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篇区司法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打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篇区司法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打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区司法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1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的启动之年,XX区司法局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立足工作实际,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助力法治XX建设。现将今年以来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聚焦源头工程,着力提高决策法治化水平1.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应审尽审。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审查区政府常务会议题40项、投资委会议题22项,区政府常务会议、投资委会议审议事项合法性审查率均达100。全年审查重要文件24件、各类合同
2、59份、领导批示件9份,提出各类审查意见1483条。2.规范性文件动态化监管。开展部分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长江流域保护和涉及行政处罚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3次;办理市司法局征求意见50件。3.招商项目政策积极研判。建立重大项目商务谈判全过程法治保障工作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项目洽谈,实施精准法律服务,确保项目平稳落地。推行招商引资领域联合审查工作机制,每个招商引资合同均安排2名法律顾问及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审查,汇总形成最终意见。开通涉企事项审查“绿色通道”,缩短涉企事项审查时限,其中涉企规范性文件、扶持政策等文件审查时限由规定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招商引资协议审查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
3、。2021年共录入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备案1个,审查招商引资合同38份。加强产业政策兑现法治保障,参加企业服务联席会3次,研究解决问题19个。(二)聚焦重点领域,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过程1.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年报制度,全区24个行政执法单位均按时公开发布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公开率100。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求全区22个行政执法单位修订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法制审核目录清单。2.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随机抽查10家行政执法部门23卷行政处罚案卷、37卷行政许可案卷,评查结果向全区各行政执
4、法单位予以通报。完成年度行政执法证年审工作,审验执法证435个,清理失效证件54个。指导全区26个行政执法单位完成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监管平台信息录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XX区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组织全区28个部门及10个街道深入梳理并编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3.规范房屋征收重点工作。会同区征指办、区建投公司制定XX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局征收专用章分章使用流程,指导区征指办停用原加盖预印章的空白征收协议,启用征收专用章并编号管理。加强全区征收类案件统一管理力度,及时分析研判案件出现问题并跟踪督办、提出意见,上半年共发出提示单2份。加强法制审核力度,出台征收
5、决定法律顾问提前审核意见,确保征收程序合法正当。(三)聚焦实质性化解,着力提高行政纠纷质效1.规范行政复议办理机制。制定行政复议办理流程,实行行政复议案件全员轮流办理机制,严格执行科室内部审核机制和集体讨论机制。代表区政府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起,结案4起,其中维持原行政行为1起,驳回复议申请1起,终止2起。完成2020年度结转复议案件结案3起,其中确认违法2起,和解1起。代表区政府答复市政府行政复议案件7起,败诉3起。2.提高诉讼办理质效。向区政府常务会专题汇报行政负责人出庭工作1次,建立区政府负责人轮班出庭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区政府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幅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区政府各部门协同应诉。
6、截至目前,区政府行政应诉案件开庭2次,负责人出庭率100,较上年度同比提升100;区政府各部门行政应诉案件开庭20次,出庭19次,出庭率95;办理区政府各部门及区属国有公司民事案件20起,涉及标的额3.11亿元。二、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一)聚焦法治宣传,着力增强全民守法观念1.转变法治宣传工作理念。根据不同区域、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制定2021年度XX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注重发挥部门、行业优势,拓宽普法工作覆盖面。深入开展“与法同行典亮未来”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民法典巡回宣讲活动、专题普法讲座、线上线下普法
7、宣传等系列活动40余场;利用报刊、网站、今日芜湖、“XX司法”微信公众号等普法平台载体共发布普法内容130余条。2.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面向全区征集111幅优秀法治书画作品,评定获奖作品43件,并分批次进行线上线下展播,充分发挥法治文化作品感染力。积极参与公民与法芜湖普法之声栏目录制,联合区人社局走进芜湖交通经济广播直播间,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新媒体普法。(二)聚焦质效提升,着力提高全民依法办事知晓率和满意率。1.进一步延伸基层法律服务覆盖面。全区现有区法律援助中心、村居法律顾问值班室、法律援助驻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市民服务中心五类值班点,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8、已建成;同时推广“预约办”“在线办”“网上办”“掌上办”,引导困难群众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安徽法律服务网、“解纷芜优”调解平台、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等线上方式获取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以民法典宣传、“3.8”妇女维权周系列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为契机,多举措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工作,有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召开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座谈会暨2020年度表彰大会,对10名优秀村居法律顾问进行表彰,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共征集了8条宝贵意见并全部整改到位,有力推动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对村居法律顾问队伍进行优化调整,确定10家区属律师事务所“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我区10个街道
9、。截至目前,村居法律顾问共参加“送法进乡村”、“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2.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优化律师队伍。组织举办总书记法治思想轮训1场次,参训220人次;对区属律师事务所疫情防控、“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内部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对发现的7个方面问题现场反馈,并在全区范围内通报,督促律师依法依规代理案件。二是提高法律援助的针对性。线上线下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专项活动,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为农民工、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贫困户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放宽经济困难审查程序
