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
2、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诤友()以偏盖全白炽灯()流水淙淙(c)B.摒弃(b)寸草春辉倒胃口(d)半身不遂()C.笺注()再接再励一溜烟()嗜书成癖()D.晕车()盘根错节电饭煲(b)鞭辟入里()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这位被誉为“农民诗人”
3、的老人,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B.国务院制定了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各地也据此条例制定了拆迁细则,这样,政府在拆迁工作中上下其手,从而保护了群众的利益。C.对农科和涉农专业的学生来讲,死读书,不实践,很可能就不辨菽麦;“知行合一”,参加专业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的最佳途径。D.在学校举办的国庆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男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3.填空。(3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由_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4、”上联语出_的醉翁亭记,下联语出李白的_。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温故而知新,_。(论语)(2)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3)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二、阅读鉴赏(44分)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试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分析其异同。(6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手法:情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十月二十六日
5、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6、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挨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
7、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
8、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选自郑燮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注】小头锐面:这里形容丑陋奸猾。束修:约束修养。经济:经世济民。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缩颈而啜之啜:饮,食B.经济自期期:期望,要求C.风俗荡轶荡轶:放纵,不受约束D.风俗偷则不同为恶偷:盗窃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佐以酱姜一小碟以斗叶为戏B.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其不能发达者C.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古者一夫受田百亩D.得志泽加于民又高于农夫一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9、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郑燮要家人多置办农具,多参加农务,转而又要求家人热情对待贫穷亲朋,并一再表示愿为农夫;回信的一开始,即敷陈叙事,为后文议论打下基础。B.郑燮认为农夫既苦其身、勤其力,又以耕种养天下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工人商人尚且有便民之处,而读书人从来只想着做官攫财,只能居四民之末。C.郑燮告诫家人要礼待佃户,不要贪求广田;讽刺了唐人七夕诗作,阐释天象含义,意在说明社会应重视农耕,体现了他的亲民、爱民、重民思想。D.郑燮的这篇家书,说家庭琐事,娓娓道来,议社会现象,谆谆告诫,在为人处世上给今天的人们很多启迪;多有口语,晓畅易懂,是传统家书的典范。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
10、译成现代汉语。(4分)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艺术与人生并非漠不相关的两件事。人生是多方面而却互相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为正名析理起见,原应有此分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相互冲突的。“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们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般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
11、。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摘自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有改动)10.根
12、据原文内容,理解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顽石:雕像:11.下列关于“艺术与人生”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生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的作品B.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而艺术化的生活也是艺术作品C.艺术离不开人生,艺术要表现情趣,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D.人生离不开艺术,只要创造并欣赏,就会拥有艺术的人生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完满的人生应是实用活动、科学活动、美感活动的整体发展,三者可区分而不冲突B.实际生活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但与整个人生未必存在隔阂C.作者认为,艺术既然与实际人生隔着一层,
13、那么在整个人生中有时就没有任何价值D.有些人为了真正认识人生,不误解艺术,错误地把艺术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桂花树下的故事史红点绿色的小区里,怡人的居住环境感染着每一个生灵,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清幽的小径芳草萋萋,仿佛悠悠诉说着温婉缠绵的情愫。晨曦甫现,素羽少女忽地打一激灵,从卧榻上一跃而起,碎步频敲地奔向阳台,略略站定,便情不自禁地轻声吟哦一番。顷刻,但见楼下桂花树边,绿茵如毯的草地上,黄衫一闪。楼上望下去,黄衫太郎刚被一棵桂花树的翠冠遮住,却即刻又从另一棵桂花树下闪过。黄衫太郎步态轻盈,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倾耳搜寻来自五楼阳台素羽少女的美妙音喉。素羽少女的亭
