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1页 共71页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目 录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6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5、标准预防86、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107、安全注射118、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129、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1310、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1411、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1512、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813、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2014、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
2、规程2215、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416、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流程2517、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618、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2719、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2920、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3021、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3222、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3323、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3524、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3625、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3726、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3827、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928、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3、规程4029、消毒药械管理4130、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4331、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532、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4833、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034、医疗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523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5436、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流程5537、医用织物院内管理5638、全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5739、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5940、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6041、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流程6142、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6243、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6444、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6645、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
4、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68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衷期的2倍以上,或
5、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
6、后较差。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6-8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45。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7、4)宜选用气囊上方戴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5)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6)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8)气囊放气前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清除;(9)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
8、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2-3遍。4、根据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5、患有疖肿、温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
9、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8、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9、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10、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迟早
10、拔除导管。(三)培训与管理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
1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1、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12、(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完整、密闭性,不应轻易找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的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它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
13、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置管患者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11、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天-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拿说明书更换。12、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5、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的皮肤及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染的感染源。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二、
14、手卫生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三、个人防护装备1、使用原则(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体表面。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具体
15、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五、患者安全1、安置患者时应考量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房间。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定患者安置方案。(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2)影响感染传播的危险因素。(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或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4)是否有单人房间可用。(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六、仪器(设施)和环境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
16、)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七、织物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物,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物表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八、安全注射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九、呼吸防护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6、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一、正确处理被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1、制定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仪器及设施的包装、运送及处理的策略和流程。2、高
17、度和中度危险性仪器及设施使用后应先清洗、再高水平消毒和灭菌。3、清洗消毒人员应根据污染的程度穿戴个人防护设施。二、正确处理被感染性体液污染的环境1、根据患者接触和污染的程度制定常规性或针对性清洁策略和流程。2、清洁和消毒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尤其是患者周围的区域,如床栏杆、床头柜,以及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卫生间内或周围的物体表面)应较其他区域进行更频繁的清洁和消毒。3、儿童医疗或候诊区域清洗和消毒策略及流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易于清洗和消毒的玩具。(2)不应提供共用的绒毛玩具。(3)大型固定玩具,如攀爬装备,清洁或消毒每周不少于1次,污染时随时清洁或消毒。(4)若玩具可能接
18、触嘴,在消毒后应用水冲洗或使用清洁机清洗。(5)当玩具需要清洗或消毒时应立即进行,否则应储存在有标识的容器中,并与其他干净的玩具分开。(6)制定预防污染及清洁消毒的策略和流程,其中应包括重复使用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供患者使用的设备、器材和经常进出病房的移动式设备。7、安全注射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注射的定义: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下列要求。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4、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19、不得分数次使用。5、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6、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7、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8、避免滥用注射。8、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各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五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
20、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床间距应1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首卫生。(4)设立隔离标识。(5)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6)个人防护装备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戴手套。隔离衣。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
21、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三、患者转运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确需转运时,已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四、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五、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
22、毒,每班至少1次。9、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全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房间,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
23、患者。2)床间距应大于1米,并拉上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要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2、门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三、个人防护装备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24、。10、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源,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五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全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1) 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2) 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临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滤过。(3) 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4)病房应随时保持关闭。2、当负压病
25、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三、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四、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入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五、患者转运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11、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1、定义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较少手部暂居菌的
26、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2、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1)基本要求:a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b手部不应戴戒指等饰物。c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2)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a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b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c如厕之后,应洗手。d其他情况应首选手消毒。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4、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
27、、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2)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5、手卫生设施(1)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2)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
28、器。(3)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干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4)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6、洗手方法(1)打湿:流动水打湿双手。(2)涂抹:足量皂液涂抹双手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揉搓步骤如下: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4)冲洗
29、: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5)干燥: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6)关水:如为手接触式水龙头,应用避污纸或一次性干手纸巾关闭水龙头。7、手卫生消毒(1)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2)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8、手消毒方法(1)取液:取足量速干
30、手消剂于掌心。(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彻底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揉搓步骤相同。9、外科手消毒(1)设施1)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防喷溅,池面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消毒。2)应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间距应避免洗手时手臂互相接触。3)配置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4)清洁指甲用具指定容器存放,每日清洁与消毒。5)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指定容器存放,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6)外科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7)外科手消毒剂应采用非手接触式出液器,宜使
31、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8)干手物品及其盛装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洗一灭菌。(2)方法1)洗手(a)揉搓: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揉搓。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海绵、手刷等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皱褶处。(b)冲洗: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c)擦干:使用干手物品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3)外科手消毒方法1)方法一:冲洗手消毒方法取液:取足量的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认真揉搓2-6分钟。冲洗: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擦干:无菌巾彻底擦干。特殊情况下水质达不到GB 5749的规定时,应
32、用外科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无菌手套。2)方法二: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液:取适量的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彻底干燥。12、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手套的分类(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符合GB7543。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符合GB10213。(二)可重复使用手套1、橡胶耐油手套:符合AQ6101,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2、耐酸(碱)手套:符合AQ6102,为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手套。3、浸塑手套:符合GB/T 18843,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
33、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二、手套的选择1、应根据佩戴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种类的手套。2、使用手套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原则;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均应遵循手卫生指征。3、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者的选用原则(1)应尽量戴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手套,不宜戴用天然橡胶胶乳制成的手套。(2)宜选用无粉手套,不宜选用有粉手套。4、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与可重复使用的手套的使用原则(1)直接接触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2)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5、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6、外科手套的使用指征(1)手术操作。(2)
34、阴道分娩。(3)放射介入手术。(3)中心静脉置管。(6)全胃肠外营养和化疗药物准备。7、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8、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
35、的静脉导管操作。(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福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三、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1、戴手套(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3)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周围区域之前。2、脱手套(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2)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和身体部位之后。3、有手卫生指征时。四、手套戴脱方法(一)戴无菌手套方法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
36、)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4、有粉手套应采用无菌方法除去表面粉末。(二)脱手套的方法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3、用手捏住手套的内面丢至指定容器内。13、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根据不同的操纵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面部防护用品(一)口罩1、外科口罩:符合YY 0469,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系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
37、有鼻夹。能阻止接触直径5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2、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 19083,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天花病毒、SARS病毒和含有感染源的粉尘,如曲霉菌素等真菌孢子,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护。3、普通医用口罩:符合YZB,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松紧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适用于普通环境下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符合YY/T 0691以及其他相关标准。1、对未被怀疑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如结核杆菌、
38、SARS或出血热病毒感染等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特别是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对怀疑或确认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可能发生喷溅时,应使用全面防护面罩。3、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基本要求1、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以及普通医用口罩均应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人员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面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密合性测试。
39、3、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4、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变形及其他明显缺陷。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三、佩戴方法(一)佩戴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的方法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3、将双手食指尖放在鼻夹上(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性状塑造鼻夹。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1、拿出合适的医用防护面罩。2、一手托住防护口罩,防
40、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3、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4、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5、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6、将双手示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7、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四、摘除方法(一)摘除口罩的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双手捏住口罩的系带至指定容器。(二)摘除护目镜及防护面罩的方法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除,放入指定容器内。14、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隔离衣或防护服
41、的选用(一)隔离衣符合YY/T 0506.1,应后开口,能遮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场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或定植患者。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3、接触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而定。(二)防护服符合GB 1908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一)隔离衣穿脱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2)将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子抖上,注意不要接触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4)再扎好衣袖。(5)将隔离衣衣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右侧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