偿的经济手段,而且二者紧密相关,在需要清算的支付活动中,只有清算完成了,结算才能最终完成。另一方面,清算与结算是支付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处理过程,二者在支付活动的范围及参与者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