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4255129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5年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和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稿合编20212025年某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1830字文“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文化名县”和“创建XX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以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XX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1、 主要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X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高大上,接地气”的文化旅游

2、基础设施;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智慧旅游,打造便民高效的文化旅游服务环境。以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名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两大精品旅游线路:以打造“XX”文旅品牌为目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打造“XX文化、舞狮文化、歌圩文化、红色文化”文旅品牌为目标,加强建设壮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2、 主要任务措施 (一)文化工作: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城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XX区文化馆、图书馆、壮族博物馆,实现科学化运营和管理。根据部颁标准,文化馆、图书馆均创建成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创建成国家二级馆。根据我县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吸引民资,新建XX文化传承中

3、心、XX舞狮技艺传承培训基地。2.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所有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将全区X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升级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城区建设服务于XX镇、XX镇基层群众的文化中心。2.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城区、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等二层单位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强化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2)设立文学艺术发展基金。用于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作品展示和文艺人才培养,在全区文化艺术界遴

4、选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品德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青年文化艺术人才,采取挂职锻炼、外出培训、院校进修、交流任职等措施进行培养。我区文化馆每年培训XX名乡镇(社区)群众文化艺术骨干。3.文物保护 (1)重点文物保护和维修建设。做好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那赖遗址以及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开发利用工作。将“XX”申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恩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重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2)专业博物馆建设,在XX景区建设“XX博物馆”。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建设一批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或展厅。4.非遗保护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

5、系。挖掘、整理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将XX山歌、XX舞狮传习基地申报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5.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旅游方面:充分挖掘XX名人、古迹、宗教、书画、诗词、戏曲、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逐步建成XX文化公园、XX舞狮技艺传承中心、XX展览中心等。(2)工艺美术方面:推进城区“书画一条街”建设。开发三坡麦秆花篮等文化艺术产品及衍生艺术品,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加强工艺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十四五”期间至少培育2个工艺美术企业。(3)演艺娱乐方面:扶持歌舞娱乐、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1-2个支柱

6、企业。6.特色文化建设 (1)文化品牌: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办好每年一届的“XX文艺晚会”,不断提升XX文化的影响力。有序推进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欢乐XX魅力古城”等主题文艺品牌。(2)非遗展演:办好传统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及世界遗产日,组织开展全区非遗展演。(二)旅游工作:1.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XX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 GDP 的 5.3%。利用前期资金积累,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已有项目,尝试发展新兴项目,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泛旅游产业链;在巩固周

7、边城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将XX区打造成XX文化旅游名城,将XX村打造成XX首选乡村休闲和养生度假综合旅游目的地。2.重点推进项目 打造XX“旅游项目,推进XX度假村旅游基础设施、XX文化小镇、XX文化长廊项目,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在文旅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开展XX民俗文化旅游节各项文化体育旅游活动。荐20212025年某区住房发展“ 十四五 ”规划7670字范文材料稿目 录第1章 “十四五”住房发展形势与需求. 11、 区住房发展背景 . 1 2、 区住房发展挑战 . 3 第2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6 1、 指导思想 . 6 2、 基本原则 . . 6 第三章 规划

8、目标与策略 . 8 一、 规划目标 . .8 二、 规划策略 . 9 第四章 工作任务 . 11 一、 拓渠道 , 多措并举加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 . 11二、 优结构 , 搭建多元包容的全结构住房体系 . 13三、 引人才,提供梯度化住房支持人才沉淀 .13四、 谋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区域平衡、优化居住空间布局 .14 五、提品质,探索老旧片区改造机制,分类型提高存量住宅品质 .14 六、 补配套、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三同步”,构建分社区生活圈. 15 7、 增补贴、实物供应与生活补贴并举,强化基本住房保障 .15 8、 稳市场,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进租赁市场发展 .15 第

9、5章 保障措施 .17 1、 加强政府领导,完善工作决策与领导机制 .172、 加强统筹对接,建立项目筹建管理评估机制 .17 3、 促进信息共享,各部门联动推进工作开展 .17 4、 完善监督管理,确保计划与规划严格执行 .18 5、 加强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协同与参与 .18 六、 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完善的专项督查机制 .18 第一章 “十四五”住房发展形势与需求一、区住房发展背景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落实住有所居的中央住房发展导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的宏伟蓝图。新时代的各项工作中,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二)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民生幸 福标杆对区提出更高发展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重要指示,市到 2025 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意见指出 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为“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

