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以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我国旅游规划工作总体水平,达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的规范。本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并借鉴了国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体现中国旅游规划特色的同时,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的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内容以及评审的方式,提出了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和评审人员的组成与素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
2、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63 旅游业卫生标准GB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5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
3、B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9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70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1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2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3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12941-19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术语和定义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游区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旅游区规划旅
4、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综合三大类。旅游容量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
5、上极限值的最小值。二、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1)旅游规划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的要求。(2)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3)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4)旅游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6、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5)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与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6)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技术指标参照本标准的附录A(资料性附录)选择和确立。(7)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三、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1)任务确定阶段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委托方应根据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的有关规定确定旅游规划编制单位。通常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公开招标:委托方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投标。邀请招标:委托方
7、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投标。直接委托:委托方直接委托某一特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制订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委托方应制订项目计划书并与规划编制单位签定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2)前期准备阶段政策法规研究对国家和本地区旅游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评估规划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旅游资源调查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的类别、品位进行全面调查,编制规划区内旅游资源分类明细表,绘制旅游资源分析图,具备条件时可根据需要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确定其旅游容量,调查方法可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8、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在对规划区的旅游者数量和结构、地理和季节性分布、旅游方式、旅游目的、旅游偏好、停留时间、消费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规划区旅游客源市场未来的总量、结构和水平。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3)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区主题确定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立规划区旅游主题,包括主要功能、主打产品和主题形象。 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提出旅游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确立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确定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价。形成规划区的旅
9、游发展战略,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4)征求意见阶段规划草案形成后,原则上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四、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地方各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均依据上一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2)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发展规划(35年)、中期
10、发展规划(510年)或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3)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4.1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4.2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4.3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4.4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4.5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4.
11、6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4.7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4.8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4.9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10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5)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及附件。规划图表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等。五、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
