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征求稿)和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稿合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征求稿)和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稿合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征求稿)和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稿合编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范文(征求意见10000字稿)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化能源体系的攻坚期,也是煤炭工业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煤炭科技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主动适应我国能源革命新要求,充分考虑我国煤炭资源分
2、布特点,以支撑引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动煤炭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按照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谋划了“十四五”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的布局和路径,提出了“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3111”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三大基础理论研究、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十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十四五”煤炭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一、 发展环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技术迭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逐步演化为创新
3、体系之间的竞争。新一代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科技发展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技创新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功能互补、导向明确的行业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合理布局,国家、省部和行业级研发机构达 150余家,培育了一批从事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的行业“双创”新模式新业态,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培养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从
4、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全行业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中国专利奖共 60 余项,“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和水煤浆浆体化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煤机装备和大型粉煤气化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先列,引领了国际煤炭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转化的发展方向。“十三五”以来,煤炭地质勘查与建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地质学新理论与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将以煤为主的地质勘查发展为煤系多能源、多资源的协同勘查。完
5、善了以冻结、钻井、注浆为主的建井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出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十三五”以来,煤炭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格局初步形成,煤炭绿色开发与智能精准开采技术体系逐步建立。提出了采煤区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护地下水位的新理念以及不同分区保护水位的开采方法。矿井复杂地质构造与灾害源探测、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防治、大空间采空区防灭火、井下瓦斯高效抽采等技术取得突破,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最大成孔深度达 3353m。目前全国已建成 280 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形成了“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开采工作面新模式,大断面快速掘锚系统、岩巷全断面掘进装备、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等在井下试验应用,
6、8.8m 一次采全高、7.0m 超大采高智能综放系列成套装备成功投用,纯水液压支架示范应用。“十三五”以来,形成了包含煤炭洗选、提质加工、清洁转化与污染物控制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体系。千万吨级湿法全重介选煤技术、大型复合干法和块煤干法分选技术、大型井下选煤排矸技术和新一代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技术成功应用。中小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水煤浆浆体化 CFB 供热供暖锅炉、民用固硫抑尘型煤和烟煤解耦新型炉具、大型低阶煤热解分质分级利用等技术取得突破。现代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取得重大突破,攻克大型、超大型水煤浆气化和干煤粉气流床高压气化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单炉日处理 3000吨级、4000 吨
7、级煤气化示范工程;以低温浆态床 F-T 合成技术为核心的 100 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投产,大型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制汽油和高含氧燃油添加剂、大型煤焦油加氢制油等示范和升级示范项目全面取得成功,转入安稳长满优商业化运行,污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和“近零”排放;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示范取得成功。“十三五”以来,建立了煤矿区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矿区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成功研发了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监测与构造土壤介质和恢复植被相结合的综合复垦技术,中东部煤矿井下煤矸石固废充填开采减沉置换技术,地面沉陷区水域景观、养殖、果蔬、旅游、光伏立体生态复垦技术,西部煤矿区采煤塌陷地