11、的公共 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 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 坚持以住房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作用,优化调整增量住房结构,盘活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 提出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落实改革 意见中住房供应目标及供

12、应结构要求:引导多主体参与,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能力和市场主体积极性,由政府全面统筹引导,拓展供应渠道:坚持新增供应 和存量盘活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十一种用地供应渠道;保障供 应结构:科学编制安居工程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各类住房分布及 结构比例,合理分配各区安居工程年度建设筹集和供应任务;挖 掘用地潜力:进一步拓展居住空间,坚持横向扩展和纵向挖潜相 结合。区应当将高质量编制住房规划,落实全市“十四五”住房发展目标,优化和提升区住房结构与住房品质,作为落实 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民生幸福标杆的重要支撑。(三)住房发展应当响应区加快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 地、共享

13、家园的目标。区在六届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十三五时期“滨海、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目标定位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改革发展 的目标定位:通过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率 先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样板,并力争 通过 3 个五年计划,实现这一目标。区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应充分结合独特的空间发 展特征和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目标,加大人才安居力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全力实现先行示范区“住有宜居”的目标。(四)住房发展为转型发展主要抓手,支撑人口结构优 化重要基石进一步吸引人才,升级产业的关键举措。区“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应综合现状住房挑战和国际先进理念拟定住房发

14、展目标,充分考虑发展目标、产业类型、人才需求特征,采取针对性的住房供给策略,进而支撑人口结构优化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二、区住房发展挑战 区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近年来随着人口持续 净流入以及商品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住房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现象日益加剧,集中表现为总量、结构、布局以及品质四方面挑战。(一)住房需求与供应总量矛盾突出 目前区居住用地占比较低,供应紧张,区实有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约 26 /人。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及人才比例的提高,区住房供应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二)成套住房结构性紧缺,制约城市提质发展 成套住房(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的套数总和仅占住房总套数的 20 ,

15、其面积总和仅占住房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左右。城中村 和宿舍提供了 70 以上现状实有人口的居住空间,但此类住房因非成套住房,品质较低,产权不完整,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品质宜居的需求。(三)住房空间布局合理性有待改善 2019 年底全区人口于本区工作占比超过 70 ,总体职住水平较为平衡,但全区商品房和公共住房主要集中于南部片区,面向未来发展格局,住房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四)住房居住品质亟需改善提升 住宅老化,公共配套缺失,质量安全隐患等影响居住品质。从全区居住状况来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配套功能不完善的小区占比过半,居住水平较差。(五)住房发展核心挑战总结 维持区的创新优势、保证创新人才扎根,推动城市

16、发展, 关键在于高品质、低成本居住空间的供给。强调人-房-地的总量 平衡关系,实现住有宜居的基础。构建符合区定位和人口特征的住房结构,尤其需要加大对公共住房和特色的低成本空间 的供应力度,拓展供应思路、加强配套管理政策。同时应正视市 民生活改善所带来的住房改善需求,差异化住房的供应以满足 新人置业安家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实现“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转变。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 实习总书记对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双区驱

17、动”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住房发 展以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典范城区为目标,充分考虑发展目 标、产业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培育世界一流的城市品质,提升对于金融、科技、文化、创新创意等世界级人才与企业的吸引力,建设住有宜居、共享家园。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人才友好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提高广大市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建设和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聚焦人才的需求和特 征,提升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二)稳量提质,合理定标 坚持住宅总量供给与住宅品质提升并重,立足全区资源、人口、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全区住宅建设规模和结构,提升住房功能品质。优化调整增量住房结构,盘活

18、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多渠道并举增加住房供应量,稳步提升人居品质,实现住房可持续发展。(三)统筹协调,政策引导 统筹处理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住房关系,协调发展商品住房租售市场,积极创新政策措施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作用,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积极推动落实市相关住房政策,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四)绿色品质,宜业宜居 依托科技进步发展,加大住宅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和装配式建筑。着重营造健康的人居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人、住宅、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建设 住有宜居、共享家园。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策略一、规划目标( 一 )

19、总体目标面向区长期的发展目标应从全面满足有居提升到追求 兼顾可负担与高品质的宜居、长居,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宜居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优质人才吸引力的住有宜居、共享家园。因此本项目提出“构建民生幸福的宜居、共融发展的包容”规划目标。( 二 ) 分项目标1. 筹集建设目标 加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区“十四五”住房总量目标建设筹集各类住房不少于 10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于 4 万套、 公共住房不少于 6 万套(含配套宿舍、不含拆迁安置房)。(后续将根据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进行调校,下同)2. 土地供应目标 合理提高居住用地比例,通过加大新供用地供应、力争实现2025 年新增居住空间不少于 70