14、亭身姿,黄衫太郎心仪日久。薄暮晦明之际,素羽少女轻抖衣裙,又一次移步阳台,凝眸桂花树下,隐约黄衫太郎身上摇曳的铃声“叮当、叮当”,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铃声对于素羽少女是最好的慰藉。素羽少女的吟哦之音若诗中桃李,黄衫太郎的叮当之声如诗中琼瑶。朝朝暮暮,从未失约驻音;数年春秋,日日清脆,月月“叮当”,不绝如缕,令人心碎。素羽少女与黄衫太郎,平日的相约相离,每每显出种种小儿女情态,总让双方家长忍俊不禁。当素羽少女亟不可待地拨开阳台纱门时,家人便知是黄衫太郎正在来到桂花树下,可当行动慢了半个节拍的家长俯瞰楼下时,黄衫太郎又总是羞涩地隐身桂花树下,匿去身影。惟有少女则一变音喉,由高声吟唱,急速改为浅咏
15、低哦。努力维持少女的矜持,唯恐被黄衫太郎的家人看轻了去。黄衫太郎的家人亦故作糊涂,并不介入事态发展,任凭儿女情长宛若春花秋月开落浮沉,没有个了局。通常,总因这一晨或这一昏没有尽兴的缘故,素羽少女往往会蹙眉皱额好半天,才会缓过神来:那是心疼啊,她知道太郎听不到自己的音喉,会难过一个白天或一个晚上的。而每当此时,黄衫太郎离去的步伐,也莫名其妙地变得滞重,总是一步三回头地流连着、徘徊着。真的有心灵感应吗?无数回,在毫无预兆的情景下,也不见什么动静,素羽少女忘情地奔向阳台,以清脆悦耳的颤音,呼唤着痴心的太郎。家人悄悄掸眼一瞭,果然,黄衫太郎已来到桂花树下,正将帅哥身影悉呈于素羽少女温柔的目光朗照之下。
16、真是太神了。有感于黄衫太郎与素羽少女的这种“长相守”,甚或也曾泪湿羽衫袖的殷殷情意,谁不为之动容?如果天地有知,亦当怜之,慕之,眷顾之,施援之。知道吗!黄衫太郎是条正宗雅士犬,素羽少女的品种乃为泰迪,即便恋爱,也颇具绅士风度和大家闺秀品格,真是名犬风范。经过美容师的打理讲究,素羽少女耳发如辫,足绒似靴,面部两眼一鼻,三丸墨豆,宛如黑宝石隐约在遍身白绒的显豁之处,灼灼光华,美不胜收。黄衫太郎毛色光滑,油亮闪烁,且性格温和,同类睹面,一如谦谦君子,温吞憨厚。桂花树下酿就的美好情义,楼上楼下建立的纯真友谊,为浩浩天宇凭增数枚星光,为漫漫人生陡添一缕温馨。因为他们的缘故,本鸡犬之声不相闻的他们的家长竟
17、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真是一个极为稀罕的故事。桂花的香气里孕育着诉不尽的故事,绿色的世界里鼓涌着濡染心灵的清泉。13.“桂花树”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1)素羽少女的吟哦之音若诗中桃李,黄衫太郎的叮当之声如诗中琼瑶。(2)绿色的世界里鼓涌着濡染心灵的清泉。15.怎样理解第段中家长“忍俊不禁”“故作糊涂”这两处细节描写?(6分)16.文章始终没有直接描写两只犬零距离的接触,你认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请从刻画形象、表达主旨、表现审美效果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4分)三、教学实践(24分)17.下面是一位实习老师对中学课文白毛女(选段)的教学目标设计,请
18、你根据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作出评价。(12分)白毛女(选段)【教学目标】(一)学习歌剧知识,理解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二)梳理人物关系,掌握剧中主要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三)学习表演方法,体会中国戏曲表演的程式化等特点。评价依据:_肯定优点:_指出不当:_补充缺失:_18.下面是一首诗的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请你根据设计思路,填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12分)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冯至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是某某山
19、坡的一棵松树,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教学目标】(一)了解十四行诗,学习诗歌的阅读方法。(二)_(2分)(三)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四)探究“诗中有我”“诗是经验”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评析法、探究法【教学流程】(一)导入_(4分)(二)感知诗歌情感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作批注,记录阅读中的发现和思考。教师作朗读指导。2.诵读第一节。诗人登高望远,由“山巅”“平原”“蹊径”,宏观感受自然之壮观,表达融于自然之情愫。3.诵读第二节。诗人观照自然,由“路”“水”“风”“云”“城市”“山川”,具体
20、感知生命的运动与声息相通,表达了对自然的钟爱之情。4.诵读第三节。_(2分)5.诵读第四节。诗人由“风”“水流”“蹊径”“行人”,发现生命循环转化的意义,表达对生命本源穷根究底的探索之情。6.诵读全诗,把握主旨:_(2分)(三)品味诗歌语言1.朴实平易。_(2分)2.对比遣词。“无边”“广漠”与“一棵”“一片”,一大一小,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3.动静相生。“风吹”“水流”与“平原”“蹊径”,一动一静,表现生命的盎然生机。(四)探究艺术手法1.王国维说“诗中有我”,这首诗从诗题到诗文,“我们”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线索。2.里尔克称“诗是经验”,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五)布置
21、作业1.课外诵读全诗以至背诵;2.阅读莎士比亚等诗人的十四行诗,课上交流阅读体会。四、写作表达(本大题40分)19.请以“家家园山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不得少于14行);书写规范。每3个错别字扣1分。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详解一、基础知识题1.【答案】D。解析:A项,“以偏盖全”中的“盖”应为“概”,“白炽灯”中的“炽”应读作“c”;B项,“摒弃”中的“摒”应读作“bng”,“寸草春辉”中的“辉”应为“晖”,“半身不遂”中的“遂”应读作“”;C项,“再接再
22、励”中的“励”应为“厉”。故正确答案为D。2.【答案】C。解析:A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用在此语境不符。B项,“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句中语境应该使用褒义词,故不当。C项,“不辨菽麦”是指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人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用在此处恰当。D项,“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此处用来形容表演,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有声有色”。3.【答案】绝句欧阳修月下独酌4.【答案】(1)可以为师矣(2)虽九死其犹未悔(3)三顾频烦天下计(4)谈笑有鸿儒(5)也无风雨也无晴二、阅读鉴赏题
23、5.【参考答案】手法相同:这两首元曲在描绘景物、表情达意时,都是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反衬与烘托相结合。两者都采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不同:马曲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使用白描的手法,用众多密集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图。再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构成了有我之境。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将背景充分写出,从而烘托出主体。白曲在写秋景时语辞精炼,但其词并不是单纯地突出秋的悲凉。白朴虽也使用白描手法用意象刻画景物,但白曲有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的萧瑟之景,又有“青山、绿水
