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物理冲刺预测试卷(一) doc--高中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物理冲刺预测试卷(一) doc--高中物理 .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年高考物理冲刺预测试卷(一)选择题部分 热学分子力与分子势能【预测题1】根据分子动理论,设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力与分子势能与它们间距离的关系,正确的是( C )A若两分子间距离在r0的基础上增大,则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B两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越小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力越大C两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在r0的基础上距离增大或减小,分子势能都变大D两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解析】如下图左,当两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力为零;若分子间距
2、在r0的基础上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因斥力减小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选项A错误;从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图像可知,分子力的变化不具有单调性,故选项B错误;如下图右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两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距离在r0的基础上增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减小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可以判断选项C是正确的;同时,分子势能的图像不具有单调性,故选项D错误。rEr0oo F斥F分 F引 【点评】固体在平衡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处于平衡状态,而当我们对它
3、施加作用力而企图把它拉长时,分子间的距离稍微变大点,分子间的引力就大于斥力,从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宏观上变成了引力,因此很难被拉断。.气体之所以充满整个容器,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除了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以外,几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它们与器壁相碰。同样,气体分子对器壁有压强,这是气体分子在与器壁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力产生的,与气体分子间的斥力无关.气体的压强的分析【预测题2】有关气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的分子密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
4、有可能减小有关分子的计算【预测题3】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不可以表示为( AD ) AB CD【解析】用NA =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不仅适用于分子间隙小的液体与固体,而且适用于分子间隙大的气体,故BC正确;而仅适用于分子间隙小的液体与固体,由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间隙,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为V比每个分子的体积V0大得多,所以AD不正确。【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它们利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进行计算,本题给出了它的最常见的计算方法;由于分子间存在的间隙的差别,气体分子平均占有体积比分子的实际体积V0大
5、得多,而固、液分子两者的近似相等。拼盘式考题【预测题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小都变大B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C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了,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代表每个分子的速度都会变大;热力学第第二定律表明第二类永动机虽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仍不能实现;分子力的增大还是减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有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物体的内能取决于温度、体积及物质的量,所以温度升
6、高,内能不一定增大。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 热学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本题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这也是现在高考命题趋势。有关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预测题5】实验室有一杯很满(体积增大则溢出)的浑浊的液体,将这杯液体置于绝热容器中,一段时间过后,沉淀物全部沉到底部,不考虑较小温差范围内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溢出,整体温度升高 B液体溢出,整体温度不变C液体不溢出,整体温度升高 D液体不溢出,整体温度不变答案:C解析:因液体的重心下降,重力做正功,而液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整体的温
7、度要升高。点评: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预测题6】如图容器A中装有气体,容器B是真空。打开阀们K,容器A中的气体会自发地向容器B中膨胀,最后两个容器都充满气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从容器A膨胀到容器B的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小B气体从容器A膨胀到容器B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C气体可以从容器B中再流回容器A中,最后使容器B恢复成真空D气体不可以从容器B中再流回容器A中,最后使容器B恢复成真空答案:C解析:由于B内是真空,气体由A向B扩散过程中,体积虽然增加但并不对外做功,也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A、B错;根据热力第二定律,容器A中的气体能自发地向容器B扩散,但却不能再自
8、发地从容器B中回到容器A,但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是可以从容器B再回到容器A的,所以C正确;D错误。点评:热学也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而热学学习的难点在于分子理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气体状态变化尤其是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此题涉及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可以看出来关键在于理解基础知识的准确性。尤其是C、D答案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预测题7】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为了减少温室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的科学家受到了啤酒在较高压强下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启发,设想了一个办法:可以用压缩机将二氧化碳送入海底,永久储存起来.海底压强很大,温度很底,海底深水肯定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
9、就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找到了一个永远的“家”,从而避免温室效应,在将二氧化碳送入海底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缩机对二氧化碳做功,能够使其内能增大B.二氧化碳与海水间的热传递能够使其内能减少C.二氧化碳分子平均动能会减少D.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平均动能都会减少解析:D点评:考查了气体内能和做功、热传递的关系。 光学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预测题8】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AD )A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波动性较强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D若保持
