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时空定位主题线索1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开始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商西周是著名的青铜时代,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兼并战争和改革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影响至为深远。4由于秦朝统治者采用的“法治”思想过于死板苛刻,暴政不断,最终导致秦朝的迅速败亡。5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汉武帝罢黜百
2、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两汉史学、文学、医学、天文学、造纸术等科技成就突出,反映了两汉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资料,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1通过教材阅读,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通过教材及史料阅读,认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通过教材阅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探究西
3、周宗法制、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含义: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 万20 万年的北京人。(3)生产活动: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2新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 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2)含义: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3)生产活动: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4)文化特征:数量多、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5)文化遗存代表时间代表地点成就距今约700
4、05000年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来源:学科网ZXXK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3原始社会分期(1)原始人群。(2)母系氏族社会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生活: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生活: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
5、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1)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_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统治措施: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
6、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还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4)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三、商和西周1商朝(1)时间:约公元前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2)代表文化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国家结构: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4)疆域: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
7、,北至燕山。2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_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西周衰亡国人暴动:公元前841 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
8、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图解史1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别旧石器新石器2商朝的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礼器)释概念文明和文明的起源(1)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2)文明的起源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拓宽度西周的文明拉长度分封制的演变巧总结从文化到文明主题一
9、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成就材料一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学中第一个以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被称为中国生命力最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材料二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和女神庙。解读材料一中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前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材料二中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有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人类即将迈
10、入文明的门槛。问题(1)仰韶文化属于哪个历史时期?试从经济、政治角度概括仰韶文化的特征。(2)红山文化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列举该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和文化成就。结论(1)时期:新石器时代前期。特征:政治上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尚未出现贫富分化;经济上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种植粟等作物,已经掌握了家畜饲养等技术。(2)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成就: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新石器时代的成就(1)新石器前期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主要
11、成就a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b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 大量使用陶器; 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c社会发展程度:渔猎走向定居;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d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粟是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2)新石器晚期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突破(距今5000年左右)典型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文化(取代了此前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文化遗址分析(以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为例)a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b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
12、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c贵族墓葬分布在祭祀遗迹附近,每墓中心有石椁, 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社会分化加大,部落出现权贵阶层。文化遗址的启示 中华文明即将产生。主题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影响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
13、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横解读材料一说明了西周分封制的发展演变情况。史料中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三句话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说明分封制下诸侯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拥有较大的独立性。材料二描述了西周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特点。以省略号为界分
14、为两层。第一层主要阐述了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特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第二层主要阐述了宗法制的裙带作风和荫庇现象。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结论(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总之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
15、性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巫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构建史论要旨1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2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
16、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3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一、选择题1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
17、祭祀 D货币D由材料中“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可知“贝”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有关,货币既可用于商品交换,又是财富的象征,故D项正确;占卜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无关,故A项错误;饰品不能用于商品交换,故B项错误;祭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3“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C)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4西周通过分封制完成对国家的控制,分封的同姓贵族主要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异姓贵族主要分封
18、在边疆与戎狄接壤的地区。关于这种分封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异姓国燕国成为周北疆的屏障B同姓国宋国统治商朝遗民C同姓国齐国成为东方制夷堡垒D同姓国鲁国建设文化中心D燕国是王室召公奭及其后代的封国,故A项错误;宋国是殷商后代微子及其后代的封国,故B项错误;齐国是功臣姜尚及其后代的封国,故C项错误;鲁国是周公子伯禽及其后代的封国,故D项正确。5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19、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B材料中仅仅是对少数民族称为“戎”“夷”,不涉及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可知“戎”“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华夏族之间并未有此称呼,说明当时对华夏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对待,反映了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文明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的认同,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
20、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1)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与此有关的最早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2)李显曾被封为庐陵王,这类似于古代早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初衷与结果又是如何?(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解析该题实际上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据材料并结合商周政治的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答案(1)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制度:源于夏朝的王位继承制。原因: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不是母子关系,因而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
21、”。(2)制度:分封制度。初衷:维护西周王室的统治,巩固西周的疆域。结果:随着各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导致诸侯混战,分封制瓦解。(3)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课时作业(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1从下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是(C)A多元一体,多个中心B分布广泛,特征各异来源:学_科_网Z_X_X_KC多元一体,中原核心D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2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22、)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B材料“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是青铜技艺成熟的一种体现,故选B项;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该青铜器不能反映破坏了礼制,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周代“工商食官”,故D项错误。3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C根据材料“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
23、卜辞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可知甲骨文卜辞在商代末期淡化了“天神”的地位,强化了人的地位,故C项正确。4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周朝初年营建东都的直接原因是()A控制殷商遗民 B平定贵族叛乱C掌控东方财富 D扩大统治疆域A由材料“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结合已亡商朝的中心集中在洛阳附近可知,建东都的目的是加强对殷商遗民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贵族叛乱”的相关史实,B项错误;“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不能体现东方财富的
24、发展情况,C项错误;西周是在灭亡商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统治区域为西周所有,不能体现“疆域扩大”的效果,D项错误。5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其领土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由此可知分封制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C项正确。6“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下图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血缘关系是古代
25、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B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C儒家思想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延伸D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同构”,意即宗法家族其实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故D项正确。商周时期政治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但不适用于官僚政治出现后,A项错误;“家国同构”适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材料未提及经济基础,B项错误;宗法观念产生于商朝,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C项错误。7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
26、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A“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选A项;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
27、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得出武王伐纣,西周建立;根据材料一“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得出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的实施及宗法制的影响。第(2)问,分封制的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并结合所学得出分封制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答案(1)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2)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