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教师版).doc(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教师版)【2020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分析考试大纲可以看出:词语的考查范围一般包括实词、虚词、熟语三个方面,能力层级为D级。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2、,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虚词考查主要
3、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20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20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
4、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重点知识整合】一、实词和虚词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
5、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
6、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
7、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
8、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名词的语法特点是:前面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修饰,如“一辆汽车”、“四名青年”;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不能说“土地土地”或“土地地”;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
9、们”、“女士们”。2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等的词。动词的语法特点是;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带程度副词;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双音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式,如“劳动劳动”;一般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如“劳动着”、“战斗过”;表示能愿的动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趋向的动词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会不会”“干不干”。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大部分能受程
10、度副词“极”“很”等修饰,如“极腐败”、“很廉洁”;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一般不能带宾语;一部分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如“细细、圆圆、高高、亮堂堂、热呼呼、火辣辣”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等;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等。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基数的,如“一、103”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等。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等。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数词的语法特点是:经
11、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用分数表示;“两”、“俩”和“二”用法不同。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每秒”等。量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单音节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相当于“每”,如“朵朵红花向阳开”、“颗颗红心向北京”。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
12、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物主代词(它、它们等)。代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正确使用实词的考查,一是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考查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用近义实词。二、熟语1高度重视积累,确切掌握词义在积累方面,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
13、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积累是为了运用,确切地掌握词义尤其关键。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
14、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2掌握错误类型,提高辨误能力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也要注意熟语本身的词素所具有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熟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如:如果你身临其境地替他想一想,你会觉得他们的表演实在是太逼真了。(“身临其境”与“想一想”不合); 郑刚去演艺公司学过表演,他演得最栩栩如生的角色是警察。(不合语境)。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语义重复。如:除了对阿联的看好外,雄鹿队不愿意交易阿联
15、,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的苦衷。(2) 语义相左。如:当黑客循环不断地测试可能的顺序号时,访问被拒绝词条将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至沓来。(3) 前后矛盾。如:桃花开放的岁月里,姹紫嫣红,我忽然觉得心里有无限渴望,一如每天升起的朝日,总是灿烂着它的微笑。(4) 顾此失彼。如:被列为经济开发区后,各地投资商,均来此建厂,带动了本地的经济,使本地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该句不包含“否极”之意) (5)成分误用。如:这篇诗作,实际上具有魏晋南朝文学批评史的意义,要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存而不论”是动词性熟语误用作名词)3避生就熟,巧妙排除每年的熟语试题都可能考查到较生僻的
16、熟语,但绝大多数还是常见的,我们做题时,需要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处理。一般来讲,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另外的两个就要避开生疏的熟语,因为越是生僻的就越不易出错,否则会引起争议。这样,抓住似懂非懂的一个选项,最后再进行揣度判定,就可以提高答对率。【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单个实词语境式考查【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
17、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答案】D考点二 近义实词比较式考查【例题】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 的情景。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C.瞬间 效
18、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考点三 虚实并用混合式考查【例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内部整合的有效命题途径。虚词单独命题的方式虽已被弱化,但是对虚词的考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考点四 虚词填空主观式考查【例题】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处