20、0 万平方米。积极推动更新整备用地出让、加快工改保等多渠道用地供应等手段,计划供应居住用地规模不少于 2 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不少于 1 平方 公里,公共住房用地不少于 1 平方公里。3. 居住品质目标 引导住房建设适应城区发展的要求,符合城市设计以及住 房建设标准的指引,基于居民需求提升居住环境及品质,提高居民幸福感。新增住房建设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强化执行节 能强制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实现住房保障低碳发展。落实新建住房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要求, 确保项目入住后的生活便利。二、规划策略 ( 一 ) “包容有居”:多主体多渠道筹集满足住房总量需求 坚持

2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理预测住房需求,供需匹配预测住房需求。并结合多途径的住房供应潜力,对应当优先实施供应住房的路径提出定性和定量的建议。落实市政策 6 类 15 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各类住房筹集建设力度。( 二 ) “乐业安居”:吸引人才安居、构建多层次住房结构构建符合区定位和人口特征的多层次住房结构,优化 住房类型结构、搭建多元包容的全结构住房结构,分配各类公共 住房供给及运行,“租售补”完善人才安居制度。( 三 ) “品质宜居”:匹配产业住房布局,打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圈 优化职住空间结构,基于国际先进地区经验和大湾区格局引导住房空间布局。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营造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

22、配套种类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体系。第四章 工作任务一、拓渠道 , 多措并举加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加大居住用地规模,多主体,多渠道加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 建设筹集各类住房不少于 10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于 4 万套, 公共住房不少于 6 万套(含配套宿舍、不含拆迁安置房)。计划 供应居住用地规模不少于 2 平方公里,具体供应渠道如下:( 一 ) 新供应用地 推进新供应公共住房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19 公顷,建设筹 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1.2 万套,均为公共住房(含配套宿舍 0.3 万套)。推进招拍挂商品房用地用地面积不少于 18 公顷,筹集住房 总套数不少于 0.7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

23、于 0.6 万套,公共 住房不少于 0.1 万套。(二)盘活存量用地用房 推进城市更新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98 公顷(不含 工改工配宿舍用地),筹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4.2万套,其中商品房不少于 2.3 万套,公共住房不少于 1.9 万套(含配套宿舍 1.2 万套)。加快推进棚户区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24 公顷,筹 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8 万套,均为公共住房。推进社会存量用地建设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7 公顷,筹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4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于 0.1 万套,公共住房不少于 0.3 万套。推进土地整备留用地/征地返还用地/非农用地建设渠道供 应居住用

24、地规模不少于 17 公顷,筹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7 万 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于 0.7 万套。推进工改保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9 公顷,筹集住 房总套数不少于 0.6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于 0.1 万套,公 共住房不少于 0.5 万套。推进社会存量住房租购,城中村、工业宿舍综合整治规模化租赁,筹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8 万套,均为公共住房。( 三 ) 公共设施综合开发推进独立占地、具备条件的公共场站、配电站、消防站等市政公用设施上盖配建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3 公顷,筹 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1 万套,均为公共住房。推进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渠道供应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 1

25、9 公顷,筹集住房总套数不少于 0.5 万套,其中商品住房不少 于 0.2 万套,公共住房不少于 0.3 万套。( 四 ) 城际合作推进城际合作和临区建设大型安居社区。加强区与相邻光明区、东莞、中山城市规划的协调编制和轨道交通联合建设,并沿着主要干道及轨道交通线路在城市边界地带建设新城镇和新居住点,解决区临莞、临中就业人口的住房需求 。二、优结构 , 搭建多元包容的全结构住房体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 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作用,优化调整增量住房结构,加快公共住房建设,盘活规范存量住房市场。保障商品房稳

26、步供应,加大公共住房筹集建设力度。“十四五”建设筹集商品房不少于 4.0 万套,商品房建设筹集套数年均增长不低于“十三五”。按“十四五”目标,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 6.0 万套。根据政策导向、筹集建设供给路径、各片区需求、合理确定三类公共住房配置。安排人才住房建设筹集不少于 3.5 万套(含配套宿 舍1.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不少于1.5万套,安居型商品房建设筹集不少于 1.0 万套。三、引人才,提供梯度化住房支持人才沉淀 ( 一 ) 关注人才置业需求,适当提高可售型公共住房比例适当提高中部、南部及石岩等片区的可售型人才住房比例, 探索建立完善可售型人才住房制度。( 二 ) 全面实施

