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害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病害3.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棉铃病害棉铃病害 Boll Diseases of Cotton 危害棉铃的病害有危害棉铃的病害有40多种多种,常见的有常见的有10余种余种,主要有主要有棉铃棉铃 疫病疫病,炭疽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红粉病红腐病和红粉病,黑果病仅在局部地区发黑果病仅在局部地区发 生较重生较重。 黄河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以棉铃疫病以棉铃疫病、红腐病和炭疽病为主红腐病和炭疽病为主,长江流长江流 域棉区域棉区以棉铃疫病为主以棉铃疫病为主,炭疽病炭疽病、角斑病和红腐病危害也角斑病和红腐病危害也 比较严重;比较严重;新疆棉区新疆棉区灰霉病和软腐病发生较为普遍灰霉病和软腐病发生较为普遍。 棉铃病害流行年份棉铃病
2、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高达产量损失可高达1020,而且对而且对 棉花品质影响很大棉花品质影响很大。 1.1.棉铃疫病棉铃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otton 症状症状(Symptom) 发病时多先从棉铃基部、铃缝和铃尖侵入,产生暗绿色发病时多先从棉铃基部、铃缝和铃尖侵入,产生暗绿色 水渍状病斑,水渍状病斑, 3d5d整个铃面呈青褐色或黑褐色,一般不整个铃面呈青褐色或黑褐色,一般不 发生软腐。潮湿时,铃面生出一层稀薄的发生软腐。潮湿时,铃面生出一层稀薄的白色至黄白色霉白色至黄白色霉 层层(孢子囊和孢囊梗)。(孢子囊和孢囊梗)。 一、铃期病害的症状及病原 发病初期症状发病
3、初期症状 发病后期症状发病后期症状 病铃内部腐烂病铃内部腐烂 苎麻疫霉苎麻疫霉 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 卵卵 菌门疫霉属。菌门疫霉属。 病原病原(Pathogen)(Pathogen) 棉铃疫病病菌棉铃疫病病菌 1. 孢子囊孢子囊 2.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3.厚垣孢子厚垣孢子 4. 菌丝体菌丝体 棉铃疫病菌电镜图示孢子囊棉铃疫病菌电镜图示孢子囊 症状症状(Symptom) 铃面初生暗红色小点,以后逐铃面初生暗红色小点,以后逐 渐扩大形成渐扩大形成凹陷的黑褐色凹陷的黑褐色病斑。病斑。 有时病斑边缘呈明显的暗红色,有时病斑边缘呈明显的暗红色
4、, 潮湿时病斑上生橘红色或红褐色潮湿时病斑上生橘红色或红褐色 黏质物,多排列成轮纹状黏质物,多排列成轮纹状,即病,即病 菌的分生孢子盘。菌的分生孢子盘。 2.棉炭疽病棉炭疽病Cotton anthracnose 叶片初小黑点叶片初小黑点,后成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成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紫红色边缘呈紫红色。 棉铃在铃尖附近生红色小点棉铃在铃尖附近生红色小点,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中间凹中间凹 陷陷,严重时可造成烂铃或成僵瓣严重时可造成烂铃或成僵瓣。 病原病原(Pathogen)(Pathogen) 有性态:有性态: 棉小从壳菌棉小从壳菌Glomerella gossypi
5、i(Southw.)Edg 无性态:无性态: 棉刺盘孢菌棉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 3. 棉铃红腐病棉铃红腐病 Fusarium rot of cotton 症状症状(Symptom) 病斑多从铃尖、铃缝或铃基部发生。病部病斑多从铃尖、铃缝或铃基部发生。病部初为墨绿色、水渍状小初为墨绿色、水渍状小 斑点斑点,迅速扩展,致,迅速扩展,致全铃呈褐色腐烂全铃呈褐色腐烂,并在铃缝及病部表面产生,并在铃缝及病部表面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铃一般不能开。病铃一般不能开 裂,后期干枯脱落。裂,后期
6、干枯脱落。 棉红腐病病铃棉红腐病病铃 多种镰刀菌多种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引起 , 主 要 为 串 珠 镰 刀 菌主 要 为 串 珠 镰 刀 菌 ( F. moniliforme),属无性菌类真菌属无性菌类真菌 。病菌产生两种分生孢子:大型病菌产生两种分生孢子:大型 分生孢子镰刀形分生孢子镰刀形,直或略弯直或略弯,无无 色色,多数多数35个隔膜;小型分生个隔膜;小型分生 孢子近卵圆形孢子近卵圆形,无色无色,多数单胞多数单胞 ,串生或假头生串生或假头生。 棉花红腐病菌棉花红腐病菌 1.大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 2.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 1 2 病原病原(Pathogen)(
7、Pathogen) 4. 棉铃红粉病棉铃红粉病 Cotton pinkboll rot 症状症状(Symptom) 病菌多从铃面裂缝处侵入,病菌多从铃面裂缝处侵入, 铃面局部或全部布满粉红色铃面局部或全部布满粉红色厚而厚而 紧密紧密的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的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 孢子)。严重时,铃壳内也产生孢子)。严重时,铃壳内也产生 粉状霉层,棉铃不易开裂,纤维粉状霉层,棉铃不易开裂,纤维 粘结成僵瓣。粘结成僵瓣。 玫红复端孢玫红复端孢Cephalothecium roseum (Link et Fr.)Corda 分生孢子梗细长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而不直立而不 分枝分枝,顶端略弯曲顶端略
