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范例(4篇)_选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范例(4篇)_选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范例(4篇)_选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全文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射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画,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异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给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斗作了深刻思索而产生的“神来
2、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很多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谈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和民族骄傲感。写得气概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
3、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熟悉到战斗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听从国家平安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颜色。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
4、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动身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成功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立刻骑手的威严。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醉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布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
5、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决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盼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爽。诗人描写战斗的成功,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斗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由于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扬兴奋的风貌。 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
6、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威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忱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英勇精神。 诗人描写成功,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扬兴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写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斗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念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扬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剧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斗,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其次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存有不同看法。
7、 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篇二) 王昌龄江上闻笛原文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篇三)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全文赏析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开头两句写一个特别美丽的女子,采莲的时候由于摇摆莲舟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裙。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第三、四句分别用花和月来衬
8、托这个女子的美貌。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女子的美貌,从“争弄莲舟水湿衣”可以想象出一个极其漂亮的女子在船中拨动船桨的娇美动作。诗中的花、月、舟、水都是来衬托她的容貌。 其二 假如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漂亮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美丽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奇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四周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一般的比方;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
9、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明丽犹如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方也不算新奇。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方,而是描绘出一幅漂亮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艳丽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艳丽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漂亮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实的生活实感,
10、又带有浓郁的童话颜色。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辨别,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牵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突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视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异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值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会。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旧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
11、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唱歌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视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布满青春活力的欢快心情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终,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漂亮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由于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闲不尽的情味。 王昌龄热门古诗选录(篇四) 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述情,诗式) 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沅志) 娟魄已三孕。(以下海录碎事)。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以下河岳英灵集)
12、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 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 编辑推举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通用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辉煌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量,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歌,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您知道王昌龄都有哪些出名的古诗词呢?依据大家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我特意预备了“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有需要的小伙伴肯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保藏。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篇一】 王昌龄风凉原上作原文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
13、,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篇二】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全文赏析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心情通过对战场荒芜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篇三】 王昌龄江上闻笛原文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篇四】 蝉鸣空桑
14、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到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全文赏析 其一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斗,也有很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斗。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痛。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
15、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斗狂热作祟。这首小诗,明显是对后者的功诫。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边塞的秋景。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诗诗中的仆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到处黄芦草”。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示意战斗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
16、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很多读书人“功名只向立刻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赶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擅长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对于战斗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憧憬。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模糊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的反战心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
17、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表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其二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详细描写战斗,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从前战斗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斗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快,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
18、。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经常发生战斗。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涯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概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常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
19、这次战斗。“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斗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布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穿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充满,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谈论字眼,却将战斗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谈论,是说理,但这种谈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
20、的力气,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斗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斗的反对心情。 其三 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从征兵到战斗结束,充分揭示了战斗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一般士卒的深深同情。 前两句记述将军领旨征兵,示意了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会战,统兵者权倾一时,名耸天下。第三、四句写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而大军沿途经过的州郡也预先按制迎送。这四句描写声势浩大,为下文伤亡之重做了铺垫。接着写出征的结果:参战的几万将士无一生还。虽然言语浅白,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气。“纷纷”,将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但这些戍卒的生命又不同草芥。隐愤难平,发出了“臣愿节宫厩,
21、分以赐边城”的呼声,这是那颗忠直爱国殷殷之心的自然流,虽然这次惨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终两句含蓄地揭示了这次惨败的重要缘由,即战略物资奇缺,以步卒之帅与强大的游牧骑兵部落在广漠里作战,必定失败。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得已而用之,战前不作充分的准务,就仓促应战,其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也含蓄地讽刺了唐王朝视战斗如儿戏的草菅人命行为。 其四 第四首前两句以汉朝霍去病代指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边疆将领。一片悲戚的气氛,由于刚刚掩埋了因战殉国的将军。然后写将军的部下都前来祭祀他,他的死讯使广阔的北方边疆为之震惊。这四句从侧面烘托了将军生前深孚众望,深受士卒爱戴,威震边疆的名将风采,他的死是天下百姓
22、的一大损失。 第五、六句写了忠实的部曲在将军生前随他转战北方广阔而漫长的边疆地带,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今将军去世,他们的功勋人多被取消了,而且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不久也会被调离开去。接着写将军的旧部们虽被剥夺了功勋,但还将被派往别处的的边地驻防,他们悲愤不已,却也只能是对天痛哭。 全待叙事严整有序,笔力雄健奔放,格调悲壮沉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将领的丧葬场面,并由此而折射出军队之中由于有功难赏,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正现像,从肯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中深刻的内部冲突,对有功将士的遭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味,愈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扼腕叹息。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古诗选录【篇五】
23、王昌龄相和歌辞。长歌行原文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集锦(4篇)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观赏学习唐代诗歌,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昌龄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心中触动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细心推举的“王昌龄古诗词选录”,仅供大家参考,假如喜爱可以保藏!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其次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其次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漫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25、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呈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早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原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行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
26、情凝注在耸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由于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犹如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吩咐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方高洁清白的品行。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清澈的品行。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
27、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亮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呈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顽强的性格。矗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
28、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致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自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其次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写作背景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二)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文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其次句又写
29、出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任凭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突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由于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像。 故.见到春风拂动下
30、的杨柳,肯定会联想许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妙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剧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行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明显只是触发.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假如没有她平常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剧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三)
31、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蒙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实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32、。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旧。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兴奋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33、 故人何孤独,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11、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2、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受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13、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原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14、题灞池二首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
34、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15、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16、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17、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18、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19、留别 秦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 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35、20、题净眼师房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2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2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仆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2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
36、在,苦节知所效。 2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2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2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29、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四)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解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独上
37、:一作“独坐”。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退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白话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加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赏析】 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奇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纳了层层深化、反复渲染的手法,制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非常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白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简
38、单引起人的孤独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经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哽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召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掌握不住,最终来了个大爆发,引出
39、了诗的最终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详细、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奇妙、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非常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退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即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
40、的力气了。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通用.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育我们的制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珍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故事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有需要的小伙伴肯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保藏。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一) 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含
41、随缘息。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二)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疼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
42、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三)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年。七旬才满冠已挂, 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盐米尽, 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 次卖东都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 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平稳眠。死生无可无不行, 达哉达哉白乐天。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四)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43、。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五)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 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很多。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泪痕裛损燕支脸, 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
44、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 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 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白居易古诗选录的经典作品(篇六)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爽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亮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安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孤独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绽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绚烂刺眼,犹如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非常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临时忘却了他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