8、和矸石山的微生物修复植被绿化技术,以“导储用”为特征的地下水库技术。然而,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行业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分散,关键技术原创性突破、颠覆性创新仍然较少,高端装备未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不到全社会平均水平,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标准引领水平滞后。因此,煤炭行业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现代化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技术体系,引领煤炭行业步入具有高科技特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二、 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9、,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支撑引领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展“3111”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强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新一代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引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型合作创新生态,支撑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引领行业发展,将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安全可控作为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推动行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 企业主体、融合创新。坚持企
10、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 凝聚目标、重点突破。聚焦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关系全局的重点技术领域为主开展技术攻关,在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搭建平台、系统推广。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创新行业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引导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规模化推广应用。 健全机制、人才保障。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和人才培育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大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人才效能和能力素质。- 着眼长远、低
11、碳发展。加强低碳和减碳技术创新,积极研发高碳能源减碳化、绿色化新技术,探索碳资源循环利用、碳高效低能耗捕集和永久性碳封存技术,顺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煤炭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明显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特色鲜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一批煤炭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行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达到 2.5%;积极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建成包括国家、省部、行业级科研平台和企业技
12、术创新基地布局优化的研发体系,开展行业重点联合实验室建设,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开放型合作创新生态。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完善形成生态环境低扰动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煤炭智能化洗选加工技术体系、煤炭清洁高效减碳转化技术体系、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废弃矿井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实现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
13、规范与标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冒顶、火灾、爆炸、冲击地压、水害、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面粉尘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煤矿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保障更加完备,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与技术更加完善。大型煤机装备、露天开采装备、煤炭洗选装备与煤化工装备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控制系统与软件实现自主化。现代煤化工实现高效、环保、低耗发展。突破煤油共转化制清洁燃料与化学品、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等关键工艺技术;煤转化有机固废和污废水、矿井水低成本资源化利用技术,千万吨级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采煤沉陷区土体整治与
14、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完善,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三、 主要 任务组织开展“3111”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三大基础理论研究,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十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和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一)煤炭基础理论研究 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安全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提供基础支撑。1.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 重点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精细勘查与生态地质理论,时空变化条件下的矿井地质精准探测及建模理论,面向矿井复杂环境的自适应感知理论,矿山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及信息动态关联理论,复杂条件下采掘设备群的协同控制理论,面向复
15、杂矿井环境的动态协同控制与数据驱动决策理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煤炭开发生态大尺度演变规律与生态修复方法等;探索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的采动岩体力学理论和采矿方法。2. 煤矿重大灾害防控重点研究深部矿井多灾种一体化智能防控理论,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发生机制,煤矿冲击地压主控地质因素及发生机理,冲击地压风险判识理论与防控方法,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板水害形成机理,大采深矿井煤层底板岩溶发育规律,高地应力及高水压条件下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采空区遗煤自燃引爆机理,露天开采与生态环境动态响应耦合机理,露天矿滑坡灾害精准化预警理论,矿井粉尘产生机理,风流水雾粉尘多相流多场耦合机理,职业危害接触限值与致病机制等。3
16、.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重点研究原煤多尺度精细化深度分离与高效提质基础理论,微细粒难选煤分选过程强化基础理论,煤系稀贵矿产和关键元素、有毒有害物质资源高效分选加工理论,煤炭智能分选加工基础理论,煤基原料协同制备功能化材料基础理论,煤制大宗清洁燃料与化学品新工艺及催化基础理论,煤炭气化、液化在原料、工艺过程匹配和产品灵活性调控理论,煤炭利用多点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等;探索煤制氢理论与方法。(二)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
