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题的方法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选题的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3页本章主要内容l一、选题的含义与意义;l二、好的选题具备的特点;l三、选题的来源;l四、选题的策略;l五、现象学的选题;l六、选题的程序与技巧。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3页选题的含义l广义的选题包括两层含义:研究方向的确定和研究问题的选定,后者属于狭义的选题。l方向的确定主要包括研究领域、研究范式和研究线索的确定。也就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确定二级学科范围,甚至是下面具体的研究方向。l教育科研的选题要有敏感性、生命性、理论性、实践性,要学会体、面、线、点的选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3页正确选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
2、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3页正确选题的意义l(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的深入才能导致研究的深入,发现并提出一个正确的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巨大的认识成果。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但无问题的观察只是机械的描述,从研究方法角度看,观察是收集资料的方法,而问题的确定及其技巧才是选题的方法,是研究的逻辑起点。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3页正确选题的意义l(2)选题决定着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A、选题的大小取决于你自身的人力、财力、物
3、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控制程度B、选题的真实取决于其服务实践、指导实践和理论建树的程度C、选题的轻重取决于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把握程度,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程度,选题是上下左右看的过程,不能单纯地唯上D、选题的创造性是学习借鉴过程中的自主性的提升,不是盲目的移植借鉴(正确处理国外研究、其他学科研究、他人研究与自身研究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3页正确选题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功l(3)独立地判断和正确的选题是衡量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l几种不良的选题倾向:A、盲目跟着热点走;B、局限于“初探、小议、刍议、商榷”的水平;C、凭空设计或创立“新学科”,构建新体系,缺乏厚积薄发的勇气;D、东
4、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固定深入的研究对象;E、选题过大,不是自身资源可解决的范围;选题过小,不具备多视角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3页好的研究问题应具备的特点(1)l好的选题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包括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两个方面。内部价值又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前者主要看研究者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力三个方面;后者主要看研究者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l那些“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是完全起相反作用的。所以有价值的选题必须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或实践性、操作性的选题。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3页好的
5、研究问题应具备的特点(2)l问题必须科学。(所以要论证问题)科学的问题建基于两个基础之上事实依据实践基础,实践基础不是看什么是什么,而是对实践系统的观察、深入的思考、价值的中立、客观的收集资料、完整的描述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可以避免起点低、盲目性大的缺陷,但不能为了理论而去凑数,更不能对理论囫囵吞枣,断章取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3页好的研究问题应具备的特点(3)l问题必须明确、可行。(要界定问题,限定问题)所谓明确就是问题要具体,界限分明,范围宜小不宜大,用语清晰,防止论题上的大而空、模糊含混现象的产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可行就是要明辨于事,明辨于已和明辨于时。明辨
6、于事就是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深刻明确的认识,可以进行问题史的梳理,知道问题的研究程度,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匍匐于其脚下。明辨于已就是要认识自己的资源和水平控制力;明辨于时就是要适时提出问题,既不拾人牙慧,也不盲目超前。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3页好的研究问题应具备的特点(4)l问题要新颖,要有独创性。自身的独创性建立在对别人成果的掌握、占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因此对文献趋势和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在收集资料方法中我们将介绍。一般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创新 方法的创新 问题的重释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3页教育研究选题的类型与来源l教育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以知识更新、增长为目的的基础
