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体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体质.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细目一 体质的概念和构成1.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2.体质的构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3)心理状态的差异性。3.体质的特点(1)先天遗传性: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差异多样性:是体质学说研究的核心问题。(3)形神一体性:“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体质概念的基本特征之一。(4)群
2、类趋同性:同一种族或聚居在同一地域的人,因为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同,遗传背景和生存环境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从而使人群的体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形成了地域人群的不同体质特征,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呈现类似的特征。(5)相对稳定性:个体禀承于父母的遗传信息,使其在生命过程中遵循某种既定的内在规律,呈现出与亲代类似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在生命过程某个阶段的体质状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动态可变性: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又使得体质具有可变性。(7)连续可测性。(8)后天可调性
3、。细目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1)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脏腑经络的盛衰偏倾决定体质的差异。个体体质的差异必然以脏腑为中心,反映出构成身体诸要素的某些或全部的素质特征。(2)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精的多少优劣是体质差异的根本。2.影响体质的因素(1)先天禀赋(2)年龄因素(3)性别差异(4)饮食因素(5)劳逸所伤(6)情志因素(7)地理因素(8)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细目三 体质学说的应用1.体质与发病人体的体质是正气盛衰偏倾的反映。因此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
4、理。正气虚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正是正气盛衰偏倾的反映。2.体质与病因病机(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体质反映了机体自身生理范围内阴阳寒热的盛衰偏倾,这种偏倾性决定了个体的功能状态,因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不同,也就是选择性不同,正所谓“同气相求”。因此,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2)阐释病变的从化和传变: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由于体质的特殊性,不同的体质类型有其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可称之为“质势”。人体遭受致病因素的作用时,即在体内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而且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不同
5、的病变特点,这种病理演变趋势称之为“病势”。病势依附于质势,从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之为“质化”,亦即从化。3.体质与诊治(1)指导辨证: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证的类型。(2)指导治疗:区别体质特征而治:体质有阴阳、寒热、强弱之分。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体质偏阳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体质偏阴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体质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痰湿质者宜健脾芳香化湿忌阴柔滋补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 瘀血质者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体质强者耐受性强剂量宜大体质弱者耐受性差剂量宜小肥胖体质者多气血迟涩,对针刺反应迟钝进针宜深,刺激量宜大,多用温针艾灸瘦长体型者气血滑利,对针刺反应敏感进针宜浅,刺激量相应较小,少用温灸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4.体质与养生善于养生者,就要修身养性,形神共养,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调摄时就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