10、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解析】 由题意可知b光偏折更多,b光频率更高,则a光的波动性更强,A项正确;由知,a光干涉条纹间距较大,B项错;同种介质中,频率越高的光对应的传播速度越小,C项错;因b光的临界角较小,故顺时针旋转时b光先于a光发生全反射现象,D项正确【点评】物理光学与几何光学相联系的是光的频率和折射率,它们的关系是:对同一介质而言,光的频率越高其折射率越大。从光路传播图得出折射率的大小关系是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题的解题的突破口。【预测题9】“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彩虹的产生原因是光的色散,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彩
11、虹的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折射出的单色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A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能量B在水珠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看到的a光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宽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折射率,故b的频率大于a的频率,波长a大于b,故A、D错,由知B错,由知C正确,点评:试题考查光的折射、光电效应、双缝干涉、光子能量等【预测题10】1961年德国学者约恩孙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用电子束的一系列衍射和干涉实验其中他做的双缝干涉实验,与托马斯杨用可见光做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的图样基本相
12、同,这是对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的又一次实验验证根据德布罗意理论,电子也具有波泣二象性,其德布罗意波长=h/p,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p为电子的动量约恩孙实验时用50 kV电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间距为毫米级的双缝上,在与双缝距离约为35 cm的衍射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很小下面所说的4组方法中,哪些方法一定能使条纹间距变大?( )A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同时加大双缝间的距离B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同时减小双缝间的距离C加大双缝间的距离,同时使衍射屏靠近双缝D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同时使衍射屏靠近双缝答案:B解析:由双缝干涉公式,加大双缝间的距离(即d增大),同时使屏靠近双缝(即l减少),则条
13、纹间距x一定变小,C错误;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即d减小),同时使屏靠近双缝(即l减少),则条纹间距x不能一定变大,D也错误;由于电子是加速电压加速的,则,因此降低加速电压,p减小,波长增大,同加大双缝间的距离(即d增大),则条纹间距x不能一定变大,A错误;但降低加速电压的同时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即d减小),则条纹间距x一定变大,B答案正确。点评:本题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和物质波及双缝干涉综合起来了。光电效应及光子说【预测题11】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BD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
14、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解析】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子的能量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与光强无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但要使电子离开金属,须使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而电子增加的动能只能来源于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但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不能同时吸收多个光子,否则当光的频率低,而照射时间足够长,也会发生光电效应。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时处在从金属表面的电子向外逃出时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所做的功最小
15、,这个功称为逸出功。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光子说和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同时要求知道光子和光电子间相互作用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和光强度与光子能量的关系;“入射光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利用光路图分析光的传播【预测题12】如右图所示,空气中有一块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折射率为,现有一细光束,垂直射到AO面上,经玻璃砖反射、折射后,经OB面平行于入射光束返回,AOB为135,圆半径为r,则入射点P距圆心O的距离为( B )Ar sin 15Br sin 7.5 CD
16、【解析】在出射点D处,令出射时的折射角为r,入射角为i,在C点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设为。由几何关系知r = 45,则=,有i =30。即有2+30= 45,故=7.5,PO = rsin7.5。【点评】在作球面的反射与折射光线时,要记住入射点的法线过半径的特点,若在其球面内部反射时,则能构成了等腰三角形;若光线从球内以临界角入射时,其出射光线沿入射点的切线。光的有关现象【预测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像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B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播信息C玻璃杯裂缝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比周围明显偏亮
17、,是由于光的全反射D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解析】考查几何光学中光的折射、全反射的有关知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潜水员从水中逆着折射光线看岸上物体,像的位置应该比实际位置高,A错;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B对;光从玻璃进入裂缝中的空气时发生全反射,C对;海市蜃楼是海面上空气折射率上小下大,光从海面某处由下斜向上传播时发生光的全反射形成的,D错 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核反应方程及各种粒子【预测题14】从四川省核电站发展论坛上传出消息:四川首家核电站项目顺利通过初步科研评审该项目建成后,对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和一、二、三产业
18、的拉动将起到巨大作用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D )A BCD【解析】A为衰变方程,B为聚变方程,C为发现质子的人工核反应方程,D为裂变方程,现在核电站获取核能的方式为裂变,D正确。【点评】能源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当今社会要构建环保型新能源,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现在我国在发展核能方面逐渐增加投入,这一主题是十分时尚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现今核电站的原理很有必要,同时也应了解今后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方向。(2)与粒子物理学相关的考题【预测题15】“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即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核内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原子核衰变成一个新核