10、。截至目前,共受理法律援助诉讼案件198件,其中重点对象法援案件51件。法律援助工作被安徽法制报、市民生网、大江晚报等媒体报道10余次。三是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充分发挥大砻坊科技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作用,工作室先后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帮助企业破解法律难题2件。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查找梳理问题3件并予以精准指导,帮助企业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开展“四送一服”暨“法律服务面对面”专项活动,为企业解答专业法律问题8条。3.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一是有效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规范司法所办公场所,目前已有8个司法所开始建设工作,其中3家已完成选址搬迁工作,1家已建成未
11、搬迁。充实基层司法所人员力量。局机关下派8名司法干警到司法所锻炼,有力充实基层司法行政队伍。二是织密矛盾解纷化解网路。以区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核心,依托区属10个街道办事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及司法所,不断巩固、完善和规范各村居调委会,形成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调解体系,并与相关单位、部门分工合作、形成联动联调的工作格局。现有街道、社区人民调委会7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7个,个性化人民调解工作室4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70人,其中专职调解员77名。全年共调解案件1294件,调解成功率99.5。三是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统一警民联调中的人员选派、业务培训、场所标识、徽章配置和工作指导,规范化开
12、展警民联调工作,联合调解案件2416件。开展“所所对接”(司法所和律所)、律师参与区党政领导信访接待值班和“三官一师”进社区活动,推动律师参加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有38名律师参与调解工作,调解案件数量达100余件。积极推广“解纷芜优”线上调解平台。鼓励调解员通过平台调解、微信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提高调解员纠纷处理水平和技巧,截止目前,共办理线上调解案件36件,调解成功率100,全市排名2名。4.坚持严防严控,深化平安建设。一是多措并举,严格落实刑罚执行。截至目前,在册的社区矫正对象共计300名,重点人员19人,其中缓刑人员296人,假释人员2人,暂予监外执行人员2人,
13、入矫94人次,解矫95人次,开展社区影响评估18件。探索建立“11”主题教育模式,即对同种同类罪名下的矫正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今年以来,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危害公共安全类社区矫正对象、经济类、诈骗类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教育活动10场次,共计263人次,“因人施教”,有效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观念。系统化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积极开展重点案件自查工作,针对2018年以来的1126件社区矫正案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梳理2007年来的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及减刑案件,针对梳理出的115件减假暂案件建立案件目录,确保重点案件底数清、情况明;对目前在册及2018年以来暂予监外执行、假释
14、的326案件进行自查,对照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召开两次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分析会议,梳理、补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专项检查活动,对3名不假外出人员进行惩罚,对其中2名给予训诫,1名提请治安管理处罚。落实人性化帮扶。发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作用,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干预,开展集体心理教育咨询1场次32人次,个体心理辅导22人次;组织20名社区矫正对象在荆山“农耕公社”安置帮教基地开展花卉种植技能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稳定就业回归社会。二是规范及时,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共有968名刑释人员,其中新接收刑满释放人员141人,重点人员11人
15、,落实必接必送11人次,摸排帮教人员319人次。及时造册建档,对历年刑释解矫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全区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情况;及时家访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及时进行法治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促使刑满释放人员正常回归社会。安排服刑人员家属远程探视42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1场次;走访慰问2户特困刑释人员家庭,帮助申请救济金3000元,申请公租房一套。2021年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2021年以来,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XX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
16、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现。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营造浓厚氛围,组成专班,对标对表,加班加点筹备多轮迎检工作,2021年6月19日我市已成功进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区县)拟表彰公示名单。二是全面依法治市稳步推进。组织召开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第二次会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工作机制, 启
17、动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仁和集镇政府作为基层法治工作联系点候选单位上报滁州市依法治市办。三是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严格落实。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今年以来共审核文件11份,审核协议4份,出具涉法事务审查意见2份,从源头上保障行政文件合法有效。四是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继续深化。扎实有效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成全市乡镇综合专门法律知识考试工作。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证件审验工作,对我市41家单位共计964人的执法证件进行了年审。将我市16家单位共94项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向社会公开。五是行
18、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逐步提升。紧扣“互动协同”,主动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健全沟通协调机、案件研判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7件,在审案件2件,未发生在行政诉讼中被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以及拒不执行生效判决及司法建议的情形。紧扣“提升质量”,拓宽受理渠道,改进办案方式,强化结果公正,增强行政复议工作透明度,今年以来,共受理案件8件,审结6件,在审2件。对程序存在瑕疵的案件,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严格监督落实,有效发挥了行政复议的监督救济功能。(二)高效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印发2021年天长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和天长市2021年度重点普法目录,明确我市年度
