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pdf(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J 履PJ G J/T2 5 8一2 0 1 1备案号J1 2 3 3一2 0 1 1页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compositeslahwithprecastribbedpanel2 0 1 1一0 8一2 9发布2 0 1 2一0 4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comP ositeslabwithprecastribbedpa
2、nelJ G J/T 之5 8一2 0 1 1批准部门:施行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 2年4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1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compositeslabwithprecastribbedpanelJ C J/T2 5 8一2 0 1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 0 只 1 1 6 8毫米2 0 1 1年1 0月第一版关l/3 2印张:2字
3、数:5 3千字定价:统一书号:版权所有2 0 n年1 0月第一次印刷1 0.0 0元1 5 1 1 22 1 0 7 9翻 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刀.cabpcomcn刀www.chinobuilding,com。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 1 3 6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2 5 8一2 0 1 1,自2 0 1 2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4、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1年8月2 9日前、曰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0 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设计规定;5叠合楼板结构设计;6构造要求;7工程施工;8工程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5、捞刀河镇彭家巷4 6 8号,邮政编码:牡 0 1 5 3)。本 规 程 主 编单位: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衡阳市衡洲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兰州大学曙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周绪红吴方伯何长春黄海林陈伟邓利斌刘彪李骥原唐仕亮颜云方张波蒋世林陈赛国黄璐、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马克俭白生翔孟少平吴波何益斌余志武张友亮肖龙陈火众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材料 63.1混凝土 、63.2钢筋 64基本设计规定 ,74.1一般规定 ,74.2荷载与内力分析 ,85叠合楼板结构设计,1 25.1一
6、般规定 1 25.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 25,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 26构造要求 1 56.1一般规定 ,1 56,2钢筋配置 1 76.3拼缝构造 “1 86.4端部构造 2 07工程施工 ,2 27.1一般规定 2 27.2预制带肋底板制作 2 27.3预制带肋底板起吊、运输及堆放 2 37.4预制带肋底板铺设 2 37.5叠合层混凝土施工 2 458工程验收 ,2 68.1一般规定 2 68.2预制带肋底板 2 68.3预制带肋底板安装 2 98.4钢筋与叠合层混凝土 3 08.5叠合楼板 3 1本规程用词说明 ,”.3 2引用标准名录 i.3 3附:条文说明 3 5C on
7、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andsymbols 22.1T e似s 22.2 5”爪bols 33M at 云ialsR equirements 63.1C oncrete 63.2S teelR einforcement ”64B asicR equirements 74.1G eneralR equirements 74.2L oadsand L oadE ffectS 85D esignoftheC ompositeS lab 1 25.1G eneralR equirements ,1 25.2U ltimateL imitS tates 1
8、 25,3S erviceabihtyL imitstates 1 26D etaihngR equirements 1 56.1G eneralR equirements 八 1 56.Z R equirementsof S teelR einforcements,1 76.3J ointD etailingR equirements 1 86.4E ndD etailingR equirenments 2 07C onstruction 2 27.1G eneralR equirements 2 27,2M anufacturingofP recastP anels 2 27,3H ois
9、ting,T ransportingandS tockpilingoftheP recastP anels,。,2 37.4L ayingof theP recastP anels 2 377.5C onstructionof C oncreteT o即ing 2 48A cc即tance ,.2 68.1G eneralR equirements 2 68.2P recastP anel ,2 68.3P recastP anelI nstallation 2 98.4S teelR einforcementand C oncreteT opping 3 08.5C ompositeS la
10、b ,3 1E xplanationofW ordingin T hisS pecification 3 2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3 3A ddition: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3 581总则1.0.1为了提高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贯彻执行 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环境类别为一类、二a类,且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9度地 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楼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当遇有板底表面温度大于1 0 0或有生产热源且表面温度经常大于6 0 或板承受
11、振动荷载情况之一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专门设计。1.0.3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预制带肋底板precastribbedpanel由实心平板与设有预留孔洞的板肋组成,经预先制作并用于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底板。预制带肋底板包括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2.1.2实心平板solidpanel预制带肋底板的下部实心混凝土平板,其内配置受力的先张法纵向预应力筋或纵向非预应力钢筋。2.1.3板肋rib沿预制带肋底板跨度方向设置并带预留孔洞的肋条,其截面形式可为矩形、T形等。2.
