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9-2020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docx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4194804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9-2020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9-2020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9-2020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9-2020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KY整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 2009-2020全国新课标卷真题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共12题 (其中10题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C)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答案】C【分析】本题侧重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应从甲骨文的字形人手,解读字形之意,得出人背负庄稼或庄稼数量多的字义,由此判定正确的意思。选项A、B、D与局部字形在意义上是有一定的联系,但综合上下两部分,就能排除

2、。2(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立意为镰合历史地理知识,深度了解重要历史概念。“分封制为课标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生须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与现代政区地理知识来解答问题。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C)A构建了中央有

3、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 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切人点,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从材料中“董仲舒”以“大一统”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可知其考查的角度是西周时代对秦汉中央集权的作用。A、B、D 三项,均是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制度与现象的概括,西周时分封制下“授民授疆土”以及“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说法,均非秦汉时那样“有效”、“形成”或“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君主专制以及国家对土地人

4、口的控制。西周推行宗法制,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血缘隶属关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有利于“天下一家”观念的形成,培养统一意识,才是西周及以之为依托的制度文本周礼为以后历代所重视的原因。因而 C 项正确。解答此题,需要考生正确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秦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差异,以及西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4(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C)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

5、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 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的主干知识“分封制瓦解”;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强化了君主权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考生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再联系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知正确选项为 C 项。分封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它的维持与执政者的统治方式有着密切

6、关系,经济发展能够导致分封制度发生变化,但不是关键原因,故能排除错误选项 A 项。分封制度的等级规定并不能体现君主集权,故 B 选项可排除。东方六国虽没有经过商鞅变法,但随着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内部的变化, 分封制度都或多或少有所变更的,故 D 项是错误的。5(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 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以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为考查范围,以周代分封制及分封制的文 化影响为立足点,设置问

7、题情境,以周代“雅言”最早起源地作为考查 内容。命题者假定考生并不知道这一问题的准确答案,但通过“周代 分封制”“周礼”,提示周代“雅言”出现的时代与背景。西周政治中心 区域在今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均是周代封国所在地,这是考生应有的知识,因而可以此判定正确答案为C。6(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 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8、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给出的是与商代相比周代青铜器铭文的特点,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 金文,是对商代甲骨文的继承与发展,故A可排除;这些青铜器的铭文记述的是个人功绩, 追颂祖先功德,希望子孙保用,可见,仍是家族传承的重器与礼器,故排除C、D项,正确项 为B。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重视历史传承、重视历史记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重史传统在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本题利用历史材料,追溯了重史传统形 成的渊源,使考生不但深化了对青铜文明与中国文字形成历史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对 教材知识理解的高度。7(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

9、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南,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A。而分封制对地方

10、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选项C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B、D两项的内容,故不选。8(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分析】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尧、舜、禹、汤传统上被尊为“圣王”,各有其功业与政治特色。试题引用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正确选项设定为A,既是史书记录的主旨,

11、也考查了考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联系夏商为农业社会的史实,若考生具备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不难排除干扰项。9(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D)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泰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对于秦统一六国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上有不同的解读。郑国渠和都江堰是秦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本題以这个历史现 象为主题,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

12、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公田制的井田制度在春秋战国时已 经崩溃,故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应用,但其他六国却并没有修建起这样的水利工 程,可见不能将其作为秦完成这些水利工程的原因,故B项错误;郑国渠和都江堰作为泽被后世的大型水 利工程,修建时一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进行组织与协调。根据所学知识, 秦的商教变法成效显著,在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可以有效地动员各方力童修建大型农利工程,故 正确答案为D项,顺畅的交通虽然也有利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但并不是其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0(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

13、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从孝、悌、礼、乐等信息可见材料宣扬的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而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实际上来自于西周初年统治者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西周时期正是以宗法制度来规定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制度渊源正是宗法制,本题正确答案为A。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领导人的方式,与本题无关;C项和D项是从秦汉以来实行的地方

14、行政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故与本题无关。11(2020全国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分封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排除A项;材料周天子和楚国国君的王位仍

15、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材料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宗法血缘关系,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C项。【答案】D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析)12(2020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

16、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都城;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3)商周时期的

17、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析)【解析】(1)第一小问西周时期的都城特点,根据材料一“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由材料一“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从材料一“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依据材料一“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第二小问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由材料二“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

18、宗教中心”可知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从材料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3)影响,据材料一“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可知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由材料一“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结合所学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可知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材料一“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以周朝为模范且成为传统中国主流思想得出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说明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