12、细规划等。(2)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3)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4)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4.1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4.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13、4.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4.4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4.5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4.6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4.7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4.8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4.9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4.10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4.11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4.12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
14、营中的管理意见。4.13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5)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5.1规划文本。5.2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5.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5.4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六、旅游规划的成果及评审会的组织(1)旅游规划的评审评审方式旅游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的草案完成后,由规划委托方提出申请,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旅游规划的评审采用会议审查方式。规划成果应在会议召开五日前送达评审人员审阅。 旅游规划的评审,需经全体评审人员讨
15、论、表决,并有四分之三以上评审人员同意,方为通过。评审意见应形成文字性结论,并经评审小组全体成员签字,评定意见方为有效。(2)规划评审人员的组成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人员由规划委托方与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商定;旅游区规划的评审人员由规划委托方商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旅游规划评审组由7人以上组成。其中行政管理部门代表不超过1/3,本地专家不少于1/3。规划评审小组设组长1人,根据需要可设副组长12人。组长、副组长人选由委托方与规划评审小组协商产生。旅游规划评审人员应由经济分析专家、市场开发专家、旅游资源专家、环境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工程建筑专家、旅游规划管理官员、相关部门管理官员等组成。(
16、3)规划评审重点旅游规划评审应围绕规划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和深度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议,包括:旅游产业定位和形象定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规划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策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旅游产业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可行性;旅游设施、交通线路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旅游开发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规划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可靠性;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规划文本、附件和图件的规范性;规划实施的操作性和充分性。七、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述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文本概要)天津商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二00六年
17、十一月前 言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于2001年3月编制完成。该规划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资源普查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依据。其贡献在于:全面总结了三门峡市多年来的旅游业发展成绩,从总体上理清了三门峡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框架思路,系统调查研究了三门峡市域旅游资源本底,较有深度地探究了市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品位与提升空间,确定了三门峡市旅游总体形象、旅游区域划分和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发展思路。该规划成果作为一项奠基性的工作和河南省第一部地市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受到省内外旅游业界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肯定。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至今已经五年多了。
18、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又出台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替GB/T 17775-1999)等法规文件和国家标准。其间,国内外旅游规划理论正在走向成熟与规范,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同时,规划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业组织等也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综观我国近20年旅游业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开放度不断加强;综合性明显增加;需求面愈加多样;稳定性逐步增强;区域合作走向深入;红色旅游应运而生;体制创新呼之欲出。就世界范围内旅游发展趋势来看又主要表现
19、在普及化、健康化、个性化、多样化、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竞合化、体验化和国际化等十个方面,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就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整合性、中西互鉴性以及开始强调旅游目的地规划等特点将在今后我国的规划实践上有更多体现,而且,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的旅游规划研究已经开始进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阶段。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时,将更多地思考社会效益,体现伦理道德,关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之,从多个视角,体现对人类自身关怀。所有上述这些,都成为我们修编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参考。就河南省来讲,近年来旅游规划与发展的主体特征表现在:许多地方旅游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景区
