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语文二轮诗歌鉴赏复习策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语文二轮诗歌鉴赏复习策略.ppt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5年1卷古代诗歌阅读得分情况汇总,2017古代诗文阅读失分情况,2018年古诗文阅读失分情况,近三年诗歌鉴赏题命题汇总,诗歌题材统计,诗歌考点统计,2017-2018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变化特点 首先,要注重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对于区分高分段考生、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强所选材料的经典性,避免试题设问过于宽泛,注意防止套作等问题。 再次,古代诗歌阅读由11分降为9分,其中1分给了现代文阅读,另一分则给了名句名篇默写。再细看,第14-15小题中,选择题第14题由5分降为3分,由“5选2”变为“4选1”,15题简答题分为6分。 第三,2017年、2018年两年全国卷以唐宋诗词为重点的诗歌鉴赏题
2、在悄悄变化。 1.选材变。名家作品频频亮相,现如今不回避了。两年三套全国卷分别把欧阳修、苏轼、白居易,李贺、陆游、王建六位赫赫大名的诗人拿来做了考题。山水田园不入围,题材创新有变化。连续两年与考试有关,题材有趣,意义深远。 2.设问变。设问的方式也在变。选择题:一般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转而更关注内容理解来设选项。主观题:过去的试题设问,总能从题目中找出考查的方向,或形象、或炼字、或技法,然后,应对之相应的答题套路、术语。现在命题设问更接近于“开放式”的问题,更类似于探究题。 3.题型变。选题无片言只字注释,倒逼考生博览群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3、,1.选材关注正能量,仍有家国情怀,都是追梦人。 2.考向涵盖所有考点(内容、意象、手法、情感),没有考察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3.类别偏爱借景抒情和即时感怀。 4.主观题偏重思想感情。,试题启示,题型:选择题(3分)主观题(6分) 。,2018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从选诗看,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存在“知人论世”的可能性;野歌是七言古诗。 从命题看,第14题为客观题,依次涉及局部内容、情感主旨、艺术手法和整体结构等方面;第15题为主观题,从理解关键性语句的角度设题。,二轮复习提分点之一:确保分,选择不错,主观题少丢分,缺乏解题技术,缺乏必备知识,缺乏审美体验,能力不足,认识不足,动
4、力不足,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古代诗歌阅读得分偏低,暴露 问题: 1、积累有限,内化不足。比如一些常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诗歌分类等。 2、理解肤浅,诗外解题。不能走进诗歌,知人论世,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不明白出题者的意图。 3、归纳不够,单纯做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术语和诗歌脱节,审美低弱,对诗歌鉴赏题目有畏难情绪。,试题评价(试题分析,总结经验),题材:借事抒怀 选材:唐诗中名人非名篇,七言古风 考点:古诗语言、形象、内容、技巧、情感 题型:客观题道分单选非,主观题一道分 难度:比年略有增加。 归因:其一,没有注释,要求知人论世有积累;其二,李贺诗歌“辞尚
5、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其三, 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其四,已有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经验积累影响对尾句情感的把握;其五,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从景情关系、情感倾向、与它诗对比和诗歌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但全覆盖;其六,主观题考察其实是考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字面的翻译层次,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并结合意象,以优美的语言解释出最后两句的含义;另一个是由浅入深,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情感层次,并有效地结合作者的生
6、平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其七,C项题干具有隐蔽性,切入点怎么写而非为什么,其八,,以读为本以练通关,高考古诗鉴赏备考原则,读懂是关键,不拘泥于考题(例题、习题、考题的区别)。,古诗鉴赏,学生读不懂作品的原因 (一)阅读心态浮躁,急于做题,,高中学习:读诗不够 平时训练: “考什么,练什么;怎么考,怎么练”,没有整体体验 “考就是练” “以考代练” 考试当中: 心情紧张,时间迫切,浮光掠影地读,各种技巧当标签。,读懂是关键,不拘泥于考题(例题、习题、考题的区别)。,古诗鉴赏,学生读不懂作品的原因 (二)诗歌语言解读能力低下,诗歌的特点:含蓄、凝练、跳跃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何时占
7、竹从,头戴小乌巾。复照青苔上。,古诗鉴赏,学生读不懂作品的原因 (三)思维惰化、僵化、窄化,缺乏语境意识。,不会把浓缩的诗歌“泡”开。不会把一首诗分解为几句,把句子分解为几个词汇,更不会展开想象和联想,从形象、情感和结构等角度调整或重新建立各词汇、各句子的内在联系。 意识不到古诗中意象的多向性,情感词的多样性。把“独坐书床对夜灯”看作孤独,把“狗吠深巷中”看作安静,把“乱石穿空”看作实景。 思维僵化。意识不到诗人风格的多样性。看到杜甫,就只有“忧国忧民”,硬贴标签。 生活经验不足。 古今文化差异。,读懂是关键(多读鉴赏文章,学生多讲诗胜于多讲题,学生讲胜过老师讲),不拘泥于考题(例题、习题、考