12、1.4预留孔洞preformedhole为布置横向穿孔的非预应力钢筋或管线等而在板肋上设置的孔洞。2.1.5胡子筋beard一shapereinforcement实心平板端部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2.1.6拼缝防裂钢筋jointanti一crackreinforcement布置 于预制带肋底板拼缝处横向穿孔钢筋上方,用于约束可能产生裂缝的构造钢筋。2.1.7横向穿孔钢筋transversalperforatingreinforcement垂直于板肋并从预留孔洞穿过的非预应力钢筋。2.1.8叠合层cast一in-situconcretetopping在预制带肋底板上部配筋并浇筑混凝土的楼板现浇层。
13、2.1.9叠合楼板compositeslab在预制带肋底板上配筋并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的楼板。2.1.1 0叠合楼盖compositefloorsystem由各类梁与预制带肋底板组成,并通过配筋及浇筑混凝土叠合层而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盖。2.2符号2.2.1材料性能厂k、几与施工阶段对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大。相应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tkl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九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吼1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层)自重标准值;饰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q第一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ql与第二阶段可
14、变荷载标准值Q眨两者中的较大值;q均布荷载设计值;ql叠合楼板 自重设计值;q:外加荷载设计值;从G叠合楼板 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呱G k叠合楼板 自重标准值吼1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 I Q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 的弯矩设计值;呱k第二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呱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 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2。2。32。2。4呱G k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从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 的弯矩设计值;呱Q k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V I G叠合楼板 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15、;V I Q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 的剪力设计值;矶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矶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 面产生 的剪力设计值;act、ac。施工阶段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面预拉区、预压区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压应力;aet使用阶段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丐。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压应力;as、一荷载准永久组合下叠合楼板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几何参数B板的计算宽度;l。板的计算跨度;W o叠合楼 板 计 算 截 面边 缘 的换算截 面 弹性 抵抗矩;W ol预制预应力带肋底
16、板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计算系数及其他y0结构重要性系数;儿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服可变荷载分项系数。3材料3.1混凝土3。1。1C 3 O1。2预制带肋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4 0且不应低,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2 5。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于3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规定取用。3.2钢筋3.2.1受力的预应力筋宜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或冷轧带肋钢筋;受力的非预应力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热轧光圆钢筋。3.2.2受力的预应力筋和受力的非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17、 B5 0 0 1 0和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 9 5的规定取用。受力的预应力筋的直径不应小于smm;受力的非预应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 mm。3.2.3在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层中配置的各类构造钢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其直径不应小于4 mm。4基本设计规定4.1一般 规定4.1.1本规程依据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 0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4.1.2叠合楼板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结构保持一致。4.1.3叠合楼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1制作阶段:预制带肋底板在放张、堆放、吊装及运输阶段,预制预应力
18、带肋底板的板底不应出现裂缝;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的板底不宜出现受力裂缝;2施工阶段:应对预制带肋底板的承载力、裂缝控制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3使用阶段:应对叠合楼板的承载力、挠度及裂缝控 制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预制带肋底板在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动力系数,其值可取1.5,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4.1.4叠合楼板应根据施工阶段支撑设置情况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计算方法:1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楼板,应对预制带肋底板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后的叠合楼板按二阶段受力分别进行计算。预制带肋底板可按一般受弯构件考虑,叠合楼板应考虑二次叠合的影响,此时,应按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进行荷载与内力分析;其承载力
19、、挠度及裂缝控制应按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计算或验算。2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楼板,可按整体受弯构件考虑,其承载力、挠度及裂缝控制计算或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有关整体受弯构件的规定。4.1.5叠合楼板可与现浇梁、叠合梁、钢梁等组合成叠合楼盖。此时,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类梁的刚度应能保证叠合楼板按单向简支板、连续板或边支承双向板的计算条件。叠合楼板也可直接搁置或嵌固于墙中,并应按设计情况确定其嵌固程度。支承在混凝土剪力墙、承重砌体墙以及刚性 的钢梁、现浇梁、叠合梁等上方的叠合楼板,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
20、结构设计规范G B S。1 0一201 0第9.1.1条的规定,分别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进行计算。4.1.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叠合楼板验算,对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进行计算;对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 的叠合楼板应采用荷载准永久组合进行计算。4.2荷载与内力分析4.2.1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楼板,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1第一阶段: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带肋底板承担,预制带肋底板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带肋底板 自重、叠合层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2第二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按叠合楼板计算;
21、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1)施工阶段:考虑叠合楼板 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2)使用阶段:考虑叠合楼板 自重,面层、吊顶等 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 6的规定取用。4.2.2承受均布荷载的叠合楼板,其均布荷载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ql+qZ(4.2.2一1)ql一凡 儿吼1(4.2.2一2)qZ一y0(儿G kZ 服q)(4.2.2一3)式中:q均布荷载设计值(kN/m);ql叠合楼板 自重设计值(kN/mZ);g:外加荷载设计值(kN/mZ);认1叠合楼板(包括
22、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层)自重标准值(kN/mZ);偏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kN/mZ);氨第一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氨1与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吼两者中的较大值(kN/mZ);姚结构重要性系数;儿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服可变荷载分项系数。4.2.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对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楼板进行弹性分析或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带肋底板从一呱G从Q(4.2.3一1)V,=V,G+V:Q(4.2.3一2)叠合楼板跨中正弯矩区段和支座负弯矩区段几几id呱G呱G呱Q(4.2.3一3)从u。一呱G呱Q(4.2.3一4)V一V I G+V zG 认Q(4.2.
