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 放电大《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开 放电大《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开放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十次专题测验(50分),一次终结考试(试题A或试题B或试题C)(50分)。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提示:利用Ctrl+C(复制) Ctrl+V(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
2、入任务。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试题A(开卷)(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判断。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重要判断的理解。答案: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认识。1956年党的八大首次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3、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即将实现的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
4、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之所以要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物质需要来看,我国人民正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民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吃饱”“穿暖”,而更追求“吃好”“穿美”。在文化需要上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享受”,而更追求“心灵感受”,不仅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传授,而且追求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熏陶;不仅追求身体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而且追求心智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除
5、了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往大处说,人民希望国家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社会文明和谐、公平公正,环境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从小了说,人民希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既要有“获得感”,还要有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幸福感”“安全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第二,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成为“过去时”。从发展总量看,201
6、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从发展质量看,我们经历了跟跑、并跑阶段,目前有的领域处于领跑阶段,高铁和轨道交通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移动支付等独步全球,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工业生产,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和棉花、大豆、菜籽油、甘蔗等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与短缺经济时代“买
7、肉需要肉票、买粮需要粮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一些产品产能甚至出现了大量过剩,“落后的社会生产”在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时”。第三,当前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从区域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2016年,人均GDP排在前九位的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山东均超过了6万元,排在后八位的甘肃、云南、贵州、山西、西藏、广西、安徽、四川均低于4万元;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8、配收入1236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虽较上年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从收入分配差距看,我国城市和农村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几千万人口还没有脱贫,社会上也还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从一些领域看,我们还存在着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如西部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问题;再比如相对经济发展来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质量等都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使得社会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
9、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总之,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试题B(开卷)(终结性试卷二)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0、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新时代的基本方略,齐心协力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就是说,通过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部历史进程、全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新的历史方位到来的结论。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进入了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指历史上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的内涵,讲了五点:第一点,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联系上看
11、,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点,从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点,放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点,放到民族复兴的角度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点,放在世界大局中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呢?从“726”重要讲话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它的意义:一是
12、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试题C(开卷)(终结性试卷三)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1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答案: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是每个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
14、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引发了大量矛盾和冲突。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着眼长远,为实现
15、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畴,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此外,我们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积极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承担责任,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助于在未来国际对话中获得话语权和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