27、人才安居工程,确立人才安居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多层次人才货币补贴,采取“自主选择、货币补租”与规模化租赁并举的途径满足人才住房需求。针对多元人才群体 的需求,构建以人才公寓租售、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租赁、商品房购房支持、住房补贴发放等多方式并举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提供梯度化住房支持,确立人才安居工作长效机制。四、谋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区域平衡、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对接空港新城、立新湖片区、燕罗片区、沙井片区、尖 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科技城片区、新桥东科技城片区、中心区大铲湾片区等重点发展产业片区战略规划,住房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相衔接,积极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8、。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网络化”住房发展格局。打造南部新安西乡宜居城区,北部沙井新桥活力新城区,以大型安居社区为中心形成若干居住组团。五、提品质,探索老旧片区改造机制,分类型提高存量住宅 品质 ( 一 ) 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年度计划,每年完成不少于 10 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二)切实推进居住社区品质完善,低成本居住区品质提升。探索采用 PPP 等投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综合整治等政策工具箱,引入专业化租赁运营机构,形成“政府引导+

29、企业投资+业主参与+专业运营”模式,推动存量住房改造、探索设立城中村公共专项维修基金、实行工业园区宿舍共享式管理,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品质化居住空间。每年完成不低于 5000 套低成本住房品质提升任务。六、补配套、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三同步”,构建分社区生活圈 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住区配套设施,尤其是增加 公共教育设施供给,精准匹配人群宜居性需求。公共配套基础设 施“三同步”,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和物业服务水平,坚持新建住 房与市政公用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七、增补贴、实物供应与生活补贴并举,强化基本住房保障 面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

30、制造 业职工等群体,通过租、售、补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优先解决轮 候库中排队 3 年以上的家庭住房需求。完善安居型商品房制度, 合理划定户籍家庭租购安居型商品房收入财产限额。发挥大型 安居社区的民生功能,加速住房供应,稳定各区住房保障轮候预期。八、稳市场,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 进租赁市场发展 稳房价增长、促区域居住空间布局平衡。鉴于全区南北房价 差异大、商品房供给需片区统筹考虑,保证全区房价平稳增长。进一步落实中央“房住不炒”定位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工作要求,落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 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保持房地产调

31、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规范商品房市场,抑制投资投机性行为。优化市场商品住房供应户型结构,优先供应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正确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保障住房资源合理分配。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供应主体,完善租赁平台,加快完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的功能,实现租赁房源全覆盖、租赁环节全打通、公共服务全纳入。加强住房租赁信息化建设,通过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市场主体的业务 系统互联互通。制定不同片区的租金指导价格。运用整体评估技术精准评估市场租金,建立住房租金指导价格,明确住房租金指导价格发布形式,建立住房租赁价格指数系统,稳定住房租金价格。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政府

32、领导,完善工作决策与领导机制 区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协同各 成员单位,推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从顶层制度设计、 配套政策指引方面不断夯实和完善制度基础,给予人才住房和 保障性住房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工作有序、深入实施。二、加强统筹对接,建立项目筹建管理评估机制 构建“智慧住房”管理体系,以住房保障精细化管理为目标, 构建从规划筹建、入库管理、分配管理、配租配售、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各工作环节预警设置,提高工 作效率。构建项目配套设施评估预警机制。对目标项目进行公共服 务设施与公共交通服务进行评估与优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步 行范围内公交站、轨道站

33、覆盖评估、步行范围内商服、文体、医疗、养老服务评估、学区范围内中小学教育设施评估。总结评估结果,建立配套设施缺口预警库,根据十四五实施项目逐一排查缺口,定制化形成配套提升规划建议库,提出具有实操性的住房品质提升建议。三、促进信息共享,各部门联动推进工作开展 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会同更新、 规资等部门,建立起住房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功能衔接、工作互动、服务联动的工作方式,做到知全局、掌细节、心有数,确保各类住房管得住、控得好。四、完善监督管理,确保计划与规划严格执行 持续完善规划、计划、跟踪、评估“四位一体”的住房建设规划工作体系,对本规划实施定期评估、检讨以及动态修订,加强住房建设规划在全区住房建设中的统筹和指引作用。五、加强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协同与参与 创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与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动员响应力, 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关注、配合、参与和监督安居工程, 增加各方面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六、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完善的专项督查机制 建立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督查机制,定期开展规划计划的跟踪评估工作,定期对参与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筹集、供应和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确保住房建设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的有效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