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劝学课堂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0劝学课堂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堂提升训练筑基达标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靛蓝(din) 舟楫(j) 以为轮(ru)B.槁暴(go p) 参省(cn shng) 金石可镂(lu)臾(y) 跬步(gu) 锲而不舍(q)D.舆马(y) 骐骥(q j) 跂而望矣(j)思路解析:B项中“省”读, C项中“锲”读qi;D项中“跂”。多音字,形近字,要防止误读。答案:A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F.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思路解析:A项NF038,通“煣”,用火烧烤使竹木变弯。B项暴,通“曝”,晒。C项生,通“性”
2、,本性,资质;E项知,通“智”,智慧。F项用,通“因”,因为,介词;用,也可看作动词,运用,使用。答案:D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金就砺则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劝学。( )(8)木直中绳。( )思路解析:文言词语,一要注意生词生字,如锲,彰。二要注意多音字多义词,防止误读误解,如中、参。三要注意古今形同义不同的字词,防止用今义释古义,如金,今指金属,古代还可指用金属制作的刀剑等;绝,今指断绝,拒绝,古代还可指横渡;劝,今指
3、劝说、规劝,古代还有劝勉、勉励的意思。答案:(1)刀剑;(2)横渡;(3)显著,清楚;(4)达到;(5)雕刻;(6)反省;(7)劝勉,勉励;(8)合乎,符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舟行适临汝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舍于其址宾客其父思路解析:解答词类活用题,要分清题干和各项中词类活用的特点。 A项中的“舟”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穷”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D项中的“宾客”是意动用法,意思是“把当作宾客”; C项中的“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非能水也”中的“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是“游水、游泳”的意思。答案:C5.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品德也没有过错了。B.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C.君子才学渊博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知识明确行动无过错了。D.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知识明确品德也没有过错了。思路解析:解翻译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实词的意义,然后加以比较辨析,寻找正确答案。A项中把“日参省乎己”译成“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行无过”译成“品德也没有过错”不准确; C项中把“君子博学”译成“君子才学渊博”,把
5、“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D项中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成“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答案:B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学习来弥补
6、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D.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思路解析:这是对文章内容、写法等问题的综合判断题,答题时要全面考虑。B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而是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不是“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而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答案:B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7、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一步。兴焉 兴:起。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镂 镂:雕刻。8.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
8、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 五亩之宅 蟹六跪而二螯 顺风而呼A.和不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也不同。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日参省乎已廷见相如C.木直中绳,以为轮面刺寡人之过者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积累善的德行,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得到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B.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C.平常不断地做好事,养成良好品德,达到很高境界,圣心也就具备了。D.积累一件件好事,养成善好的品德,那么精
9、神智慧就自然会形成,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7.思路解析:要正确解题,首先要对文段中的一些实词意义加以辨析。A项中的“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把它称为“半步”,而把跨出两步称为“步”。答案:A8.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焉”字
10、有哪些意义和用法,然后比较。A、B、C三项中的“焉”均为兼词,是“于之,在这里”的意思。 D项中的“焉”是语气词。答案: D9.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正确区分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加以比较辨析。中的“之”是助词,使定语“利”后置;中的“之”是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中的“而”是表并列的连词;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答案:D10.思路解析:解答词类活用题,要分清例句和各项中词类活用的特点。例句中的“上”“下”是词类活用,是名词作状语。A项中的“日”、 B项中的“廷”、 D项中的“面”都是词类活用,是名词作状语。C项中的“木”是“木材”的意思,没有活用现象。答案:C1
11、1.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A项中“而神明自得”的意思没有概括完整,少了“养成良好的品德”的意思; C项中把“积善成德”的意思说成是“平常不断地做好事”,不符合文意;D项中把“积善成德”的意思说成是“积累一件件好事”,不符合文意,还有把“圣心备焉”说成是“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也不符合文意。答案:B12.思路解析:解答此题既要对整体内容正确把握,又要对每一句仔细加以辨析。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而不是说关键在于“不舍”与“舍”,因而C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答案:C(二)阅
12、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周兴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院诸袱,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有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
13、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刻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念,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
14、。籍其家。 籍:查抄。刻之。 刻:弹劾。D.罪当诛,请按之。 按:查办。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吾令人望其气则不得相缘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后不许,犹坐免官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D.诏从之,皆以更赦免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 )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讫代不辱一人 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 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 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A. B. C. 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减免韩家的罪,类似情况的有几十家也因此得到赦免。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D.徐有功办案,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器重,对酷吏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13.思路解析:要正确解题,要将文中加点的
16、词与平时课文中曾经出现的意义相联系,并结合语境,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A项中“讫”意思应为“完结、终了”。答案:A14.思路解析:解答这道题时,要将题中加点的词与平时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相联系考虑,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C项“坐”,前一个是连词“因为”,后一个是动词性“定罪”;A项“其”均为代词“他的”;B项“则”均为副词“就”;D项“以”均为介词“因”。答案:C15.思路解析:这道题是要对文章的信息进行筛选,要正确解题,关键要对文段内容全面把握并结合题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表徐有功处理政事充满仁爱之心,从不使用杖刑,百姓很爱戴他,;是叙述皇甫文备在与徐有功一同办案过程
17、中,诬陷徐有功放纵叛逆者。依此两项便可排除A、B、C三项,剩下的只有D项。答案:D 16.思路解析:本题要对文段内容的综合考虑,着重要对文段内容全面分析和概括,根据文意正确判别。文中不是徐有功和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也不是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下狱,而是皇甫文备下狱,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答案:C二、语言运用1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_思路解析:注意文言翻译中的“留”和“换”。 正确翻译文言句子,要做到信、达、雅。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有些
18、词语,如涉及古代地名、人名或其他专业术语等,可直接保留到文中,如(1)中的“千里”“江海”等,(2)中的“蚓(蚯蚓)”“爪牙”等;而有些古代的词语今天已经“死亡”了,我们应给它换一个相应的今天的词语,如(1)中的“跬步”要换为“半步”,(2)中的“埃土”要换为“尘土”,还有对于古代的某些单音词,也要换为今天相应的双音词,如(1)中的“至”要换为“到达”,“成”要换为“形成”,(2)中的“利”要换为“锐利”,“强”要换为“强健”等。答案:(1)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2)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
19、下喝地下泉水,用心专一的缘故呀。三、写作训练18.自古以来,劝学的诗文很多,比如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真宗劝学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当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课后搜集整理此类名言,对于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将大有裨益。当然,对前人的思想也要分析对待,比如宋真宗的劝学文,一味从个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角度劝勉人们刻苦学习,就不免失之片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自己在学习上有什么体会?是否可以整理出来,写一篇劝学新说。写作提示:本题旨在启发我们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学习的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靠别人的传授,而是靠自身的体悟。所以,悟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