23、3一5)式中:从G叠合楼板 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 的弯矩设计值(N们nrn);M I Q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mm);9城G呱Q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当考虑内力重分布时,应取调幅后的弯矩设计值;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mm),当考虑 内力重分布时,应取调幅后的弯矩设计值;叠合楼板 自重在计算 截 面产 生 的剪力设计 值(N);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N);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N);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N)。G Q几,lV VG Q认叭4.
24、2.4当叠合楼板符合单向板的计算条件时,其 内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受均布荷载简支板的跨中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二1。,,I V I一一二丁以勺 乙石匕(4.2.4)式中:B板的计算宽度(mm);l。板的计算跨度(m)。2承受均布荷载的多跨叠合连续板,当相邻两跨的长跨与短跨之比小于1.1、各跨荷载值相差不大于1 0写时,可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设计值,并可对其第二阶段荷载产生支座弯矩设计值进行适度调幅,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 0。4.2.5承受均布荷载的单向叠合楼板,其剪力设计值可按本规程第4.2.4条的计算原则确定。4.2.6承受均布荷载的双向叠合楼板,可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设计值,
25、也可对其第二阶段荷载产生支座弯矩设计值进行适度调幅,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 0。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叠合楼盖,其钢筋伸长率、钢筋种类及环境类别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一2 0 1 0第5.4.2条的规定,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当双向叠合楼板的x、y方向相对受压 区高度均不大于。1 5时,也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设计值。4.2.7承受均布荷载的单向多跨叠合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多跨钢筋混凝土叠合连续板,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可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S。1 0一
26、2 0 1 0第7.2.1条规定的截面刚度关系进行内力计算;2多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板,在荷载标准组合下,跨中截面可按不出现裂缝的刚度,支座截面可按出现裂缝的刚度分别进行内力计算。4.2.8承受均布荷载的双向叠合楼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值,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方法计算,也可按正交异性板计算。4.2.9采用先张法生产的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在相应各阶段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的规定进行计算。5叠合楼板结构设计5.1一般 规 定5.1.1预制带肋底板及叠合楼板应按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进行设计,对地震设计状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27、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有关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5.1.2在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下的预制带肋底板及叠合楼板均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并应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5.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5.2.1预制带肋底板及叠合楼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 0的规定。5.2.2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不配置箍筋的一般叠合楼板,可不对叠合面进行受剪强度验算,但应符合本规程第6.1,3条的构造规定。5.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5.3.1预制带肋底板在制作、施工、堆放、吊装等阶段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正截面
28、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可按下列公式验算:氏t(厂k氏。镇0.8火k(5.3.1一1)(5.3.1一2)式中:氏,、氏。施工阶段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面预拉区、预压区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压应力(N/mmz);只k、只k与施工阶段对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只。相应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Z)。2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 0 1 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 5 0 6 6 6的规定,并宜采取防裂的构造措施。5.3.2在使用阶段,对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沿平行板肋方向的裂缝控制,应按一般
