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第16练到第30练之第27练.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194127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第16练到第30练之第27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第16练到第30练之第27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第16练到第30练之第27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第16练到第30练之第27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怏然(yn)诤友(zhn)文件夹(ji) 踽踽独行(j)B盘踞(j) 鹰隼(sn)脊梁骨(j) 蒙头盖脸(mn)C根茬(ch) 绵亘(n)反间计(jin) 捋起袖子(lu)D憎恶(zn) 翘首(qio)冠名权(un) 咎由自取(j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童话故事里,魔鬼总爱扮成“天使”模样,当“天使”假面具下的拙劣技俩让人一目了然时,再要扭怩作态,不过是欲盖弥彰,徒增笑料,令人不齿。B大多数时候,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而要细水常流,让孩子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谛。C这部作品对知识分子

2、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说,读来令人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不胜唏嘘,扼腕浩叹。D伴随着或激昂或舒缓的音乐,水柱蹁跹起舞,时而演绎着东方旋律,时而诠释着西方芭蕾风范眉山音乐喷泉大放异彩,在西南地区手屈一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活到这把岁数,几十年的岁月代价,换取到的唯一的知识就是,即使对于你的思想意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己的主宰,遑论主宰世界。B游走在弥漫着古朴气息的巷弄中,西塘的古镇情怀总会在某个未知的角落喷薄而出,恍如屋檐下几绺若隐若现的阳光那般醉人。C爸爸因为小时候差点让爆竹把眼睛毁掉,所以对放鞭炮这事心无旁骛

3、。直到今年,他才被大家怂恿点了一挂鞭炮,瞬间爆炸声把他吓得跑出老远。D城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而被遗忘的乡村人烟越来越少。曾经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现在却是墙倒屋塌,十室九空,荒草与沙土掩盖了乡村曾有的热闹与繁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B北非战乱造成的严重的国际人道主义灾难已经波及到欧洲,大量难民逃往位于地中海的意大利小岛蓝普度撒,小岛已经不堪重负。C食品安全委员会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D她的歌

4、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城长沙_,_,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_;_。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文化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A BC D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知者乐水,_。知者动,_。(论语)(2)_,彩彻区明。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

5、赤壁怀古)(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5)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陶渊明归园田居)三、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旧燕张中行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

6、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

7、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人的境界。羲皇上人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外出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

8、,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很敞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

9、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

10、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选自张中行散文,有删改)7文章第段详写屋舍格局和门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答:8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羲皇上人”的意思。答:9下列两句话具体描摹了两个时期的鸟巢,简析作者描写的用意。(1)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2)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答:10文章结尾处以诗结文,其作用

11、是什么?答:11文章以“旧燕”为题,强调一个“旧”字。综观全文,陈述“旧”字包含的意思。答:答案解析1DA项“夹”读ji。B项“脊”读j。C项“间”读jin。2CA项扭忸,技伎。B项常长。D项蹁跹翩跹,手首。3AA项遑论:不必论及;谈不上。B项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C项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D项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4CA项“交通”后缺少中心语,加上“的问题”。B项“波及”与“到”重复,删去“到”。D 项句子主干是“歌声焕发芳香”,动宾搭配不当,应把“焕发”改为“散发”。5B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

12、,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还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分别对应后文的内容,先自然景观,后人文历史;要以为依托承“湘江”而“江心”,故应为。6(1)仁者乐山仁者静(2)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3)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4)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5)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7人建屋,还想着燕,为下文人燕和谐相处做铺垫。解析回答段落作用类的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段落一般具有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等作用

13、。8与自然和谐相处。(答“人或动物、鸟兽、燕子、鸟类和平共处”也可)解析结合上文“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人的境界”回答。9通过两个燕巢的比较,突出自己对家乡旧燕的怀念,对家乡人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怀念;同时也反衬出对现代化带来的人与自然隔膜的深深失落与思考。解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需要从文中筛选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根据词句分析整合出答案。本题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对家乡的怀念,二是对城市生活的感慨。从第段中写“燕”与“人”和谐相处时,“燕”,“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人”,“而不说抱怨的话”。第段中“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

14、,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第段中“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可以概括出。10以诗结尾渲染气氛,深化主旨。不仅传达出对家乡风物的浓浓眷恋,也包含游子无法回归的感伤,还有对人们无法重回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反思。以诗结文还使文章抒情意味更浓,余韵回环不尽。解析回答段落作用类的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回答出“怀念、眷恋、感伤”;结构上,从文段位置和引用诗文两方面回答。11原来的,少年时祖屋中年年见到的情景。对原有的人燕和谐关系的怀念。与“新”相对,对现代环境中人燕不亲、不信任关系的深深的失落感。解析理解文章题目含义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主旨、人物、手法等方面入手。“旧”和“新”相对,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回忆怀念,一是现实感慨。应结合文章主旨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