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监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监控.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监控(一)、施工要求1、原材料(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2、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
3、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2、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
4、据。(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施工(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2)对有抗渗要
5、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4)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5)后浇带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
6、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温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
7、剂; 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二)、监理重点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不仅与其组成的原材料性能有关,而且还与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外加剂的种类各掺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成型、养护工艺以及龄期等因素有关。在监理混凝土工程质量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考虑上述影响混凝土性能的诸多因素或环节,从组织上、技术上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1、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理(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熟悉建筑总平面图和土建施工图,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混凝土工程所采取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其中应特别注意混凝土的生产、输
8、送、浇筑顺序,施工缝的设置。严冬、酷暑施工混凝土,以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专门制定施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若在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库、砂石堆场的布置通盘考虑;砂石堆场应分隔,砂石相互不混杂;有一定的储备量:能保证混凝土连续生产;砂石进场、卸料与称量应较方便。袋装水泥进库口与出库口应分开,避免运输路线交叉,使先进场的水泥先使用。若使用商品混凝土,应选择运距不太远、有生产许可证的商品混凝土站,根据施工要求,提出在卸车地点的混凝土质量要求。(2)对混凝土生产设备及施工机具进行检查搅拌机的配备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筑量的需要,且应有备用搅拌机;搅拌机的加水系统应准确可靠。原材料必须过
9、磅,计量装置应校验正确。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6-3的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表6-3材 料 名 称允 许 偏 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检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混凝土的水平运输工具和垂直运输机械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数量的要求,运行应可靠。振捣棒(器)性能要可靠。测混凝土坍落度及制作试块的试模要配套。(3)对原材料的监理有关水泥、砂、石、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制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认可程序见前述。不得使用含有害矿物的骨料,避免发生碱骨料
10、反应。散装水泥要按品种分仓贮存,袋装水泥要存放在离地面300mm以上的木搁板上,按品种分批存放;堆放高度不宜太高,入库、出库要详细记录品种和时间,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受潮结块。砂、石要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在不积水的平地上,避免混入异物。外加剂要按不同品种及各自的要求贮存,防止掺混,并应注意外加剂过期的失效问题。拌制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相应的标准。(4)审查混凝土配合比根据结构设计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的要求,在监理工程师的参与下,对选定并已进场的原材料取样,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5)对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准备工作检查监理工程师在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水、电、暖
11、通专业以及混凝土浇筑准备验收认可后,同意施工单位开机搅拌,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1)对混凝土拌制的检查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拌制过程,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抽查内容有:原材料称量及加水量控制应准确;加料顺序及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测量坍落度,随机取样制作试块。(2)混凝土运输若使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在运输过程受时间和温度因素影响,混凝土和易性会降低,因此在浇捣地点要测量坍落度。在和易性降低后,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振捣工艺,避免出现蜂窝、孔洞等振捣不密实问题。(3)混凝土的浇筑、接搓、振捣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事先应周密考虑。对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分层、
12、分段要合理;层、段间的间隔时间要计划好,在前一层、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一层、段的混凝土,振捣器要插入到下一层。浇筑竖向结构,要根据结构形式采用串洞、开门子洞等方法,保证混凝土浇筑中不发生离析,并保证各部分浇筑密实。对配筋密及预埋件多的地方,要认真浇筑,把各处振捣密实,并避免碰动钢筋及预埋件。总之,要督促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操作工人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施工。(4)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判断,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是否已达到1.2N/mm2以上,并检查施工缝处凿毛、清理、接浆情况。
13、(5)加强检查督促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经常察看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实施动态监理。墙底板施工缝反口处混凝土浇捣必须进行二次振捣。集水井处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振捣。沉降缝处必须进行二次振捣。(6)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往往不被人重视。在自然环境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水分会不断散失,难以保持水泥的水化反应。对此,监理工程师应高度重视,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后,要避免受冻及温度急剧变化的有害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在硬化过程中受到冲击、振动及过早地加载,具体地讲,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前,不允许承包人在其上进行作业。(7)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和缺陷的修整根据混凝土试块强度,判定浇筑的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检查其偏差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当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蜂窝、麻面、露筋甚至孔洞时,施工单位不得自行修整,而是要做好详细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然后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区别对待,进行修整。对于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