29、要求不出现裂缝的规定按下列公式验算:ack一丐。镇 ftkl从G k呱kQ ck一不万一士不 于 万一件0 1V F o(5.3.2一1)(5.3.2一2)式中,氏“姚k一呱G k十呱Q k(5.3.2一3)使用阶段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N/mmZ);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压应力(N/mmZ);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Z);叠合楼板 自重标准值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Nmm);第二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Nmm);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Nmm)
30、;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Nmm);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m3);1 3气。tkllG k氛2 G k!Q k2 0 1了么叼几呢不W o叠合楼板计算截 面边缘 的换算截 面弹性抵抗矩(mm3)。5.3.3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的正、负弯矩区,以及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的垂直板肋方向正、负弯矩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规定的裂缝宽度限值及相应计算公式进行裂缝宽度验算。5.3.4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应按下式验算:asq簇0.9几(5.3.4)式中:气在荷载
31、准永久组合下叠合楼板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的规定进行计算(N/mmZ);几: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时)。5.3.5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和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的挠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 1 0的规定进行验算。6构造 要求6.1一般 规 定6.1.1预制带肋底板的截面形式、侧面形式可根据结构实际情况分别按图6.1.1一1、6.1.1一2取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hth。(a)矩形单肋(b)T形单肋(。)矩形双肋八;付h、”h.二习h耳斗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旦一一一一一一一
32、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斗(d)T形双肋图6.1.1一1预制带肋底板截面形式示意a一实心平板的宽度;卜一板肋的宽度;bf一翼缘的宽度;hf一翼缘的高度;bw一腹板的宽度;hw一腹板的高度;hl一预制带肋底板的总高;hZ一实心平板的高度;h3一板肋的高度;h4一预留孔洞的高度1板肋及预留孔洞的宽度和高度应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刚度要求。2边孔中心与板端的距离2 1不宜小于2 5 omm,肋端与板端的距离Z:不宜大于4 0 mm,预留孔洞的宽度1 4不应大于2倍预1 5留孔洞的净距2 3。图6.1.1一2预制带肋底板侧面形式示意1一实心平板;2一板肋;3一预留孔洞;2 1一边孔中心与板端的距离;1 2一
33、肋端与板端的距离;2 3一预留孔洞的净距;2 4一预留孔洞的宽度;h4一预留孔洞的高度6.1.2叠合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 1 0 mm且不应小于9 0 mm。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80 mm且不应小于6 0 mm;高度超过5 0 m的房屋采用叠合楼板 时,其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80 mm。板肋上方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2 5 mm。当叠合楼板跨度小于或等于6.6 m时,实心平板的厚度扬不应小于3 0 mm;当叠合楼板跨度大于6.6 m时,实心平板的厚度hZ不应小于4 omm。6.1.3预制带肋底板上表面应做成 凹凸差不小于4 mm的粗糙面。承受较大荷载的叠合楼板,宜在预制带肋底板上设置伸
34、人叠合层的构造钢筋。6.1.4叠合楼板开洞应避开板肋位置,宜设置在板间拼缝处。圆孔孔径d或长方形边长b不应大于1 2 0?,洞边距板边距离Z,不应大于7 5 mm(图6.1.4),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洞未截断实心平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且开洞尺寸不大于S O mm时,可不采取加强措施;2开洞截断实心平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或开洞尺寸在80一1 2 O mm之间时,应采取有效加强措施,可根据等强原则在孔洞四周设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数量不应少于2根,沿平行板肋方 向附加钢筋应伸过洞边距离Z。不应小于2 5 d(d为附加钢筋直径),沿垂直板肋方向附加钢筋应伸至板肋边。、/口口一一一?气巴rwe-
35、飞口r.?es.曰厂.巴口口一州巴口-?,?气曰一一一匕l;F br户类型束件约条1.oh图6.1.4叠合楼板开洞加强措施1一预制带肋底板;2一板肋;3一沿平行板肋方向附加钢筋;4一沿垂直板肋方向附加钢筋;卜一长方形边长;Z,一洞边距板边距离;la一沿平行板肋方向附加钢筋伸过洞边距离6.1.5当按设计要求需设置现浇板带时,现浇板带的设置及配筋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 0的规定。6.1.6叠合楼板基于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规定;基于耐火极限要求的耐火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表6.1.6的规定。表6.1.