19、,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其质量小于电子质量且不带电)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则( AD ) A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予核质量数相同B生成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C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互为同位素D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解析】质子与中子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后新核与原核质量数相同,A正确;新核质子数减少,故核电荷数减少,B错;新核与原核质子数不同,不能称它们互为同位素,C错;以静止原子核及被俘获电子为系统,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零,所以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正确【点评】“轨道电子俘获”与“中微子”都是与大学
20、物理相关的内容,但它的相关现象却可以用中学物理所学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类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相交叉的内容应引起关注。【预测题16】“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下面关于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C.子核的动量等于中微子的动量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
21、子的动能答案:D解析:该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为A+eB+(中微子),因此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A、B正确.在俘获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根据和题中中微子的质量很小的信息可以知道D错误点评:本题以“轨道电子俘获”为背景的衰变的原子物理. 【预测题17】玻尔认为,围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只能取某些特殊的数值,这种现象叫做轨道的量子化。若离核最近的第一条可能的轨道半径为r1,则第n条可能的轨道半径为(n=1,2,3,),其中n叫量子数。设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在n = 2状态时形成的等效电流强度为I,则在n = 4状态时形成的等效电流强度为:(
22、 D )A B C D解析:库伦力提供向心力 电流定义 同理 又 联合解得 故D正确点评:考查库伦力、电流定义、玻尔理论等 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预测题18】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6m,振动频率相等,从t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像A为甲,B为乙。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在t1 = 0.3s时相遇,则 ( AD )A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m/sB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m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Dt2 = 0.7s时刻B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解析】由题意可知,波在t1 = 0.3s内传播的路程s = 3m,可以
23、由计算出波速v = 10m/s,故选项A正确;由图像可知T = 0.2s,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 2m,选项B错误;波由A传到C与由B传到C都是3m,即传播了1.5,又因为A、B两个振源是反相的,故C为振动减弱点,选项C错误;由于B点自身只振动一个周期,即自身振动时间为0.2s,此后B点的振动则是由于A点产生的波传播到B点引起的,分析可知在0.6s时刻,A波的波前到达B点;在t2 = 0.7s时刻,B点由于A波的传播已做了0.5T的振动,此时B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其振动方向向下,故选项D正确【点评】波传播的本质是波形的平移,当两列波相遇时,满足波的叠加原理。【预测题19】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
24、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AB )A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D质点E的振幅为零【解析】已知质点F向下振动,由上述方法可知,此列波向左传播。质点B此时向上运动,质点D向下运动,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在此列波上所有振动质点的振幅都是相等的。故只有A、B选项正确。【点评】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常见方法有平移法和上下坡法。【预测题20】一质点以坐标原点O为中心位置在y轴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28甲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ms03s后,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再经过01s
25、后的波形图是图乙中的( C )【预测题21】图中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05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c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有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B这列波的周期一定是0.15sC这列波的波长是10cmDt=0.05s时刻x=6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下运动答案为B。解析:从图中虚线图形可以看出,该波波长是12cm,故选项C错误;由=015s,故选项B正确;假设这列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s=vt=4cm=,正确的图像应该向右移动距离,而图像实际向右移动了(12-4)cm=,可知这列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选项A错误;利用“爬
26、坡法”可知,在t=0.05s时,由虚线知,x=6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选项D正确。点评:本题中波传播的距离并不是考生平时熟悉的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有的考生会有畏难情绪;另外,一反常规,利用传播距离来确定传播方向。【预测题22】一列简谐横波以1ms的速度沿绳子由A向B传播。质点A、B间的水平距离x=3m如图甲所示若t=0时质点A刚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B点的振动图象为下图中的 ( B )解析:由题知波传到B点用时3秒,波传到B点,B点的振动规律和A点在0时刻的规律相同,故选B点评:试题考查波的传播和振动图像。【预测题23】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
27、所示,其中质点P、Q到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关于P、Q两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P较Q先回到平衡位置B再经1/4周期两质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C两质点的动量大小相同D两质点的加速度相同解析:由波的传播方向知道p点向上振,Q点向下振,、相对平衡位置对称,易知A、错,、正确。点评:试题考查波的传播基本规律和相关概念等。 【预测题24】(1)在实验室可以做“声波碎杯”的实验.用手指轻弹一只酒杯,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测得这声音的频率为500Hz.将这只酒杯放在两只大功率的声波发生器之间,操作人员通过调整其发出的声音.就能使酒杯碎掉.下列关于操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操作人员一定是在把声波发生器的功
