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 文YCY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 投掷 鳞次栉比 臻于郅治B自刭 颈椎 不胫而走 泾渭分明C囹圄 熨帖 钟灵毓秀 卖官鬻爵D果脯 蒲苇 捕风捉影 哺育之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慑服 勘探 砰然心动 感恩戴德B斡旋 题纲 集腋成
2、裘 别出心裁C摒弃 磋商 胸无城府 涣然冰释D诋毁 荒废 因地治宜 前倨后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要把那些 国家法律,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而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首选要把重要的古代建筑修缮好,尽可能 其原来的 。A违犯 制裁 恢得 风貌B违反 制裁 复原 风貌C违反 惩罚 恢复 风格D违犯 惩罚 复原 风格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面红耳赤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B近几年来,这个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C如今,岂止“巨型
3、元宵”、“天价年夜饭”,就连什么21万元的“”,上百万 元的“豪华空中婚庆”也纷纷登堂入室。D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一些家长便不顾孩子的条件,非要让孩 子进“奥数班”不可,数学家张教授对此颇不以为然。5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 论文再审校一遍。B国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大胆推行兼并和破产的做法,创建优胜劣汰的 竞争机制。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了一 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D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销量突破400万辆
4、,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销售国。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焉。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邴原远行游学,八九年而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可一饮燕。”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
5、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资治通鉴卷六十注:清议:指对时政的
6、议论。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彦方:王烈的字。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远别,可一饮燕燕:通“宴”B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庐:建造房舍C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质:对证D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耻:耻辱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B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 今君乃亡赵走燕 吾与徐公孰美C皆招祸之道也D为商贾以自秽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吾属今为之虏矣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与歆共锄菜,(宁、歆)见地有金B怪之,(老父)以事告烈C或望庐而还,(烈)皆相推以直D为商贾以自秽,(公孙度)乃免9以下六句话,分
7、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管宁、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组是( )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 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B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独自在郡北居住。由于敬重管宁,许多避难者从郡南迁到郡 北,不久,这里就成了村落。C邴原喜欢议论时政,指摘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管宁让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也没再派人追回。
8、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当地有的人犯罪后,觉得愧对王烈,宁愿接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让王烈知道。第卷(共120分)三、(18分)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选自刘开问说是 故 狂 夫 之 言 圣 人 择 之 刍 荛 之 微 先 民 询 之 舜 以 天 子 而 询 于 匹 夫 以 大 知 而 察 及 迩 言 非 苟 为 谦 诚 取 善 之
9、 弘 也 三 代 而 下 有 学 而 无 问 朋 友 之 交 至 于 劝 善 规 过 足 矣 其 以 义 理 相 咨 访 孜 孜 焉 唯 进 修 是 急 未 之 多 见 也 况 流 俗 乎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7分)流 莺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漂荡,不知要飞往何
10、地,也不知要 飞到何时。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却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 美好时节。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漂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 可以栖身的地方。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 可以安身的花枝。 (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 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三题)。(6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1、,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田园居)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看了中华读书报中看法栏目中的一篇读者来信丰吟的襟怀,不禁引起我对新月还是残月讨论的兴趣。我从小就喜欢读丰子恺先生的书与画,觉得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总有一股雅趣渗透于其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我也看过,也很喜欢。虽然丰先生画的是残月,而标题却是新月,文与题似有不同。有人还建议把残月改画成新月。然而,细考察起来,其实这残月似不能轻易地改为新月。月相每日不同,一个月循环一次。我们一般能看到月亮的日子