19、普法工作任务和重点普及的法律法规。印发2021年天长市重点市直机关单位普法责任清单,以“菜单式分派、项目化推进”方式,强化各单位、各部门普法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七五”普法宣讲团作用,全面开展“法律六进”巡讲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89场。在全市部署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法治宣传专项活动186场次。举行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创新制作中心以及天长宪法公园、天长法治文化园VR展厅。组织15个镇(街)和48家市直单位旁听土地行政管理争议案件1起,通过真实庭审以案释法,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员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三)全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荣获表彰。根据省厅及滁州市司法局统一部署,推进
20、实施全市司法所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各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司法所辅助人员配备均已达标,2021年被滁州市局表彰为“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成绩突出集体”。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坚持不懈。结合今年以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由镇(街)司法所牵头,以村调解组织为主力,在村(社区)开展矛盾集中摸排,既开展本辖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走访工作,又掌握了涉及本地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林地纠纷等农村易发常见矛盾纠纷,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集中化解、集中突破。疫情特殊时期,充分利用微信聊天和视频功能,采取线上与线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一般矛盾纠纷微信、电话调解,重大矛盾纠纷现场分区域、
21、背对背调解,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71件,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四)有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现有社区矫正对象341名,其中缓刑326名,假释8名,暂予监外执行7名。受法院、检察院、公安、监狱等机关委托开展调查评估104件,针对新入矫人员集中教育与训诫1场次,针对解矫人员开展社会适应性心理测量1场次,开展心理健康团体沙盘1场次。社区矫正对象因违规被给予书面警告14人,重新犯罪收监2人。今年1月以来全面执行特殊群体疫情日报告制度,目前疫情防控已常态化开展。全市特殊群体人员无确诊、无疑似,安全稳定状况良好。创新实施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资源和力
22、量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为天长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轨道提供了项目支撑。多部门协作推进落实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电子商务师班53人已全部结业,并取得市人社局颁发的结业证书。(五)全面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管理。全力配合中共滁州市律协党委,指导督促各律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律师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开展法律服务行业规范诚信执业建设,完善法律服务执业行为与执业资格年审挂钩制度,严把年检注册质量关。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已实现全覆盖。严格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常态化监管工作,提高管理实效。2021年上半年,我市律师共代理各类案件
23、1138件。(六)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完善窗口服务设施,优化窗口服务举措,缩短服务审批时限。与市104.8广播电台深度合作,打造每月2次法援千秋直播节目,采取律师做客广播电台以案释法,与听众互动答疑的形式,解答听众法律咨询,受到广泛好评。积极推进“互联网+”公证创新,发挥公证在线平台、微信公众号在线办证、在线预约功能,提升便民服务能效。今年以来,法律援助窗口共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363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6件,刑事法律帮助案件428件。公证窗口共办理各类公证1612件,其中涉外公证146件。二、存在问题1、法制办转隶至司法局以后,原有工作人员只转入2名,且编制
24、未划转,但实际工作量倍增,在有限的编制面前,司法局无法调整出专业人员从事新的职能。2、依法治市制度建设的地方特色不够突出,可操作性不够强,精细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的效果还不够明显,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法治建设日常考核抓得还不够紧,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3、普法与依法治理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法治宣传分类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渗透力有待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适应性帮扶不全面,就业指导以及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距离上级要求和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还有差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有待提升,法律服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水准不一。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1
25、、坚持国家机关的政治属性,继续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党的建设,自觉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最高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天长建设始终,加强干部党性教育,在增强党性观念中增进改革共识,彰显司法行政干部“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政治本色。2、以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做好后半篇文章,健全全市各镇(街)、单位法治机构,配齐配强专门人员,组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对照创建中发现的短板进行补缺补差。3、继续提高依法防控能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通过这次疫情防控,补短板、强弱项,健全体系、完善法治,依法开展和推进
26、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常态化持久战。4、以依法行政为抓手,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对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的推动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机制。5、进一步优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方式,探索依托基层司法所开展复议材料受理、复议调查及复议调解、和解等工作。6、围绕市领导在“七五”普法迎检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目标是什么?短板是什么?结果要什么?”进一步深化“七五”普法终期考核迎检工作,细化各地各部门软硬件资料,梳理短板补缺补差,力争全国、全省先进。7、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按照省司法厅要求,依法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推进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8、积极开展司法所提档升级三年行动,前往周边先进地区调研,结合天长实际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提请市相关会议研究后组织落实。9、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社会治理创新。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全力融入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