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吆喝》课堂实录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4769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吆喝》课堂实录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吆喝》课堂实录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吆喝》课堂实录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吆喝》课堂实录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吆喝课堂实录两则吆喝课堂实录1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王皓(该案例曾在2007年湖北省青年优质课竞赛中荣获教学和教案两项第一名)课前:课件展示北京的胡同,播放音乐。溯源引流、导入新课【师】(聊天口吻):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特色就俩字京味儿,可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整体感知、感受特色【师】课前同学

2、们已经做了初步的预习,现在,让我们再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并找出课文里提到的叫卖物品,看看这些物品涉及到哪些行业?(生放声朗读课文五六分钟)【师】你看到了哪些物品?(气氛稍紧张,生1、2站起来却答不出,说话结结巴巴)生3:烤红薯生4:青菜生5:从早到晚,主要有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百货行业、修理行业、馄饨、硬面饽饽等;从春到冬有小金鱼儿、蛤蟆骨朵儿应有尽有。【师】:这个同学很善于读书,发现了作者用时间线索串起了纷繁的吆喝。很善于归纳,发现了老北京的吆喝多,涉及的行业广,“百货行业与修理行业样样都有”。据老人们说,老北京有整整368种吆喝。北京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置办各种生活必需品。【师】

3、:文中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生:(齐说)吃的【师】是呀,关于北京特色小吃介绍的最多。据说,老北京仅小吃就有六百多种,现在也还有一百多种。有机会快到北京城去,也许以后再想吃到这种风味儿小吃就难了。4【师】: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生1:热闹的北京城。生2:繁华的北京城。生3:我看到了一幅老北京人生活的画面。看到了老北京人吃、穿、玩儿的情景。生4:我看到了一个个吆喝的生意人,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车,放声吆喝着。有过来买东西的人,就停下担子,热情地介绍商品。买东西的人走了,就又挑起担子,边吆喝边走远了。【师】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老北

4、京的清明上河图。同学们的感悟力想象力真强,初读课文,就读出了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其实,读吆喝就是读生活、读吆喝就是读风情。市井风情板书。 三读课文、三赏吆喝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师】现在,请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绪,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生1:“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师】说的我也想去吃一碗了。生2:“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师】儿话音读得真地道,儿话音可是检验北京话地不地道的试金石呢,这篇文章就

5、是用老北京的方言写老北京的吆喝。为什么让你流口水?生2: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师】嗯 ,口感也酥脆。生3:“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师】你从哪里看出了甜?生3:“蜜”写出了甜【师】除了甜还能读出什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生4:“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师】厉害!一个字就品出了味甜、汁多、个大。能不能试着读读,读出味甜,汁多,个大的味道来?(生试读、师点评、生再读)生5:“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

6、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师】不能不去买,烤白薯这么诱惑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诱惑。(齐读烤白薯这一段.)【师】“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同学们的重音用得真好,看样子,真是被诱惑了。生6:“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师】不同的吆喝人,方法不同,用词也不一样,课文还有一处也是说葫芦,老师觉得也很让人眼馋呢。生7:“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师】不错,这种感觉是从哪个字品出来的?生齐答:冰【师】那还有一个字呢?生:“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师】同学们还可以闭眼想想这冰塔儿般的形状。(生闭眼想)【师】其实大家

7、可以再胆大些,在老北京厂甸的葫芦儿,是这样吆喝的,葫芦扛串儿(讲解场景)看,这可真是老北京才有的特色风味儿,特色风情呀。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这些诱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读出来的,他们是生齐:唱出来的! 【师】可不,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他们还在声调上花了不少心思,文章多次提到“唱”出吆喝,他们是怎么唱的?生1、有的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师】音色音高的变化。生2、最起码也得像戏剧里半说半唱的道白【师】运用唱腔。生3、得力气足嗓子脆【师】这可真是一种本事。生4、合辙压韵。【师】诗般的韵律,音乐的美感。老

