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四五”防震减灾发展目标稿和“十四五”防震减灾主要任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十四五”防震减灾发展目标稿和“十四五”防震减灾主要任务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十四五”防震减灾发展目标稿和“十四五”防震减灾主要任务范文2021年“十四五”防震减灾发展目标范文稿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_精神,牢固树立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法治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体系,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提升城乡一体化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二、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全面防御。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加强防灾减灾
2、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按照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战略部署,统筹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点做好城乡建筑物和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布局全市地震监测、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设施。统筹考虑中心城区与乡镇的防震减灾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专业合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加强群测群防。不断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实现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三、防震减灾发展目标依照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
3、),“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十三五”期末,我市城区具备抗御度地震的能力,遭遇度左右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比例很低,社会基本保持稳定。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震害防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地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以创建“地震安全城乡”为载体,建成适应市区位优势的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能力优于2.0级,建立较为完善的地震烈度速报网络,1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建(构)筑物加固改造,显著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新建、改扩建工
4、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2021年“十四五”防震减灾主要任务范文稿一、主要任务通过“一县一台一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合理规划全市地震监测台站布局,增加地震台网监测密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观测手段多样、技术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地震监测系统,为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城乡综合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和地震安全医院工程建设。推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抗震隐患消减工程、结构健康监测诊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减隔震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示范,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项目积极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三)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加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地震灾害处置协调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处置决策效率和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地震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地震信息处理
6、和应急指挥系统,提升震后灾情快速获取与研判能力,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服务。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地震专业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协调调用机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高效、规范、标准和实战水平。继续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心城区要加快建立完善室内避难场所遴选、建设、管理和补偿机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提升保障应急避难和救援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四)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制定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清单,提供地震速报、灾情速报、地震预警、活断层分布、抗震设防要求、地震烈度分布等防震减灾公共信息服务。建
7、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震害防御信息服务平台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为提高全社会的震害防御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技术提供信息服务。,从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凝炼防震减灾核心理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防震减灾精神,丰富防震减灾文化内涵,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素养和能力,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推动地震灾害社会共治。(五)加强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社会动员能力以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和互救、自救、紧急避险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六进”活动,强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模式,以学校、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流动科普宣传。继续建设地震科普
8、示范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区市、示范社区,提高公众抗御地震风险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查询服务,为公众推送地震预警、地震烈度影响实时灾情分布等信息,提供避难场所实时引导等实用信息服务。二、重点工程和项目:(一)一县一台一中心和三网一员建设。按照省市地震局的要求,在现有观测台站的情况下,增加观测手段,建设完成一市一台的建设任务。不断完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群测群防网络(二)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科学合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综合防灾公共设施的抗震标准,对我市农村房屋进行摸底排查,落实防震
9、减灾法中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的具体要求。(三)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物资储备基地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对已建成的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进新更新,收集归纳各种资料和数据,完整充实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应急系统数据库。打造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向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网站平台等终端推送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等地震即时信息和避难场所分布、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信息,为公众群体和个体提供服务。(五)地震科普宣传方面建设。按照省市地震局的要求积极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安全示范社区和安全示范村建设,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逐步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培训计划等,通过开展知识培训,提升全社会地震安全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