19、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风吹雨打, 世事变迁,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考点五 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如“豆蔻年华”称十三四岁年纪的女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学间的关系。【例1】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解析:“偷工减料”意为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对象、词义均不符合。【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
20、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解析:“丰姿绰约”的意思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只能用于女子,用于民族歌舞属适用对象不当。 考点六 望文生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其实际含义往往与成语的表面意思不一致,望文生义是不行的。 【例3】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解析:不假思索: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句意强调只读书不思考,故使用错误。【例4】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解析: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多用于危急时
21、刻,此处应为“刻不容缓”。考点七 重复赘余在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 【例5】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解析:“猝不及防”与“惊喜”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所以造成了词语的重复,即赘余。【例6】看到2020年春节晚会上的精彩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语意重复。考点八 形近致误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例7】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
22、选了。 解析:“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例8】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解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为“一蹴而就”。考点九 自相矛盾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例9】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考点十 不分轻重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例11】刚一起跑,高三(2
23、)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解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处大词小用。【例1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解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考点十一 不辩色彩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相当一部分成语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如“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多用于贬义;“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一般用于褒义。 【例13】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解析:
24、死得其所: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褒义词,不合乎贬义的语境。【例14】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考点十二 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例15】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解析:“莘莘学子”是众多之意,与“一位”矛盾。【例16】会议期间,农科院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解析:“车水马龙”一般指宽阔的街道上车马或车辆很多,与“摊前”矛盾。考点十三 不明多义运用成语也要注意成语的多
25、义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如“想入非非”既是中性词,有思想进入虚幻境界之意;又是贬义词,有胡思乱想之意。再比如“咬文嚼字”,在“有些人只会咬文嚼字却忽略了真正的问题”中,使用的是它的本义;在“人大代表咬文嚼字审读政府预算”中,则是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例17】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一定能呼风唤雨,让老天听我们安排。 【例18】邪教的头目在暗地里呼风唤雨,蛊惑人心。 【易错辨析】一、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汉语中音同音近的词语很多,有些意思相近,有些则意思迥异。如果分辨不清,就会把词用错。这也是造成错别字的重要原因。下面举些应当注意分辨的例子。 1暴发爆发 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地发作的意思,但前者
26、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如“山洪暴发”、“火山爆发”。 2抱负报复 两词意思相去甚远,前者指远大志向,后者指对别人反击。例如:“有抱负”、“打击报复”。3变幻变换 如果变的内容或方式等不固定、不规则,则用前者,后者指事物由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例如“风云变幻”、“变换手法”。 4窜改篡改 前者指文字上的改动;后者不限于文字,且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窜改成语”、“篡改马列主义”。 5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例如“处世经验”、“待人处事”。 6世故事故 前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后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中发
27、生的),例如“人情世故”、“发生事故”。7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指时间;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例如“度过假期”、“渡过长江”。8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例如“劳累过度”、“过渡句”。 9法治法制 前者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例如:“实行法治”、“健全法制”。 10反映反应 前者指反照,或把有关情况、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后者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例如“反映情况”、“反应迅速”。11功夫工夫 前者一般指本领、造诣;后者也可用于前者的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例如“功夫很深”、“闲工夫”。 12截止截至 两个词意思相
28、近,前者强调(到一定期限)停止、完了;后者指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到今天截止”、“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13界限界线 两者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例如“是非界限(界线)”、“房基地界线”。 14权利权力 前者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后者则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例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5启示启事 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后者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例如:“生活给我的启示”、“征文启事”等。 16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