28、率逐渐调大,直至很大 B、操作人员可能是在使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音频率逐渐调高,直至很高 C、操作人员一定是在同时增大了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的频率和功率 D、操作人员是在调节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频率,把它调到500Hz 答案:D 解析:由共振可知D正确. 点评:非重点知识也可能出现在高考题中。天体运动【预测题25】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2006年8月24日晚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上,来自各国天文界权威代表投票通过联合会
29、决议,今后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将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属于矮行星,并提出了行星的新定义行星新定义的两个关键: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假如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则由以下几个条件能估测出其质量的是(其中万有引力常量为G) ( CD )A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和轨道半径B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和轨道半径C冥王星一个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在圆形轨道上转动的线速度和轨道半径D冥王星一个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在圆形轨道上转动的
30、周期和轨道半径【解析】由可知,只要知道线速度与轨道半径或知道周期和轨道半径就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A、B求得的是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而不是冥王星的质量;故正确答案为C和D。【预测题26】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O点的距离为r1、S1到S2间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A B CD答案:D解析:设S1的质量为m1,S2的质量为m2,则对S1分析有:,所以m2=点评:本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已知量很多,要能够区别各量是代表
31、的具体物理含义。【预测题27】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绕月飞行,如图所示. 已知“嫦娥一号”的质量为m,远月点Q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到Q点时它的角速度为,加速度为a. 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它在远月点时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Bma CDC解析:在远月点万有引力大小为,又由于月球表面的加速度,故,AC项均错;卫星只受一个万有引力,所以,B项正确;由于卫星不是做的圆周运动,故,D项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2、还考查了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与GM的关系式(黄金代换式),并要注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预测题28】 在“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时的一段时间内,飞船竖直向上加速的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下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F与宇航员在地球表面时所受到的重力mg的比值称为宇航员的耐受力值。假设两位宇航员的耐受力值分别为,且。为保证宇航员的安全,飞船竖直向上加速时加速度a不允许超过下面的哪一个数值?( B )A. B. C. D. 【预测题2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
33、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若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A,使之从C、B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拉力F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F (2mM)g BF (m2M)gCF 2(mM)g DF 2mg 答案:C解析: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因为,所以F 2(mM)g。点评: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在牛顿运动定律及平衡问题中的应用。【预测题30】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B对物体施一垂直于斜面的力C对物体施一竖直向下的力D增大斜面倾角答案:B解析: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则其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
34、分量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欲使其静止,应先使其减速为零即滑动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A答案物体将仍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B答案使物体与斜面间的弹力增加从而滑动摩擦力增加,B正确;C答案物体仍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增大斜面倾角物体将加速下滑,D错。点评: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解决的关键在于弄清物体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预测题31】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
35、中的哪一个?( D)解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点评: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图像分析等Aa【预测题32】物块A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和斜面体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若物块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物块A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是:( )A. 向右斜上方 B. 水平向右 C. 向右斜下方 D. 上述三种方向都不可能 答案:A 解析: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看作一个力时,这个力跟重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这两个力的合力只能向右斜上方 点评:考查了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加速度跟合力的同时性知识 功能关系【预测题33】如图所示,长为L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
36、量为m的小物块,现缓慢地抬高A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则在整个过程中( ACD )A) 木板对物块做功为B 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C 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D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解析】在抬高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方向和物块的运动方向时刻垂直,故在抬高阶段,摩擦力并不做功;这样在抬高物块的过程中,由功能定理得:,即= 0,所以在小木块下滑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有滑动摩擦力和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即在整个过程中,木板对物块做的功等于支持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之和,即:
