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止血和纤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止血和纤溶).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的溶解,定义: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9 min)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小血管损伤,启动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 血管收缩,反射性收缩 肌源性收缩 PLT释放缩血管物质,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2. 血小板血 栓形成,定位:Plt黏附于受损部位 释放:ADP和TXA2 内皮细胞生成PGI2,3.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加固止血栓,二、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一)凝血因子:,定义: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
2、 液凝固的物质。 种类: 14种 I XIII(其中F VI是F Va) 高分子激肽原、 前激肽释放酶, F IV 是Ca2+,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 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F 、在肝 脏合成,并需VitK参与 凝血因子激活(activated)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特点,(二)凝血过程,Va + Ca2+,X,Xa,II,II a,I,I a,II :凝血酶原 I:纤维蛋白原 PL:磷脂,凝血酶原 酶复合物,PL,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F的激活途径),1)内源性激活途径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2)外源性激活途径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
3、组织因子(TF, F III)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前激肽 释放酶,高分子 激肽原,激肽 释放酶,高分子 激肽原,接触 因子,血浆凝血 活酶前质,因子X酶 复合物,凝血酶原 酶复合物,内源性 凝血途径,外源性 凝血途径,20 万,VII受体1000,1 万,IIa :凝血酶 I:纤维蛋白原 Ia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不溶性),2.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 稳定因子,a的作用, 催化转为a 激活转为a 激活、,(三)体内凝血机制,缺乏XII、PK、HK并无出血现象 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 “截短的”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起维持和
4、巩固作用,Xa和a激活V、,截短的内源性途径,(四)抗凝系统的作用,1. 血管内皮在抗凝过程中的作用 (1)屏障作用; (2)产生PGI2、NO、凝血酶调节蛋白、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四)抗凝系统的作用,2.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 巨噬细胞的噬作用(清除凝血因子) 3.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灭活60-70%的凝血酶 肝素辅因子:30%,抗凝血酶:肝脏、血管内皮产生 作用: 使a、Xa、XIa、a失活,蛋白质C,来源:肝脏合成 作用:凝血酶离开受损部位,结合正常内皮细胞的凝
5、血调节蛋白,激活蛋白质C 灭活因子a、a 抑制因子和激活 增强纤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来源:血管内皮C 作用:灭活a-组织因子复合物,来源: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作用:增强抗凝血酶活性,刺激TFPI产生,肝素,抗凝意义:,1. 正常情况下,防止血管内血液凝 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2.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 损伤局部,三、纤维蛋白的溶解,止血结束,止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组织再生 与修复,纤溶亢进:再出血,纤溶低下:加重血栓栓塞,三、纤维蛋白的溶解,纤溶(fibinolysis):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组成: 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纤溶酶原
6、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过程,纤溶酶原:肝脏合成,激活物:,组织型,血管内皮细胞,尿激酶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 活性最强但特异性低 降解纤维蛋白/原, 降解凝血因子、,纤溶抑制物,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灭火纤溶酶原激活物 2. 2-抗纤溶酶(2-AP) 肝脏产生 抑制纤溶酶活性,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p) :红细胞膜上特异 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凝集素(球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存在其特有的血型抗原,如
7、白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的分型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1 A+ A1 抗B A2 A 抗B+抗A1 B型: B 抗A AB型:A1B A+A1+B 无 A2B A+B 抗A1 O型 无A,无B 抗A+抗B,2. ABO血型的抗原 决定于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的糖链 AB抗原是在H抗原的基础上形成,我国16个民族ABO血型分布,天然抗体: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免疫性抗体:IgG,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 由机体接受自身所不存在的红细 胞抗原刺激而产生 母体若接受外源性A/B抗原,产生免疫性抗体,怀ABO
8、血型不合的胎儿,可致新生溶血。,3.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4.ABO血型的遗传(常染色体显性) 基因型 表现型 , , ,5. ABO血型的鉴定,血 型 鉴 定,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二)Rh血型系统 (1)发现:猴(RBC)兔(血清中产生抗体) 此兔血清人RBC,凝集 Rh(+) 不凝集Rh(-),(2)Rh的抗原与抗体 抗原:人体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控制6种抗原: D.d, E.e, C.c,但至今尚不明确, D抗原性最强, RBC膜上有D为Rh (+), 余Rh (-),汉人99% Rh阳性 人血清无Rh抗体(IgG, 分子小, 可透胎盘) 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后产生Rh抗体 Rh阴性孕妇第二次怀Rh阳性婴儿,新生儿溶血,预防:生第一胎后即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中和进 入母体的D抗原,避免母亲致敏,(3)Rh血型的特点与临床意义,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 主次侧无凝集(配血相合)可输血 主侧凝集不可输; 主不凝次凝(基本相合):紧急情况下 少量慢速输入,三、输血原则:同型输血,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 therapy),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