29、水,此意与“融化”相同。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融化,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例如:“砂糖放在水中会溶化”,“铁加热到1530度就会熔化成铁水”,“冰雪融化”。17事务事物 “事务”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事物”则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一些事情、事件)。例如“律师事务”、“新生事物”。 18圣地胜地 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胜地:名胜之地。 19修养休养 “修养”指学识,思想水平;“休养”则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例如:“他真有修养”,“他到外地休养去了”。20需要须要 “需要”,指欲望、要求,强调“不可少”;“须要”不用于表示欲
30、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例如:“他有需要”,“教育儿童须要耐心”。 21必需必须 “必需”指一定有,不可少;“必须”则指一定要。例如:“生活必需品”、“你必须来”。 22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例如:“重义气”、“意气风发”。 23以至以致 “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延伸,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必然结果;“以致”与“以至”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例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变化太快了,以至一时难以适应”,“他没有很好地复习,以致这次考试没及格”。24振荡震荡 “振荡”
31、,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例如:“摆的运动就是振动,也叫振荡”,“回声震荡,山鸣谷应”。 25侦查侦察 “侦查”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活动;“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26标志标致 前者指表明事物的特征和特征的记号;后者则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例如:“成熟的标志”,“她显得越发标致了”。 27正规正轨 “正规”指符合正式规格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正轨”指正常的发展道路。例如:“正规军”、“走上正轨”。28违犯违反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
32、规、规程等)。例如:“违犯宪法”、“违反纪律”。 29贯穿贯串 “贯穿”指连通、穿过,“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例如:“公路贯穿本市”、“这部小说的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30灌注贯注 “灌注”指用液体浇灌;“贯注”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31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32功效工效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工效”指工作效率。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意思。 33检查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34克
33、服克复 “克服”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克复”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35刻画刻划 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一般都应写“刻画”。 36权术拳术 “权术”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拳术”指武术。二者毫不相干。 37考察考查 “考查”是用一定标准来衡量检查,如“考查学习成绩”。而“考察”是指实地调查和细致深刻地观察,如“考察水利工程”。38连接联结 “连接”是指互相衔接之意,如:“连接不断的群山”。“联结”是指结合在一起,如“画一条直线把这两点联结起来”。 39滥用乱用 “滥用”是指超过限度过多地使用或不必使用而用,如“滥用职权”。而“乱用”是指该用这个,而用那个,如“
34、不能乱用成语”。40收集搜集 “收集”是使分散的东西积聚在一起,如“收集资料”。而“搜集”意在“搜寻”,是到处寻找事物并集中在一起,如“搜集珍贵邮票”。 41指责指摘 “指责”只是责问的意思;“指摘”是指挑出错误,并加以批评,如“横加指责”、“严厉指摘”。 42制定制订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如“制定宪法”、“制定章程”。“制订”是创制拟定,如“制订计划”。43渗入渗透 “渗入”是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渗透”则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如“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 44择要摘要 “择要”的“要”是指重要的,即选择重要的。“摘要”的“要
35、”是要点,即摘录要点,如“新闻摘要”。45蔓延漫延 “蔓延”是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如“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而“漫延”则是指不受约束地发展。 46延用沿用 “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如“方法沿用至今”。47精制精致 “精制”是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精致”是指制造出的产品精巧细致,如“工艺品很精致”。 48鉴别鉴定 “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物”。“鉴定”是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如“鉴定碑帖”。 49借鉴鉴戒 “借鉴”是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如“可资借鉴”。而“鉴戒”是可
36、以使人警惕的事情。50推托推脱 “推托”是借故拒绝,而“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之意。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推脱责任”。 51本义本意 本文: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2长年常年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常年:终年,长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53弛缓迟缓 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弛缓下来”。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迟缓地迈着步子”。 54创建创见 创建:动词,创立。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55幽雅优雅 幽雅:环境幽静雅致。优雅:举止言谈有风度。56涣然焕然 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焕然:
37、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57会合汇合 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58机体肌体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59艰苦坚苦 艰苦: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60简洁简截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61伏法服法 伏法:依法处以死刑。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62妨害妨碍 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