24、、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哀景与乐景的对比,刻画出作者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从整体构图看,白曲作者从始至终都只是单纯描绘眼中的秋景,构成了无我之境。情感马曲和白曲都有对秋天萧瑟凋落景色的描写,马曲借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而白曲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6.【答案】D。解析:偷:浅薄,浮薄。7.【答案】C。解析:C项中的“者”都
25、为代词,译为“的人”。A项,前一句中的“以”为介词,译为“拿”;后一句中的“以”也作介词,译为“把当作”。B项,前一句中的“其”用在句中加强语气;后一句中的“其”是代词,“那些”的意思。D项,前一句中的“于”为介词,译为“对”;后一句中的“于”是介词,译为“比”。故正确答案为C。8.【答案】B。解析:文中没有体现“而读书人从来只想着做官攫财”。“从来”一词使用错误。9.【参考译文】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就应该孝敬父母,出外则要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等待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10.【参考答案】本义指非常坚硬的石头,文中亦指生命。本义指一种艺术品,文中亦指艺术的人生。11.【答案】D。解析:由第二
26、段最后“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可知“创造并欣赏”与“拥有艺术人生”并不是条件关系。“创造并欣赏”只是体现了一种艺术活动。12.【答案】B。解析:A项,由“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相互冲突的”可知“整体发展”错误。C项,由“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们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般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可知C项观点是“一般人”的看法,不是作者所认为的。
27、D项,由“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可知“真正认识人生”说法错误。13.【参考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桂花清新芬芳,衬托文章中故事的纯真。14.【参考答案】(1)两只犬为了互相博得异性的注意与喜欢都努力表现自己,“素羽少女”努力展现美妙音喉,“黄衫太郎”努力摇曳铃铛。作者用“诗中桃李”“诗中琼瑶”来形容两只小犬的彼此应和,显得浪漫而俏皮。(2)两只犬之间纯真的交往濡染人的心灵,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学习典范。15.【参考答案】两只犬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小儿女情态让主人忍不住笑,同时,也表现出了主人对狗狗的喜爱,对狗狗自由交往的认可。16.【
28、参考答案】刻画形象:文章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两只狗狗的接触与交往,“素羽少女”努力展现美妙音喉,“黄衫太郎”努力摇曳铃铛,双方都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在回应对方。通过这些描写,展现出两只狗狗之间纯真的交往过程,使对两只狗狗的刻画更加真实,更加自然,更加拟人化。三、教学实践题17.【参考答案】评价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三维目标;学生学段。肯定优点:知识明确,要求合理。指出不足:没有从三维目标出发,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补充缺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文章中人物命运,体会封建的剥削与价值观给人民大众带来的苦难,增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敬佩之情。18.【参考答案】朗读诗文,体会作者情
29、感,培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啊?当你站在山顶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相继回答自己的感受、体会)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那诗人冯至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冯至的这篇诗歌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诗文体味“人生”,将成长中的“忧愁”之情寄于自然中的“松树”“浓雾”,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息息相联。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我们”“山巅”“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简单的语言,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完整的画面。四、写作表达题19.【写作指导】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写作的是一个关系类命题的作文。其次,结合题目“家家园山河”来分析,“家”“
30、家园”“山河”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并且“山河”含有比喻义,比喻祖国。即: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没有家园的发展与繁荣。这是我们分析题目得出的写作信息。在具体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材要具有典型性。写好这类作文,需要注意选择具有鲜明故乡特点和祖国特征的事物。老槐树、小楼阁、小池塘、故乡的屋檐老街等都是故乡的代表;滔滔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在选材时考生需细心思考,哪些意象更加典型,切忌记流水账。(2)细致观察抓特色。家乡人人都有,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土特产品,一草一木,都让我们魂牵梦绕。那么,怎样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祖国“锦绣
31、河山”的雄伟壮阔,就需要我们对家乡、祖国山河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观察。(3)“家”“故乡”“祖国”这类作文重点应该是对故乡、祖国的情感要自然、真切、真挚、深沉,情贯其中,人和事要在自然的景物中,人在景中动,景为人添情。(4)结构思路要清晰,要善于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实感。家乡的可爱,并不是只有通过写大事物、大场面才能表现出来。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对祖国的情感往往是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开始的。考生们可以选取某种景象或某种情感作为线索,将对故乡的记忆、对祖国的情感串联起来,做到以情绘景,以情串事。立意不应只停留在对故乡的回忆与怀恋,而是要通过对故乡的回忆与怀恋,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世间生命的解读与参悟,对故乡发展、社会发展的关注,对祖国的热爱。能够为祖国而自豪,懂得祖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