8、题的区别)。 读懂的标准(什么对象人、景、物;什么特征;有何因果联系;什么思想情感;怎么写的) 方法指导(五读俱全法、起承转合法、题材定位法),想象与联想(知识、思维训练、体验的能力培养) 以考点为专题典例突破,注重对诗歌和手法的理解,严防贴标签。 重视选择题错误归因,往往选择题区分度最大。 狠抓答题规范。(提供范例、研究答案、阅卷体验、明确要求、考试严格执行),古诗鉴赏,狠抓答题规范。(提供范例、研究答案、阅卷体验、明确要求、考试严格执行) 参考答案的引导作用 参考答案的示范作用 参考答案的评价作用 参考答案的不合理与不实际 模拟题不仅仅是模仿,还应超越,用透经典题例,古诗鉴赏,用150%的
9、认真态度对待、拟定答案比什么都重要!,答法: 作答是一次理据的阐释,“理”是术语。“据”是文本。应该先形成内在思路的规范,培养定向审题的能力,做到问答匹配。这是基础,也是难点,在此基础上再讲究外在的规范。例如:、总分、结合诗歌分析。,诗歌作答的理据性,20,以读为本以练通关,高考古诗鉴赏备考原则 :功夫在诗外,把古诗当古文读 把古诗当散文读 把古诗当传记读 把古诗当古诗读,高考不只是做题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 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 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 寒风 又变为 春柳,
10、 条条 看即 烟濛濛。,“泡”开古代诗性语言,当古文读 【四步骤】推敲字词、补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诗句(?生活化解读) 【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我)拉开山桑木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制作的箭,(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被)射落下来。 (我)穿着肥大的黑色麻布衣服,迎着北风(站立),在田野里饮酒高歌,(直到)傍晚。 男儿(虽)屈身窘困,(但)内心不困顿。(我)(愤怒地)责怪天公:(为什么)会有荣枯不公平的(安排)? 寒风又化为春风(拂绿)枯柳。(那)条条(柳枝),随即(却是)“烟蒙蒙” 【如烟(笼罩)一般】。,“品”出古诗深层意蕴,融会贯通 【鉴赏“五步程式”】 先读标题分类别;前
11、寻意象,后找中心;详读全诗五必看;最后剖析写法,感悟评价。 1.诗题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即事抒怀七古,可能抒发诗人郁闷不平之气,也可能表达诗人开阔豪迈情怀(事中见怀、景中见情) 2诗歌的前四句中的关键词“仰天”“冲”“歌”,不难把握诗人身处逆境中仍豪放、洒脱、乐观的心态 “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 “枯荣不等嗔天公”一句中“嗔”字是“发怒”的意思,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天公”(礼部考官)理当受到责怪,从而表达出
12、诗人志向远大,看到社会不公平就会心生愤慨的情感。 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一句是直接抒情。男儿屈身窘困之中、屈才走投无路之时,心志不可以陷入窘困。结合这句自然可知诗人身虽窘困,心不穷困,乐观积极之意自然而然可得。,【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 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 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 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3.尾联以景结情。两个中心意象“寒风”、“春柳”。“寒风”,指代冬季;“春柳”,春天景色象征。此句即描写了时间飞逝,又代指世事无常,前一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变“春柳”。 诗歌的最
13、后两句一语双关,春风中看那垂下的条条柳枝,却是“烟蒙蒙”。“烟蒙蒙”,道出前途迷茫之意,如这世事。写柳树转眼间就枯木逢春,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这表明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从而借景说理,生动地说明天道无私,人应该乐观向上。 4.“起承转合”首联叙写自己射技高超,暗指才华不凡。颔联叙写自己命途多舛时的自我开解。颈联转向抒怀,感慨自己仕途蹭蹬难展抱负的命运。尾联自勉自励,畅想未来如春柳重萌,颇为乐观。,【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 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 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 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14、 看即 烟濛濛。,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有感,移情于景,脉络清晰。 前四句先叙事: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 后四句后抒怀: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15、,【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 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 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 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诗歌阅读答题流程,文字,形象意象,感情,终点,重点,起点,解读诗歌的思维过程,字句缓存 触发长期记忆,调动语言文体知识 建构表面义 调动文化情感知识 构建深层义,1.对语言知识字词解释的记忆 2.对诗歌题材体裁知识的记忆 3.对作者生平历史背景知识的记忆 4.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的记忆,2018年全国I卷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16、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触发及联想: “李贺” (生平遭际?典型风格?) “仰天射鸿” (含义?“会挽雕弓如满月”) “日晚而歌” (想象情境?“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春柳”“柳烟濛濛” (时节?氛围特点?“园柳变鸣禽”“草色遥看近却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
