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一、定义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开展于汉六朝时代,隋代开场兴盛,唐即进入开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局部。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1边塞诗的产生与开展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2、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 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局部。如: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参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
3、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容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
4、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7、一般鉴赏方法。第一、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展把握。 第二、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弄
5、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等。8、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表达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围有所扩展严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容更显
6、得异彩纷呈。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表达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容,以与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三、赏析示例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鉴赏汪中述学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
7、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读者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适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那么“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
8、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照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
9、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织,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土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消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 参军行其一【唐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参军行其一赏析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
10、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
11、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气氛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心情。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
12、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能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四、高考【例1】2009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华阴县人。曾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答: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
13、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2) 答: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析:“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时刻又降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与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朔云边月满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
14、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例2】2007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习题。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容不相
15、称。2答:将关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比照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解析:前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那么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时机,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那么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
16、意谓关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的风光。此诗对土卒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时机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例3】2010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
17、成后面习题。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参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人。历仕梁、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辛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解析:第一问实际上问的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是问某一个字的炼字艺术。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是外表意义是什么,答复自然环境;二是深层意义是什么,答复人物的心理感受。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答复;可惜高考所提供的答案有所局限。第二问题干很明确,一是“戍卒,一是“情感。结合“坏“低“愁“迷,联系诗后“边塞的注解,不难做答。需要注意的是,答此问时,不能只简单地答复“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要学会“饱满地答题。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