7、性研究和以解决具体问题,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化解教育领域中的矛盾为主要任务的应用性研究,还有二者兼具的综合研究。l基础性研究涉及到规律性、历史性、前瞻性、比较性、理论建构性的研究。l应用性研究包括对策性、政策性、操作性、案例性、调研性的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3页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l教育研究的选题总体上可分为内生的选题和外铄的选题。l内生的选题是研究者自身观察、思考、自主形成的与生活世界、哲学世界、客观世界高度相关的选题。l内生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根据主体的兴趣、爱好和学术史及思维中的潜意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科建设中的需要;自己实践中感受到的问题与矛盾;日常实践
8、中的观察与感受;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交叉点;从国内外教育信息中进行遴选比较等;l外铄的选题是研究者在他人的指导下、与他人合作或者在某些选题范围内选择的结果。l外铄的选题可以从如下角度来理解问题:他人的需要和委托;导师的意愿和兴趣点;政府或学术共同体的需要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3页教育科研问题的来源l教育科研的选题从大的方向上讲就是来源于两个,一是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二是从教育理论中演绎、质疑和多学科交叉点上寻找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寻找问题。l问题始于阅读 1、靠阅读提升自己的智慧。阅读决定自己的研究视野与深度,阅读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方面不要以阅读的广度取代了思考的深
9、度,不要做问题上的浮萍和墙头草;另一方面不要以阅读的深度替代了阅读的广度。2、阅读是生命性的体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形成学脉,要循着体、面、线、点来阅读l问题始于讨论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本获取资料和选题。2、教育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要开放,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同学、老师、导师)3、头脑风暴法、课堂参与法、休闲聊天法,靠讨论激发自己的灵感。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3页教育科研选题的具体来源l问题始于观察 日常的观察,特别是作实验研究、心理行为研究和质性个案研究的同学,要有高人一等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l问题始于反思 要敢于和善于质疑。平时无论是读书,还是讨论,还是观察
10、,还是日常工作都要养成记笔记(最好用电脑中的文件夹来分类)的习惯,分类非常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l问题来源的其他技巧 1、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立项课题(各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去寻找 2、从热点问题丛书和热点问题类归纳的文章中去寻找 3、按自己的兴趣点去做文献收集和分析(框架性的文献综述)4、从自己的兴趣、能力及与导师的结合点上去挖掘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3页课题的常见来源l(1)阅读报刊杂志,了解教育研究发展动向和讨论的热点,了解学术刊物争论课题;l(2)参加教育实践,从实践调查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l(3)从管理机构获取课题;l(4)接受委托课题;l(5)作为科研人员还应该有自己稳定
11、的研究方向和长期、系统的研究课题;l(6)作为初中级科研人员,要争取协作机会;l(7)在校学习期间,要注意从广泛的阅读中留心值得研究的课题,或从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发现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3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l1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l例:如何改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怎样尽快与学生沟通情感,与学生“交心”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3页l2从合作课题中确定自己承担的子课题l例:校长: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
12、教学中的运用、如何通过优化生物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3页l3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问题l例:如何应用情趣、情感、意志结合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3页l4从成功经验中发现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l5.从(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发现问题;l6从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课题。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3页四、选择课题的策略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力)。兴趣也是最有力的动力(毅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3页四、选择课题的策略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2.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学习的是第
13、22页,共43页四、选择课题的策略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2.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3.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条件比较便利工作、研究互相促进,两不误。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3页选题的具体策略l归纳反思法。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总结而形成可待研究的问题。如基于教师专业化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的思考从两类不同的硕士论文看我国研究生培养等l理论推演法。运用成熟的且熟知的理论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释论证,一方面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和个别性。如高中政治课生活化取向研究等l视角借鉴法。可以从不同的相邻或相关学科的角度来重新
