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导入的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导入的技巧.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课导入的技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功,是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中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语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好了,教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下面我介绍自己在历史教学中曾运用过的新课导入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位置,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复
2、习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各门学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历史课运用这种方法更有必要,可以让学生把历史年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迅速转入新内容的学习。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中或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单元之间。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在讲授新课时有针对性提问,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一是布置的预
3、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二是课堂上提问要紧扣课前布置的内容。3,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上来,就是设置一连串的问题、事件、人物等,师问生答,在一问一答中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如我在讲中国历史下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我将预习导入和谈话导入融合在一起,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了解“春秋五霸”几个人物,查找“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老马识途”等成语的来源和意义,课堂上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明白了春秋时期有哪几个霸主以及以上成语的出处与意义,效果很好。 4,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
4、,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这种方法在历史课教学中是可多用的。例如我在讲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也就是明朝第三个皇帝,他打着“靖难”的旗号,与当时的皇帝建文帝(即明惠帝,朱棣的侄儿)争夺皇位,大军攻入都城南京,只见宫中火光冲天,却不知建文帝的下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明惠帝究竟命归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同学们学习了这课后来进行大胆的猜测,明惠帝究竟魂归何处?又如我在讲伐无道,诛暴秦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合一课,了解了秦朝几个皇帝的残暴无情,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四年时间,就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秦始皇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
5、强大的封建帝国,但秦朝都城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如此的奇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我们还是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原因就是因为秦朝的统治残暴无情,赋税、徭役、兵役十分沉重,民不聊生,穷人、乞丐遍街,拐杖是乞丐的宝物,走路的帮手。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二,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言谈、演讲、表演、讲故事作为导入的手段 活泼可爱、善于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新课程的理念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谈话、演讲、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这样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 1,自由谈话式导入法
6、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对话或由值日干部、课代表等提出话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适宜教学科技、文化成果类课文。 2,演讲式导入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演讲历史故事或评析历史人物的方式导入新课,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说书艺人用说书的形式导入。例如我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让学生模仿说书艺人讲说岳传的故事片断;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我课前让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效果不错。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料、图片等导入新课 利用“班班通”、VCD、网上资料信息、图片以及影视剧片断等设备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直观
7、导入法 教师通过播放VCD、幻灯片、影视剧片断(主要是历史剧),或展示资料、图片等方式导入课文,更具有直观性,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教师的大段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我在教学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蒙古的兴起、明朝君权的加强等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秦始皇、汉武大帝、唐明皇、成吉思汗、传奇皇帝朱元璋等历史剧片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教学科技文化成就等课文时,我用网络中的资料、图片或文字介绍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知识,加深印象,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总之,历史课的导入也是知识性很强的一门学问和艺
8、术,同时,每一种方法也不是单一的,有时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相结合。要注意的是:(1)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导入;(2)导入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的问题;(3)导入要与课文有紧密的联系,不跑题;(4)导入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富有激情地投入学习,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更有自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常用的方法:1.背景故事导入。这是最常用的。2.现实事例导入。某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和科举中的策论就很相似。类似的事例可以作为导入。3.图片和视频导入。直接播放相关的
9、历史图片和视频,这个条件好的可以用。4.提问导入。可以问学生相关的问题,看看他们对该内容的了解。5.复习导入。延续上节课的内容,可以用。我一般就是这样的,想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来,希望前辈们能够多指点。历史课的结束技巧摘 要:中学历史课中的结束语和导入语同样重要。历史教师应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历史课结束语就能使历史课有虎头豹尾的良好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结束语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结束语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的总结,绝不是课
10、堂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总结出某种带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仅培养学生会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概括历史的能力,还能起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本人结合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历史课的结束技巧,供大家参考。一、归纳式总结新课结束之后,把全课内容作一概括的总结,这个总结最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是教师常用的总结方法。二、练习式总结在课堂的最后,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对需要强化和易混淆的知识,精心设计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和应用。三、启发式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
11、趣味性的问题,不做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一课结束时,我做了这样的处理: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做了不懈努力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的资产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最后的结果都失败了,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又会展开怎样的探索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纷纷预习下一节课“新文化运动”。四、延伸式总结这是一种开放的结束方式,教师可采用想象扩展、系统延伸及实
12、际生活迁移等方式来实施。一堂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课堂作为引导学生课外练习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讲完英国工业革命一课,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中国,那么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在课后讨论十分激烈,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对课的讨论并没有停止。五、意境化总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激发想象。例如,在讲完“长征”一课时,在课尾播放十送红军歌曲,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探索:井冈山的百姓为什么十送红军?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哪些
13、艰难险阻?这样,一堂课就在美好的情境中结束了。总之,一个精彩的结课,是锦上添花,催人振奋,使得课堂教学始终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反之,虎头蛇尾的结果,很难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使已经达到的教学效果付之东流。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多种技巧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绩,注重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建设和谐课堂,建设快乐课堂的根本要义所在。一、构建高效优
14、质课堂基本模式历史课教学的高效课堂有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高效课堂要求既是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又可根据教师情况和教学内容加以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到四个基本点: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班集体管理的关键;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要根据本班、本人实际进行个人自备;精编精选练习非常重要,杜绝照搬照用现成资料,使学生陷入“题海”之苦;教师间多学习,围绕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高效课堂有新知探究课、复习训练课、检测点评课三种课型。高效课堂有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测试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和有关纪律做了强调,要求各教研组、备课
15、组迅速将有关要求落实到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形成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管理特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特色。二、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的教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将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但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其应用对教师的教法选择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问题式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去应用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往往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花费过长的
16、时间,导致学生巩固和应用部分时间不够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独立自主学习是问题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让学生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现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也有种独立的要求,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和日益独立的过程。而新课程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的能力。传统的“一刀切一锅煮
17、”转变为独特性、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独立学习能力的转化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不同的基础进行分析,让每个人学习时都能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尤其是略读课文,我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学习、讨论,再进行小组指导,然后全班评议交流。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三、历史讲评课中应把握的基本原则(一)激励性原则。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不是共性的,所以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学
18、会了什么,并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以期学生处于爱学历史课的最佳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重点性原则。所谓重点就是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点讲评,切忌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找到错在哪里。(三)启发性原则。讲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答题中的实际,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恰当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认真的思考,获得知识和方法,对有创新的解题方法尤其加以肯定、表扬。四、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深入推进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徳、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五多”:多动脑、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多动手。开
19、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学的延伸,也是历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走出课堂教条式的教育,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大家彼此增进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发挥团队精神,可以把课堂教学搞得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是第二课堂活动最突出的优势。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每次的活动都兴趣盎然,每个学生都乐而忘返。要让学生们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超越,不能为兴趣而兴趣。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生存,成长为栋梁之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爱好和强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参加自己喜欢的强项,发现自己的特长。历史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培育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