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发言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纪念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发言材料为纪念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座谈会,系统总结两年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工作成效,深入贯彻落实在今年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把铸魂育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并做了总结讲话。自己在我们学校视频分会场全程参加了会议,特别认真地听了陈部长的讲话。我接到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通知,说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会议开始后,听了翁铁慧
2、副部长的开场和几位发言人的发言,才发现今天的会议的主题“铸魂育人”和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任务,重心工作还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问题。今天写这篇短文不是为了报道这次会议,而是就会议上陈部长讲话中的一个细节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他在讲到如何“讲深讲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说法和比喻,要善于运用历史变焦镜、思想透视镜、时代反光镜,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变焦镜、透视镜和反光镜”三个“镜”的说法,实际上是给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第一,用好历史变焦镜。个人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学中,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思维”的重要意
3、义。对于学生学历史来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基本的目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的历史视野、贯通的历史逻辑,是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养。我们让学生学习“四史”,而我们的思政课教师才是真正需要学习“四史”。试想,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如果对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史、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史、70余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我们的思政课教学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维度和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思政课集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特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具体的历史课程,其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在于揪住过去某些有争议的历史细节不放,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对于历史人物、
4、历史事件的一般性描述;但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如果掌握了“历史分析”的方法,就犹如陈宝生部长所讲的就等于手持“变焦镜头”,教师的历史积累和功底越厚实,相当于他所持的变焦镜头清晰度高、视场角宽、成像质量高。任课教师通过变焦镜头对于历史回望的距离就远、对于历史成像就看得清、看得细,就会把凭肉眼和一般的眼力看不到、看不清的“人或事”观察得清、分析得细、研究得透。“历史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他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通过历史来汲取智慧、汇聚力量、总结反思、鼓舞斗志;特别是通过“四史”还可以进一步坚定信念、砥砺品格、不忘初心、涵养精神。第二,用好思想透视镜。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教会学生掌握马克思主
5、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外,可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对于社会复杂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主要不是借助于分析仪器、工具,也主要不是靠着像自然科学一样的实验等方法,而是需要的是思想的穿透力。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里的“抽象力”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的透视镜。讲好思政课无外是想给学生讲清一个道理,即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揭示事物本身所带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而研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6、过程。本质规律深藏于事物之中,对于规律的认识本来就需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也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时被各种干扰性因素所包围,使得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就仿佛“雾里看花”。你所拥有的慧眼就是思想的分析力和穿透力,而这种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拥有了这样的能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会是只是故事、资料的堆砌,就不会仅仅是现象的描述和单调的举例,这样的教师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它的背后的东西,就犹如对弈中的高手总是能够先于对手、优于对手一样,这就叫有思想深度。第三,用好时代反光镜。思政课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别人相信你所讲的内容,要让别人被你所讲的
7、东西所打动。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缘故,人们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说教”的范畴。也就是有些学生他根本还没有接触到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老师,他就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的话,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在讲思政课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也会遇到让人很气馁的时候,你很认真地准备了课程、你很认真讲授课程、甚至你很用心的对待学生,也难逃学生们“我行我素”让老师面对唱独角戏的尴尬,这的的确确是一种常态化。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除了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之外,不妨尝试一下陈宝生部长讲的用好时代的反光镜。这里的反光镜主要不仅仅是一种改变方向的折射作用,而是起到不讲但胜过讲的效应。我过去做过营销管理研究,其中产品推广的
8、过程中,广告和宣传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目的都是为了推销,但是受众明显相信看似公正的媒体的宣传,不会相信同样是媒体的广告,原因就在于通过什么样的介质。宣传的公信度往往被认为是第三者的力量,而广告往往被认为是“王婆卖瓜”。思政课教学中,有时候直接讲的效果并不如间接讲。比如我们讲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我们可以通过战疫及其成效做一些简单的国际比较后孰优孰劣,有时候反而比一般的理论讲授效果更佳。我曾经评过一门课程,讲的是新闻采编,参访的对象是优秀共产党员王顺友,一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但是去做出了常人做不了的事,就是二十多年来单身走邮路,把信息传送给分散在大山深处的老百姓。这次采访形成了一篇优秀的稿件索玛花为什么这样红。文中并没有采用“高大全”“豪言壮语”,就是发现了一个细节,即王顺友在采访小组陪他一起走了一趟邮路时,当大家沉浸在热闹的篝火娱乐之中的时候,他却躲在了一遍流泪了,原因就是第一次没有感到“寂寞”。优秀的共产党员有时不在于形象的高大上,而是在于他能够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内心的虚弱”。没有豪言壮语一点也没有影响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现实中有太多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真的不容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