8、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等会儿我们来个吆喝串烧表演。生:(分组准备)【师】先吆喝抛砖引玉,馄饨喂开锅!生选吆喝,学吆喝,有的自创起了吆喝,气氛很活跃(其中一个学生的吆喝博得全场师生的鼓掌,掀起了课堂高潮)。【师】看来老北京城商贾云集啊,有武汉的、有西藏的、有重庆的、还有正宗北京人呢。有潜质。小吆喝中有大讲究,还真是趣味无穷呢,想不想欣赏一下原滋原味的北京吆喝?生:想【师】讲我们再来听听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一下京腔京韵的

9、魅力。(放PPT烤白薯)肠气回肠呀生:真象京剧(放PPT卖菜的。)【师】怎么样?和周杰伦有一比吧。(生点头笑,称是)【师】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 ,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此时在你听来,这吆喝是什么?生1: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体现北京人性格特点的艺术。生2:有老北京的京剧味,就象一首歌。【师】: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作者把它比作什么?生:比作声乐的艺术【师】品读吆喝,就是品读声乐艺术:声乐艺术板书 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师】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既不是明净雅居中舞文弄墨的专业作家,也不是璀灿灯光下引吭高歌的

10、表演艺术家,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呢?生:小商贩【师】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么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生1:从第4自然段可看出,他们从早到晚,非常辛苦生2:从第10段也可以看出来,那时北京冬天,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可这些人还是起一大早去卖东西,可见他们生活很艰辛。【师】:他们这么艰辛,收入怎么样?生:收入微薄。【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1:“两捆萝卜个大”一个大就是一个一个铜板。生2:“冰棍儿三分”一天五十根才一块五。【师】: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

11、载。同学们很善于品读文字。从一句吆喝词儿中,就读出了他们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读出了他们忙碌艰辛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板书三读、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师】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第六段这个特写镜头,走进吆喝人的心灵世界。这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一个人物,我们一齐朗读第六段,看看这个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一生举手强烈要求自己单独读.)【师】这位同学要单独读,行,你先单独读吧。生(用说书的口吻,娓娓道来,普通话字正腔圆,同学们自发掌声。)【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哦。同学们的掌声给了你最好的肯定。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把作家这种品评

12、式的介绍,朗读得很到位,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假如我们自己就是卖馄饨的,把这段文字当作自己的独白,又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呢?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我们再用独白的方式朗读一遍。(生读)【师】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吆喝人?生1:从“皮要薄,馅要大”可以看出一个老北京人的真诚实在。生2:还可以看出吆喝人的热情,把事情做得很好,尽管自己很辛苦,但是对顾客还是很真诚,很实在,所以,可以看出热情。生3: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生描绘吆喝人面带笑容热情招待顾客的场景)【师】:有的品评,有的描绘,同学们都读出了生意人的热情、质朴、诚信,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他们不失诚信,把吆喝声喊得那么嘹亮

13、动听,从中你还能读出什么?生1:对生活的热爱生2:面对生活的困难不低头生3:很乐观。【师】在这些底层生意人中,拥有这种质朴诚信热情乐观生活态度的决不只是一个人,你看卖柿人自得其乐,卖硬面饽饽的质朴厚道,就是生活没有着落的乞丐也能用一种轻松的自嘲来面对生活的困窘。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儿、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决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决不单单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作家萧乾曾这样说:“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他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师】:(课前音乐复现中,师边总结边板书)品读吆喝,我们不仅读出了市井风情、读出了声乐之美

14、,读出了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更读出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吆喝最动人的美丽,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人生境界 板书并勾画枝叶回归生活、内化理解【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也有许多象吆喝一样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样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百姓的智慧,反映了平凡人的生活,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北京有北京的吆喝,宜昌有宜昌的巴山舞、四川有四川的龙门阵我们的武汉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的文化名城,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的民俗?作为武汉人,你能发掘出这样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并从中读出我们武汉人的生