8、弯曲,有有 23个隔个隔 膜膜。分生孢子梗端簇生分生孢子梗端簇生,梨形或梨形或 卵形卵形,无色至淡粉色无色至淡粉色,双胞双胞,分分 隔处略缢缩隔处略缢缩。 病原病原 (Pathogen) 棉铃红粉病病菌棉铃红粉病病菌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棉铃红粉病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棉铃红粉病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5. 棉铃黑果病棉铃黑果病Cotton diplodia boll rot 症状症状 (Pathogen) 棉铃僵硬变黑,多不开裂棉铃僵硬变黑,多不开裂 ,铃壳表面密生许多黑色小,铃壳表面密生许多黑色小 点(分生孢子器),后期表点(分生孢子器),后期表 面布满煤粉状物及
9、少量白色面布满煤粉状物及少量白色 粉状物(分生孢子),病铃粉状物(分生孢子),病铃 内的纤维也变黑而僵硬。内的纤维也变黑而僵硬。 该图片来自歌农数据该图片来自歌农数据 棉铃黑果病病菌棉铃黑果病病菌 1.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 2.初期分生孢子初期分生孢子 3.后期分生孢子后期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 (Pathogen) 棉色二孢(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 Cooke) 属无性菌类色二孢属棉色二孢菌。属无性菌类色二孢属棉色二孢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 子卵圆形,初单胞、无色,后变为深褐色双胞。子卵圆
10、形,初单胞、无色,后变为深褐色双胞。 棉棉 铃铃 软软 腐腐 病病 主要为害棉铃主要为害棉铃。多在铃壳缝隙处发生多在铃壳缝隙处发生。 病铃初生深兰色或褐色病斑病铃初生深兰色或褐色病斑,后扩大后扩大 软腐软腐,产生大量白色短毛状菌丝产生大量白色短毛状菌丝,渐渐 变为灰黑色变为灰黑色,顶生黑色小粒点顶生黑色小粒点(孢子孢子 囊囊)。剖开棉铃剖开棉铃,呈湿腐状呈湿腐状。 棉花曲霉病棉花曲霉病 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 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 色的粉状霉层,色的粉状霉层, 高湿高湿 时呈绒毛状时呈绒毛状 褐色霉层,褐色霉层, 棉絮也霉变,铃不开棉絮也霉变,铃不开 裂。裂。 1
11、.初侵染初侵染 病菌在种子(炭疽病菌、红腐病菌)、土壤及病残病菌在种子(炭疽病菌、红腐病菌)、土壤及病残 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 2.传播传播 病菌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 二、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 3. 侵入侵入 棉铃苞叶和角质层直接侵入:棉铃苞叶和角质层直接侵入:炭疽病菌、疫病菌炭疽病菌、疫病菌 、黑果病菌等;、黑果病菌等; 从铃壳缝隙、伤口、虫孔或先期直接侵入的病从铃壳缝隙、伤口、虫孔或先期直接侵入的病 菌引起的病斑处侵入菌引起的病斑处侵入:红腐病菌、红粉病菌、曲霉红腐病菌、红粉病菌
12、、曲霉 病菌和软腐病菌。病菌和软腐病菌。 1. 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排灌合理施肥、排灌 施足基肥,早施、轻施苗肥,重施花铃肥,同时氮、施足基肥,早施、轻施苗肥,重施花铃肥,同时氮、 磷、钾配合使用磷、钾配合使用;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 度度。 三、防治方法三、防治方法 (Control methods) 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合理密植、及时整枝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 害;对于生长过旺棉株,应及时打顶、整枝,以降低田间害;对于生长过旺棉株,应及时打顶、整枝,以降低田间 郁
13、闭程度,减轻铃病发生。郁闭程度,减轻铃病发生。 及时采摘烂铃,减少损失及时采摘烂铃,减少损失 病铃及时采摘,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再侵染源病铃及时采摘,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再侵染源 2.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适时喷药适时喷药 雨后喷药防病效果最佳雨后喷药防病效果最佳 注重喷药方式注重喷药方式 低位喷药低位喷药 药剂选择药剂选择 波尔多液、代森孟锌、多菌灵等波尔多液、代森孟锌、多菌灵等 加强害虫防治加强害虫防治 治虫防病。治虫防病。 3.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 一般具窄卷苞叶,小苞叶或无苞叶、无蜜腺及早熟性好的品一般具窄卷苞叶,小苞叶或无苞叶、无蜜腺及早熟性好的品 种铃病发生较轻。种铃病发生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