20、开发处于销售与发展期;经营管理队伍处于急需从整体上提高素质阶段;旅游产品处于包装与整合期;旅游发展开始讲究“理性发展”与“市场营销”,而且,旅游产业已经上升到具有“引领”区域发展功能的高度。实践表明,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期。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形成产业支撑区域和完成产业各要素的对接和整合(即形成旅游产业链条)。我们认为,由郑、汴、洛、三(门峡)组成的“旅游走廊”由人事部资助、天津商学院旅游学院王庆生主持的 “郑、汴、洛、三(门峡)旅游走廊区域旅游协作战略研究”(国人厅发2005129号)研究课题,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由于该走廊具有背景深厚、产品富集、交通发达、品牌凸显而承担着河南
21、省旅游产业支撑区域的重任。将承担河南省旅游产业支撑区域的重任由河南省旅游局组织、中山大学主持编制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2005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把郑、汴、洛、三(门峡)旅游走廊定位在“河南省未来旅游发展脊柱”的高度。而在这个“旅游走廊”中,惟有三门峡市地位更为特殊:因修建万里黄河第一坝而兴起的新兴城市,却处于深厚的黄河文明的浸润之中,仰韶文化最早发现地、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活动中心区以及先秦文化、道家之源,近代文明在这里一脉相承;地处秦晋豫结合部“黄河金三角”的地理位置,又赋予其承东启西的优越条件;地处三门峡和小浪底两大黄河水利枢纽的接合区域,加上“黄河游”的成功与影响,使三门峡因
22、黄河而名的区域形象进一步巩固;同时,三门峡市域旅游资源精彩纷呈,天鹅湖、函谷关、太初宫、黄帝铸鼎原、天井窑院以及玉皇山、甘山、鼎湖湾、豫西大峡谷、仰韶大峡谷、韶山等一批景观、景区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黄河明珠和文化山水城的旅游认知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值得深思的是,尽管三门峡具有很好的旅游发展潜力和资源基础,但在国内外的旅游知名度不高。从我们2005年11月-12月对全国部分城市的游客问卷调查来看,这些地方对三门峡的直接到访率很低,他们对三门峡的了解大多仅限于三门峡大坝及黄河小浪底的间接认知,这说明前往三门峡市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多集中在周边区域。另外,就三门峡近年在河南省旅游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性程度来看
23、,其不仅在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产品群中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且,在整个河南省旅游形象群中,与“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出现不无相关,其旅游影响力也相对在逐渐减弱,旅游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规律也开始凸显。总体上讲,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旅游服务水平,到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形象塑造,乃至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程度上来判断,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规划是统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和方向指针。鉴于上述发展现状,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修编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科学决策,继续委托原规划单位承担修编任务,并对规划编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规划修编坚持以下总体原则,即力争
24、适应国内外旅游规划发展态势,服从河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要求,并立足于三门峡市实际,立足于原规划的基础成果,立足于从实质上提高三门峡市知名度以及重视城市旅游、区域旅游合作、名牌产品战略和旅游营销等方面研究,为三门峡市旅游业“十一五”及未来更长时期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前瞻性的发展依据。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于2005年10月上旬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得到了三门峡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三门峡市旅游局的周密组织下,在各县(市、区)的积极配合下,由国内外10余名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规划组于2005年10月中下旬如期完成了对三门峡市所辖卢氏县、灵宝市、渑池县、义马市、陕县以及湖滨区、经济技术开
25、发区的野外旅游资源考察,并及时就考察情况分别向三门峡市旅游局及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意见反馈。2005年11月初到2006年元月上旬,规划组开始整理规划区相关资料,并就规划思路进行了整合。为了配合旅游市场研究,规划组针对国际游客、国内游客专门设计了游客问卷调查表,并分别在天津、北京、西安、郑州、开封进行了抽样调查。2006年元月11日规划组向三门峡旅游局就规划思路进行了初步汇报,并广泛听取了三门峡市直各相关局委的意见。2006年春节前后,规划组按照分工开始编写规划报告,并就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6年3月中旬,规划组主要执笔人和三门峡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在郑州就规划成果征求意
26、见稿又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2006年4月初,规划组根据三门峡市旅游局的最新修改反馈意见,又对全部规划报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形成规划报告的评审稿。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评审会于2006年4月21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会议由河南省旅游局主持。来自西安、北京、郑州的9名旅游界专家学者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并一致通过评审。会议上,与会专家还对规划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和提升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规划期限调整、旅游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旅游以及区域协作、市场营销内容的充实、人力资源开发、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就本规划的修改提出
27、了具体意见。为此,2006年5月24日,三门峡市旅游局专门组织三门峡市相关部门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三门峡市旅游局关于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评审稿的修改意见”, 2006年7月7日到7月9日规划编制组专门从天津赴三门峡市就规划评审稿修改进行了对接。2006年8月15日,又将修改稿提交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三门峡市旅游局征求意见,最终形成规划正式文本。与2001年完成的规划相比,该规划成果结合最新发展态势,在继承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了以下方面的尝试:第一,基于三门峡市域的旅游发展现势分析,在旅游空间布局上调整了原规划的“两带两区” 即黄河文化与生态旅游带、亚武山熊耳山生态科
28、考旅游带、仰韶文化旅游景区和三门峡市旅游服务中心区。方案,提出了“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三门峡旅游极核;四区指西部函谷关文化旅游区、西南部原始生态旅游区、东部仰韶文化特色旅游区、中部城郊休闲旅游区。和“三二一”的重点布局即打造三门峡市区旅游核心产业集群、函谷关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仰韶文化山水旅游产业集群等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三门峡/小浪底黄河生态观光轴线和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文化旅游轴线等两条旅游发展轴线,建设一个原始生态旅游特区(卢氏县)。思路,力求使三门峡的旅游发展空间集聚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过综合分析,确立了三门峡市未来五张王牌和十大重点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格局,即:着力打
