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囚绿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囚绿记》.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语文学案 31 高 二 年级 7、13 班 教师:孙琳 学生: 囚绿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从解读题目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 2、紧扣文本分析常春藤的特征,把握作者具体的情感。 3、体会抒情散文象征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顽强和自尊。【学习重难点】1、紧扣文本分析常春藤的特征,把握文章丰富的意蕴。 2、体会抒情散文象征的艺术手法【学习过程】作者介绍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
2、,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拘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课文学习:一、自学初探: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提示:从解读题目入手,找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 囚绿 二、 合作共探:(一)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 1、“囚绿”后,作者对绿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找出文段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点批注)。 思考:被囚的绿藤又是怎样的?其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处?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总结
3、归纳 在囚绿的日子里,绿藤所表现出的 (内在美)震撼了作者。 (二)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 本文写“常春藤”,那么,结合陆蠡的生平,请你谈谈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三、应用再探:感悟生命,探求人生启示 学习了本篇文章,你又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课文小结: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借 ,表现了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 。【课后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向一棵树鞠躬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
4、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
5、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
6、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
7、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3、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
8、理由。 (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题目。(7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小题1: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3分)小题2: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2、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 、示例(1)
9、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示例(2)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小题1:根深叶茂,高大粗壮。(2分)小题1: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分)诗词赏析主要有三个角度:内容意象鉴赏、思想主题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抓住意象特征,理解诗歌情感尤为关键。小题1:根深叶茂,高大粗壮。(2分)小题1: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分)诗词赏析主要有三个角度:内容意象鉴赏、思想主题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抓住意象特征,理解诗歌情感尤为关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