17、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 10 个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1. 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研究煤系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空天地一体化协同勘查方法,侏罗纪煤田地层沉积相与构造控水机理,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底板岩溶水精准探查与防控方法,西南地区岩溶复杂地形条件下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等;研发全数字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技术、矿区地质灾害精准监测预警技术、水文地质三维高精度动态表征技术,采掘工作面地质异常体高精度超前探查技术等。2. 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研发千米深井地层冻结及地面预注浆改性技术,大型矿井井巷工程机械破岩全断面钻进技术,超长定向钻孔为基础的斜井沿轴线冻结技术,复杂地层大断面斜井盾构机掘进技术,韧性为基础
18、材料的地层加固和薄喷支护技术等;研制千米竖井掘进机、千米反井钻机、变径巷道全断面掘进机及掘进机机器人;构建矿井构筑物智能建设及全生命周期智能检测控制体系。3. 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深入研究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保水开采、采动围岩大范围超前控制等绿色安全开采技术;研发遗留煤炭资源安全复采技术,急倾斜煤层“双俯伪斜”综采技术,大型露天煤矿强化内排开采技术,煤与油、气、稀贵关键元素等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技术,碎软低渗煤层区地质条件和产能预测评价方法,地面水平井工厂化抽采技术,复杂储层煤层气高效立体抽采技术,深部煤系气一体化共采技术。4. 煤矿灾害防治研发矿井通风系统灾变状态识别及控制技术,突出矿井
19、分级预警及高效防控减灾技术,高瓦斯矿井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采空区自燃诱发瓦斯爆炸灾害预测预警预控技术,近距离煤层群防灭火技术,矿井爆炸灾区残存火源、顶板垮塌或突出瓦斯逆流等继发性灾害特征识别技术,火区惰化短期有效性判别技术,火灾、突出、冒顶、冲击地压、瓦斯(煤尘)爆炸等多灾害协同防治技术,冲击地压智能预警与共性关键因素防控技术,采掘工作面顶板水害精细控制疏水治理技术,全空间水情水害智能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烧变岩区等特殊区域水害防治技术,滑坡灾害智能感知与早期识别技术等。5. 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研发复杂地质条件的工作面智能开采技术,4D-GIS 透明地质技术,煤矿 5G 无线通信技术,井
20、下视频高效处理及 AR/VR 技术,井下精确定位与设备导航技术,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和无人化技术,智能化无人快速掘进技术,重大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预报技术,高可靠性智能装备(终端)技术,煤矿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长时供电技术,露天开采无人化连续作业技术,煤炭智能化采样检测技术,矿井机电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维护技术等。6. 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研发高硫、高氯、高氟煤分选新技术与新工艺,湿法全重介选煤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干法选煤智能化工艺技术,微细粒难选煤泥强化重力场高效分级分选技术,煤岩深度解离与高效富集技术装备,煤矿井下大型智能分选排矸装备,大型智能选煤厂关键传感、闭环控制和辅助决策技术与系统等。7. 煤炭高
21、效转化利用研发低阶煤大型分质分级转化技术及装备,超临界煤气化、加氢煤气化、催化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煤炭温和加氢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耦合新工艺及催化剂技术,煤炭液化制取特种油品、富氧油品添加剂技术,高可靠性余热回收技术,高温煤气深度除尘净化技术,液化残渣综合利用技术,煤耦合甲烷等离子体合成乙烯、乙炔技术,高效高选择性乙烯丙烯灵活调控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反应器及工艺,多污染物联合精确控制和脱除技术,低能耗 CO2 捕集、封存及碳循环利用技术。8.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研发粉尘在线高精度感知技术,高通量气水两相流云雾产生与喷嘴布控技术,采掘工作面产尘源有效控制技术,矿井高温热害高性价比防治技术及个人防护
22、装备,作业现场噪声消除技术,职业危害研判与快速筛查技术,职业危害分级防护技术,职业病危害信息化监管云平台技术等。9. 煤矿应急救援研发矿山灾害救援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决策系统,矿山应急救援通讯技术装备,灾后救援快速自组网技术装备,矿灾应急救援智能专业服务机器人,复杂环境水陆两栖侦检机器人,灾后多维度生命保障技术装备,井下坍塌松散体快速构建救援通道技术,地面快速构建救援通道技术,矿山应急救援综合培训演练系统等。10. 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研发矿区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一体化利用技术,高矿化度矿井水净化和利用技术,矿区煤矸石等固废资源化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矸石山综合治理技术,采煤沉陷区治理及土地利用技术
23、,矿区土壤改良技术,低浓度瓦斯高效提浓技术,超低浓度乏风瓦斯销毁和余热利用技术,闭坑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维护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稀贵关键元素无害化利用技术,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技术等。(三)重大技术创新示范 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推进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露天煤矿智能高效开采、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等 10 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1. 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示范针对特大型矿井竖井、斜井和巷道的快速非爆破建设,研制煤矿防爆型竖井掘进机
24、、竖井钻机、全断面岩巷掘进机与后配套运输及支护装备,形成井巷结构设计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开发远程可视化掘锚支监控平台,满足掘进直径 5.010.0m 竖井、斜井、巷道需求,综合掘进速度达到 200300m/月、作业人员减少 40%的目标,构建煤矿硬岩井巷智能快速掘进示范工程。2. 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示范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煤层(大倾角、薄煤层、高瓦斯、多构造),因地制宜研发配套智能综采技术及成套装备,建设智能综采示范工程;针对西部矿区特厚硬煤层资源不宜采用放顶煤开采方式,研发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智能化综采技术与成套装备,设计生产能力 5000 吨/小时,倾角15,年产能力 10Mt。3. 井工
25、煤矿智能化建设示范建设以采掘生产为核心,融人员、设备、环境为一体的智能化煤矿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包括矿井 GIS 可视化平台,不同地质条件的智能综采工作系统,掘进工作面远程控制系统,主煤流智能运输系统,连续化辅助运输系统,智能供配电系统,煤与瓦斯突出感知与报警系统,矿井安全监测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矿井机电装备物联网系统,矿井海量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矿井巡检机器人,矿井综合管控信息平台等。4. 露天煤矿智能高效开采示范依托西部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研制 8000t/h 半固定式/移置式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组、3000m3 /h 自移式破碎站、自动穿孔爆破设备、3000m3 /h 轮斗挖掘机和 2003