17、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素读: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
18、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文字(名词),箭弓鸿,麻衣 北风 酒歌日晚,男儿天公,寒风春柳,形象 (形容词) 狂放洒脱,情理 (主题),审读,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19、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知人论世,野歌晚风,怒怼天公,冬去春浓,弯弓射鸿,描写 场景,感事抒怀,苦闷抑郁,怒极反豪,品读,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对前四句的理解与分析)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对第三联的词句理解情感分析)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与课内内容的对接,考查记忆与技巧)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20、联,脉络清晰。(对本诗结构和思路的分析) 原诗句: 男儿屈穷心不穷为贫穷所屈服?穷?,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对前四句的理解与分析) A.结合诗人背景,从前四句可以看出,此句正确。 李贺的“心头苦闷与抑郁”从何而来?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后世称 李福昌,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出身于没落的皇室后裔家庭,少年时才华出众,最早被韩愈发现。但因父亲名叫李晋肃而必须避家讳(晋、进同音),不能应进士试。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韩愈为李贺避家讳事鸣不平曾写过著名的讳辩一文。李贺死时才二十七
21、岁。 背景知识告诉我们,李贺为了避家讳,连“高考”(参加“春闱”)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就此丧失了仕途。他“心头苦闷与抑郁”自不待言。,【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对第三联的词句理解情感分析) (梦碎心不死) B.此题错误明显。“生活贫穷”是对“穷”的误解,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穷”为“处境窘迫、困窘”之意。“屈穷”是指
22、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大丈夫虽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句意) 【以“穷”的今义解释“穷”的古义】 “穷”的古义用例: 必修五P31穷:困厄,处境艰难。 君子固穷:有教养、有德行的人能安守贫 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
23、同,较为常见。(与课内内容的对接,考查记忆与技巧) C. “条条看即烟濛濛”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相似之处,都在写春柳如烟似雾的状态。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注释】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天街:皇城中的街道。润如酥:形容初春小雨很滋润,就像酥油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远远地看去,地面上有着草的浅绿色,可是走近时反而看不见了。(这是因为早春时草芽很短,极为纤细,稀稀落落,颜色又浅,所以只有远看才能在视线中连成一片。)最:恰,正。处:时。绝胜:远远超过。大大好过。烟柳:烟柳很茂盛,远看像团团绿
24、烟。皇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总评:整首诗,韩愈以皇城早春之景与皇都晚春之景作对比,实写皇城眼前早春之景,展望“皇都”晚春之景,虚实结合,盛赞早春之景。,【2018全国卷】 野歌 唐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对本诗结构和思路的分析) D.本诗前四句写弯弓射鸿,饮酒唱歌田野中;后四句抒发自己情感,借助景色表达自己自勉乐观心情。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
25、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2018全国卷】 野歌 唐
26、李贺 鸦翎 羽箭 山桑弓, 仰天 射落 衔芦鸿。麻衣 黑肥 冲北风, 带酒 日晚 歌田中。男儿 屈穷 心不穷, 枯荣 不等 嗔天公。寒风 又变为 春柳, 条条 看即 烟濛濛。,读懂诗歌,再看选项,不为所惑,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14.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理解错误。颈联中“屈穷”指有
27、才志而不能施展),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参考答案: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烟濛濛) 结合“翻译”,表达局部内容的表层含意。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与前文的呼应) 结合“主题”,表达诗人在具体情境下的创作意图。(貌似考理解,其实考赏析),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从全诗结构看,弯弓射鸿暗喻才华过人,为“起”;“麻衣冲风”“饮酒高歌”描述困窘处境,为“承”;嗔问直抒胸臆抒发悲愤,为转;描写冬春交替、杨柳如烟的景象