15、存状态和人生态度吗?大家议一议(分组讨论4、5分钟,师到各组点拔)生1:汤包、热干面、睡竹床。【师】这位同学一口气说了许多武汉的民俗风情,看样子,作为武汉人我们还是蛮自豪的,那从这些民俗中,我们读出了父辈祖辈们怎样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态度呢?读出了我们武汉人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呢?生2:汉绣、汉剧、码头号子,可以反映我们当时的文化,我们武汉人的智慧。生3:别人觉得我们武汉人不文明,其实我们很热情,很豪爽,比如天热我们睡竹床,打赤膊,这表现了我们武汉人的热情豪放。【师】:睡竹床、打赤膊,为什么就是热情豪放呢?生4:把街当成自己的家,把外人当亲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这就是武汉人的豪爽。【师】:人与人之间

16、日不设防,夜不闭户,足见民风淳朴,也能见其豪爽。生5:我觉得说武汉风俗得用武汉方言【师】呵呵,坚决支持!生5:(用武汉话)我们武汉是三大火炉之一,(学生从地理到历史,引名家篇章,从武汉人生存状态到武汉人性格特点,侃侃而谈,师适机追问,引出精彩。)不拘小节,热情豪爽,不怕困难,这就是我们武汉人。(生开始用方言,后时而普通话,时而方言,老师笑说这是为了照顾老师,怕老师听不懂)【师】铃声将起,我们的课堂讨论暂时就到这里。(生叹气遗憾)最后,请允许我把一首反映老武汉人生活场景的歌曲送给大家,让这歌声和萧乾的一声吆喝,带着我们走向生活,去了解和搜集这些正在消逝和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去接近和感受我们祖辈的

17、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并以此作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播放大武汉的热干面) 温度源于深度宜昌教研中心 李祖贵热闹的课不一定是有温度的课,有温度的课一定是有深度的课。王皓老师执教的吆喝,如一杯温过的小酒,有劲道,有热力,在师生自然的对话中,渐入佳境,让人回味。让我们在陌生的民俗文化中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整个课堂设计,由三大部分组成:整体感知,感受风情三读课文,三赏吆喝回归生活,内化理解。疏密有致,粗细结合。以读为线,层层剥笋感受风情,欣赏艺术,了解民生,触摸精神。处理得简洁而不失深刻。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者能够站在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对文本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和深层解读。吆喝是人教

18、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俗文化”中的第三篇文章。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显然,学吆喝不是学“吆喝”,而是要让深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关注民间文化,体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验热情与思考深度。从“吆喝”到“吆喝人”,从昨天到今天,从北京到武汉,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精髓吆喝是一种民俗艺术,这种民俗艺术不仅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而且折射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正是源于这样的深度,这堂课才没有上成喧嚣的“吆喝”。师生始终都在读吆喝,不仅读出了原汁原味的北京味儿,读出了作

19、者向我们表达的内心呼唤,而且读出了民俗形式的外衣下值得我们去传承的文化精髓底层人对待生活质朴热情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正是源于这种深度,教者才如此关注文本,深入语言,品读课文。品、演、读、想、说、评,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语言训练和个性体验中,润物细无声的感受着民俗的特性和人文的魅力。 正是源于这种深度,教者才选择了深入浅出的设问方式。开课第一问“课文里介绍的叫卖物品有哪些?”看似毫无意义,实则为“你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张本,从而引领学生打通地域与时间的隔膜,走进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城。“最让你流口水的是哪句吆喝?”一个简单的问题拎起的是对文字的品读。就这样,一步步

20、引导着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如饮佳酩般地领略着民俗文化的丰富意蕴。 正是源于这种深度,课堂才有了暖入心房的温度。整节课,学生从最初的不想说,到后来的我要说,甚至要用武汉话说,从最初的不肯读,到后来的我要读,直至要自己单独读。课堂好几次出现这种“意外” 的精彩。冰冻的课堂何以有了笑声,有了掌声,有了激动的演讲声?正是从街头吆喝到声乐艺术,从生存状态到精神境界的观照与感动,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移情体验,感同身受,才使得学生的思想能够站在精神生命和历史文化的高度来解读民俗这既是课堂的温度,也是心灵撞击的温度。从冰点到沸点的温度不正来自于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

