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8+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学号: 09110001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系 别 经济与管理学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0901 姓 名 张三 指 导 教 师 2016年5月 8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以及行业特征、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然后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了分析,奠定了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分析与比较,分析和比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介绍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分析和研
2、究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刺激,主要涉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和收入来源。面对形势面临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改革的推动作用十分强烈,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一一的对策和意见给出了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经济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for commercial banks
3、, from reviewing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views on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on the influence of Commercial Bank of the literature, briefly introduce the Internet, financial,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the degree of fusion,
4、then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Internet Financia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flue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a, USA Internet financial situation,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5、.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xpansion basis,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Internet era, clear commercial banks and Internet financial competition, expound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on the banks of the stimulus, mainly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fi
6、nance of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status, management mode, service mode, management idea and the source of income etc.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ternet banking, financial impetus for change is very stro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easures,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for Int
7、ernet financial one one given the impact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summation related policy of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Keywords: Internet, commercial bank,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目 录一、绪论1二、文献
8、综述1(一)国外相关文件综述1(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2三、互联网金融概述3(一)互联网金融的三种形态3(二)互联网理财3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3五、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冲击4(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的冲击4(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冲击-“鲶鱼效应”5(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冲击5六、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对策6(一)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6(二)掘金大数据,进军互联网金融6(三)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7结 论7致 谢8参考文献9一、绪论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业在目前的现代金融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新兴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影
9、响不可小觑。传统金融和现代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发展虽然充斥着一定的矛盾,但未来金融业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合理融合二者的优势,利用新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为传统金融提供新鲜血液,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高效、科学、现代化发展。由此,研究本文的意义如下:第一,本文以研究当今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得出一定启发。在传统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和启示中总结有利因素,进而迫使传统商业银行改革创新,推动金融革新,以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很大。第二,传统商业银行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刺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向前探索,进而对新兴金融活动的创新活动起
10、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现代新生金融的有序发展在交易成本方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可行的,进而为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研究的理论意义很大。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件综述格林鲍姆&;海伍德(1986)认为,对金融的需求程度的人与社会资产量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增长点,积极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形成,导致出现了新的业务,如网上银行。格利肖(1960)中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的数量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行业,创新程度,放松金融监管的程度是在金融机构数量增长的直接结果,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监管的不作为,无形中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上升和监管问题日益明显。(2009)linet
11、al。klafft(2008)两个观点的学者的观点,对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网络银行的互联网信用风险,因为网上银行一般职业的分化,导致信贷风险高。在国外的互联网借贷相对较为完善,网络借贷公司将成立专门的贷款组,对贷款人做专业指导,以减少贷款违约情况。同时,借款人可获得的贷款担保部分通过联保网络,直接有效地降低贷款违约风险。戴维斯(2001)认为,通过提供过桥贷款的信息组织者通过,适应和调控市场资金的需求,是一种新型的中介模式。hengetal(2007)的观点是,增加当前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和流动性的需求直接导致了P2P互联网金融贷款快速增长。Hadlock (2002)和 James ,Denis
12、 (2003)和 Mihov 认为很多银行在审核客户申请的贷款时,会对客户公司的信用及其财务情况进行评定,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贷款的公司处于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信息不透明或者是不完善,银行为了防范于未然会刻意提高企业贷款的利率,加重贷款人的压力,许多贷款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这种高额利率;专业的网络贷款机构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为此类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多的贷款人通过网络贷款获得了优惠的贷款利率。Schenone(2004)、Freedman et al(2008)则专业研究P2P 模式,他们的观点认为P2P 模式的社会网络性优势是可以使贷款利率降低的,由此认为网络贷款比传统金融中介贷款成本更低,更容
13、易让贷款者接受。Chircu 和 Kauman (2000),Sunday Telegraph(2006)认为就贷款的时效性而言,网络贷款平台更快审核,而且利率相对更低,这两点足以吸引那些被银行遗忘的中小投资者。Rainer Bohme 和 Stefanie Potzsch(2010)则专业研究网络贷款中关于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国外许多网络贷款机构为了减少信用的风险,对那些无担保的贷款者硬性要求贷款人必须在三年以上未出现任何道德风险。(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行业属于新萌生的模式,其对金融业和银行业的重大影响在只是在近八个月显现,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相比国外少之