28、,为“合”。 (2)从情景关系看,“一切景语皆情语”,纯粹客观的写景在文学作品中基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主动探究景中之情,“春柳蒙蒙”,这是饱含艺术韵味的情感表达。 (3)从艺术方法看,“寒风”“春柳”对比,且均有象征意味,委婉含蓄地传达出“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起明点、暗示情,承正衬、反衬情,转突出、铺垫情,合直抒、间抒情,起承转合总关情,培养读懂悟透古诗的能力。 强化审题和规范答题意识。 不给套路,给思路;少给概念,多体悟。 2017、2018 全国卷从题材来划分,并不属于以前总结并约定俗成六大题材,属即景即事,可见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的体现,固守旧有方法和套路难以适应如今的高考变化与形势。
29、 新高考语文题的解答诀窍:懂得活用语文“答题思维”,学会掌握内在标准,理解语文题目的形式、表述以及结合方式。高考语文要回到基础、探究“题”的本质,找准真正的矛盾点。培养解题思维从高考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标准答案;夯实基础,用心打磨思维与技巧。 纯技巧纯套路,做不好新高考卷。仅靠刷题已经远远不能应对目前的高考,古诗词鉴赏给答题思路重要;品读体悟,更重要。读懂悟透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才是根本之根本。读懂悟透,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涵泳”(浸润、沉浸,深入领会,反复玩味和推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体悟 诗意 基本 路径,二轮策略,策略一、走进
30、诗境从读懂诗歌入手把握情感 (读懂) 策略二、考点定位用小循环消化考纲要求 (练透) 策略三、解剖麻雀以分类训练完成思维建模 (答准) 策略四、整理库存用知识网络增加审美积淀 (收缩),二轮诗训基本原则,以读译体验为手段, 以意象情感为主攻。 以训练讲评为抓手, 以积累总结为补充。,读、译、悟、练、讲、考总,备考怎么练考点通关不留盲点,时间安排和习题选编,素读训练:不配题,不查资料,字读到译读,想读到情读,以准 确把握情感为标准。2课时10首诗 考点通关:专项专题,定时定量;从素读诗歌中选例单项命题,自制答案给分细则。3课时20首 知识重组:通法通则,常见高频。1课时 分类分享 规范答题:解题
31、过程,分解答案,修正答案,再现过程 4课时10,古典诗词鉴赏,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什么?,说识记内容、说理解内容 说答题格式、说题干要求 说答案思路、说做题思路 说整理内容、说自己疑惑,分享课,纵向“串联”,延迟符,2018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原题及答案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
32、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纵向“串联”,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一:鉴赏人物形象 1.结合尾联“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赏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一个积极乐观的
33、诗人形象。 诗人虽与科考失之交臂,但却“寒风又变为春柳”,不难看出,诗人虽感叹命 运的不公及世态炎凉的社会风境,却仍心存希望。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之情,“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 2.结合颔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试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一个不甘沉沦、自勉自励的诗人形象。 尽管诗人科举落榜,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令人沮丧、懊恼,但却仍坚信“屈 穷心不穷”,诗人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终会折桂。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一:鉴赏人物形象 3.请结合颔联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塑造了一个虽身处逆境
34、却积极乐观的诗人形象。 颔联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对心中郁结的宣泄,给人以压抑、阴森之感, 但“男儿屈穷心不穷”,诗人并没有放弃希望。 虽处于世态炎凉的社会,但诗人依然不放弃,体现诗人的自勉之情。 4.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却依然饮酒高歌、乐观向上的诗人形象。 诗人心中坚信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虽有压抑却不气馁。 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却依旧能够麻衣冲风的心态。,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二:鉴赏景物想象 1.诗歌的最后两句出现了景物描写,试简要分析。 诗人心中,严冬过后是生机盎然的春天。 寒风过后,
