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兴义地区重点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椭圆方程及性质doc--高中数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年兴义地区重点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椭圆方程及性质doc--高中数学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八章 圆锥曲线知识结构网络81 椭圆方程及性质 一、明确复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掌握a,b,c,e等参数的几何意义及关系二建构知识网络1 椭圆的两种定义:(1)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PF1|+|PF2|=2a,2a|F1F2|;(时为线段,无轨迹)。其中两定点F1,F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2)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0e1的常数。(为抛物线;为双曲线)2 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
2、:(ab0);焦点F1(c,0), F2(c,0)。其中(一个)(2)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ab0);焦点F1(0,c),F2(0,c)。其中(3)两种标准方程可用统一形式表示:Ax2+By2=1 (A0,B0,AB当AB时,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AB时焦点在y轴上),这种形式用起来更方便。3性质:对于椭圆:(ab0)如下性质必须熟练掌握:范围; 对称轴,对称中心; 顶点;焦点; 准线方程; 离心率; (参见课本)此外还有如下常用性质:焦半径公式: |PF1|=a+ex0,|PF2|=a-ex0;(由第二定义推得) 焦准距;准线间距;通径长;最大角证:设|PF1|=r1,|PF2|=r2,
3、则对于椭圆:(ab0)的性质可类似的给出(请课后完成)。4椭圆方程中的a,b,c,e与坐标系无关,是椭圆本身所固有的,决定椭圆形状的参数,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顶点坐标,与坐标系有关5对椭圆方程作三角换元即得椭圆的参数方程:;注意不是xOP(x,y)6有关圆锥曲线弦的中点和斜率问题可利用“点差法”及结论:设椭圆:上弦AB的中点为M(x0,y0),则斜率kAB=,对椭圆:, 则kAB=三、双基题目练练手1(2006全国)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 ( ) A B6 C D12 2(2005广东) 若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离
4、心率为,则m=( )ABCD3 (2006山东)在给定椭圆中,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则该椭圆的离心离为 ( )ABCD4设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以F2为圆心作圆F2,已知圆F2经过椭圆的中心,且与椭圆相交于M点,若直线MF1恰与圆F2相切,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为 ( )A 1 B2 C D5椭圆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焦点到椭圆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则这个椭圆方程为_6(2006四川15)如图把椭圆的长轴AB分成8份,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七个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_简答提示:1-4CBBA; 4易知
5、圆F2的半径为c,(2ac)2+c2=4c2,()2+2()2=0,=15 +=1或+=1;6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同理其余两对的和也是,又, =35四、经典例题做一做【例1】若椭圆ax2+by2=1与直线x+y=1交于A、B两点,M为AB的中点,直线OM(O为原点)的斜率为,且OAOB,求椭圆的方程分析:欲求椭圆方程,需求a、b,为此需要得到关于a、b的两个方程,由OM的斜率为OAOB,易得a、b的两个方程解法1:设A(x1,y1),B(x2,y2),M(x0,y0)(a+b)x22bx+b1=0.由 x+y=1,ax2+by2=1,x0=,y0=1=M(,)kOM=,b=a OAOB,=1x
6、1x2+y1y2=0x1x2=,y1y2=(1x1)(1x2),y1y2=1(x1+x2)+x1x2=1+=+=0a+b=2 由得a=2(1),b=2(1)所求方程为2(1)x2+2(1)y2=1法2:(点差法)由ax1+by1=1, ax2+by2=1相减得,即下同法1提炼方法:1设而不求,即设出A(x1,y1),B(x2,y2),借助韦达定理推出b=a再由OAOB得x1x2+y1y2=0,转换出a,b的又一关系式,2点差法得b=a【例2】(2005湖南)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l:yexa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
7、,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证明:1e2;()若,MF1F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理科无此问)()确定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即证法二: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设M的坐标是所以 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 即 解得 ()当时,所以 由MF1F2的周长为6,得 所以 椭圆方程为()解法一: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即 设点F1到l的距离为d,由 得
8、 所以 即当PF1F2为等腰三角形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设点P的坐标是,则由|PF1|=|F1F2|得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例3】(2005春上海)(1)求右焦点坐标是,且经过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的方程是 设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的中点为 证明:当直线平行移动时,动点在一条过原点的定直线上;(3)利用(2)所揭示的椭圆几何性质,用作图方法找出下面给定椭圆的中心,简要写出作图步骤,并在图中标出椭圆的中心 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9、 ,即椭圆的方程为, 点()在椭圆上, , 解得 或(舍), 由此得,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直线的方程为, 与椭圆的交点()、(),则有, 解得 , , ,即 则 , 中点的坐标为 线段的中点在过原点的直线 上 (3)如图,作两条平行直线分别交椭圆于、和,并分别取、的中点,连接直线;又作两条平行直线(与前两条直线不平行)分别交椭圆于、和,并分别取、的中点,连接直线,那么直线和的交点即为椭圆中心 MAOA1M1N1D1C1NBDB1C【例4】 (2006江西)如图,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点的一动直线绕点 转动,并且交椭圆于、两点, 为线段的中点(1) 求点的轨迹的方程;(2) 若在的方程中,令
10、确定的值,使原点距椭圆的右准线最远此时设与轴交点为,当直线绕点转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大?解:如图 (1)设椭圆上的点、,又设点坐标为,则 当不垂直轴时, 由得 当 垂直于轴时,点即为点,满足方程(*) 故所求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2)因为,椭圆右准线方程是,原点距椭圆的右准线的距离为, 时,上式达到最大值,所以当时,原点距椭圆的右准线最远 此时 设椭圆 上的点、, 的面积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中,得由韦达定理得令,得,当取等号因此,当直线绕点转动到垂直轴位置时, 三角形的面积最大特别提醒:注意这种直线方程的设法,适用于 “含斜率不存在,而无斜率为零的情况”.【研讨欣赏】(1)已知点P