26、00 吨柴油发动机重型运输卡车;研发基于 GIS 的露天矿采场、边坡及倒堆场地表地形监测系统,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系统,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露天矿设备、环境、能耗等实时数据处理软件,建设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高效开采示范工程。5. 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示范研制千万吨级特大型湿法智能选煤厂的关键设备和在线检测仪器,包括大型破碎机、跳汰机、旋流器、振动筛、浮选机、渣浆泵和高效脱介、脱水设备,原煤和产品质量在线检测仪器等;研发重介、浮选分选过程大数据平台,建立煤炭洗选工艺智能化控制平台;研制千万吨级干法分选智能化装备,研究干湿混合流程新工艺,建立千万吨级智能选煤厂示范工程。6. 煤炭 分质利用技术
27、 示范研发单炉 50 万吨级块煤热解和单线 100 万吨级粉煤热解新技术,完善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FTH)、中低温煤焦油制取轻质化燃料工艺,以及煤气无变换提浓制氢、煤化工多联产废水分质利用处理、煤焦油加氢废气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建成 200 万吨级兰炭示范厂和千万吨级粉煤热解低阶煤(富油长焰煤)煤炭分质利用工业化示范工程。7. 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示范完善日投煤量 30004000t/d 的大型高效气化炉和大型高效空分装置、大型甲醇合成塔、甲烷化反应器、大型高压压缩机等关键技术装备,建立百万吨级及以上煤炭间接液化及高端化工产品(如 -烯烃、高档润滑油、茂金属聚乙烯等)工
28、业化生产示范工程。8.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系统评价井工煤矿地下空间开展地质存储的适应性和可改造性,开展关闭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估;选择地热资源丰富的废弃矿井,研究地热资源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和关键装备、设计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地热资源利用;推进废弃矿井地下仓储、煤层气抽采等其它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建设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示范工程。9. 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示范以煤矸石、尾煤、粉煤灰等大宗固废资源多元化利用为对象,建设矿区固废资源利用示范工程。主要研究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化及协同处置技术,高效低成本煤矸石充填置换技术,高渗量高强度粉煤灰水泥制备技术,煤矸石和粉煤灰制备陶粒、加气混凝土
29、技术,粉煤灰中有价元素提取技术等,推动建筑垃圾、尾矿等大宗固废与矿井充填协同处置技术发展,扩大矿井充填材料来源,拓宽其它大宗固废的处置途径。10. 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示范以华北、华东、西北等大型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损毁与生态修复为主,创建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应用采煤沉陷区建筑群建设技术,复垦土壤重构与区域农业、景观、林果、养殖、光伏协同技术,人工湿地构建及城市功能开发技术等,形成东部矿区以土地复垦、沉陷地建筑利用和人工湿地构建为主,西部生态环境薄弱矿区以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绿化固沙抑尘、特色无公害绿色林果产业和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模式。(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十四五”期间,大力加
30、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应用。煤矿地质保障方面,重点推广高精度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测资源勘测、掘进巷道超前定向长钻孔探查等先进适用技术。现代化矿井建设方面,重点推广“一扩成井”软岩地层钻井法凿井、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定向控斜大直径反井钻井凿井、多圈孔深厚冲积层控制冻结等先进适用技术。煤炭绿色高效开采方面,重点推广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无煤柱自成巷 110/N00 工法、直角拐弯大功率重型刮板输送机、矿用新能源防爆无轨胶轮辅助运输等先进适用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推广煤层气抽采地面远距离自动控制钻进、煤矿井下大功率
31、定向钻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低浓度瓦斯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煤矿安全方面,重点推广煤矿水害区域治理地面超前注浆加固、矿井通风智能决策与远程控制、煤层可变径造穴卸压增透一体化、露天煤矿边坡合成孔径雷达监测预警等先进适用技术。煤炭加工与清洁利用方面,重点推广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高硫煤矸石高密度重介分选硫精砂、煤泥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利用、工业和民用兰炭清洁替代等先进适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推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微生物修复、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矿井乏风源和矿井水源余热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方面,重点推广智能无人综采工作面、井
32、下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煤矸分选机器人、基于 UWB 的井下精确定位等先进适用技术。四、 保障措施(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科研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培育行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面向市场的多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大中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究设立“联合基金”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利用好国家和政府专项资金,用足创新优惠政策。(二)强化标准规范引领 推进煤炭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煤矿智能化、生态矿
33、山等重点领域关键标准研制,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行业优势技术与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积极推进煤炭领域团体标准制定,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和创新需要,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建立煤炭标准一致性、符合性检测体系和行业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形成标准制修订、宣贯应用、咨询服务和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三)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专业化服务,引导行业科技中介机构向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广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搭建煤矿总工程师论坛等技术交流平台,组织新兴技术行业应用论坛,促进技术