14、甚少,互联网金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其对银行业和监管的冲击特别大,由此产生的各类问题都受到了重视。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余额宝”的。甚至是目前“两会”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也不算少。由此看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被关注和被讨论的阶段,并没有进入系统的理论研究阶段。2014,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14)对网络银行的发展表示支持的态度,不仅不会取缔余额宝,也会提高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的平衡。不仅如此,易纲(2014)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也在“两会”2014日表示,对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创新的支持和容忍,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和防范
15、由此产生的市场风险。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由于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带来不同社会群体的风险评价。中国人民银行也表示,市场将继续逐步改变市场关注度。姚文平(2014)在互联网本身的许多方面,网络销售平台,银行、保险、银行、证券、金融、融资策略,监督并对未来的研究和世界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迅速做了系统分析,姚文平(2014)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实现网上银行将对刺激传统金融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积极推动作用,金融业尤其是银行和网上银行组建战略联盟。也就是说,这2个方面的战略联盟应该是互补的优势,以获得最大利益。要利用联盟的专长领域中的高竞争能力,增强身体的核心竞争力,使双方
16、共同发展联盟,总回报。谢平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认定为区别于当前金融模式中,银行模式和资本市场模式着两种模式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其中银行模式也可称为银行金模式;而资本市场模式是指类似于在上交所进行的股票交易式的,不经过第三方的直接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以上两者之外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它与银行模式、资本市场模式都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可借助互联网的媒介平台在存款人和借款方之间搭建起了直接联系、交易的平台。也正因此,互联网金融被谢平(2014)称为可与目前两种金融模式并列的第三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模式。三、互联网金融概述(一)互联网金融的三种形态在当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蓝图中,呈现出“三国鼎立”的
17、全胜发展模式,第一是出现诸如支付宝等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及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模式的情况;第二种趋势是出现如阿里小贷、P2P等模式的新型人人贷业务取代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模式;第三是出现如余额宝等模式的渠道创新互联网理财销售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传统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残酷。(二)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理财是指投资者或家庭通过互联网获取商家提供的理财服务和金融资讯的一种经济活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涌入了人们的视野,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理财通、零钱宝等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据专业数据统计,2013年6月上线的余额宝交易资金
18、已超过5000亿元。网络理财利用其自身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的特殊性占据着理财市场份额,制约着传统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业的迅速崛起,不少互联网公司渐渐从非金融领域向金融领域靠近。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在逐渐扩大的同时,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越来越难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而互联网金融正是这个时代和背景发展下的产物。2008年以来,我国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及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交易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其中,网络银行的交易额由2008年的285.4万亿元迅速
19、增加到了2014年的154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也由2009年的3万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3万亿元左右,期间虽由于市场渐趋饱和,增速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18.6%以上。P2P网络借贷的交易额则由1.5亿元快速增长到了3292亿元,期间增速甚至均达到了200%左右。以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基金合作形式于2013年6月5日上线的余额宝产品至2014年底,其用户则已达到了1.85亿户,总规模则达到了5789.36亿元。五、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冲击(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的冲击我国目前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利用其自身专业的金融知识、完备的理财技术及其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为客户提供给其所需要的专业金
20、融服务,利率差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性导致市场价格的不透明,国家政策上对商业银行的支持和保护使得其盈利方式和发展十分粗放。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迫使金融服务的目标群体发生变化,不少客户主动加入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价值标准渐渐改变,进而直接影响着金融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另一方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银行利用利率差盈利的机会减小,未来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和发展利率差以后的收入方式,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收入来源的巨大变革。第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关于借贷方面的活动直接影响着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率差收入。数据显示余额宝成立初期年收入超7%,其所得利润大概是活期
21、存款的10倍之多。互联网金融这方面的创新直接影响着活期存款参与者的减少,活期存款额下降,进而使得大量传统银行的客户向互联网金融靠近。这种影响对传统商业银行起到了震慑作用,如果一直忽视流向互联网金融的那部分客户,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互联网金融取代。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服务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减少,直接影响其收入。当前阿里巴巴集团对金融领域的涵盖已经覆盖了电子支付、小额信贷、保险及其担保等多元金融服务,包括基金代售、保险代售等传统银行在行的金融业务。这些严重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间收入。(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冲击-“鲶鱼效应”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如“鲶鱼”般直逼传统金融
22、转变经营方式。互联网以其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及其行为,充分发挥其在银行业成长中的“鲶鱼效应”,迫使商业银行进行改革,从全局出发,在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业务结构、服务水平、客户群体等多方面大力改革创新。传统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均被互联网金融影响着。因为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传统银行没有的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等优势。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小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经营行为和信誉度,而且可以借此建立数据资源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例如,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的信贷审核主要是依据投资者的网络交易和信用指标,用此作为参考评定和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信
23、息搜索平台了解贷款申请者是否有违约记录,不仅可以提高问题客户的违约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由此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及其个人贷款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有效超越传统模式的资源配置,使得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方面的创新模式直接削弱了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力。(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一向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客户基础是传统商业银行的命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企业客户数量迅速崛起,截至到201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5.65亿;网购人数1.93亿,随着互联网金融