35、春柳变绿,盎然春意,烟雨濛濛,诗人描写景物的变化,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表达了诗人虽压抑但不沉沦,乐观的情怀。 2.诗中描写了多处景物,请简要分析。 颔联中“北风”既写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写出了当时压抑、阴森的社会环境,进而反衬出后文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中“寒风”“春柳”则描绘了一幅严冬过后的生机景象,表现了诗人虽处于世态炎凉,却依然自勉的情怀。 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叹不遇于时,与依旧能够麻衣冲风的心态尽展诗中。,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二:鉴赏景物形象 3.诗歌的三四句有多处景物描写,其中“北风”有什么 深刻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36、麻衣黑肥冲北风”,“北风”既写出了当时的自 然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压抑、阴森。 诗人置身在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环境之中,“北风” 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炎凉、人情的冷漠。 “北风”是诗人仍然能够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积 极乐观心态的反衬,诗人受压抑但不沉沦,虽愤激犹 能自勉的情怀充溢诗中,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突破点三:对比鉴赏 李贺野歌中的“春柳”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中的烟柳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野歌中的“春柳”与韩愈笔下的“烟柳”,均代 表了春天。 “春柳”指生机盎然的春天,“烟柳”指皇都的晚春。 李贺以“春柳”
37、表达自己虽感到压抑却不沉沦的情怀,韩愈写“烟柳”是与早春之景形成对比,诗人认为初春 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表达 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突破点一:炼字、炼句 1.诗歌颈联中“麻衣黑肥冲北风”,“黑”和“北”用法巧 妙,请简要分析。 2.诗歌三、四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黑”指黑色,“北”风,即寒风。 “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 “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 漠。 诗人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 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感情沉 郁愤
38、激,气概慷慨豪迈。三、四句正是诗人在理想和现实极 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突破点二:语言风格 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的语言沉郁激愤,不乏慷慨豪迈。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诗人置身于如此压 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 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 天公”本句直抒胸臆,面对如此境遇却依旧“心不穷”,并怒“嗔”“天公”,情绪激愤中带着豪迈。“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描写的不
39、仅是客观景物的变化,更表达了诗 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整首诗叙事和抒情结合,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诗人如此开怀畅饮,纵情高歌,豪放、洒脱尽显其中。,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突破点一:修辞手法 诗歌五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颈联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礼部考官比作“天 公”。 颈联描写了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 荣不等”),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 公”)理当受到责怪。 诗人尽管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但诗人并没有因此 而懊恼和沮丧,而是充满乐观与自信,在他心目中, 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
40、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蒙蒙。”,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突破点二:表达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做简要说明。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颈联、尾联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诗人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 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 风、饮酒高歌,为间接抒情。“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本句直抒胸臆,面对如此境遇却依旧“心不穷”,并怒“嗔”“天公”,情绪激愤中带着豪迈。“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
