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doc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267631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复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doc(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物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问学生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物体的内能和温度,体积,状态等有关。教师提问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得出结论: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通过温度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铁丝拿出来,边想边试,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试着改变铁丝的内能,尽可能的想出更多的办法。学生讨论的同时进行思考,提出改变方式

2、(1)将铁丝进行弯折、敲打;(2)将铁丝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火上烤等。教师总结,并展示实验视频。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小团小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硝化棉会燃烧起来。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而硝化棉燃烧说明筒内空气温度升高,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铁丝进行实验,感受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守恒的,在做功的过程中铁丝的内能怎样变化。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做功的过程中,铁丝的内能增加,增加量和手对铁丝做的功一样。2.教师提问,除了做功之

3、外,还能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举出一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实例。教师总结学生回答,除了做功之外,还可以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烧水、炒菜、冷冻。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热传递。教师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过程中,两种方式是等效的,效果是相同的。环节三:巩固提高说出以下改变内能的例子中,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的,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1)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会发热;(做功)(2)冬天,手冷时,将两只手互相搓一搓;(做功)(3)炒菜时,菜在锅里慢慢变热。(热传递)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作业:搜集生活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举出例子并

4、在下节课进行讨论。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说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原理和方式?【参考答案】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它具有依靠物体内部的温度差或两个不同物体直接接触,在不产生相对运动,仅靠物体内部微粒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从微观角度来看:固体与固体间热传导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电子运动;固体与液体之间热传导的表现形式是分子碰撞;气体之间热传导的表现形式是分子的热运

5、动。热对流: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化为电磁波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提升归纳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功率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提问学生:用挖掘机挖土和工人挖土哪个更快?图中情景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做功有快慢之分,由情境引入吸引注意,导入新课功率。环节二:新课讲

6、授1.功率的定义提问: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带领学生回顾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给学生提供几组数据如下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做功快?说出比较的依据。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阅读教材,知道时间相同时,所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相同时,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提问:如果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的两个物体怎么比较做功快慢呢?教师提示: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师生总结: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即功率。【答辩题目解析】1.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是否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初中物理汽油机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引入:在试管中装些火柴头,用软木塞

7、塞住试管口,加热使火柴头燃烧,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火柴头燃烧,软木塞被推出试管口)。说一说从火柴头燃烧到软木塞被推出试管口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随后点明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热机,教师引出本堂课。环节二:新课讲授向学生说出汽油机的定义,汽油机是以汽油作为燃料,将内能转化成动能的的发动机。播放视频,视频主要内容为:汽油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汽油机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汽油机的组成以及汽油机各个零部件的简单介绍。展示课本图13-15,请学生口述汽油机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接着展开小组讨论,主题为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汽油机会怎么样,学生能够更深刻认识到汽油机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利用动画展示汽油机工作过程,告诉学生:

8、活塞在气缸内作一次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或行程),在动画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冲程活塞的运动情况,以及其他部件的配合动作,贯穿讲解每一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表格。环节三:巩固提高在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一个工作循环需要有几个冲程?对外做功几次呢?(汽油机工作时,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找出生活中汽油机应用的实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详细说一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参考答案】进气冲程:此时,活塞被曲轴带动由上止点向下上止点移动,同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当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时,活塞上方的容

9、积增大,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下降,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由于进气门开启,气缸与进气管相通,混合气被吸入气缸。当活塞移动到下止点时,气缸内充满了新鲜混合气以及上一个工作循环未排出的废气。压缩冲程: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进排气门关闭。曲轴在飞轮等惯性力的作用下带动旋转,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气缸内气体容积逐渐减小,气体被压缩,气缸内的混合气压力与温度随着升高。作功冲程:此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火花塞点火,混合气剧烈燃烧,气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在发动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这个在冲程才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个冲程又称为作功冲程。排气

10、冲程:此时,排气门打开,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废气随着活塞的上行,被排出气缸。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且燃烧室也占有一定的容积,所以在排气终了地,不可能将废气排净,这部分留下来的废气称为残余废气。残余废气不仅影响充气,对燃烧也有不良影响。排气冲程结束时,活塞又回到了上止点。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随后,曲轴依靠飞轮转动的惯性作用仍继续旋转,开始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发动机就不断地运转起来。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理解汽油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说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提高建立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

11、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规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1:情境导入【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环节2:进入新课,建立概念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物比像大;物与像等大;物比像小。设计实验: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

12、板,白纸。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记录数据】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垂直环节3:巩固提升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环节4: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到家里观察自己家里的平面镜是否符合实验结论。【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课的难点是什么