29、造函谷关文化旅游王牌、仰韶大峡谷山水旅游王牌、天鹅湖湿地生态旅游王牌、黄河三门峡风景区特色旅游王牌(包含黄河游、大黄河漂流、三门峡大坝、黄河三门峡峡谷)、天井窑院民俗旅游王牌;重点建设虢国博物馆、豫西大峡谷、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空相寺-安国寺、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保健度假区、黄帝铸鼎原、鼎湖湾、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山森林公园十大景区,逐步建立具有区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网络。第三,通过国内外游客问卷的调查,本规划就三门峡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及市场营销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千古雄关”等三门峡旅游主题形象,在提炼三门峡对外形象宣传上做了一些探索。第四,结合国内外城市旅游发
30、展特点,本规划初步研究了三门峡城市旅游开发问题。第五,本规划编制过程中,注意了与新近编制完成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同时,对2001年版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研究部分进行了重点补充和资料更新,形成了三门峡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第六,吸收了2003年旅游资源调查成果以及借鉴了2001年以来三门峡市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的重要景区(点)的规划成果。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2006年11月 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一条 规划技术路线1第二条 规划范围2第三条 规划性质2第四条 规划期限2第五条 规划原则2第六条 规划编制依据3第二章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4第七条 旅游资源
31、概况4第八条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4第三章 旅游发展战略8第九条 规划指导思想8第十条 战略选择8第十一条 产业发展目标定位9第四章 旅游开发空间布局规划12第十二条 三门峡市在全省旅游空间布局中的地位12第十三条 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目标12第十四条 空间布局原则13第十五条 旅游开发空间布局13第十六条 旅游空间开发重点及发展思路16第五章 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建设规划30第十七条 旅游产品开发30第十八条 着力打造五张王牌31第十九条 重点建设十大景区32第六章 城市旅游规划35第二十条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35第二十一条 特色旅游35第二十二条 游憩商业区35第二十三条 环城游憩带37第七章 区域旅
32、游协作规划39第二十四条 区域协作总体目标39第二十五条 区域旅游协作原则39第二十六条 区域旅游协作战略思路39第二十七条 旅游城市协作体系建设39第二十八条 区域旅游协作的重点40第二十九条 旅游营销及旅行社的协作40第三十条 旅游运输公司的协作41第三十一条 其它领域的分工与合作41第八章 旅游市场营销42第三十二条 旅游形象策划42第三十三条 市场定位44第三十四条 营销策略45第三十五条 促销方式46第三十六条 旅游营销传播系统建设48第三十七条 近中期旅游节事策划49第三十八条 近期营销方案49第九章 旅游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规划52第三十九条 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规划52第四十条 文物
33、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57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规划58第四十二条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60第四十三条 绿化与植被抚育规划61第四十四条 旅游安全规划62第四十五条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63第四十六条 人力资源规划65第四十七条 旅游娱乐设施规划66第十章 规划的实施及其影响67第四十八条 规划实施67第四十九条 影响68第十一章 近期行动计划69第五十条 启动重点旅游产品建设69第五十一条 全面营造旅游形象工程69第五十二条 积极完善与策划七大旅游节事活动69第五十三条 重点提升五条旅游线路69第五十四条 组建三门峡旅游企业集团70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投入估算71第五十五条 资金投入71第五十六条 投融
34、资战略72第十三章 附则75第五十七条 附则 75附 录: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评审意见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委员会组成名单附 图:1、地理位置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3、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图4、旅游资源现状评价图5、旅游空间布局图6、旅游开发重点布局图7、客源市场分布图8、旅游线路规划图9、跨区域旅游线路规划图10、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旅游区概念设计11、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12、函谷关修建性详细规划效果图 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技术路线本旅游规划编制包括三个阶段,即协议签定、规划组实际操作以及规划评审。签定协议书规划设计任务书组建规划小组组建规划机构制定规划
35、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所需资料清单任务目录人员分工讨论、修改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收集资料/地图考察线路日程实地考察市场问卷抽样调查实地考察与调研考察资料整理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发展态势分析规划指导思想SWOT分析规划初步汇报发展定位、功能分区中期汇报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规划初稿规划送审稿保障系统规划支持系统规划城市旅游规划行动计划战略与目标空间布局规划评审修改、实施图1-1 三门峡市旅游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框图第二条 规划范围 规划包括三门峡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即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湖滨区六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适
36、当兼顾到与周边地域的分工与合作。第三条 规划性质该规划为宏观尺度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对2001年编制完成的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补充、完善与提升,属修编性宏观战略规划范畴,是三门峡市未来10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四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62008年;中期:20092010年;远期:20112015年。第五条 规划原则(一)科学发展原则(二)突出创新、适度超前、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原则(三)资源特色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原则(四)“大旅游”开发原则(五)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相结合原则(六)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规划编制依据(一)法律依据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