36、6叠合楼板耐火保护层最小厚度1.sh板厚(mm)耐火保护层(mm)板厚(mm)耐火保护层(mm)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简支2 23 0连续11 0l51 2 02 O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叠合楼板简支1 O2 0连续9 01 09 O1 0注:计算耐火保护层时,应包括抹灰粉刷层在内。6.2钢筋配 置6.2.1实心平板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按计算配置,并应沿实心平1 7板宽度范围内均匀布置。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要求确定,但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的2.5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 5倍,且 不应小于1 5。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端部1 0 O m
37、m长度范围内应设置不小于3根中4的附加横向钢筋或钢筋网片。6.2.2板肋顶部的全长范围内应设置预应力或非预应力纵向构造钢筋,数量不应少于1根;当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直径不应小于6 mm。6.2.3横向穿孔钢筋应从预留孔洞中穿过,并应沿垂直板肋方向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宜大于2 0 0 mm。6.2.4叠合楼板叠合层中配置的上部纵向受力非预应力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 0 0?,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的最小配筋率要求和构造规定。6.2.5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叠合层区域,应在板的叠合层上部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沿平行板肋、垂直板肋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1 0
38、%,间距不宜大于2 0 0 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伸人周边梁、墙内进行锚固。6.2.6预制带肋底板采用的吊钩或内埋式吊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 1 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 6的规定。6.3拼 缝 构 造6,3.1实心平板侧边的拼缝构造形式可采用直平边、双齿边、斜平边、部 分斜 平边 等(图6.3.1)。拼缝 宽度 bj不 宜小于lomm,拼缝可采用砂浆抹缝或细石混凝土灌缝,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 1 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 2 0,且宜采用膨胀砂浆或膨胀混凝土。6.3.2在
39、预制带肋底板拼缝上方应对称设置拼缝防裂钢筋,拼缝防裂钢筋可采用折线形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片。折线形钢筋沿平丰上斗井写(a)直平边(b)双齿边井互4.户 斗7入(。)斜平边(d)部分斜平边图6.3.1实心平板侧边拼缝构造形式1一实心平板;2一砂浆或细石混凝土;3一叠合层;4一直平边;5一双齿边;6一斜平边;7一部分斜平边行拼缝方向的间距Z:不应大于2 0 0 mm、沿垂直拼缝方向的宽度Z:不应小于1 5 0 mm;焊接钢筋网片沿平行拼缝方向的焊点间距2 3 不应大于1 5 0 mm、沿垂直拼缝方向的宽度2 4 不应小于1 5 0 mm(图6.3.2)。折线形钢筋、焊接钢筋网片垂直拼缝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40、6 mmo(a)折线形钢筋(b)焊接钢筋网片图6.3.2拼缝防裂钢筋构造1一预制带肋底板;2一折线形钢筋;3一焊接钢筋网片;1 1一折线形钢筋沿平行拼缝方向的间距;1 2一折线形钢筋沿垂直拼缝方向的宽度;1 3一焊接钢筋网片沿平行拼缝方向的焊点间距;2 4一焊接钢筋网片沿垂直拼缝方向的宽度1 96.4端 部 构 造6.4.1预 制 带 肋 底 板 的支 承 长 度1 1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图6.4.1):1当与混凝土梁或剪力墙整体浇筑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I O mm;2搁置在承重砌体墙或混凝土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 mm;搁置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 0?;当在承重砌体墙上设混
41、凝土圈梁,利用胡子筋拉结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4 O mm。华平,(a)与混凝土梁一起现浇(b)与剪力墙一起现浇5 45 4典斗(c)搁置在承重砌体墙或混凝土梁上(e)支承在设圈梁的承重砌体墙上图6.4.1叠合楼板端部支承长度与连接构造1一预制带肋底板;2一横向穿孔钢筋;3一板面分布筋;4一支座负筋或板面构造钢筋;5一胡子筋;6一承重砌体墙或混凝土梁;7一钢梁;8一抗剪连接件;9一设混凝土圈梁的承重砌体墙;1 0一混凝土圈梁;n一现浇混凝土梁;1 2一剪力墙;2 1一预制带肋底板的支承长度;2 2一胡子筋长度;1 3一板面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2 06.4.2叠合楼板与承重砌体墙、钢梁、混凝土梁
42、或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锚固或连接措施(图6.4.1),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胡子筋长度1 2不应小于5 0。当与混凝土梁或剪力墙整体浇筑时,胡子筋长度不应小于1 5 0 mm;当胡子筋影响预制带肋底板铺板施工时,可在一端不预留胡子筋,并在不预留胡子筋一端的实心平板上方设置端部连接钢筋替代胡子筋,端部连接钢筋应沿板端交错布置,端部连接钢筋支座锚固长度2 1不应小于1 0 d、伸入板内长度2 3 不应小于1 5 0?(图6.4.2)。2横向穿孔钢筋的锚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的规定。3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 的叠合楼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
43、内时,应设置板面上部构造钢筋,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的规定。4当叠合楼板与钢梁之间设置抗剪连接件时,其栓钉抗剪连接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二3一_尸2华丰斗,冉图6.4.2叠合楼板设置端部连接钢筋构造1一预制带肋底板;2一胡子筋;3一端部连接钢筋;1 1一端部连接钢筋支座锚固长度;1 2一胡子筋长度;1 3一端部连接钢筋伸人板内长度7工程 施工7.1一般 规 定7.1.1叠合楼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预制带肋底板制作、转运路线、道路条件及吊装方案等作出规定,并应经审查批准后施工。7.1.2预