13、,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参考答案】我这节课的难点是器材的选择和方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根据平时照镜子的经验,选取相应的器材,同时我针对平面镜的特点,无法验证物与像的大小以及距离,从而提出使用玻璃板。在方案的设计方面,我首先让学生明确我们实验的目的,从而得到我们要记录的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实验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2.实验器材的选取中,为什么要选择薄的玻璃板?【参考答案】选择玻璃板是为了能观察物与像之间的关系,如果选择厚的玻璃板,则可能会出现两个像的情况,会影响观察,所以选择薄的玻璃板。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问题情景

14、】请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并提出问题:我们得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什么结论呢?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个关系是不是普遍规律呢?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新课欧姆定律。环节2:新课讲授【建立规律】利用多媒体出示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并向学生介绍欧姆的生平和贡献。他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教师给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字母表达式: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得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15、,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加深了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环节3:巩固提高知二求一:在多媒体中出示题目: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求通过灯丝的电流。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题,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利用欧姆定律做题的解题步骤,如先画出电路图,明确已知量与所求量,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求解等。环节4:小结作业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总结。2.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单描述一下控制变量法?【参考答案】是指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把

16、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个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请你描述一下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物理光的色散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光的色散提出问题: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出示三棱镜让同学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学讨论回答:透明的,有三条棱。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

17、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得出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共同总结: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做色散。提出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让学生讨论: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提出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

18、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引出色光混合。2.色光的混合学生观看色光混合视频。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人们发现,把红

19、、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光拥有三原色,颜料也拥有三原色吗?引出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环节三:巩固提高提出问题:雨后的彩虹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

20、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在课后尝试去寻找关于看不见的光的知识,下节课一起学习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红色的光照到绿色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参考答案】黑色。因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其他颜色只反射对应颜色色光,绿色会吸收红色色光,所以看起来是黑色。2.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2)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初中物理大气压的测量二、考题解析【教学

21、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八匹马都拉不开一个半球,从而引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大气压的数值。教师启发:大气压没办法直接测量,但是可以用别的力来等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如果能够知道大气压最多能举起多少水,就能间接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教师补充:因为水的密度较小,可能需要用到比较多的水,多以可以使用比水密度大的液体也就是水银。教师总结:可以用水银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看看大气可以撑起多少的水银,这些水银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2.教师展示实验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实验

22、现象是什么样的;(2)在倾斜玻璃管的过程中,观察液面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回答提出的问题。(1)当水银柱立在水银槽内之后,水银柱会下降,并会在下降到一定高度之后保持不变,这个高度是760mm,并且水银柱上面出现一小段真空段;(2)当水银柱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只要试管口没有离开水银槽,无论怎么移动试管,液面都不会发生变化。教师提问:如何通过实验计算大气压数值。教师启发,可以通过计算水银柱对水银槽液面处的压强大小得出大气压数值。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计算,计算出大气压数值。教师总结出计算方式,并归纳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 P=1.01X105Pa也可以写作一个标准

23、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力。环节三:巩固提高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用水银,而是用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因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水银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13倍,所以如果用水,水柱高度需要是水银柱高度的十多倍,不方便完成实验。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以及大气压数值作业:搜集托里拆利实验的相关资料,下节上课时进行分享。板书设计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2.标准大气压数值 P=1.01X105Pa【答辩题目解析】1.请列举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参考答案】实例:吸管,吸盘,连通器,抽水机等。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大气压

24、测量试验的原理,并能理解标准大气压数值的计算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提升归纳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浮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

25、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2.实验步骤:【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

26、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7、F记录在表格2中;(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环节三:巩固提高【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

28、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有关。环节四:小结作业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参考答案】这节课的重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

29、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透彻。我在课堂设计中是在学生明白浮力产生的原因后,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接下来按照探究实验的几个素进行实验:先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然后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要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指导完善学生的回答,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接下来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会从旁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正确读取、记录;待数据搜集好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此的认知,凸显本

30、节课的重点;在得出结论之后,我也会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在整个探究决定浮力的大小因素中,我都会注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实验的主动权和课堂的主人都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真知,学有所得。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参考答案】热气球里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的热空气,加热时,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热气球可升上天空;停止加热时,气球体积缩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热气球下降。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杯温度相差不大的温水,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来判断。教师

31、总结学生的回答,这样判断主观性较强,是否有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从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展示液体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结构,思考各结构的特点及功能。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液体温度计的结构有液泡、玻璃管、刻度线,玻璃管中盛有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在测量时利用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2)通过对测量过程的观察,你能总结出什么注意事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回答问题(1)温度计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接下来选取适当量程、适当种类的温度计,最后进行测量;(2)在测量的过程中,