24、模式的迅速膨胀,传统实体网点的优势逐渐被高效、便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互联网媒介所取代。在现今金融业务往来中,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是发挥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将日渐衰落。互联网企业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了有利的搜索平台,为资金信息充当中介,加速金融脱媒。以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只在寻找对象时才利用搜索平台,之后的交易过程都由双方自己完成。融资方对资金信息的了解为其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选择,使得融资方挑选资金给对方时更便捷有效。以支付角度看,资金供给方对资金需求方信息的全面了解使得双方信息透明度提高,对于融资方和供给方达成交易十分有利。另外,第三方支付系统已经可以为需要的客户
25、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如收付款、自动分账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这些服务以全新的支付形式替代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制约着传统商业银行资金中介的发展。六、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对策(一)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爆发式崛起,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通过转变经营方式,适应高科技发展态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劣,选择合适自己的发展路线,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独特、创新、高效模式。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应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兴模式和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既不是商业银行的
26、电子化,也不是商业银行的网络化。虽然目前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颇受关注,但从全局看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间短,资产规模小,市场交易额不高,没有获得银行业经营资质,进而短期内无法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致命性打击。也因为这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冲击,商业银行的领导人并不那么重视。所以,作为商业银行的高管,必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清醒的头脑,全面科学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改变一叶障目的恶性思维定势,突破目前现有的限制,发散思维勇于开拓新业务;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业务发展水平,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冲击带来的新格局,促进业务转型。而商业银行的高管,则要从
27、另一个高度进行系统整改,包括经营哲学、战略导向、管理理念、银行网点建设、业务操作方式等等,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传统认识,将互联网业务当作核心业务来开拓新用户。树立以客户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增强与客户的接触,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通过减少业务流程提高执行力,为客户提供满意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我国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高官已经走在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前沿。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通过多次调研向互联网金融创新讨教;中国银行在总行战略层面打破传统银行服务时间、地域和物理网点的限制,科学有效的提出建设“智慧银行”,通过对互联网方便、快捷等特点的再造,重新量体裁衣打造中国银行的业务
28、流程,着力发展线上业务。招商银行行长则强调“互联网金融威胁银行生存”,“银行转型关乎生死”。面对互联网金融大军的崛起,银行业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培养独特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二)掘金大数据,进军互联网金融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量的逐渐增多,传统的银行有了重要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快速支付,迫使传统商业银行的平衡功能弱化,客户相关信息难以获取。无法掌握的数据意味着消除,这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这说明,如果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必须把握信息流、数据来源、创新,形成一个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为平台的“大部队”生存下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销渠道,主要凭借无空间边
29、界、无时限、低运营成本等优势。银行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贡献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完善和便捷的支付平台为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同时,电子商务支付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因此电子商务已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数十家银行一直从事电子商务领域。(三)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在发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联盟关系时,商业银行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利弊得失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方式。在目前阶段,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合作的选择需谨慎,在分析自身与对方优势互补的前
30、提下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盟还是股本合资、非控股型参股还是协议联盟。第二,选择适合的联盟对手。联盟方直接决定着战略效果,因此很关键。对联盟方的选择要考虑联盟方的规模、所处的行业、关联关系、联盟方的信誉以及联盟方的经验等方面,慎重决策。第三,争取联盟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联盟中应担当主导地位,剔除一切不合理诉求及其行为。结 论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的引领和影响下,迅速崛起和发展,逐渐创造出更多快捷、简单、实惠的个性化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多样化特殊化需求。在当今发展前景下,因为各项法律法规及其技术的不完备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非法集资的
31、风险,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进行非法回笼资金的风险;2,欺诈及信用风险,政府监管缺失的漏洞使得互联网金融环境存在的风险;3,互联网金融公司自身的流动风险。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风险并没有影响互联网金融进军市场,带给客户的良好体验感,但却冲击着金融业和银行业,商业银行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得不改革。迫使商业银行改革的不良影响包括使商业银行面临经营理念的冲击、金融地位的冲击、服务模式的冲击、经营模式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的冲击。为应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和冲击,第一,商业银行尤其是银行的高管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其应对方式需加强;第二,商业银行应该在调整经
32、营战略的基础上,定制适合的战略方针,及其战略联盟的具体部署;第三,秉承“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开拓新业务、创新业务流程;第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蓬勃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需要监管部门科学高效的监管规范。希望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日益完善和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的为大众服务,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致 谢以上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时,也不忘教导我,为人做事要有认真和不怕麻烦的态度,敢于大胆的去尝试,从中去锻炼自己。
33、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宅心仁厚,治学严谨,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菲浅,毕将使我终生受用。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祝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事事开心!工作顺利!参考文献1 费晨曦,窦郁宏. 互联网金融的典范:ING DirectJ. 银行家. 2013(08) 2 刘亮. 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21) 3 李博,董亮.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 中国金融. 2013(10) 4 冯娟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 现代金融. 2013(04) 5 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6 杨新求. 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简析J. 知识经济. 2012(05) 7 苗晓宇. 网络P2P信贷风险与防范J. 甘肃金融. 2012(02) 8 吴晓光.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2) 9 田杰,陶建平. 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 2012(01) 10 莫易娴. 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