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4229735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摘要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与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由于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贷款是其一项重要的业务。在一笔贷款放出以后,银行出让了资金使用权,加之各种因素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使风险的产生成为不可避免。如果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贷款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各个支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学说,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本论文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关键词: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 金融业AbstractCredit risk has always been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whol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risk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main object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institutio

3、n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core content. Bank credit business, credit risk and its control has been the commercial banks the most attention and intractable problem. Commercial bank loans risk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Policy factor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mmercial bank loans

4、 due to the immaturity of the loan market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aced with many risks. Bank lo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business as a special enterprise operating monetary commodity.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loan, the bank has to sell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funds, coupled wit

5、h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changes in the various factors, the generation of risk becomes inevitable. If the loan is not repaid, the direc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Bank. Shows that loan risk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The Keshan Branch of China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Loan Risk

6、 Management for the study,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doctrine of experts to discuss the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 loans.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se risk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Keyword Credit risk financial sector 目 录1 综述3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31.2 国外研究现状41.2.1 国研究现状41.2.

7、2 国外研究现状51.3 本文研究方法62 基本理论概述62.1 信贷风险的概念6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7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72.3.1 客观性82.3.2 隐蔽性82.3.3 可控性82.4 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82.4.1 操作风险82.4.2 担保风险92.4.3 道德风险92.5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92.5.1 资产管理理论102.5.2 负债管理理论102.5.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23.1 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123.2 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123.3 信用体系建设落后133.4 银行信息不对称133.5 风

8、险评估体制不健全144 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144.1 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144.2 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154.3 认真审核,防抵押风险154.4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164.5 完善银行的风险评估175 结论176 参考文献187 致208 附录21- 17 - / 21第1章 绪论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针对存在问题,尽快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我国银行界必须努力的方向。从政策、制度、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充分树立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进消化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充分研究引起商业

9、银行信贷风险不确定性的、外部变量尽快改变目前信贷风险管理不良局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尤其是2009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侧重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识别和产生原因的定性的模式研究层面;国外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研究十分系统化,在风险控制的方法上已有较

10、为成熟的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国外有关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理论的发展,并对其研究现状分别进行相应的综合与评述。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1.2研究背景(已增加)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上升,商业地区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商业的先天弱质性,使得商业地区始终难以有效吸引资本要素,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商业和商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商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逐年加大。此外,在外 向型商业发展趋势下,需要金融部门在商业信贷、贸易结算、委托代理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商业地区所需要的金

11、融业务品种趋于多样化。相对于商业资本要素匮乏的局面,商业资金供求矛盾愈发突出。金融体系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承担着调剂资金余缺,融通资金的职能。而商业金融体系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则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一直以来,我国的商业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商业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和商业发展银行。信用社作为商业金融市场的主力军,营业网点遍布乡镇,但是长期以来受产权不明、历史不良贷款包袱沉重等问题影响,业务能力和信贷规模非常有限;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短、业务品种少,难以满足商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商业银行在市场体制改革早期就撤销了大量商业地区营业机构,目前的涉商业务种类单一;商业发展银行对商业产前和

12、生产环节信贷资金的投入很少,支农功能弱。这样的商业金融机构很难满足现阶段商业经济发展需要,商业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商业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商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调整放宽商业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弓I导金融机构和境外各类资本加大对商业地区的金融投资,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商业金融机构,促进商业金融竞争格局形成。自此,新型、微型商业金融机构在商业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商业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在近几年得到了农户和企业的一致认可,数量快速增加、规模明显壮大。据统计,截止2011年

13、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商业金融机构共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占总数的92.4%。村镇银行的出现对于活跃商业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金融竞争格局形成、缓解商业资金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村镇银行毕竟是新型金融机构,其形成机制、运营机制、管理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相对于己经发展成熟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讲,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地域的特殊性,使得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相对突出。1.2 国外研究现状1.2.1 国研究现状 郭嘉(2010)指出,近30多年来,发达国家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创造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如信贷评分、抵押品价值分析和管理)、多种金融服

14、务产品(如信贷承诺、应收账款融资)以与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如信贷配给、契约管理、期限管理、长期关系、信息共享、贷款定价)等。 沛善等(2009)认为关系型贷款有利于克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质量的目的。 玉娟等(2009)在肯定抵押和担保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倡议:其一,知识产权、股权、企业固定收益都可以质押。其二,建立评级体系,奖励守信单位,并惩罚失信单位。其三,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交流工具降低交流成本,增加交流频率。 仲玲(2011)研究科技型商业银行的融资理论与实践时发现,科技型商业银行集群比一般分散的科