32、温度计的液泡始终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但是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下端平齐。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展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错误1:液泡接触杯底;错误2:读数时视线是从上往下看的)。教师展示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并简要介绍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点。3.教师分发温度计和实验器材,做到每一个小组有一支温度计和一杯待测液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试着测量烧杯中冰块、冷水、温水的温度。学生将测量出来的温度进行登记,将其记录在表格中,对比每次测量的数值,思考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教师总结学生的测量过程,并指出做

33、的不规范的地方,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在读数的过程中,如果视线没有与液面平齐,分别会读大还是读小。俯视会读大,仰视会读小。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作业:回家后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分享(测量过程中注意安全)。板书设计实验探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一、温度计的结构二、温度计的使用估选测读【答辩题目解析】1.请列举出常见的温度计的类型,每种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参考答案】常见的温度计有(1)玻璃管温度计,如: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是利用热装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电阻温度计,利用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制成的;(3)指针式温度计,利用金属

34、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4)压力温度计,利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气体或饱和蒸气受热后产生体积膨胀或压力变化作为测信号。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定滑轮和动滑轮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组视频:升旗和电动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旗手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上升,为什么电动起重机能够 提起重物,带着这两个思考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环节二:新课讲授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师让学

35、生分别观察旗杆和起重机的构造,提问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起重机吊钩上也有一个滑轮 ,且旗杆顶部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继而教师给出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定义。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教师让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2.研究定滑轮的特点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定滑轮动滑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作用分别是什么?是否省力或者省距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讨论实验方案,共同得出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让学生课下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一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板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

36、轮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动滑轮特点:可以省一半力,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端移动距离2倍,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初中物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吉林省吉林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答辩题目1.如何突破“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一难点?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第一张是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

37、钉入木板中,第二张图片是运动着的子弹射 穿鸡蛋,请同学观看图片,并思考“图中所发生的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动能的概念,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 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可以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由此引出今天的内容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环节二:新课讲授1.实验原理猜想:将小车放置于斜面然后释放,小车沿斜面下滑在水平面上继续前进碰撞静止木块时,木块移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能的大小 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车的质量和速度)由于动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明确实验原理:控制小车质量相同,比较速度和动能的关系,控制小车速度相同,比较质

38、量和动能的关系。2.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组讨论应该会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可能会想到探究速度与动能的关系时,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沿斜 面下滑,探究质量与动能的关系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小车,或者在小车上加砝码,而对于动能如何测定学生可能想不出答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小车对外做功多少来定性地比较动能的大小,以小车撞击木块,如果木块移动的越远,表示对木块做的功 越多,说明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3.实验步骤:(1)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小车沿斜面下滑至水平面继续运动,碰撞静止木块,分别记录结果。(2)将质量不同的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小车沿斜面下滑至水平面继续运动,碰撞静止木块,

39、分别记录结果。在进行实验时思考以下问题:(1)在第一步实验操作中,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的大小相同吗?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2)小车的速度大小与木块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与动能的大小呢?(3)小车的质量大小与木块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与动能的大小呢?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讨论以上问题进行汇报。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可知:(1)同一小球从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具有的动 能越大。(2)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质量越大的小球,把木块被推的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 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

40、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环节三:巩固提高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公路上的车,低速行驶的轿车容易刹车,质量大的车比较难刹车。)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完成练习册中习题并复习下节课内容。板书设计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动能二、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实验结论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鞍山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物质的比热容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有实验要

41、有教师演示;(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答辩题目1.在进行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中,如果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提问学生,使一壶水和半壶水升高相同的温度,使相同质量的铜块和铁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进行推测,进而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的规律。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容器内,用相同的热源 进行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和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

42、热量的多少。学 生会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水比加热煤油所用的时间更长。接着,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比较两份相同 质量的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热量的多少。学生可以发现,这时两份煤油的加热时间是相同的。师生总结: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2.物质的比热容教师讲解:科学家在对以上现象进行详细研究后,揭示了一个新的物质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 种物质在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答辩题目解析】1.在进行探究“物质吸热性

43、质”的实验中,如果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参考答案】原因之一可能是实验中所用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有差异,因此研究对象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原因之二可能 是存在一定的热量损失。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公式;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19年上半年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让学生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问同学们能闻到味道吗?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学生初步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分子热运动。

44、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实验演示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询问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演示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学生观察实验,会发现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明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教师讲解扩散的概念。教师追问: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否举一些扩散现象的实例吗?(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演示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

45、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对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教师讲解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引导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教师归纳: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演示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学生观察实验,热水中颜色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