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统一练习(二)--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统一练习(二)--初中语文 .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8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第卷( 共60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穴 xu 胆怯qi 怪癖p 谆谆教诲zhnB膝盖x 庇护b 游弋y 牵强附会qingC僻静p 憎恶zng 伫立zh 脍炙人口kuiD脑髓su 剔除t 呜咽y 断壁残垣yu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干燥 潮汛 跋山涉水 坚定不移B气概 贮藏 各行其是 眼花瞭乱C修葺 云霄 一筹莫展 抑扬顿挫D琐屑 震怒 势不两立 班门弄斧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套教育丛
2、书关于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实例收集的有300多个。 修改:“收集的”移至“关于”前面。 B一些家长为了子女不能按原计划升入相关大学而到处奔走联络。 修改:“为了”应改为“因为”。 C参加会议的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修改:在“将”后面加“就”或“围绕”。 D他们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修改:将“过滤器”移至“能”的前面,删去“废气”后面的“的”。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诗歌305篇。B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章回体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部书是记载
3、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属于编年体史书。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国别体史书,编者是西汉的刘向。 二、填空(共10分)5默写(6分) (1)而或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文学名著(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内的方框内填写人名,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所以只要有官做,是不会主动投奔梁山的。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所以非被
4、逼到走投无路,也下不来落草的决心。至于,无亲无故,他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一条光棍,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所以仗义救人, 。答: 方框内应填写的人名是 、 横线上应补写的语句是 三、综合性学习(7-9题)(共8分) 下面是某学校同学从报刊上搜集的一些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9题。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过去,中国人鲜于光顾博物馆当然成因颇多。但除了文化习惯、历史传统、社会风尚,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是我们的博物
5、馆票价高过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他曾多次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外徘徊,但最终因门票价格望而却步的场面。观众人数突然增加了好几倍(甚至10倍),原来的设施不够用了,原来的人手当然也不够,甚至原来的管理方式也要改变了。衣冠不整的进来,乞丐进来,不以参观为目的的人进来,怎么办? 对不少观众来说,博物馆多少有些神秘感,又由于博物馆设施精良、文化氛围典雅,连卫生间都比别的地方干净!于是,便一窝蜂拥来了。对这部分观众来说,确实可说新鲜大于需求。当然,有很多人是真的想看,以前要收费多少减弱了他们进入博物馆的迫切感。他们是否已经清楚,参观有些什么要求和规矩?或者他们是否明白,博物馆免
6、费真正意味着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了向来宾提供服务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提供卫生间和手纸?我们踏进博物馆究竟是去干什么的?有很多人恐怕是还没有想明白。7请将资料综合概括成一段文字。(60字以内)(3分)8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3分)9请就如何落实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提出你的建议。(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分)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第1012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
8、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未尝稍降辞色 色腰白玉之环: 腰11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 12从全文看,文末划线句子中,作者所说的“专”指哪些内容?请概括回答。(3分)五、现代文阅读(共25)(一)阅读苦瓜,完成第1316题。(13分)苦瓜 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
9、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那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捧在手里观赏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
10、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经常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
11、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
12、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13结合第段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说“仿佛那是她的杰作”。(分)14“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原是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它应还原到第 段之前。(2分)15文章第段和第段都有写苦瓜苦味的文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分)答:第段 第段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7分)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最初,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集体狩猎一天,如能分到一份食物,已非常幸运,对于分两份食物,他们连想也想不到。那时,人们对于数的概念只能是“有”和“无”两种。随着生产力的发
13、展,劳动一天有可能分到两份食物。“两份”相对于“一份”,就产生了“多”和“少”的概念。对于三份或三份以上,他们只能用“很多”来描述。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二进位数学的原因。其中“无”是“0”,“有”是“1”,“多”是“2”记作“10”。可见我国“二进位制”很可能早于“十进位制”。这种模糊概念,还有诸如“上帝”“鬼”“神”等,以及由这类模糊概念派生出的一系列模糊语言。尽管这类模糊语言,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减少,但限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至今仍有类似的模糊概念,如“宇宙人”“飞碟”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模糊语言存在,首先是由于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参加社交活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自己
14、的追求、文化教养和个性差异。如果不善于在社交中灵活地使用模糊语言去求同存异,将很难达到目的。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大概首推日本人。凡同他们进行过经济会谈的人,应该记得,日本人一般都极力避免使用“行”与“不行”这类态度明确的语言,用得最多的倒是“再研究”“考虑考虑”,其实,这等于告诉你“不行”或“不成”。 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首先,我们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比如“大”和“小”。细菌相对于人体小得无可比拟,但与“病毒”“原子”比则又俨然是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太大了,但与“宇宙”比又不过为沧海一粟。如果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再者,模糊语言
15、要比清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如果形容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说“她美得像一朵带露的玫瑰”,这样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美感。如果硬求精确,说她的脸呈15厘米直径的圆盘,2/3为红色,2/5为白色这虽然准确,但毫无美感。所以有人说: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 科学技术领域中大量模糊语言的出现,正如模糊数学创始人扎德所说:“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其精确性必然减少。”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才使今天的人们认识到,模糊信息是一种高智商信息。当今,各种以研究模糊信息为目标的新学科,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模糊医学”“模糊语言学”“模糊计算机”等。据估计,模糊哲学、模糊经济学也将应运而生。这一切使模糊成了当代
16、科学最突出的时代特色。17对第一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十分低下而导致了数学的落后。 B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的时候。 C由于生产力低下我国的“二进位制”自然就早于“十进位制” D“二进位制”落后于“十进位制”的原因在于生产力十分低下。18第五段划线处的“模糊语言”,是 的产物。(1分)19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的原因是什么?(2分)20本文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2分)(三)阅读论压力,完成2122题。( 5分)论压力 什么叫“压力”?一篇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我一向认为,定
17、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
18、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从大处看,现在全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注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本文有改动)注拨冗: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21概括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2分)22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证过程。(3分)第 卷 共60分)六、作文(60分)23请围绕“微笑”选材立意写一篇文章。说明:可以“微笑”为题,也可以在“微笑”的前后添加适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