15、技型商业银行具有众多优势例如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特别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马永强(2011)将人力资本分为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和投资创新型三种。合约对人力的资本的激励较为困难,风险与收益的分摊较难。因为有限理性(西蒙;阿罗)、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三者导致了不完全合约。创业者和银行在合作前以与合作过程中尽量降低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即最小化事前的签约成本与事后的激励成本之和。 从以上综述中不难发现,防银行信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是2008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刺激经济发

16、展、拉动需,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救市政策。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宏观的经济形势进行全局的把握,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将眼光放到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上,商业银行还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信贷资产管理系统和贷款风险防系统,建立健全不良贷款风险转化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自身素质。在业务处理上,商业银行业应重视企业开发和个人按揭贷款当中的风险,对企业开发贷款实行综合的授信,要求对开发商贷款项目的资本金要与时足额到位。1.2.2 国外研究现状 Masako Ueda(2009)从项目评估、筛选与所有权独占角度的研究得出结论:信息不对称和产权保护水平决定了企业选择银行融资还

17、是风险资本融资。产权保护越弱,信息不对称越弱,企业越愿意选择信贷融资。 Massimo G. Colombo(2011)研究了信贷市场的不完善程度,发现信贷融资金额偏小,而初创阶段高科技公司的每一笔私人股权融资金额要比信贷融资金额大得多。高科技商业银行缺少抵押、担保,巴塞尔协议II客观上强制性地使银行将这些初创公司定为高风险级。银行审查流程判断公司业务计划的完善程度和创业人员的能力,从而发放贷款。由于筛选和监控高科技初创公司困难大,成本高,银行就通过减少贷款金额来限制暴露的风险头寸。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如高科技初创公司的运营更加透明,创业项目的预筛选,不需要银行面向高科技公司

18、信贷风险的积极态度等。 2009年,Minskey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借款人相关的特征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在不稳定性,在长期繁荣时期,经济上升有利于稳定系统的金融关系向不稳定系统的金融关系转化。Minskey把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归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银行脆弱、银行危机和经济周期发展存在生性。房地产是受经济周期影响较为明显的产业,一旦整个房地产业出现萧条,银行必然紧缩贷款,借入流动性维持经营的做法难以为继,债务滚动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出问题,必将拖累相关的金融机构,产生

19、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金融危机。 Lias(2010)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对固定利率F(RM)和浮动利率(ARM)住房抵押的自选择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由于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是一种私人信息,只有借款人自己最清楚,贷款人却知之不多,因而就会存在分离均衡(Separatingequilibrium),高风险的借款人就会选择浮动利率抵押贷款,低风险的借款人就会选择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因此,借款人的抵押贷款选择倾向应该被贷款人当作甄别高风险与低风险借款人的一种违约风险信号。 在国外学者对信用风险理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几代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在现代金融理论对风险的分析和定价的基础之上,引入数

20、理统计、系统工程,甚至是物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调节、监测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这些模型和方法已经成为当今银行机构在风险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护手段。现有研究已将声誉机制视为治理机制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声誉能为银行信贷行为提供指导作用。声誉好的房地产企业,信用度高,融资能力强;声誉差的房地产企业,信用度低,很难获得预期的投资。 因此企业声誉的好坏对信贷风险的产生存在直接的联系。在信贷风险研究中,有关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国外银行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应用各种模型分析宏微观指标特征与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降低银行住房抵

21、押贷款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使科学研究与风险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总而言之,国外成熟的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为我们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所带来的启发是无可估量的。1.3 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切实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货币银行学、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文字阐述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2 基本理论概述2.1 信贷风险的概念(已修改)风险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由于

22、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这就是商业银行的风险。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其信贷资产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单一或综合的影响,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针对所面临的信贷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程序以与措施的总和,以避免或减少损失,保障银行的安全运营。小额信贷是信用贷款,贷款过程不需要任何抵押品和担保人,完全凭借借款人信用作为还款的保证。因此,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会直接关系到贷款回收。借款人违约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由于生产受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力影响遭受损失而导致借款人丧失还贷能力,另一种是人自身

23、缺乏信用和法律意识,故意拖延还贷或欠贷不还。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形成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是造成小额信贷贷款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是目前商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难点。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已修改)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2.2.1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

24、是指: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部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部程序、人员与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25、,又称为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2.2.2 担保风险 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

26、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2.2.3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

27、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的研究重点。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

28、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2.3.1 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2.3.2 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2.3.3 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和事后化解。2.4 商业银行

29、信贷风险管理理论随着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成熟,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特别在后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风险监管的标准和计量模型的一系列要求,风险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本质变化。纵观商业银行的金融实践和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大致可分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资产管理理论”。2.4.1 资产管理理论 早期,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确定的活期存款,算不上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商业银行没有意愿去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而只满足于通过分散资产,稳健经营来满足客户临时性的提款需求。“真实票据论、“