37、1-200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二)文件依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5年)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豫政 200663号伏牛山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第二章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第七条 旅游资源概况三门峡市2
38、003年旅游资源调查表明,三门峡市共登记单体2072个,其中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1327个,等外级旅游资源745个。旅游资源单体有8个主类、29个亚类、11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100%、93.55%和74.84%。以上述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规划编制组2005年10月的实地重点考察,依据国家标准,本规划进一步整合与确定了三门峡市域优秀实体旅游资源。其中,五级实体旅游资源为:虢国博物馆、黄河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关楼、黄河白天鹅栖息地、道德经经文、陕县天井窑院群;四级实体旅游资源有:中流砥柱石、大黄河漂流、太初宫、北阳平遗址、仰韶大峡谷(神龟峡、奇石滩
39、、断潭、峭壁回廊)、仰韶村文化遗址、玉皇山(大块地落叶松林、小灵山)、宝轮寺塔、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鼎湖湾万亩芦苇荡、黄帝铸鼎原、豫西大峡谷大淙潭瀑布、亚武山东峰、空相寺、熊耳岭主峰、九龙洞(群)、甘山(原始次生林、蝴蝶谷、滑雪场拓展训练基地)、瓮城瀑布景区、卢氏漂流旅游(淇河、洛河)、石峰峪(象形山石景观)等。这些优秀实体旅游资源基本构成了三门峡旅游资源的精华,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值得强调的是,三门峡幅员广阔,沟大山深,一定还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调查与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总体来讲,三门峡市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显著,自然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于地文景观,人文
40、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于建筑与设施。另外,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比例相当,人文旅游资源更具比较优势。第八条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一)黄河文明一脉相承,堪称“黄河游”的最佳地段中国文化以黄河文化为代表,而三门峡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连接不断等特点。三门峡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1处、市级35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三门峡市就占了三项。这些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明清时代,既具有厚重的黄河文明烙印,也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联系。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
41、,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其三,全国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以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的三门峡西周文化灿烂夺目。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从旅游学意义上来看,在三门峡地区具有以下六大特点: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处为甘肃省兰州市)。不同于兰州的是,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
42、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历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传说和唐太宗李世民题记等人文景观。特别是作为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在治理黄河、发展水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设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第五,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大坝蓄水造就了“清水黄河、船行柳梢、天鹅戏水”的独具特色的三门峡“黄河明珠”风范;而每年6月到9月的三门峡大坝泄洪,黄河又恢复了它浊浪翻卷、一泻千里的本色,成
43、为黄河漂流的最佳时机,给游人送来“风口浪尖,飘飘欲仙”的体验。第六,地处三门峡和小浪底两大黄河水利枢纽的接合区域,使得三门峡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黄河游”平添魅力,堪称“黄河游”的最佳地段。(二)文化景观绚丽多姿,具备文化旅游的名牌效应文化景观突出体现在三门峡是名关、名人、名著、名寺、名水、名山、名城的荟萃之所。名关有气势雄伟的千古雄关函谷关以及陕县的雁翎关及硖石关。名人不仅有黄帝、老子,而且各朝代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达官名流到此者众多,并留下无数诗、词、歌赋、碑记、论著等,如唐太宗、宋之问、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名著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
44、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经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本已有250种之多,成为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名寺主要有陕县空相寺。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的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三门峡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
45、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名山有黄帝活动的中心地荆山铸鼎原;有中原最高峰老鸦岔垴和自然人文兼顾的亚武山。河南省西部屋脊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的玉皇山。名水有黄河及陕县温泉、卢氏汤池。名城为古陕州城,是西周时期焦国的都城,自汉代置陕州后,这里一直是古都西安、东都洛阳之间最大的名城望郡和豫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尚有众多的遗迹被保护下来。名人、名关、名著、名寺、名水、名山、名城相映成辉,为三门峡开发文化旅游,形成品牌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景观轴线一目了然,造就厚重畅达的品牌游线 三门峡市域客观存在着北部沿黄河的生态观光轴线和中部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的文化旅游轴线。前者贯穿黄河三门峡和黄河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区域,为三门峡开展黄河游提供了国内绝无仅有的地缘优势;后者更是把以仰韶文化、道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机贯通,文化景观厚重精彩,形成了三门峡市具有垄断地位的厚重文化发展轴。 (四)生态环境原始天然,成就原始质朴的自然乐园三门峡市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丰富。从种类来看,在国家分类的74种基本类型中,三门峡市辖区内资源有63种,占全部种类的85%,具有多样性的资源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和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