14、思考人们老生常谈的一些问题,找出问题新的生长点。比如我的博士论文中公民社会视角的选择。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3页选题的具体策略l对立法或反驳法。对于任何问题和结论都要问个为什么,是这样的吗?他说的对吗?比如教育收费的双重解读,再比如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l头脑风暴法或辩论法。比如组织释义等l信息撷取法。比如我们看政策文件、公服、国外文献和名家著作或历史文献都可以从中找到对今天科研有所帮助的信息进行撷取,为我所用,形成比较研究、梳理研究、文本分析等。比如基础教育改革十五年:基于统计公报的分析l从兴趣、专长和自身学术生命史中选题。定量研究、质性研究还是思辨研究等l从教育科学规划或他人课
15、题中选取相关课题或子课题。选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做到:有心、有知和有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3页选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l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l2、要善于对题目进行分解或者限定题目l3、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问题l4、对问题要进行论证,比如开题、小组讨论,向人倾诉等l搞清:我要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如何用一两句话表述清楚;它属于什么性质的研究;这个问题的价值何在;前人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的创新在哪里;我要用什么方法范式和具体方法来研究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3页五、现象学的选题方法l梗概性地介绍现象学可从四个方面来谈,现象学理论、现象学方法、现象学运动和现象学
16、范式。l现象学作为一种理论,其创始人一般都认可是胡塞尔。但在胡塞尔之前,康德、黑格尔等人也阐述过类似观点,黑格尔还专门著有精神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旨趣在于两个原则:排斥中介的因素,把直接的把握或这个意义上的直观看做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检验一切知识的最终标准;在经验的事实的基础上要求通过直观来获取“本质洞察”,即获得对本质因素以及在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的把握。现象学作为一门科学或一个理论,其在自身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并不完善,加上胡塞尔本人语义上的晦涩而使现象学理论从其“受洗”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哲学流派。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二十世纪初那样一个“经验主义的全盛期”,胡塞尔现象学理
17、论的诞生对当时“唯科学主义”的矫正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3页现象学的选题方法l现象学迄今经久不衰的原因并非其理论贡献,更在于其方法价值。与其说现象学是学理学,不如说现象学是方法学。“方法”是现象学标志性内容。谈现象学,不可能不涉及著名的现象学方法,方法本身就是现象学的核心内容。对胡塞尔来说,现象学就是一个方法概念(MethodenbEgriff)。他在观念一书中指出现象学不过是为现象学方法铺路而已。而在1907年的一个讲座中说更直接表明:“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
18、”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3页现象学的选题方法l现象学方法首先应推胡塞尔对“小零钱”和“大钞票”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研究事物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同时要通过对若干具体细小事物的“小零钱”式的研究,最终兑换成“大钞票”。现象学这种“贴近地面的”式的“大题小作”或“微言大义”要求研究者脚踏实地的分析与描述,不是给出高高在上的纲领,也不是从事宏大叙事的研究,而是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不是泛泛地进行论证,而是去接近实事本身”,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了后来被海德格尔所归纳的现象学的基本口号:回到事实本身。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3页现象学的选题方法l“普遍悬置”、“加括号”等是现象学的基本方法。离开“
19、悬置”,我们根本无法进入现象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普遍悬置”和“加括号”将一切预设和假设都“存而不论”,也就是现象学中的“中止判断”。这些正体现了现象学所标榜的“无立场性”(Standpunktsfreiheit)、“无倾向性”(Richtungsfreiheit)和“无前提性原则”(Prinzip der Voraussetzungs Losigkeit)。通过“悬挂”,研究者一无所失,但却获得了一种新的经验方式,思维方式和理论方式。没有“悬挂”就不可能回到事物本身,就不可能价值无涉地开展事实研究。在这一点上,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整合了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精华,在实证主义和形而上
20、学方法之间形成一定的张力。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3页现象学方法的局限l现象学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或是作为一个综合的范式,其在给予社会科学研究启迪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遗憾:l一是由于其本身的晦涩导致其应用的限度。由于现象学“学院式”式的表达使它很难为专业以外的人们理解和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象学的亲和力,为学术交流与沟通设置了屏障。l二是现象学的思辨性对实践改造的限制,尽管现象学最终是指向实践的,以对实践的批判为前提,但这种批判常常游离于实践之外,尽管现象学中蕴含了马克思的“感性实践”取向,但这种感性实践是超历史、超现实和超时空的,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也
