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 .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一、教材的根本构造本册教材接着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打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构造,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一直的编排方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2、。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二、教学中需要留意的一些咨询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关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
3、写,及时听写检测。也能够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展复习稳固。(二)阅读教学1接着加强阅读根本功的训练。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觉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不记得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考虑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觉语言表达的特点。(三)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表达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适应。(四)习作教学1进一步明确小
4、学生作文的性质。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鼓舞。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才能结合起来培养。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么样写研究报告,因而活动的开展定位于处理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咨询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么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材料;第三步:分析材料,构成观点;第四步:按照样本,撰写报告。单元备课第一组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材料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
5、络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才能,并不断积累语言,加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一些比拟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本人的习作中。学生对西部缺乏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详细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立者的认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留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立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
6、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忆?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预备。老师在教学时要留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络,使本组教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奇妙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漂亮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说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严重作用,作者的民族骄傲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兴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四周疆的建立者们。
7、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兴趣语文”12课时。单元小结1草原知识与才能: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化的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联络
8、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造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明白的草原或你所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地。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老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漂亮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畅,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考虑: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
9、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依照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儿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
10、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2)假如现在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如何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生气勃勃、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四处翠色欲流,悄悄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优美”的感
11、受。“这种境地,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如此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拟: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本人的感受,由于作者被草原的漂亮风光沉醉了,因而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四周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如此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
12、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细心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依然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
13、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依然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如何走都能够。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咨询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受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
14、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考虑: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能够看出?依照学生答复,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招待 联欢 话别4.我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遭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招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遭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
15、”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绚丽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缺乏以表达)。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明白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明白,你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招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招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
16、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工程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欢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现在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仍然盘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暖洋洋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
17、碧草话斜阳!”现在,你确实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现在,你确实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招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妙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设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课后小结2丝绸之路(知识与才能: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18、课前预备带着本人感兴趣的咨询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但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辟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场了不绝如缕的联络。结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打算”,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观察一番,感受一番
19、。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答复老师的提咨询。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咨询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咨询: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一起了?联络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表达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明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舞各小组陈述本人的观点,老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
20、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化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根底上,进一步开掘:两国人民友谊表达在什么地点?(2)交流、生发。老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概,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髦,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
21、溃不成军。老师同时留意鼓舞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由于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由于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4)交流、生发。老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能够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开展呢?(5)有感
22、情地朗读。3.感受文化之路。(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表达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3)你是怎么样理解这一句的?(杨皇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能够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络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
23、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1.老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大概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宏大奉献;深情的民族骄傲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化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五、作业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2.有条件的,能够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24、课后小结3白杨知识与才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化含义,学习边疆建立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立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材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
25、的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确实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络上下文想一想,本人处理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二读: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咨询句并用“ ”标出。(1)学生找出三个咨询句后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三个咨询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小孩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咨询句当成考虑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考虑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处理不了的咨询题做个记号。(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26、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本人的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咨询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明白意思就能够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老师示范“疆”字,提示学生留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留意与“滔、焰”区别。(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阅读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1
27、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堕入沉思。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确实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确实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速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
28、爸爸说的话和表达部分。留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2)学生分角色朗读。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过渡:哥哥最后一个咨询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特别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依然雨雪,不管遇到干旱依然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明白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化品读“从来
29、”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特别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明白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坚韧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依然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明白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行吗?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_雨雪打来,白杨树
30、_面对干旱,白杨树_面对洪水,白杨树_(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明白”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小孩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本人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小孩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出示课件:他们只明白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明白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今后再念中学。他们只明白新疆是个特别远特别远的地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1)老师引读“他们只明白”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明白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络起
31、来考虑,谈谈本人的看法。(2)老师引读:“他们只明白”可他们却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明白吗?(3)老师引读:“他们只明白”可他们却不明白新疆是个偏僻、艰辛的地点,爸爸为什么要把小孩带到艰辛的地点去呢?(4)小结:看来,你们都明白了兄妹俩的三个“不明白”,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小孩,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堕入沉思。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四周,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鼓舞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
32、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咨询题:(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堕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指心脏。指思想、感情等。(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4)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小孩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小孩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小孩们不明白,而你们已经从小孩们的三个“只
33、明白”中明白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确实是(学生答复:希望小孩也能和他一样建立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点吗?(指板书答复,并擦掉心中的“?”号。)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现在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内,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预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现在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
34、,又堕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现在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么样的对话呢?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依照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板书设计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课后小结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知识与才能: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立者对修建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么样的铁路,建立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习重点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么样的铁路,建立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立
35、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坚韧毅力。学习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预备青藏铁路有关材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天路引读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2.师:这确实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仍然是中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挠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
36、,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遭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二、初读感受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不读ji“狰狞”读准后鼻韵。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3.师:这是一条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材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通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通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通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
37、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宏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傲慢的头。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宏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傲慢的头。”)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宏大的拦路虎?(由于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傲慢的头?由于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正确温度,制服了冻土区。由于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接着坚韧的工作由于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立者?(英勇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4)是啊,他们确实是一批英勇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
38、谁想成为如此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枕戈待旦”,预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本人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困难历程。三、读后采访1.合作要求:(1)本人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困难和建立者的勇气与智慧。(2)依照采访提纲上的咨询题提示,把本人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
39、队员互相采访。(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2.采访提纲(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妨碍或者后果?(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四、现场报道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别人补充评价。(2)理解“下马威”。什么是下马威?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3)是的,由于这群英勇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决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
40、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别人补充评价。(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模样。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么样?(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但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内心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处理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别人补充评价。(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4
41、)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遭到严峻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宏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傲慢的头。为什么?他们的成功依托的是什么?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是科技人员的智慧。是党中央的关心。是西藏人们的支持。(5)由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四、总结升华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明白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
42、工程根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展列车试运转。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奢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访问奇妙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天路。(播放西藏漂亮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瞭望拉萨的方向。)3.同学们,为了建立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青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本人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由于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完全改写西藏不
43、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有。.面对着如此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附板书:课后小结口语交际一?习作一学习目的1.筹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详细地说出本人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本人对活动的打算做详细清晰的描绘,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课前预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本人的向往:最想去哪里?理解哪里?2.假如本人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
44、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如此的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络呢?能够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能够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络;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二、合作讨论,聚集精华1.联络上以后,我们能够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筹划活动方案。2.老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络。(2)比拟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3)假设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赞助。(4)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讨论刚刚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2.假如你们确实联络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
45、们会如何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场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络。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理解本人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本人班级筹划的方案详细地进展介绍。提出本人认为比拟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互相理解。想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2.留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能够依照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敏地采纳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完毕时向对方表达祝愿、
46、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能够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方有的写本人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恳求等,最后一起修正合成一份完好的信;也能够本人独立完成。2.开场写信。四、典型评价(1)回忆交流:写好这封信要留意哪些?学生讨论。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展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缺乏,说说理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