34、转化应用落地。(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行业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推动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培育行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领军人才培养,定期发布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优势的煤炭企业。(五)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继续实施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新工科示范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面向产业急需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优化知识型、技能型、管
35、理型人才发展体系;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加强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建立行业科技创新调查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行业科技创新评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行业科技创新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形成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2020年某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范文6820字稿第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 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
36、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 xx 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 x 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 x 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 x 多亩,小麦良种繁育 x 多亩,牲畜存栏 x万头,渔业养殖水面 x 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x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 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
37、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x 镇进驻规模企业有 x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有限公司、x 县x 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 x 亿元。二是积极打造 x 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x 纺织”“x 纺织”“x 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 x 亿元,其 x 塑业投资 x 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 x 余万元的 x 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
38、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 x 人,2015 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贫困人口 x 人。2014 年脱贫 x 户 x 人;2015 年脱贫 x 户 x人;2016 年脱贫 x 户 x 人,x 村、x 村出列;2017 年脱贫 x 户,x 人;2018年脱贫 x 户 x 人,贫困村 x 村顺利出列。2019 年拟脱贫 x 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39、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X 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 2016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 X;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X 人,家庭签约人次 X 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 X 人,办理慢性病本 X 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
40、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 X%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 X 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 X 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 100%,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 X 次,培训人数达 X 人,X 人实现
41、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 X 人,共计 X 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 X 处,建成 X 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 X 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 X 户,X 人,其中扶贫户有 X 户 X 人,城市低保 X 户,X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 X 人,享受 60 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 X 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 X 户,给予每户 X-X 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 X
42、 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 X 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 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 X 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 X 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 X 个镇级、X 个村
43、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 年 x 月 x 日,X 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 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 X 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X 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xx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 X 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
44、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第二部分:“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2021 至 2
45、025 年,X 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 2025 年,将 X 镇建设成为“生态 X、文明 X、和谐 X”。 一、指导思想 X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
46、标,激发 X 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 GDP 达到 X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X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
47、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
48、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 X、文明 X、和谐 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