12、大都为阴历初三至廿八左右。如果划分一下,每月望日(阴历十五)夜半子时,圆月正在我们的头顶,而每月朔日(初一),月亮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位置上,谁也看不见,在夜半子时,月亮应在我们的脚下(即地球另一面的天空中)。这样算起来,每月初七八日,夜半子时的月亮应在我们西边的地平线的位置上,每月廿二廿三日,夜半子时的月亮应在我们东边的地平线的位置上,而这时的月亮并不成钩状,而是半圆状。成为钩状的月亮只是初三至初六,或廿四至廿八。我们看到钩状的上弦月(新月)的时间一般为晚六点(夏季会更晚些)至晚九点,晚九点的月亮已近地平线。再回到丰先生的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人们何时散去?是晚九点以前吗?这似乎不
13、太符合人们晚间聚会的习惯。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但似乎晚九点以前就散去,总觉得好像没有尽兴。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存在,只是到九点散后,新月已近地平线,还能看到“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景象吗?如果丰先生画的不是新月,而是残月,要看到“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景象就要在夜里两三点或者四点左右了。这种可能性当然也会存在,只是不大可能经常出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丰先生画的并不错,只是题目中的“新月”就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新月的意义,而是新升起的月亮之意。如果是这样的话,丰先生的画与题就都没有什么错。再说回来,文学艺术不是科学,没有必要那么严谨。红楼梦中少爷小姐们的年龄从来就没有搞清
14、楚过,也总对不上茬,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和它本身的价值。丰先生的画也是一样。画的意境让人喜欢就够了,别的事有必要特别较真吗?注丰一吟:丰子恺的女儿。14下列不能支持“残月似下不能轻易地改为新月”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九点散后,新月已近地平线,不能看到“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景象。B新月的意义,如果是新升起的月亮之意,丰先生的画与题就没有错。C参加聚会的人们在晚九点以前散去,所见到的只能是钩状的上弦月。D人们在夜里两三点或者四点左右看到的“新月”其实就是残月。15对文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时的月亮”(段)中的“这时”指的是每月初七八日和廿二廿三日夜半
15、子时。B“这种可能性也存在”(段)中的“可能性”指的是晚上九点以前聚会散去。C“这种可能性当然也会存在”(段)中的“可能性”指的是在夜里两三点或者四点左右看见一钩新月。D“如果是这样的话”(段)中的“这样”指的是:题目中的“新月”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新月的意义,而是新升起的月亮之意。1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当朔日(阴历初一)夜半子时,在地球的另一面,月亮正在运行到人的头顶。B过去文人创作都不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这是受他们认识水平的局限。C丰子恺画中的“一钩新月”可能是“刚刚升起来的月亮”的意思。D即使是世界名著,有时也难免会出现无关宏旨的细微的疏失和错
16、误。17文章最后一句“别的事有必要特别较真吗”,“别的事”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这句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答:“别的事”指 (1分) (2分)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一棵树谢志强年轻的国王登基,他打算在广场作一次演讲。他有一张能言善讲的嘴。大臣便按国王的意图去张罗。可是,广场没有演讲台。国王必须站在高处来演讲,那得搭个演讲台。最后,大臣选定了广场旁侧一棵古老的大树。没有记载那是什么树。不过,大树的姿态就是一个演讲台。大树的年龄没谁能说得清。似乎都城还没建立,它已存在了。或许是它的存在吸引了居民受它的庇护,聚居起来,渐渐演化出一个城市。它的周围都是最老的房子。大臣带
17、领几个木匠来锯树。只要齐树腰砍断,再用树枝树杈搭个护围,便是一个理想的演讲台了。大树很粗壮,须五六个汉子牵手围定。离大树不远的一个老人出面阻止,他不让砍树。老人平时沉默寡言,据说,他只跟树讲话,早早晚晚,他坐在树阴下独语,也不知他说些什么,居民已习以为常,以为他神经失常。奇怪的是,树似乎有反应,老人讲一阵子,树的枝叶便抖擞着发生出喧响,似乎听懂了老人的话语,还有点激动。或者,大树发出声音,老人嚅嚅地说起什么。老人和大树之间有着惟有双方知道的秘密。老人终于阻拦不住了。大树不属于他。老人默默地流泪。演讲台转眼便搭起来了。老人的身影不再出现。居民并没有留意。国王出现在广场,大树改装的演讲台一下子托起
18、了他的形象,他站在大树剖面的圆台上,话语开了闸一样滔滔不绝。广场上人山人海。国王正讲在兴头上,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是哭泣的声音,很低微的呜咽,似乎又远且近。接着,国王的脚下在震抖,像沙漠的风暴刮过来那样,却没有风,而枯萎的大树确实在颤抖,那哭泣有了来源,在国王的脚下。国王无法继续演讲了,他想着:这是一个什么兆头。哭泣声传染了那样,广场的激昂情绪低落下来,人们感到冥冥之中的惩罚即将降临。广场骚动了。国王走下了演讲台。大臣进言:可能是老头在作祟。国王来到老头的土坯屋。老人已病卧在床。老人的嘴不停地嚅动着,像在诅咒,或倾诉。老人似乎没看到国王驾到。大臣动怒,欲指示手下拉起老人。国王摇了摇头。国王俯身,
19、凑近老人的嘴巴。国王闻到一股淡淡的苦涩气味,国王想起了那是剖开的大树的气味。国王依稀见了老人的叙说:这是一棵经历了数代王朝的古树,现在大树下不能再倾听和感受来自沙漠声的声音,大树伤心了,大树说永恒的是沙漠。它幼小的时候,听着风声,沐着光线生长着,它吸引了人们。国王记起父王的遗愿:要找到名叫一棵树的地方,那是父王的先辈开创王国的地方。他没料到他站在那个发源地一棵树,一棵古树,一棵默默地见证了一代一代国王的大树。国王发现他演讲像云影一样刹时消逝。国王忽感自己衰老了许多,只说:老人不能死。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大树是老人的依托,老人是大树的化身。大树与老人心灵感应,休戚
