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显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初显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0 期 (总第624 期) 2009 年7 月中 美国心理学家阿柰特 (Arnett,J.J ) 教授 2000 年在 美国心理 学家 杂志上发表的 成人初显期: 18 至 20 多岁一种新的发展 理论 一文中, 提出了 “成人初显期” 这一发展概念。 成人初显期 具体指青少年从 18 岁 20 多岁这个独立时期。阿柰特教授从 他们的恋爱、 职业、 世界观三方面作了阐述, 强调成人初显期是 青少年这三方面处于探索和不稳定、自我关注以及存在各种可 能性的时期。 此时的青少年逐渐脱离了青春期, 开始探寻自己的 “另一半” 并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承担建立家庭的长期责任, 开始 规划自己的人生; 此时
2、的青少年把自己划为成人的范畴, 常将自 己从父母的资助和权威中分离出来,并把自己设定成为独立的 新角色, 表现为离开家庭、 经济独立、 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 成人 初显期既是青少年学习的高峰时期,也是塑造他们健康人格的 黄金时期, 他们渴望独立, 希望自我了解, 对未来充满期望, 但他 们又处在自我不稳定的过渡状态中, 尤其是在恋爱、 职业和世界 观方面, 产生的心理问题相对突出。 有学者将成人初显期的特征归纳为自我同一性确认、自我 不稳定、 自我关注、 过渡性、 存在各种可能性五方面。 中国心理卫 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马喜亭介绍, “由于学习、 情感、 就业、 个人发展
3、等各方面的压力, 部分学生出 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当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化解, 学生又不能 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时,日积月累就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发 生。 ” 这一论断与成人初显期呈现的特征十分吻合。 由此可见, 解读这些特征对于我们探求解决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是有帮 助的。 一、 成人初显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征 成人初显期的自我同一性确认,指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 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有关恋爱和职业 方面的各种不同选择,并在选择中不断认识到自己不同层次的 需要。在恋爱方面, 他们摆脱了青春期的试探性和短暂性, 转而 探索一个更深层次自我确认, 即从恋人眼里了解自己, 对恋人品
4、质的优劣也有较为充分的认识,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期望拥有并 愿与之共度终生的人。在职业方面, 尝试探索自己擅长的职业, 探索令自己感到长期满意的职业或者机会。这些探索让他们 更深入地了解到以前对职业认知的不足。另外, 成人初显期的 大学生在探索职业和恋爱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挫折和失败的 经历, 而这些挫折与失败对个人的自我成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 意义。 成人初显期的自我不稳定, 指在这个时期, 由于青少年情感 异常丰富而且特别强烈,他们常常对恋爱和职业方面的规划不 断进行修正与调适。 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专业或职业, 依据 彼此感情的契合程度或其他重大影响因素调适男友 (女友 ) 。相 比青春期的焦
5、虑, 成人初显期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与挑战, 尤 其是当期望过高而现实又无法达到时,自我不稳定性就会充分 表现出来。 成人初显期的自我关注, 指青少年根据自己目前对社会、 对 人生、 对他人的了解, 以及对自我在人生中实现未来目标所需要 的各种必备要素的了解, 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婚姻家庭、 事业发展 等方面进行筹划,包括学习专业的选择、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 等, 从而为他们的成人生活创建基础。 成人初显期的过渡性,指青少年处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期之 间, 希望摆脱家庭、 学校乃至社会权威的干预, 依靠自己的力量 独立于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 成年初期的三个重要标准是: 一是 独立承担责任; 二是独立做决
6、定; 三是经济独立。这三条标准是 逐一实现的, 实现这三条标准的过程具有过渡性特征。 成人初显期存在各种可能性,指青少年展望生活前景的各 种可能性因素。 这个时期他们大多已确立了远大理想和抱负, 甚 至也有可能将来会实现这些梦想,但由于他们普遍缺乏社会经 验, 因此其梦想存在极大的变数。 尤其是这期间来自青少年原生 家庭、 学校或社会的变异或冲突, 譬如父母离异、 家庭变故、 学校 环境、 社会各种思潮、 大众流行文化等, 都有可能对他们的未来 走势造成影响, 甚至带来颠覆性改变。 二、 青年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与归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目前的世情、 国情决定了当代大 学生群体将要面
7、对复杂的环境、 承受巨大压力、 遭遇极大困难, 事实上,这也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 各条战线的改革已不再是初见成效, 改革的步子加大加快, 改革的层面加宽加深, 改革的范围更加全面细微。 高等教育的改 革也受到波及, 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相当大, 这里主要 摘要 成人初显期具有自我同一性确认、 自我不稳定、 自我关注、 过渡性、 存在各种可能性五大特征, 突出反映在恋爱、 职业和 世界观三方面。大学生正好处在成人初显期, 他们的种种心理现象与这五大特征相吻合。因此, 针对大学生心理疾患提出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成人初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8、简介 王晓璐 (1972- ) , 女, 湖北沙市人, 空军雷达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武汉 430019 ) 雷德胜 (1970- ) , 男, 湖北松滋人, 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湖北武汉 430020 ) 中图分类号 G 4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 (2009 ) 20-0085-02 成人初显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85 DOI:10.13615/ki.1004-3985.2009.20.024 第 20 期 (总第624 期) 2009 年7 月中 探讨改革给当代大学
9、生心理健康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1. 来自 “知识殿堂” 的失语。 “能力本位” 的社会标准加大了 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压力, 由此也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 据专家介 绍, 如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严重的自卑心理、 不同程度 的 “厌学” 、 感到心理压力特别大、 对家长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对 某位老师很反感、 对考试感到紧张恐惧、 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 不良嗜好及出现逃学、 偷窃、 打架等各种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问 题, 就其源头来看, 大都来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 成人初显期,他们渴望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专业,实现自我确 认。 他们对自己擅长哪类工作, 或是不想从事哪类工作已经有了