21、吗?吆喝课堂实录2南京晓庄学院附中 华云【内容提要】:众所周知,放置时间越长的酒越香,教学技能越高的教师也越受人青睐,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年轻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经验,迅速成长起来呢?我认为是磨课。本文即通过作者一次磨课的经历,并作前后比较得出心得体会,与年轻教师共勉。吆喝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民俗的一篇课文。经过不断地磨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将第三次上课实录记录如下,其后是比较前两次试课分析得出的体会。(一)导入师: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生(齐):吆喝声。师:是呀,只可惜大家听到的是女生版。如今,作为民俗的吆喝声绝大

22、多数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北京人萧乾笔下的吆喝,也许它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吧。(板书)文题及作者。(二)初读课文师:默读课文,回答: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吆喝声?生1:第6节“馄饨喂开锅”、第7节“硬面饽饽”。生2:第11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生3:第12节“荷叶糕”、“荞麦皮”。生4:第10节“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生5:第11节“小玩意儿赛活的”、“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生6:第9节乞丐的乞讨声。第13节卖萝卜的和第14节卖冰棍的。师:基本上找得差不多了,那么作者是按照

23、什么样的顺序向读者一一介绍的?生1:有白天的。生(齐):不对,是早上的。(板书)生2:还有晚上的。(板书)生3:还有一年四季的。(板书)生4:有直接介绍卖什么东西的。师:那就是吆喝的内容。(板书)生5:还有从吆喝的声调及音韵节奏角度进行评价的。(板书)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呢?生(部分):书中有的小节前已归纳好了。师:这些部分之间又是用过渡句进行衔接的,大家能找到吗?生1:课文的第二小节。课文由洋人的欣赏器乐过渡到北京街头的叫卖声。生2:还有课文的第八小节开头第一句话。生3:文章第十小节和十一小节的开头第一句话都是过渡句。师:大家集体朗读这些过渡句。(学生朗读)师:作者将如此繁多复杂的吆喝声归类

24、介绍,并在有些部分开头用一总领句,每部分之间又用过渡句来贯穿,使得文章内容多而不乱。我们今后写类似的文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既然吆喝有内容、声调、音韵节奏,可见吆喝它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三)细读课文师:老北京城的吆喝有何特点? 生1: 用“就剩两挂啦”中的“就剩”突出已所剩无几了,吸引人快来买。当然对孩子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了。生2:引人发笑。主要是文中提到的两个乞丐的乞讨声,用低音吆喝。其中还有一个用了快板,显得很滑头。师:“葫芦儿冰塔儿”和“葫芦冰塔”有何区别?生3:这是儿化音,作者运用北京的方言来写吆喝,这样显得京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生4:在吆喝卖荞麦皮的时候,用了夸张的手法,说自己被吓

25、了个“马趴”,语言中透露出幽默。生5:“喝了蜜的大柿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说明柿子的甜。生6:“萝卜赛过梨”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萝卜的嫩。生7:有的很简洁的吆喝出要卖的东西,有的却很复杂。生8:有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韵的节奏变化。(四)品读吆喝 面对这样的吆喝,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呢?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朗读并分析。生1:喜欢。从第7节中“我更喜欢”一词可以看出。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喜欢的感情?(学生朗读,重音在“更喜欢”三个字上。)生2:怀念。第14节中:“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中“倒还剩”看出吆喝已渐渐离我们远去,怀念它,也流露出一种遗憾的心情。“倒还剩”要读得轻一些。(学生朗读)生3:

26、喜欢。“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手里那把钳形铁铉。”那是外国人喜欢的器乐。而“更值得一提”就突出自己喜欢声乐。师:朗读这一句。注意重读。(学生朗读)生4:第八小节写了作者觉得听话匣子很累,更讨厌的是胜利公司的商标,由此和文章的吆喝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吆喝的喜爱之情。师:很好,用了对比的手法,分析文章很仔细。集体朗读这一小节。(学生朗读)师:我找到一句“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有谁能分析一下呢?生5: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用一个“拆”字就是为了说明吆喝声很多,场面很热闹,小孩子是最喜欢热闹的了。师:一起朗读,读出感情。生6:第三小节中,“都不免