44、制带肋底板宜在工厂制作,也可在施工现场制作。7.1.3开工前,应对参加预制制作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7.1.4预制带肋底板的制作场地和施工现场应满足起吊、堆放、运输等要求,防止构件破损、丧失稳定等情况的发生。7.1.5叠合楼板的安装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 6和国家有关劳保安全技术的规定。7.2预制带肋底板制作7.2.1预制带肋底板采用模具生产时,模具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且应满足预制带肋底板预留孔、预埋吊件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求。对跨度较大的预制带肋底板的模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预设反拱。7.2.2制作预制带
45、肋底板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制作先张法预制带肋底板时,台座应满足承受张拉力的要求。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Z m长度 内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Z mm,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应设置伸缩缝。7.2.3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预应力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 6的规定。7.2.4预制带肋底板可根据需要选择 自然养护或蒸汽养护方式。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制定养护制度并严格控制升降温速度和最高温度。7.2.5预制带肋底板的上表面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无设计规定时,一般采用露骨料粗糙面,也可采用 自然粗糙面。露骨料粗糙面可在混凝土初凝后,采取措施冲刷掉未凝结 的水泥浆形成
46、。7.3预制带肋底板起吊、运输及堆放7.3.1预制带肋底板的吊点位置应合理设置,起 吊就位应垂直平稳,两点起吊或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 0 0,不应小于4 5”。7.3.2装车时,应将预制带肋底板绑扎牢固,防止构件松动脱落。7.3.3运输时,预制带肋底板从支点处挑出的长度应经验算或根据实践经验确定。7.3.4现场堆放时,场地应夯实平整,并应防止地面不均匀下沉。7.3.5预制带肋底板应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7.3.6预制带肋底板应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各层预制带肋底板下部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不得脱空。堆放层数不应大于7层,并应有稳固措施。7.4预
47、制带肋底板铺设7.4.1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预制带肋底板的型号及长度,并宜在待铺设部位注明型号及长度。7.4.2对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设计的叠合楼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 6 6 6的规定对模板与支撑进行设计,并应提出支撑的布置图。对施工阶段不加支撑设计的叠合楼板,当预制带肋底板施工荷载较大或跨度大于等于3.6 m时,预制带肋底板跨中宜设置不2 3少于1道临时支撑。7.4.3支撑拆除时,叠合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预制带肋底板跨度不大于Z m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 0肠;2当预制带肋底板跨度大于Z m且不大于s
48、m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 5%;3当预制带肋底板跨度大于sm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1 0 0。7.4.4安装预制带肋底板时,其搁置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预制带肋底板与梁或墙间宜设置厚度不大于3 0 mm坐浆或垫片。7.4.5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 0 6 6 6的规定,并应避免单个预制楼板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未经设计允许,施工单位不得擅 自对预制带肋底板进行切割、开洞。7.4.6当按设计要求需设置现浇板带时,现浇板带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板带宽度小于2 0 0
49、mm,可采用 吊模现浇;板带宽度不小于2 0 0 mm,应采用下部支模现浇。7.4.7预制带肋底板铺设完成后,应按本规程第6.3.1条的规定进行抹缝或灌缝处理。7.5叠合层 混凝土施工7.5.1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前,预埋管线可 置 于板肋间或从预留孔洞内穿过。7.5.2开关盒、灯台或烟感器等的安装开洞,应符合本规程第6.1.4条的规定。7.5.3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前,应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横向穿孔钢筋、拼缝防裂钢筋及叠合层内其他钢筋,并对钢筋布置进行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叠合层混凝土。7.5.4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前,必须将预制带肋底板表面清扫干2 4净并浇水充分湿润。当气温低于5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
50、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 6 6 6有关冬期施工的规定。7.5.5后浇带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留设和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 6的规定。7.5.6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时应布料均衡,并应采用振动器振捣密实。7.5.7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可采用直接浇水、覆盖麻袋或草帘浇水养护等方法。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少于7 d。8工程 验 收8.1一般 规 定8.1.1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方法,可将叠合楼盖、柱或墙等组成的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支撑、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带肋底板、现浇叠合层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