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近期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这本书是陶行知阐述教育主张的演讲稿、发言稿、书信、发表的文章的集子。说实话,我们都明白陶行知的名字,但并不真正理解陶行知其人其教育思想,之因此买这本书,和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一样,是冲着名气去的。都说,做老师的应该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而全国老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理事长张圣华在为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作的序里说:“作为一名老师,假如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本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看到这句话,我吓得暗拍胸口:幸亏我终于要看了。下面,就把我对陶行知的教育主张的领会
2、总结一下: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是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我认为这主要说明了一种课程观:生活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他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历的知识是伪知识。但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由于一旦“实践”,成绩就要下来,那如何行?从教育部门领导,到学校领导,到老师,扩至家长,莫不在“成绩”中摸爬滚打我们这是如何了?明知是不行的,却像是在做一个噩梦,确实是醒不过来。今天,我和我的小姑子在一起聊天,聊起了教育,她一个“外行人”,竟然说出了如此一番话来:“学那些死知识有什么用啊?小孩背啊、写啊、练啊,到了社会上有多少用得上?有
3、多少上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进入社会边实践边学,干得更好。”我一边听着,一边汗颜,我一个教育人,干了二十多年了,还把持不住走正确的教育之路,怎不汗颜?记得多年前,我去东北师大附小参观。大家都明白,附小的校长熊梅是留日的教育学博士,特别早就提出并开场实践开放教育。当时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至今经历犹新。且不说,那些丰富的课外活动(陶行知是反对如此说的,他认为教育没有什么课内课外,但我没有更好的词)就只一样,我就觉得熊梅的办学理念绝对是正确的。附小的厕所是在楼内的,一点味儿都没有,每到下课,你就能够看到有拎着拖布、水桶的学生来来回回,清洁厕所,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声音,做得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熟。把
4、各种活动、自治纳入教育范围,学生锻炼出的是才能,获得的是经历,自立自理,如此的小孩什么干不好呢?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由于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物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给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定的教育目的是“二十三常能”,分“初级十六常能”、“高级七常能”。初级十六常能有(相当于中学毕业吧):会当书记(管卷宗、写社交信、做会议记录等);会说国语(讲解、演说);会参加开会(发言、提议、选举、做主席等);会应对进退(招待来宾,引导参
5、观、招待茶饭、送信接洽等);会做小先生;会管账目;会管图书;会查字典;会烧饭菜(小锅饭、小锅面、小锅菜十味以上,并会做泡菜、咸菜、糖果、果子酱、腊肉等);会洗补衣服;会种园(小学生每人至少种菜半分;中学生至少种一分);会布置(装饰、陈列、粉刷、洒扫);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唱歌。高级七常能有(相当于高中毕业吧):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会担任翻译;会临时演讲;会领导工作。他是反对教育培养出书呆子和官僚绅士的,他认为中国近代屈辱史都是由于统治者“愚民”,是教育不兴旺造成的,教育专培养无用的读书人书呆子。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呢?学习好就行,什么生活自理,什么纪律自治,什么“知行合一”,
6、都能够不管,高分低能且不说,有分无能是大多数。如此下去,我们国家是不是在几十年后还要再重演屈辱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倡导在教学方法上要“教学做合一”,意思是:老师教得法子要依着学的法子,事怎么样做,学生就怎么样学,老师就怎么样教。比方说学游泳,就要在游泳池里边实践边学边教。他认为“做”是核心,惟有“做”,才能产生直截了当经历,而直截了当经历是“钥匙”,是学习人类社会经历的根底,“接知如接枝”,果树嫁接,须有母根,没有母根,便如沙上建楼,学生学习知识也一样,没有本人的直截了当经历,便消化不了人类的间接经历。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多“体验”,注重“个人的直截了当经历”,确实是探究咨询题、处理咨询题的经
7、历,不正是陶行知观点的映现吗?陶行知说的“做”,确实是“在劳力上劳心”,一边做一边想怎么样能做好,再由详细而一般,由片段到系统,探寻规律,上升为理论,因此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只有如此学,才是真正的学,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他还提出“做”的两个要素:一是做必须用器官,做事用手,学就要用手,教就要用手,做事用眼,学就用眼,教就用眼,或者是几种器官合用;二是做要用工具,除了书本外,显微镜、望远镜、锄头、斧头等等,做什么事就要用什么工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确实是学习方式的改革,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要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倡导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把
8、这些勾连在一起,觉得真正明白得了“因此然”我这是寻根之读啊。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照学的法子”。本书序的作者张圣华对此有精彩的谈论,我摘录如下:教学做合一,这些观点大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但推行起来特别困难,为什么?由于教学生学远难于简单的灌输教法,需费大力气学习、考虑,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去备课。由于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课堂上什么咨询题都可能发生:太费力了。因此说: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假如我们当老师的备课“不费力”,特别可能我们就不能成功。我读这本书所获得的并不仅是教学法,我深深震撼于陶行知先生在那个民族危亡、战乱频仍的时代,仍有一颗炽热的以教育救国之心和全身心付出的躬身实践之行。他创办育才学校、晓庄师范,他发起“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四万万同胞有一人不受教育皆是我辈之责任”、“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因此董必武说:“亲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正像本书序的作者张圣华说的,这才是陶行知精神的根源,没有这些精神,所有的教学法都是惨白的。我在2013年的工作室研修总结里分析本人的咨询题是“逐于技而忽略人”,是的,必须有一颗对教育的责任心,必须内心装着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技”更好地效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