30、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 理论是这一时代的主要产物,其着力点都是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真实票据理论的发源地。它强调较短期限的贷款发生风险的机会较小,并且用作担保的必须是真实的票据。即使认为有必要发放长期和消费类信贷,发放的额度也应保持在自有资本的围。在当时的条件下,真实票据理论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流动性不足产生的风险,但这种理论也有它固有的缺陷。尽管保证了发放贷款的流动性,但这种单一种类的贷款种类太过单调,无法保证商业银行进一步的发展。资产转换理论由于真实票据论无法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莫尔顿提出的资产管理理论逐渐兴起。莫尔顿认为,发放短期贷款不是保持资产流动性

31、的唯一方式政府发行的国库券、短期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也是商业银行不错的选择。可以把一部分资金投入这些证券,在需要资金时再对证券进行抛售。资产转换理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成为可能,经营方式更加灵活。但当经济萧条时期低迷的需求使得无法有效地进行证券转换。该理论没有根本的解决流动性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普鲁克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在当时西方经济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资金需求特别大,同时举债消费理念开始流行起来。该理论认为,只要借款人未来能够保证还款,商业银行即使进行消费信贷和长期信贷也是可以接受的。银行应认真考察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来确定贷款的期限和方式。这一理论突破

32、了以前银行贷款资产类型的限制,完全依赖主管对未来的预测不可能很准确,一旦未来情况有变,贷款的可收回性就会成为问题。2.4.2 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巨大的资金需求压力使商业银行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窘境。在该时期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有效避开金融监管,商业银行利用逐渐发达的金融市场进行金融创新、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加了资金的运动,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负债规模的扩大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的侧重点开始偏向负债管理,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借入的短期资金弥补资产缺口

33、,也就是准备金头寸负债管理;二是对所有总的头寸进行负债管理,也称为总负债管理。负债管理比资产管理更具有进取性,但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融资的成本,过多的依赖投资和放债,最后往往很难保持资产的流动性。2.4.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世纪8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土崩瓦解,使得利率和汇率波动开始加大,利率、汇率的双重影响使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更加明显,单一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都显得不足。美国经济学家贝客在80年代末提出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权衡的考虑资产、负债,经过协调管理的资产、负债,在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的基础上,使商业银行风险最小。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资产负债管

34、理理论的延伸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有效开展放贷业务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大的盈利性,可以适当参与衍生工具的交易从而使资产管理由表发展到表外。这也使得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日趋复杂化。2.5.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010年,主要针对信贷风险防和管理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达到新的高度。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尤其强调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与市场纪律的约束等三个方面。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体现了面向全球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与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理论。它从多性整合的角度,以定量化的方式对商业银行的

35、经营状况进行检测。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3.1 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 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过程创新过度源于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就会挖空心思寻求冒险和投机的机会对利润的无休无止地追逐驱,而金融业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特殊行业,以负债经营为原本。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金融行业需要更加严厉的监管。风险随着监管的放松而出现。因此,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试图审慎有效的监管其金融机构,旨在限制银行的冒险行为,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监管机构一般采取两种渠道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我国主要采用非现场监管的形式

36、。这就使得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规则的遵守执行却打了折扣。另外,商业银行在商业利益面前往往有冒险冲动,甚至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审查,采取弄虚作假地方法扩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监管机制协调性差、监管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金融机构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等等。 3.2 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 近几年,各种金融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增加,银行也紧随市场需求同步推出了很多消费贷款业务。有

37、些借款的没有从长远来看,认识清楚自己的偿债能力,往往是低估信贷风险,高估自身的偿还能力。甚至有些借款为了尽可能多得申请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额度,通过虚假的证明材料故意虚报收入水平。由于收入水平的不透明,银行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准确了解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加上某些借款人所在的单位也会帮助借款人作假证明,使得银行高估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所以说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导致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加剧。 除了来自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还有来自诸如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流入带来的安全隐患、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38、法律风险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3.3 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制不健全。为了加快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有利于减少由于信用信息不透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这种途径能够有效规避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贷款市场才能顺利的发展。2009年组建成立了资信,是国首家征信机构,又再2010年6月底初步建成了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我国大陆第一份信用报告从此诞生了。2010年12月中旬,信用信息基础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从全国围的信用信息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的需求。具体体现为:第一,从组织

39、要素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组织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全国性的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第三,尚未树立现代信用意识。人们仅仅把信用作为一种观念用道德去约束,并没有将信用看作是一种商品。第四,信用数据征集成本较高。我国征信数据分散是信用体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信息开放水平非常低,信用评估公司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商业银行贷款在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支撑,其蕴含的风险会直线增加。3.4 银行信息不对称当今社会信息是利润的最大支撑点,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目前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商业银行不能掌握借款人的全面信息