41、濛濛”描写的不 仅是客观景物的变化,更是景中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在困境 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整首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诗人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 的人情,如此开怀畅饮,纵情高歌,豪放、洒脱尽显其中。,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突破点三:表现手法 1.本诗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运用的象征的手法。 “寒风又变为春柳”象征了诗人虽受压抑但仍自勉,坚信自己的前路终 会光明。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沉沦、乐观豪迈的情怀,给人以欣慰和感奋。 2.诗歌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诗歌首联运用象征手法。 首联写诗人手持山
42、桑弓,与鸦翎羽长箭,双手拉下弓箭, 仰望长天,长箭射中芦鸿,芦鸿从空中坠落。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象征诗人凭借出众才 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象征诗人的 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象征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四: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突破点一: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一句蕴含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本句直抒胸臆。 并用暗喻手法描写了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
43、遇(“枯荣不等”),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 诗人面对如此境遇却依旧“心不穷”,并怒“嗔” “天公”,情绪激愤中带着豪迈。,延迟符,纵向“串联”,考点四: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突破点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此诗写诗人“嗔天公”,有人读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恼怒, 有人读出了诗人的激愤与豪迈,请结合全诗谈一谈你的理解。 我认为诗人的情感应该是激愤与豪迈的。 诗歌首联描绘诗人引弓射鸿的高超技巧,喻指自己满腹才 华进京赶考。诗歌颔联、颈联部分写诗人饱经世态炎凉、人 情冷漠,依旧麻衣冲风,饮酒高歌,诗人面对如此境遇依旧 “心不穷”,并怒“嗔”“天公”,
44、情绪激愤中带着豪迈。 尾联写诗人相信冬天终会过去,寒风终会变为春柳,春天 终会盎然来临,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自勉、乐观, 虽激愤,但豪迈。,延迟符,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 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旗亭:酒肆。贳(sh):抵押。 豗:冲击。,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45、是(3分)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解析】 选项C: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叫人不能不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是典型的悲景衬悲情的正衬手法。,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
46、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答案要点: 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2分) 【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分);李白诗,狂放豪迈(2分)。 【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总结归纳,延迟符,总结归纳,延迟符,公示计划,明确时间,明确内容,专人负责 理解性记忆和上下文填空同时抓 反复滚动,前后交错,考试落实 随机抽查与全班考察 同学交互出题,强化对文本的理解强化审题练习 训练点必须小,训练量必须过度,反馈必须及时,考后必须过关精熟学习。
47、(精选目标小而实,可检测;熟练90%学生0失误,至少2遍),默写,二轮注意的问题,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许多学生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他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多做题的方法,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点,(1)诗意理解:文本读不太明白,或者六经注我 (2)情感把握:主观判断、随意曲解诗意、贴标签 (3)手法分析:机械套用、牵强附会 (4)答
48、题规范:内容杂糅、思路不清晰、遗漏较多 (知识储备、审美体验、方法知识、思维水平),学得怎么样?,透视试题,问问自己,1、关于这道题,命题人想考什么? 2、关于这道题,我储备了哪些知识点? 3、关于这道题,有没有对应的答题模式? 4、关于这道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5、关于这道题,你能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二轮复习,试题分析成为必修课,比考试本身价值更大,要养成错题整理,好题品味的习惯,不断优化内在的思维习惯,以语文的方式,规范的答题,减少失误,提升能力,高三阶段复习古代诗歌主要学习任务,读懂诗歌的语言:读通诗句,弄清含义,领会妙处。 理解诗歌的内容:认清意象,想像意境,明白主旨。 把握诗歌
49、的形式:辨识体裁,分析结构,鉴赏表达。 写出准确的答案:依据要求,规范思路,表述清楚。,学生必须动起来,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