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镇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结合 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城乡融合、服务一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明确 主体、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协同推 进的原那么,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推进 管护机制改革创新,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阶段、符合我镇 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 质量和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开展,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和平安感。到2022年3月,各村居及镇直相关部门完成农村公共 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
2、单编制工作;镇直有关部门6月底前出 台本领域管护指南或方法;到2025年,全镇初步建立政府 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 制;到2035年,全镇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基本健全,长效 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基本到位。二、主要任务(一)有序推进管护改革。镇直各部门要主动与市、区 及试点县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制定和完善本领域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指南或管护方法(以下简称指南 或方法),包括各类设施的管护制度、管护标准和规范, 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 机制等,2022年3月底前提出指南或方法的初步方 案;2022年6月底前出
3、台指南或方法的试行方案; 2022年9月底前进一步健全指南或方法,基本形成 长效管护机制。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政办、环保站、 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爱卫办、镇应 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立管护清单制度。各村(居)、镇直有关部门 要参照XX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见附件),在明确 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基础上,编制本领域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管护责任清单要明确管护对 象,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清单实行滚动式管理,结合乡 村振兴规划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因地制宜,不断 健全管护清单。2022年3
4、月底完成管护责任清单编制工作; 6月底前进一步全面完成管护责任清单编制工作。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 政办、环保站、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 爱卫办、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健全分类管护机制。对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 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水利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 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镇直有关部门、村级组织负责管 护。对经营收益缺乏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本钱的准经营性设施, 按照权属关系,由运营企业、镇直有关部门、村级组织负责 管护。镇直有关部门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 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
5、政策措施,在农村污水、农 村供水、医疗设备维护、镇敬老院等实行社会化管护改革工 作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公共基础管护考评制度,延伸社会化 管护领域,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对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 设和运营本钱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 管护,镇直有关部门出台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 政办、环保站、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 爱卫力、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创新管护长效机制。镇直有关部门要强化引导服 务意识和能力,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 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探索采
6、取多样性管护模式,创新管护长效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鼓励对非经营性设施管护开展 市场化改革,逐步由政府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转变, 采用多种形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建管一体”模式。探索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 捆绑结合并同步落实制度,结合各类规划,合理布局,通盘 考虑建设和运营维护,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明确设施管护 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竣工验收 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工程建成运行时,管护工 作同步到位。“城乡一体化”模式。梯次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 一体化管护,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 制定,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
7、向农 村延伸。自管模式。鼓励运营企业与村集体、农户建立多种 形式的合作机制,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 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使用者付费”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农户 或使用者付费制度,合理确定付费水平和标准,建立财政补 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摊机制。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政办、环保站、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 爱卫办、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 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当工程实施责任的镇人民政府或其 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 资筹劳以
8、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资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 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 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结合深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 记颁证,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纳入镇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 息化、动态化管理。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 政办、环保站、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 爱卫办、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统 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各村(居)、镇直有关 部门建立以主
9、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按照职责分工,各 司其职,密切合作,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进度,总结推广好 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农技站、教育办、统计站、民 政办、环保站、村建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文化站、 爱卫力、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强化责任落实L落实属地责任。各部门要指导推动本行业领域管护工 作落实;各村居和镇直有关部门要按照镇政府和行业管理要 求,负责落实管护细那么,统筹协调当地管护工作。充分发挥 好村级组织作用,落实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中 的责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调动 农户主动
10、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户自觉缴纳有偿服 务和产品的费用。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党政办、工程力、农技站、教 育办、统计站、民政办、环保站、市政办、公路站、水利站、 文化站、爱卫办、镇应急分队、国土所,各相关企业按职责 分工负责。2,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 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 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不 断提高管护水平。责任单位:镇直有关部门。3.落实运营企业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 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
11、村民 监督,确保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 卫生所)、广播电视、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 承当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水利站、统计站、市政办、道安办、教育办、 爱卫办、文化站、民政办、农技站等镇直部门,各相关企业 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资金保障1.加快建立政府稳定投入机制,财政所、各村居要加强 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筹措和管理,考虑我镇实际和 开展需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等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补助,拓宽申报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专项债等多种筹资渠 道。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将应由政府承当的农村公 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财政
12、预算,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 资金困难的村,适当予以补助。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财政所及镇直有关部门,各村(居)。2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基 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 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规范运用政府和 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努力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完善相关政 策,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工程建 设运营,落实各类专项建设工程管护配套资金。村级组织可 通过提取公益金、村民“一事一议”制度等,积极筹措管护 资金。在征收农村水费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 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在乡村公路参与灾毁保险的基础 上
13、,探索村道等其他道路纳入保险范围,探索拓展农村公共 基础设施灾毁保险范围,适时组织推广。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党政办、工程力、财政所、统 计站以及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监督考核镇直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应的正向激励机制。将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全区乡村振兴实 绩考核,在安排相关资金时要对管护机制建立较好、工作成 绩突出的镇给予倾斜支持。效能办对改革工作完成较好的给 予年度绩效适当的加分。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域信 用体系建设,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依法依规实施联合 惩戒。责任领导:XX责任单位:各村(居),乡村振兴办、效能办,工程办 及镇直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