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2节种群 新人教版必修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2节种群 新人教版必修3 .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1、2节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生物,也就有多个种群。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马尾松林地中的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所有树木,还包括与这些树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他生物。食
2、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D2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bacdBdcbaCdbcbDcadc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3下列
3、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增长率降为0;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率开始降低。答案:D4(2010临沂模拟)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
4、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率不变;而“S”型增长曲线,由于种内斗争和天敌数量变化,增长率发生改变,故该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答案:B5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
5、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从坐标中可以看出,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间接说明了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综合分析,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关于蝌蚪的发育问题,可以结合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进行分析:使用甲状腺激素后,蝌蚪的发育加速,即缩短了变态的时间,但青蛙的体型很小。答案:D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
6、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a、b、c,如图所示。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解析:如果研究温度对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则从题图中可以看出,B组的酵母菌数量在培养液中的最大值比a、c都大,所以B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答案:B7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
7、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只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在逐渐减小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解析:图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大幅度增加,原因很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大量增加,可以认为是改善了生存条件,使环境容纳量提高;捕捞时不要使海洋中某种生物数量少于K/2,否则海洋中该种生物数量将很难恢复;图中所示的物种已经灭绝,生物种类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加。答案:C8(2010威海模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
8、调查后,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2)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图甲(3)请根据甲图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图乙(4)下表所示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 5604 2807711乙种群01203 2804 600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的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9、;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种状况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2)在一个种群中,当种群数量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生活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等。(3)根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甲图中B、D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的K/2值与K值。(4)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可能还有寄生、捕食、种内斗争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种群减少或可能灭绝;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3)纵坐标起点不为零的“S”型曲线;B点对应K/2值、D点对应K值(4)竞争寄生、捕食、种内斗争等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灭绝(或生物种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