21、就是说不是彻底的实事求是。l三是现象学的“先验”性是很值得商榷的,其所提供的理论“自明性”连一些现象学的追随者都难以接受。l四是方法上的“普遍悬挂”对于社会和人文这种价值意蕴极强的科学是无法做到的,相反“有限悬挂”倒是很可能且非常必要。五是由于现象学只是一个考古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建筑设计者。所以其无建构的研究方式尽管符合了后现代的口味,但却始终无法撼动“结构功能主义”主导下的学界。正是基于此,人们才进一步拓展了现象学的意蕴。l如陈伯璋提出的四种质性研究范式: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理论范式和符号互动范式,而孙绵涛则从“范式方法论”的角度又增加了建构主义范式,使以现象学范式为起点的范式方法论
22、突破了质性研究,走向一般性研究。也就是说,研究者不但要小心求证,还要大胆建构。这种建构不但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更可以是韦伯的“理想模型”意义上的。其实韦伯正是利用了现象学的合理因素,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并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视角建构起了“理性科层制”这个理想模型的。但现象学给予建构主义最大的启发就是伽达默尔所说的“现象学试图避免任何一种没有根据的理论构筑”。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3页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l从方法论上看,现象学给予我们最多的是对研究程序“头足倒置”的恢复。过去我们的教育研究是首先有一种假设,在这种假设下去进行验证,在这种充斥着价值判断的验证中去掉对结论不利的数
23、据,断章取义式地摘抄一些论据,使教育研究成为书斋中的和摇椅上的学问。这种知行倒挂,手足倒置的研究使教育学丧失了“问题意识”和“问题欲望”,经常在社会科学中处于尴尬的“失语”状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作为生活世界有机组成部分的教育生活与生命,当然是教育研究活生生的研究对象,所以要到教育的生活中去倾听与审视。现象学作为一门“灵活的看和问的学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意识去把握教育问题,而非人云亦云。同时也要求教育研究者不能只有“书本情结,概念冲动和逻辑意志”,更要有实践态度和行动取向。时下教育学研究所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行动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民俗研究法及质性研究法等无不洋溢着现象学所
24、倡导的“回到事实本身”的品质。而现象学所倡导的“地面的”和“小零钱”式的态度,也对以往追求体系化、宏大化和西方化的教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框正作用,使教育研究开始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生活、学校生活、学生生活、教室生活、教师生活,使教育研究拥有了一种“微言大义”的大问题小视角、小问题大视角、小问题小视角三种好的研究路径,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过去的那种“上下五千年、往来中西间”的大问题大视角的方式和方法;除了问题意识外,现象学更给予我们教育研究以“方法意识”的洗礼。当然我们还不能完全局限于现象学的方法,在现象学方法基础上要有超越它的勇气和实践。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3页现象学选题方法之于教育研究l现象学
25、倡导的“悬挂”的方法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课题展开之初,最好把所有的偏见、预设及数据都在放在括号之中,暂时性或永久性地存放起来。当然,现象学这种“普遍悬置”对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和目的的教育研究来说,都是不现实的,绝对的价值无涉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部分悬置”或基本的“价值中立”还是可能的或可行的。在尽可能括去可括的“假设”“偏见”基础上,就要开展脚踏实地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通过这些去了解研究对象真实的“意向性想法”,比如研究者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和心连心式的接触,通过倾听与洞视而获取最原始的数据,反射到自己的意识中来,依靠研究者的“自由联想”,将原始的数据
26、进行“境遇化”或“遭遇化”的分析、整理、分类,对能够解释的加以解释,对应理解的则用自己的语言朴实地表达出来。至此,现象学已经开始向阐释学转化了,教育研究者也要开始摆脱现象学的那种“看而不述,述而不作”的篱笆。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3页现象学选题方法举例l博士论文教育变革中的校长权力研究。在作这篇博士论文前一年,作者接触了现象学、阐释学、批判理论和建构理论等一系列研究范式。这篇论文从选题开始就不自觉地包含了以现象学范式为主的诸多研究范式,其中的选题过程现象学色彩尤为明显。l有了研究“校长权力”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就要把大脑中的预设再次括号掉,到现实中去看去听:是不是研究者对校长关注的不够?是不
27、是校长的领导行为最重要?校长权力究竟有没有问题。这时作者组织的博士论坛与中国教育报举办的“聚焦校长权力”的辩论,在辩论中作者听到了两种关于校长权力的声音,在其后的持续讨论中我又听到了很多声音。这样的遭遇式的争论“还原”到我的意识中,与先前的问题呼应上了。问题是来源于生活本身的,但它是否就是“现象还原,是否就作到了“回到事实”,这还不能确定,作者还是坚持把它悬挂起来!l于是,作者再次到生活中去,通过观察、访谈去向教育行政官员、家长、学生、教师和校长本人,询问相关问题,倾听他们的想法、观察他们的行为,感受他们的内心,看对同一问题的反应。这样下来,我发现:在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的情况
28、下,校长权力还真是个问题(篇幅关系不再展开)。接下来,通过作者自由联想,将上述生活体验从意识中还原回语言,并将其条理化,将条理化的内容通过文献进行检索,与其他研究者历时的和现时的研究进行比较,以便证实(verification)。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3页现象学的选题方法l“校长权力”是个比较微观的“小零钱”,但如何用它兑换出大钞票呢?这就涉及到了研究视角,若将其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或大的视角中去考察,就可以“以小见大”,就能够达到张汝伦所说的,现象学方法应“注意到它将普遍命题的大票面兑换成接近事物的细致分析的小零钱时,不能忽略这些小零钱所由采的大票面。正是这些大票面构成了现象学所要处理的问