20、相关,大树被砍,老人垂直。B“惟有双方知道的秘密”一句中的“秘密”指的是他们都已经预感到大树和王国都将走向毁灭。C文章结尾处,国王说“老人不能死”,这表明了国王的悔悟,看来他已经意识到如果忘记历史,民族和国家就会走向衰亡。D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国王的演讲,暗线是古树的命运。结尾以“古树被砍”、“演讲消逝”作结,两线相交,深化主题。E这篇小说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形象鲜明且具有神秘色彩,表意含蓄深刻,能够发人深省。19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大树的古老?(5分) 答: 20文中的大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4分) 答: 21这篇文章能从多方面给我们以启示,请结合现实,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谈谈你的认识。
21、 (5分)答: 六、(12分)22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 ,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 。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4分) ?有时,我觉得正是无数冒险的元素组成了人生。冒险多了,人生经验丰富了,人就变得成熟、睿智。你有了在暴风雨中行路的经历,你才能知道动人心魄的暴风雨看似吓人,其实并不可怕。再说,如果暴风雨骤然而来,怕与不怕都是一样的,那么,你怕有什么用呢?在开头横线上写一个设问句: (2分)把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反问句: (2分)24临近毕业,许多人都要给老师、同学写留言来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请根据
22、要求,任选一题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4分) (1)写给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老师 (2)写给自己曾经误解过的同学七、(60分)25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情思请以“等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每小题3分)二、(15分,每小题3分)三、(18分)11是故狂夫之言/ 圣人择之/ 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非苟为谦/ 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 有学而无问/ 朋友之交/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其以义理相咨访/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未之多见也/ 况流俗乎? (5分
23、,共15处断句,每对三处得1分,错三处扣1分)12(1)D(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作用的精神苦闷。(3分)13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田园 (共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四、(12分,每小题3分)14C 1517“别的事”指丰先生画中的月亮到底是新月还是残月。(1分)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时,对其涉及的科学知识不必苛求。(2分,答“文学艺
24、术不是科学,没有必要那么严谨”也对)五、(18分)18B D(4分)19(1)年龄:大树的年龄没谁能说得清,似乎都城还未建立它就存在。 (2)环境:大树吸引了居民聚居,演化出了一个城市,大树周围都是最老的房子 (3)形态:大树很粗壮,须五六个汉子牵手围定。 (共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20大树象征着国家民族的历史 大树象征着国家民族的根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答题要点:(1)要善于倾听 (2)要善于沟通 (3)要牢记历史,不忘传统 (答其中1点即可,理解正确2分,结合现实2分,语言表达1分。若从环保角度写最多给2分)六(12分)22答案示例:短跑是利箭离弦
25、之美;跳远是龙腾虎跃之美;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 要求:每句必须是比喻句,比喻要恰当;句式要整齐。共4分,每句2分23人生是由什么组成的?(2分)你如果没有在暴风雨中行路的经历,你怎能知道它看似吓人,其实并不可怕呢?(2分)244分,情感真挚,2分;语言表达,2分七、(60分)25(60分)依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附文言译文: 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也都前往投奔。管宁年轻时与华歆是朋友,曾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黄金,管宁继续挥锄不止,视黄金如同瓦砾,华歆却将黄金拾起后又扔掉。人们从这件事上判断出他们二人的优劣。邴原曾到远方去游学,八九年后返回
26、家乡,(临行时)老师和朋友们以为他不会喝酒,所以只准备了米和肉为他送行。邴原说:“我本来有酒量,只是因为怕荒废学业,才将酒戒掉。如今就要与你们远别,可以痛快地和大家饮宴。”于是与众人坐在一起饮酒,喝了一天也没醉。管宁、邴原都以节操高尚而闻名,公孙度听说他们到来,便准备宾馆,迎候二人。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就在山谷中建造屋舍。当时前来避难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城南郊,而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乡的意愿。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他的周围落户。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村落。管宁每次见到公孙度,只谈儒学经典,不涉及世事;回到山中,则专门讲授诗经、尚书,只会见学者。因此,公孙度因管宁为人贤明而不再提防他,百姓
27、则受到他品德的感化。邴原为人性情刚直,喜欢议论时政,穷究事物的原理,公孙度以下的各级官吏,都对此感到不安。管宁对邴原说:“隐藏的龙,以不为人所见而成其德。不合时宜而发表意见,都会招来灾祸。”他秘密教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听说后,也没有派人追赶。王烈器度宽宏,学业精深,年轻时名望在管宁、邴原之上。他善于教诲,乡里有人偷牛,被牛的主人捉住,偷牛贼请求说:“甘愿受刑被杀,只求不要让王烈知道。”王烈听说后让人前去看他,并送给他一匹布。有人询问送布的原因,王烈说:“偷牛贼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说明他还有羞耻之心。既然知道羞耻,就能够生出善心。我送给他布,就是鼓励他从善。”后来,有一位老人将佩剑丢失在路上,一位行人看到后,便守在旁边,到了傍晚,老人回来,找到了丢失的剑,大为惊奇,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调查,原来守剑的人就是从前那个偷牛贼。许多人发生争执后,都愿意去找王烈对证,请他裁决,有的才走到半路,有的只看到他的住宅,便纷纷返回去,都向对方让步,而不愿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纠纷。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做商人来自贬身份,(表示无意为官)。公孙度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