40、或者真实信息,银行所能获得的只能是企业片面的或者是经过粉饰过的信息,而低碳信贷又涉与大量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等相关的碳排放数据,即使经过调研有时也很难对相应的信息全盘把握,从而加大了风险。不仅如此,银行业之间也没有一个资源共享的渠道和途径,无法达到对贷款企业的基本信息与信用状况共享的目的。一家企业即使在一家银行获得贷款到期没有偿还,企业以其他方式仍能从其他银行借到钱,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借款人没有一个规避或者制裁的措施。商业银行已经着手建立网间互联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查到经过工商注册的企业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信贷信息,以期望能够在各个银行之间能够达成资源共享。低碳信贷业务,除了需要银行掌握企业的

41、基本财务信息之外,还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信息、企业主要业务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信息一并掌握,而这些信息的不对称,都会使商业银行在开展低碳信贷业务的难度加大。3.5 风险评估体制不健全决策和审批环节存在缺陷风险评估是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全面、准确、与时的反映信贷风险至关重要。目前商业银行采用的定性的风险评估方式有它自身的缺陷性,贷审会制度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都较低。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以技术与方法为基础的碳信贷风险评估机制,从而无法对碳信贷风险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在碳信贷的贷款决策上采用的是贷审会制度,但贷款审查委员会基本上是一个有权利而无责任的机构,对待审会的约束仅限于对其决策能力的

42、评议,缺乏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在进行碳信贷的贷款决策时,贷审会一般通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而没有因个人决策失误所需承担的责任以追究责任的依据,贷款投放的效益和产生的相应后果,贷审会成员几乎没有任何利益相关性,其成员对碳信贷的贷款项目的评审仅有职业道德约束。此外,审批环节的繁琐使得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等碳金融项目的贷款营销上,差点导致丧失放贷机会。除低风险的小额贷款外,商业银行绝大多数贷款决策权在省分行,信贷业务环节异常冗长,对市场不敏感。4 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4.1 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

43、程中,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目前在建立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机构主体不独立等主要问题,因此应采取强化信用观念、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惩罚机制。建立信用体系惩罚机制的主要目的之一让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无法生存于市场。 加强信用管理。由于贷款额度大、期限长,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和借款居民都会遭受巨大的打击。所以,防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首当其冲的措施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首先,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其次,借鉴欧美的信用体系模式,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和征信数据的开放。第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标准和

44、评估体系。第四,培育专业的、市场化的信用中介机构。第五,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 4.2 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首先,建立一套与比例管理决策机构相适应的组织与协调机构。其次,建立高效的系统资金调控反馈机制,通过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进行有效的资金余缺调剂,从而在保障流动性的同时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最后,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金融业务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自主进行产品定价,可以控制负

45、债的期限和品种,调节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期限缺口。二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测贷款需求、存款来源以与客户提款 需求、偏好转变来进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析,做好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突发的流动性风险与时启动处置预案,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围。 4.3 认真审核,防抵押风险 第一,审核抵押人是否具有法人

46、资格或者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抵押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合法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第二,把好抵押程序关。第三,审核抵押物的权属。信贷人员应严格依照担保法、物权法的规定审查抵押物,确保抵押物的合法性,防止借款人用法律禁止抵押的财产进行抵押担保,认真查验抵押物的权属,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第四,公正客观地评估抵押物价值。第五,做好抵押物的投保。抵押物投保对商业银行形成双重保障。 银行发放抵押贷款时,不仅要考虑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视第一还款来源;不仅要对借款人进行担保分析,而且要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对借款人经常开展贷后检查,动态反映贷款形态,从根本上提高抵

47、押贷款的质量,有效防抵押贷款风险。对共有财产,银行应详细掌握财产共有情况,要求所有财产共有人共同签字。4.4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首先,强化贷款借款人的风险意识。客户应以诚信为原则,增强风险意识,抱着实事的态度。客观提供贷款资料,合理评估自己能够承担的贷款金额。谨慎对待担保或出质责任。其次,运用经济政策缓解经济周期对市场的影响。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几乎是各国政策当局的选择。具体到房银行贷款领域,周期性也很明显。与时洞察银行贷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宏观、中观甚至是微观的政策措施加以与时解决,防市场的波动与危机。 再次,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最后,加快

48、信贷立法,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各国都很重视信贷政策的作用,并通过立法加以保障。严格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审慎推进贷款的证券化,最大程度地避免贷款的出现和累积。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 从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国外商业化程度较高,在信贷风险研究以与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方法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一是金融风险度量技术方面比较多,既涉与了房地产金融的一般理论,又涉与了金融风险度量的具体模型和方法,正如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出现,无疑为今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拓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有关金融危机风险论的研究众多,其中金融在不稳定假说尤为突出。它揭示出金融危机起因中金融活动或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重大影响,由于金融的在不稳定性是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