27、会佩服”中的“佩服”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那些会吆喝的人的佩服之情。生7:“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中“十分精彩”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吆喝的高度评价。生8:“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中的“热闹”就是生动形象的意思,也是对吆喝的夸赞。(五)说说吆喝师:现在吆喝大多已被广告所替代,你是如何看待的呢?生1:有的时候觉得很讨厌广告,没完没了的,有时候接连放几遍重复的,太没有意思了。而吆喝不是连着喊,中间还有间歇,有时觉得声音挺有意思的,就会等着再重复。生2:我还是比较喜欢广告,因为现在有的广告很含蓄,有时你不知道在宣传什么东西,等到最后你才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绝妙感觉,它的广告很有创意。生3:

28、吆喝声除了是要把东西卖出去,但里面更多的还有着文化气息,用一种或说或唱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广告有时运用了成语,但是却给人一种误导,总是出现错别字。生4:广告已经结合了视频等很多效果,让你有一种美的享受。(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吆喝,对吆喝这一民俗进行了分析 ,可以看出,吆喝作为民俗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它曾经带给我们的那些快乐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七)作业到当地民间调查访问,收集当地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写一篇文章。这是我第三次上课时的实录。我设计吆喝这篇课文的主要思路是: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分析吆喝体验作者感情拓展延伸。第一次试课时,我是用录音导入,结果录

29、音没有放出来,我就把后面一个环节学生搜集的吆喝声即体验吆喝提到前面来。第二步品读吆喝中用“我认为 最有趣,因为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学生找得不是很准确。接着分析作者的感情。第三步创作吆喝,由老师做示范。第四步教师小结。第五步作业。 分析缺点:课前课件准备不充分。学生没有找准确是因为事先没有预习课文,上课也没有给足时间看课文。因为是借的班级,学生也没有重视。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文本扣得不够深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肤浅,整堂课像活动课。很少朗读课文。优点:应变能力较强。设计较新颖,特别是教师起示范作用。第二次试课我用自己的方言吆喝直接导入。第二步品读吆喝中设计问题: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吆喝声?又是

30、通过一根怎样的线将纷纭复杂的吆喝声变得井然有序的?问题:作者面对这样的吆喝有何感情?第三步再听吆喝,体味这种感情。第四步小结课文。第五步作业。分析缺点:学生一开始没有听懂我用方言吆喝的声音,改为普通话可能会好一些。文本抓的不够多。问题和问题之间问得太突然。民俗点了出来,但是内容有点多了。优点:作业的设计和黑板板书相联系,也把这堂课学到的一个知识点运用了起来,并且能够联系写作。再听吆喝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绪回到那个时代,因为学生对吆喝声是比较陌生的,这样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经过三次的试讲,让我意识到上好一节课有多么的不容易,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教法。如何让学生喜欢听课,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

31、学好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能力有所提高,视野得到拓宽,这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就这三次的磨课,我谈一点体会:一堂课的开头导入很重要。作文好的开头被称为“凤头”,其实一堂课的开头也应是“凤头”,即要能够吸引住学生进入境界。因此在不断的磨课之后,改为由教师的吆喝进入本堂课。我认为教师应该有勇于“下水”的精神。平时我们只是布置给学生做,而自己很少动手,有些东西我们自己写起来都很生硬,更何况要求学生。况且这样既能把学生吸引住,也能打消他们在后面自己吆喝的不好意思的心理。开课不是为了热闹好看,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那么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抓文本,在此基础之上再跃出文本。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

32、能力,要有深度,还要多朗读。一堂课承载的东西不能太多,只能是一两点就足够了,否则学生没有能力去接受,一堂课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很肤浅。课堂中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对话,教学形式要多样。这样不仅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保持兴趣的时间也会加长,能力也能在互相合作、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一堂课既然有凤头就要有豹尾,拓展延伸的东西不能太多,而且这个内容应该是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延伸而延伸。其实第三次的课也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只有慢慢地磨才能达到完美。每一次的磨课都会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磨课中才能切准新课标要求,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上来,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