10、 基本的确认。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介绍, 目前高年 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就因这两方面而产生有的大学生 所学专业并非所爱, 心理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 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有问题,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 使其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同时,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 竞争加剧、 就业市场的不景气, 大学生找工作尤其想找一个自己 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可见, 大学生们常常为了就业不断 调适自己的人生规划, 包括学习专业和职业选择等, 这已经给大 学生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并随之形成许多心理疾患。 2. 来自 “恋爱天堂” 的阴霾。学校历来都是学生心中的恋爱 天堂
11、,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由情感困惑引起的, 解决这个困惑比较棘手。 处于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们, 在恋爱中 已经摆脱了青春期的尝试和追求短暂的神秘感,转而希望探索 到一个对自己的深层确认, 即希望通过恋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同时对恋人的品质也有较为理想的认知, 希望找到的 “另一半” 是自己真正期望拥有并愿与之共度终生的人。但这阶段的大学 生的成长经历仍然较为简单,而且处在婚姻的不稳定和过渡时 期, 他们的心理相对单纯而真诚, 甚至缺乏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 正确理解, 因此往往饱受失恋之苦而又难以自我调适, 使得不少 人因恋爱失败造成心理受挫、 苦闷、 心理障碍、 精神失常甚至自 杀等
12、严重后果。 如大连市某高校大二女生小刘, 受童年的生长环 境影响, 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 再加上在小时候一段被好朋友 “出卖” 的经历在她心里留下的阴影, 使她变得不愿意相信人。 上 了大学之后有了男朋友, 她就断绝了其他的一切交际、 联系, 每 天都与男朋友在一起, 以对方的悲喜为自己的生活, 养成了一种 很强的依赖性人格。最后在男友因受不了她的 “依赖” 而提出分 手时, 她便服药自杀, 被人救下后又选择了割腕。 3. 来自 “角色转换” 的孤独。成人初显期的当代大学生许多 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生理结构虽然日趋成熟, 但他们与社会处 于一种相对 “绝缘” 的状态, 生活经验极其缺乏,
13、尤其是直接经验 极度缺乏, 间接经验也不充裕。因此, 虽然他们考上大学并步入 了成人初显期,但他们的独立能力基本上还停留在青春期的水 平。这也说明, 当代大学生的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 而由此带来 的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 大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 如得不到及时 调整, 便会产生失落、 自卑、 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这些心 理问题, 心理专家认为, 这是由于大部分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 与适应的过程, 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 首先是现实中的 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 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 新的 人际关系、 新的教学模式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 另外, 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
14、, 尤其是在名牌大学, 与其以前在中 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 4. 来自 “自我关注” 的失落。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在与同学 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在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感 悟和启发, 考量自己的需求, 开始描述未来生活的蓝图, 并拟定 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他们的成人生活创建基 础。但是在交往中, 他们常常又感到困惑和不安, 既有人际交往 的无所适从, 又有对理想预期的 “神话” 。 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 国家心理咨询师黄鹤表示,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常常感到困 惑的问题。 中学时代的人际交往比较简单, 而大学生需要处理的 人际关系则相对复杂。 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理想的
15、世界里, 在成长 期的顺利与现在些许挫折的差异下, 他们不能适应社会, 产生离 群、 自闭的现象。 他们不愿意去探求社会生活, 不敢于面对现实, 就产生他们不恰当的认知系统而引发心理问题。 5. 来自 “未来舞台” 的确信。成人初显期的不稳定性和过渡 性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对生活充满高期望,尽管现实常常把他们 从美梦中唤醒,但他们相信在一个相对的时间里其梦想终将实 现。大学生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了家 庭, 但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感情亲近、 思想交流、 血缘关系等方 面, 家庭教育都在发生着很重要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丰富多彩,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更好地促进他们心理
16、健康成 长与发展, 就必须在充分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家 庭、 学校和社会进行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的教育工作, 包括心理 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实现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 径和手段有三种: 一是客观环境的直接影响; 二是教育手段的实 施; 三是自我心理调整与适应的自我教育。三者归根结底都是 促使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手段。 三、 针对成人初显期的心理特点,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1. 依据成人初显期的同一性特征, 加强对大学生恋爱、 就业、 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要开展专门性心理辅导, 设置符合大学生阶 段要求的心理咨询机构,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调适自己的价值 取向,
17、 摆脱对人生过度单纯的理解, 使他们的恋爱观、 就业观和 价值观日趋健康务实。另外,我们还要根据成人初显期的相对 “自由” 选择给予必要的提示, 告诉他们人生征途还将遭遇的种 种磨砺, 其中可能既有最好的机遇, 但也可能会遭遇严重挫折和 失败, 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学会直面挫折与失败, 鼓励他们培养积 极的人生价值观。 2. 依据成人初显期自我不稳定性和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特 征, 加强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导向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 成人 初显期的大学生对自我有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 未来, 甚至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高期望的目标, 一旦发现原来所 选的专业不符合他们的价值定位时,他们会提出要求重