38、策的实施”。 63严整严正 严整: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64人世人事 人世:即人间,如“人世沧桑”。人事:(1)指人的离别境遇、存亡等情况;(2)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情况;(3)指事理、人情,如“孩子太小,不懂人事”;(4)指人力能做到的事,如“非人事所能为也”;(5)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人事不知”。 65宿怨宿愿夙愿 宿怨:指旧有的怨恨,如“这次座谈,除却了两代人的宿怨”。宿愿:也写作“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如“澳门回归,老人宿愿得偿”。66熟悉熟习 相同点:都有“不生疏”的意思。不同点:“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
39、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67树立竖立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榜样”。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如“门前竖立着一根旗杆”。68停止停滞 相同点:都有“停”的意思。不同点:“停止”表示不再进行,如“暴风雨早已停止了”;“停滞”表示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如“十多年来,这个公司的经营停滞不前”。69统帅统率 统帅:名词,指三军之帅,如“岳飞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统率:动词,指统辖率领,如“岳
40、飞统率着北宋大师驰骋疆场”。 70退化蜕化 退化:(1)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如“一类种子种植时间久了就容易退化”;(2)指事物由优变劣,如“他的学习成绩逐渐退化”。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这个干部贪污受贿,最后蜕化为人民的敌人”。71委屈委曲 委屈:可以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如“他觉得很委屈”;也可以指让人受委屈,如“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曲、曲折;也用于书面用语,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他把这事的委曲告诉了我”。72萎缩畏缩猬琐委琐 四者都有“不振奋的样子”的意思。不同的是:“萎缩”,
41、(1)指身体、草木等干枯,如“枝叶已经萎缩了”;(2)指经济衰退,如“国民经济萎缩”。“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如“畏缩不前”。“猬琐”也写作“委琐”,指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如“他两眼呆滞,行动猬琐”。73消失消逝消释 相同点:都指一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不同点:“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如“误会消释了”。74泄露泄漏 二者都表示有所外泄,但所泄的内容有所不同:“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
42、了,如“泄露国家机密”;“泄漏”指液体(或气体)因有漏洞而排泄出去,如“由于油罐泄漏,造成大面积污染”。 75辛酸心酸 相同点:都有“苦难、悲痛”的意思。不同点:“辛酸”指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的遭遇,如“他饱尝过旧社会的辛酸”;“心酸”指心里悲痛、悲伤,如“妈妈忍着心酸讲述了过去的事情”。76修整休整 修整:指修理使完整或整齐,主要指用具、用品等,如“修整果树”。休整:指休息整顿,多用于军队,如“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休整”。 77湮没淹没 湮没:指埋没,多指抽象事物,如“几年之后,这件事就湮没无闻了”。淹没:指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多指具体事物或比喻事物,如“他的讲话被掌声所淹没”。二、
43、成语辨析(一)从意义上辨析 1明两用成语 有些成语具有双重含义,命题者有时就利用此类成语语义上的双重性特点来设题。此类成语一旦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很容易造成答题的误判,如高考卷中的“淋漓尽致”造成了不少考生的丢分。“淋漓尽致”既可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 2辨近义成语 前些年的高考采用过直接对近义成语进行辨析选择的题型,如对“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等近义成语进行了辨析考查,近几年的高考虽未出现这种题型,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3审形似成语 有些成语乍看意思差不多,事实上其含义大相径庭,高考命题者往往会利用成语的这一假象来设置考题迷惑考生,如“无微不至
44、”,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到处干坏事,贬义。“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贬义;“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会做,褒义。4懂以古论古 理解成语要以“古”论古,不要以“今”论古。成语中的多数出于古代典籍,自有它的本来含义,不要用今天的某些词义推断它,如果理解错了,必然会造成使用错误。比如“侧目而视”,只想到“斜着眼睛看”,而忘了是因为害怕而斜着眼睛看,就容易用错。(二)从色彩上辨析 1晓褒贬。 “趋之若鹜”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去,属贬义。“过江之鲫”是指多得像群游过江的鲫鱼,属贬义。“东山再起”指失败后积聚力量再干,是褒义。“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为褒义
45、;现在形容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则是贬义。这些都会通过感情色彩的不同辨析出来。2知谦敬。 “蓬荜生辉”是因为对方的到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使自己的陋室增添了光彩,只能用于说话人自身,表谦称。“抛砖引玉”指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文章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作品,表谦称。“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也表谦称。以上“蓬荜”“砖”“敝帚”都含谦意,不能施于对方或别人。(三)从用法上辨析 1看对象 不少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用法上具有很强的单一性,若使用不当便会出现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之间的张冠李戴现象。此类成语在高考试卷中并不鲜见,如近年来就考查了专用于藏书的“汗牛充栋”,专用于建筑物的
46、“美轮美奂”和“鳞次栉比”,专用于书籍或工艺品的“琳琅满目”。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成语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专用于女性的成语,如“沉鱼落雁”、“秀外慧中”、“风韵犹存”、“嫣然一笑”、“含情脉脉”等。此类成语若用于男性则属误用。再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间。“不耻下问”用于尊长、地位高、学识高的人。这些成语的使用要懂得尊卑。2察否定 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有时命题者故意把它们用在肯定句或陈述句中,来造成此类成语因不合惯用句式的误用。近年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此类成语有“望其项背”和“同日而语”等。 3解含蕴 有些成语本身已包含了某个意思,如果为其提供的语境中又出现该成语已有的含义,则会造成语意的重复或表意的矛盾。如“使居室蓬荜生辉”、“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类似的还有“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目前当务之急”、“让人贻笑大方”等。三、常见易误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