29、题的历史深度和理论深度。”这样,作者选取“小问题大视角”这样一种现象学基本的分析视角。也就是说研究校长,要将其放在学校变革、教育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而这三者之间又是一个什么关系呢?这个视角的来源仍是源于生活中的听与看,来源于问题与自己意识的契合。l之后作者参加了几个学术沙龙:如“社会参与与教育变革”、“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等,这些会上所表达的那种公民社会的信息强烈地冲击着我的思维,形成着我意识中的“映象”。而这种“映象”又与博士生学术组织紧密呼应着,使作者认识问题的角度转向了一个已经本土化的西语概念“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上。那么能否从公民社会视角切入问题
30、呢?主观的判断是非法的,于是作者再次把命题“悬挂”起来,又去现实中访谈,先后访谈了国内对此有专门研究的六位政治学家,结果与预想的有同质的方面,也有殊异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肯定了公民社会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应然取向,都认可教育在建立公民社会和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方面的巨大作用。不同的是,尽管目前有些学校已经不自觉地实践着公民社会理想,有了公民社会组织的初步萌芽,但学校的外周环境,还没有形成公民社会应有的氛围。这样就很难像社会学那样进行个案化的研究。至此,现象学方法中的“中止判断”已经不行了,作者必须得加以阐释和批判,必须得加以建构。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3页六、选题的程序与技
31、巧 l 虽然选题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一般说来,遵循下列程序去选题,效果会好一点。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3页1、确定研究问题的领域l 选择研究问题的领域一般都遵循上述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四个基本原则,以及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专业特长去确定。在教育方面,选题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例如,当前实际教育工作中所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改进教育工作的某些缺点和工作方法的研究,教师修养的研究,为了掌握实际发展情况而进行的调查研究,为了发展教育科学而进行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的研究,整理教育历史遗产的研究,以收集教育
32、文献、提供教育资料信息的研究,对各国教育经验和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评价各种教育流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等等。研究者可以从广大的研究领域中,经反复衡量后,由博返约,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3页2、查阅有关资料l阅读有关文献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方法,而且也是避免重复研究的方法,因为从阅读资料中可了解研究问题有哪些部分是已经知道了的,解决了的,哪些部分尚未知而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通过阅读文献,对问题领域内所涉及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有透彻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弄清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和修正、调整研究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3页3、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l经阅
33、读文献后,对研究的问题将更加明确,于是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是必要的一步。一般说来,研究问题的范围要清楚明确,宜小不宜大。例如:当研究者选择“教师的修养”这个问题 领域后,若认为研究“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范围太 大,不够明确,则可改为“教师个性品质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这样,问题的界定范围就较小而且比较明确了。研究者应善于从选定的研究领域中筛选问题,并缩小问题范围最后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个独特的小问题之上。有的人选择 问题 范围太大,担心小问题因收集不到很多资料而写不出洋洋大观的论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一篇好的论文,不是因篇幅多少而是以质量高低作为标准的。现在学习的是第
34、39页,共43页4、陈述研究问题l研究范围的表述。l定义变量l 研究问题若能清楚而明确地界定范围(扩大研究范围的倾向),研究问题的陈述就好 办多了。研究问题的叙述方式,可以采用疑问句形式,也可以采用陈述 句形式。在很多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中,问题的陈述具有说明两个变量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例如:l 学业成就和智力两者有什么关系?l 家庭教育与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是否有关系?l 小学生学业成绩是否因教师期望高低而有所不同?l 启发式教学法是否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有帮助?l 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否随年龄而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3页l选题是行动与思考有机结合的过程,它要求人们不但要懂得 一定 的程序,而且要掌握一些选题的技巧。因此,选题时除了按常规 的方法进行选题外,还要善于抓住偶然出现的线索来确定研究的题。有时,人们的研究或思考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精华,借助于环境或其他客观因素的诱发,就会出现灵感或顿悟,产生和发现重大新颖的研究问题。有时,通过观察或阅读文献。接受别人的思想启发,也可造成灵感的闪现,引发出新的研究问题。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及时抓住线索,捕获灵感,并能够运用求异思维和辐合思维。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3页l本章讲完l谢谢!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43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