18、新选择 专业或参加新的考试, 即使后来参加了工作, 如果待遇等方面与 他们当初的规划有较大悬殊时, 他们也会再做新的调整。同样, 在对待女友 (男友) 的态度上, 一旦他们发现在一起的未来定数 不大或者感觉彼此不合适时,他们也会对未来的婚姻生活重新 做出选择。 因此, 家庭、 学校、 社会在这个时期要特别关注大学生 的道德发展状况,多方入手与大学生沟通,减缓他们的思想负 心理健康教育 86 第20 期 (总第624 期) 2009 年7 月中 担、 社会压力、 心理障碍, 并积极通过交谈、 沟通和引导等方式及 时给他们提供矫正心理障碍的办法,促使他们提高心理自调自 适能力, 引导他们规划有意义
19、的人生。 3. 依据成人初显期的自我关注和过渡性特征, 强化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自我关注程度最高的时期, 他们对自我未来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相对清晰的认识, 而 且积极努力去探索,但是他们又认为这种依靠自给自足实现人 生目标是短暂的。 他们仿佛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但他们又希 望能从别人那儿得到指导。这阶段, 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但在现实面前, 又陷入迷茫。 据此, 父母以什么样的形象、 什么样 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子女以及与子女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学校开 设什么样的心理学课程、 开展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供什么 样的心理咨询帮助, 社会展示什么样的软硬文化环境等
20、, 对大学 生心理健康成长和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都有重大影响。 注释 Arnett,J.J.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reconsidered J .The American Psycholo gist,1999 (54 ) : 317. 段鑫星, 程嘉.成人初显期理论及其评述.当代青年研究, 2007 (2 ) : 20 大连日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DB/OL . 2006- 11- 01. 许素平.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7 (3 ) : 47 心理咨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把心理咨
21、询理论与技术引入到德育过程中, 是一种新的尝试, 也 是对传统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的创新。本文将从心理咨 询的角度, 分析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 对心理咨询含义的理解 心理咨询, 至今尚无一致认定, 中外学者各有各自的说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C.Rogers ) 将心理咨询解释为: 通过与个 体持续的、 直接的接触, 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 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 心理学百科 全书提出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 式。 该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 治 疗的或医学模式,咨询对象被认为
22、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 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 存在的能力, 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咨询心理学强调 发展模式, 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阐述, 也使我们对心 理咨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所包含的要素及 其技术、 方法和德育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心理咨询 中的教育模式还是发展模式, 都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德育工作中, 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是对德育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丰富和 发展, 也是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有效扩展和应用。 二、 心理咨询与德
23、育工作的相融性 心理咨询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相融性。区别体现在其所依 据的理论基础不同、 工作目的和任务不同、 工作内容不同、 方法 技术不同、 评价指标不同、 运作机制不同等。 另外, 两者也有着许 多共性, 如它们的工作对象都是人, 工作任务都是改变人, 工作 形式一般也都借助于语言的影响等。 从工作任务和目标来看, 两 者都致力于改变人、 塑造人, 只是德育注重于个体思想品德的塑 造, 心理咨询注重于个体心理品质的塑造; 从职能上看, 也是互 相衔接的。心理咨询通过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 使他们保持一 种主动接受教育, 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从而为他们 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
24、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个体思 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 反过来对个体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 进 一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者协同作用, 以促进个体的成长。 就 个体而言, 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道德问题交织在一起, 许 多个体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造成心 理问题。因此, 把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起来工作, 能有效地解决 问题。 三、 在德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重要意义 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心理咨询与德育两者之间有许多 相融性。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 可以没有德育工作经验, 如 果有的话,也尽量避免德育工作中的说教和价值判断所带来的 负面影响。但是, 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
25、, 有心理咨询经验和没有 摘要 文章从心理咨询的含义入手, 分析心理咨询和德育工作的相融性, 探讨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对提高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从心理咨询中的建立咨询关系技术、 会谈技术、 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心理咨询 理论与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德育 作者简介 张清 (1969- ) , 女, 吉林吉林人,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吉林吉林132013 ) 中图分类号 G 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 (2009 ) 20-0087-02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