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229133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陆游诗稿的那些传世之作保藏_陆游的诗词大全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赏赐与。 全文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苦痛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认真品尝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境况。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尽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

2、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念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服,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扬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立刻引出一片孤独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丢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

3、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从前立刻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

4、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原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行置他八尺之躯,谁又希奇“官家”

5、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扬不平之意,挟其大力回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扬,逸响悠闲,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

6、惋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安静,极担心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跑。但因此而为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这首鹊桥仙就表达了他

7、这种心情。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二】 陆游满江红原文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三】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全文赏析 首二句回忆从前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常常涉足的地方。暮春季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

8、浓荫蔽日的亭子里进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情,写得非常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情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由于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常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

9、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难过;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哀痛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相互安慰,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情。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非常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如同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

10、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详细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苦痛,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颖,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行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别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苦痛。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终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别,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四】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

11、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全文赏析 此诗写出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动身,境界不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花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伤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颜色。此联为“流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冲突。读者正是从剧烈的冲突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已家居九年。 山阴是江南水乡,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

12、为即景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赶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层递手法,“久凋零”,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不反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才对,怎么可以安稳老死呢?一个“犹”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绝大漠”,典

13、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旧豪气干云,朝思幻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俯首称臣割地求和而不思奋起抵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另一说是取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关,绝于大漠之中而悟道的传奇)“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裂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软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 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冲突

14、。“一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气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挽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剧烈的对比,鲜亮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15、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找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士凄凉闲处老”(陆游病起),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抱负与现实的深刻冲突,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缘由。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足,“浑灏流转”(赵翼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写作背景 本诗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于山阴。这一时期的诗人,在寄意山水、歌吟田园生活的同时,心中却一刻也未曾忘记世事国情。本诗所抒写的,就是诗人老而弥坚、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以及抱负与

16、现实之间的深刻冲突。诗写得悲而且壮,笔力遒劲。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五】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很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六】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

17、哭。 全文赏析 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决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对比控诉了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七】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全文赏析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憧憬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悠闲得了?倒是

18、种种冲突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八】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全文赏析wWW. 葭萌驿,位于四川剑阁四周,西傍嘉陵江(流经葭萌四周,又名桔柏江),是蜀道上闻名的古驿之一,有诗云:“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有怀梁益旧游)。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司(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任职时,曾数次经过此地。按陆游是当年三月到任、十一月离任赴成都的,据词中所写情景应当是十一月间赴成都经过此地所写的。 上片写在这里留宿的状况,“江头日暮痛饮”,直赋其事,可见词人心

19、中的不快。“痛饮”是排遣愁绪的意思。“乍雪晴犹凛”,衬写其景。斜光照积雪,愈见其寒,由此雪后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由日暮写到夜宿,“凄凉”二字写出了词人独宿的味道“灯昏”更可以看出词人的凄凉、孤独。古驿孤灯,是旅中孤栖的典型的氛围,不少诗人词客都曾这样描写。白居易写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冬至夜思家);秦观写过:“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如梦令)。此词亦复如此,而且此处“灯昏”与前面日暮洁白映照,更带有一层悲伤的色调。上片四句似信手掂来其实在层次、情景的组织上是很新巧的。 过片由“独寝”作相反联想。“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鸳机”,是

20、一种织具此句引用了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其夫窦滔的故事,意思是自己心爱的人新近又寄来了书信。“往事”,指当时欢快相聚的时候“不堪重省”者有二,一是山长水阔难以重聚,二是此时凄清想起往日的暖和,更是难耐。 后一种意味更切此时的“不堪”。虽则不堪,心偏憧憬,回避不了:“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这就是“往事”中的一事,当年同卧南楼,梦醒时见身边的她“绿云堆一枕”。“绿云”指的是女子秀美的鬓发,“堆”,形容头发蓬松、茂密之状这使人想起“鬓云欲度香腮雪”、“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的句子,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态啊!独宿的凄凉,使他想起往事;想起这件往事,可能加重了他的凄凉感,也可能使他的凄凉感在往事的玩味

21、中消减,这就是人情的微妙处。“梦破”自是当年情事,读者也不妨将之与此时联系起来,当年的情事假如发生在此时,不同样是温馨一梦吗?今梦、昔梦连成一片,词家恍惚之笔,非常难得。赵翼云:放翁诗“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瓯北诗话),此词也是这样。 此词当写羁旅愁思,将艳情打并进去,正显出愁思的深切温厚,宋词中如此表现颇为常见。下片所思人事,当有所源。同年春末词人由夔州调往南郑时经过此地曾写有蝶恋花离小益作: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螟,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际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南楼信”云云亦是思念“南楼”女子,此女子是谁,现在已难以

22、确考了有人认为此词是比兴之作,“梦破是说的幻梦应当是指由陇右进军长安,收复失地这一幻想(的破灭,从表现看来,这里全写的男女之情,当日的欢爱,可是现在恩情断了,鸳机新寄断锦,更没有挽回的余地。陆游在这个境界里,感到无限的凄凉。”(中国历代闻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陆游,参见词学讨论论文集陆游的词)这样的解说唯恐并不是词的本意。假如说,陆游由于从军南郑的失意,加深了心头的抑郁,使得他“在这个境界里”,更“感到无限的凄凉”,羁愁中渗进了政治失意的意绪,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自然的;若字牵句合以求比兴,那就显得太机械了。至于以陆游此次是携眷同行为据,证明此词是“假托闺情写他自己政治心情”,那唯恐与文学创作规

23、律及古人感情生活方式都相距甚远了。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九】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究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请您不要说酒杯太深,这一次分别,又不知在何方才能相逢。 时间飞逝,美妙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陆游诗稿集锦的那些传世之作【篇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全文赏

24、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训练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高校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忱,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

25、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与过对金兵的遭受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整理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决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剧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

26、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兴奋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感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剧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今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消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积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

27、个剧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抱负与现实的冲突,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深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照旧无人问”。所以

28、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绝望和苦痛,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终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冲突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绝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味道”,抱负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9、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如同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苦痛中.。 陆游这首词,的确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酷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气,更为动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详细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经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