11、的坐标是(-1,-3),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Q在椭圆上移动,当取最小值时,求点Q的坐标,并求出其最小值。(2)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已知点P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是的点的坐标。解(1)由椭圆方程可知a=4,b=,则c=2,椭圆的右准线方程为x=8 过点Q作QQ于点Q,过点P作PP于点P,则据椭圆的第二定义知,易知当P、Q、Q在同一条线上时,即当Q与P点重合时,才能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8-(-1)=9,此时点Q的纵坐标为-3,代入椭圆方程得。 因此,当Q点运动到(2,-3)处时, 取最小值9(2)设所求的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
12、是由,解得,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其中,如果, 则当y=-b时,d2取得最大值解得b=与矛盾, 故必有 当时d2取得最大值, 解得b=1,a=2 所求椭圆方程为由可得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等于的点为,五提炼总结以为师1椭圆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一般地,涉及a、b、c的问题先考虑第一定义,涉及e、d及焦半径的问题行急需处理 虑第二定义;2求椭圆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定义法,首先确定曲线类型和方程的形式,再由题设条件确定参数值,应“特别”掌握;(1)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方程可能有两种形式,应防止遗漏;(2)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b0,c2=a2-b2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3要正
13、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参数a,b,c,e的几何意义与相互关系;4会用方程分析解决交点、弦长和求值问题,能正确使用“点差法”及其结论。同步练习 81 椭圆方程及性质 【选择题】1(2004全国I)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过F1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 为P,则=( )ABCD42(2005全国卷)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填空题】3点P在椭圆+=1上,它到左焦点的距离是它到右焦点距离的两倍,则点P的横坐标是_4已知F1为椭圆的左焦点,A、B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P为椭
14、圆上的点,当PF1F1A,POAB(O为椭圆中心)时,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5已知P是椭圆1(ab0)上任意一点,P与两焦点连线互相垂直,且P到两准线距离分别为6、12,则椭圆方程为_6 (2005重庆)已知是圆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P,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简答提示:1C;2D;3 ; 4 |PF1|=, ABPO,OPF1ABO = b=c e=5 1; 6 【解答题】7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坐标轴上,直线y=x+1与椭圆相交于点P和点Q,且OPOQ,|PQ|=,求椭圆方程解: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设P(x1,y1),Q(x2,y2
15、),解方程组y=x+1,mx2+ny2=1消去y,整理得(m+n)x2+2nx+n1=0=4n24(m+n)(n1)0,即m+nmn0,OPOQx1x2+y1y2=0,即x1x2+(x1+1)(x2+1)=0,2x1x2+(x1+x2)+1=0,+1=0m+n=2 由弦长公式得2=()2,将m+n=2代入,得mn= 或解得 m=, m=,n= n= 椭圆方程为+y2=1或x2+=18 如下图,设E:+=1(ab0)的焦点为F1与F2,且PE,F1PF2=2求证:PF1F2的面积S=b2tan剖析:有些圆锥曲线问题用定义去解决比较方便如本题,设|PF1|=r1,|PF2|=r2,则S=r1r2s
16、in2若能消去r1r2,问题即获解决证明:设|PF1|=r1,|PF2|=r2,则S=r1r2sin2,又|F1F2|=2c,由余弦定理有(2c)2=r12+r222r1r2cos2=(r1+r2)22r1r22r1r2cos2=(2a)22r1r2(1+cos2),于是2r1r2(1+cos2)=4a24c2=4b2所以r1r2=这样即有S=sin2=b2=b2tan评述:解与PF1F2(P为椭圆上的点)有关的问题,常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并结合|PF1|+|PF2|=2a来解决9 如下图,已知OFQ的面积为S,且=1(1)若S2,求向量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2)设|=c(c2),S=c,若
17、以O为中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经过点Q,当|取最小值时,求椭圆的方程解:(1)由已知,得|sin()=S,|cos=1tan=2SS2,1tan4则arctan4(2)以O为原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椭圆方程为+=1(ab0),Q(x,y)=(c,0),则=(xc,y)|y=c,y=又=c(xc)=1,x=c+则|=(c2)可以证明:当c2时,函数t=c+为增函数,当c=2时,|min=,此时Q(,)将Q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解得得 +=1, a2=10,a2b2=4 b2=6椭圆方程为+=110(2005上海) 如图,点A、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在
18、椭圆上,且位于轴上方,(1)求点P的坐标;(2)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可得点A(6,0),F(4,0)设点P的坐标是,由已知得则2x2+9x-18=0, P点的坐标是(2)直线AP的方程是设点M的坐标是(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于是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d有由于【探索题】(2006湖北)设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且为它的右准线。()求椭圆的方程;()设P为右准线上不同于点(4,0)的任意一点,若直线AP、BP分别与椭圆相交于异于A、B的点M、N,证明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
19、内。解()依题意得 解得 从而故椭圆方程为()解法1:由()得设M点在椭圆上, 又M点异于顶点A、B,由P、A、M三点共线可得 从而 将式代入式化简得于是为锐角,从而为钝角,故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解法二:由()得设,则直线AP的方程为,直线BP的方程为点M、N分别在直线AP、BP上,从而联立消去得=0 是方程的两根,即又于是由、式代入式化简可得N点在椭圆上,且异于顶点A、B,又,从而故为钝角,即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解法3:由()得,设则又MN的中点Q的坐标为,化简得 直线AP的方程为,直线BP的方程为点P在准线上,即又M点在椭圆上,即 于是将、式代入式化简可得从而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