37、。故答案为ACD。【点评】我们应熟记下列常用的功与能的对应关系:重力势能改变量等于的重力做功负值;电势能改变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除重力外的其他力做功;动能改变量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它们的大小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求摩擦力大小时,一定首先分清该摩擦力的性质,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在求解摩擦力做功时,如果不能直接应用公式求解,可以考虑从动能定理或动量守恒的角度来解答。【预测题34】篮球比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大型比赛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
38、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Amgh1mgh2WBWmgh2mgh1 CWmgh1mgh2 Dmgh2mgh1W解析:利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知答案C正确点评:考查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物体的运动【预测题35】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出此可以知道 ( AB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mD小车做曲线运动【解析】计算机屏上显示出的图像是利用传感器作出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 由图像知,在07.8 s时间内是加速运
39、动,后半部分是减速运动. 图线的纵坐标最大值约0.8 m/s,正确的选项是A和B对于C选项快速进行最大位移的估算,大约是8.3 m .【点评】近年来,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在新课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这些工具拓宽了中学实验的渠道、提高了实验的精度、改变着实验设计的思想,在新的高考中出现本类题目是必然的。不管是怎样“包装”的考题,其解答过程都离不开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方法,都必须还原为已经学习过的物理模型本题考查了对v t图像的理解与应用【预测题36】质量m4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先用沿x轴方向的力F1=8N作用了2s,然后撤去F1;再用沿+y方向的力F2=24N作
40、用了1s.则质点在这3s内的轨迹为 答案:D 解析:质点在F1的作用由静止开始从坐标系的原点O沿x轴方向加速运动,加速度,速度为,对应位移,到2s末撤去F1再受到沿+y方向的力F2的作用,物体在x轴方向匀速运动,在+y方向加速运动,+y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对应的位移,物体做曲线运动,所以ABC项错误. 点评:y-x图象是物体运动的轨迹,要注意与s-t图象的区别。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预测题37】如图所示,光滑的半圆柱体的半径为R,其上方有一个曲线轨道AB,轨道底端水平并与半圆柱体顶端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沿轨道滑至底端(也就是半圆柱体的顶端)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方向沿水平方向。小球在水平面
41、上的落点为C(图中未标出),则 ( BC )A小球将沿圆柱体表面做圆周运动滑至C点B小球将做平抛运动到达C点COC之间的距离为DOC之间的距离为R【解析】在B点时,向心力F向= mg,物体将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知:,所以BC正确。【预测题38】 一根长为L的轻杆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连在光滑水平轴上,轻杆可绕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它一个水平初速度v0,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低点的初速度从v0逐渐增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经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B小球在最高点对轻杆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C小球在最低点
42、对轻杆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解析】设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方向向上,小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经过最高点时,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当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F = mg时,小球的速度最小,最小值为零,所以A错由mg F =,可得在最高点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 mg ,若小球在最低点的初速度从v0逐渐增大,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v也逐渐增大,所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先减小后增大(先为支持力后为拉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在最高点对轻杆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选项B正确在最低点,由F mg =,可得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拉力)F= mg
43、+,若小球在最低点的初速度从v0逐渐增大,则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拉力)一直增大,选项C错轻杆绕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运动,小球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合外力的方向不是始终指向圆心,只有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合外力的方向才指向圆心,选项D错【点评】处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常用方法是:选择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找出相关函数关系进行分析物体的平衡【预测题39】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
44、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P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 C、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BD 解析:将Q的重力分解,沿水平方向和半径方向分解,由此可见Q对MN的压力越来越大,Q对P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选项A错误,B正确。由于Q是缓慢移动,所以其合力为零,选项C错误。再由平衡的知识可知,P受地面的静摩擦力越来越大。选项D正确。 点评: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受力分析、隔离法、平衡条件、重力分解等知识。【预测题40】如图所示,一根丝线两端分别固定在M、N点,玩具小娃上面带一个小夹子,开始时用夹子将玩具娃娃固定
45、在图示位置,a段丝线水平,b段丝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夹子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移动后玩具仍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段丝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后,a段丝线中的拉力均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B移动前后,a段丝线中的拉力均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C移动后,b段丝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一定不变D移动后,b段丝段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一定变小图1图2D解析:移动前,玩具的受力情况如右图1所示,移动后,绳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Ta、Tb的竖直分力之和等于重力,故移动后,b段丝段中拉力的竖直分量变小,Ta的水平分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答案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三力平衡的分析方法注意绳被结住后两绳的拉力不再相等,并注意夹子向左移动后,a绳不再水平【预测题4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