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提升作业-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116中学侯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提升作业-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116中学侯影.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哈尔滨市第一一六中学 侯 影每个学校办学都要有每个学校的特点,而校本课程往往是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特点的,也是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的主要区别之一。开发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对学校很重要,对每一个教师的特色教学提功了依据,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在2009年,我送完这一届的毕业班后,就着手对我校物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我认为在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要了解学校的优点和缺点,还要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尽可能的发挥学校的优点。在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的挖掘教材,不断找出自身与学生的互通之处,使课堂能溶入学生中间,
2、真正的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从而能让校本课程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结合我自己这几年对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一、 校本课程的内容的选择由于我校的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使七年级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一个初步认识,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对一些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有所了解,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物理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物理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不时很好,所以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初中物理中的测量、声学、光学、热学、力学中的力和力与运动、电学中的电流和电路部分选入了我校的物理校本教材中。在这几部
3、分的内容上,我根据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即补充了更多的学习材料、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删减(对数量和教学要求进行缩减,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强调的侧面)、替换(将不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进行替换)、整合(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其它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并通过查找资料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再建),并且在课程的排列顺序上进行了调整。使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各部分内容都能有所了解和并有初步认识。以下就是我校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安排:目 录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章 奇妙的声世界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音 调4. 响度与音色5. 噪 声 第二章 神秘的物态变化1. 认识物态2. 温度的测量3. 熔
4、化和凝固 4. 汽化5. 液化6. 升华和凝华第三章 美丽的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第四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1.透镜2.凸透镜成像3.生活中的透镜4.眼睛与眼镜第五章 基本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2. 体积的测量3. 质量的测量第六章 力1. 力2. 怎样描述力3. 力的测量4. 重 力5. 力的合成第七章 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 性3. 二力平衡4. 摩擦力 第八章 电流和电路1. 电 荷2. 电 路3. 电路的连接4. 电 流5. 导体和绝缘体二、校本课程的结构在教材的结构上主要是如何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如何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键,并且如何对教学中
5、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1、 对于较难的教学内容或者活动,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时增加了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例如在第四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这一节中,原教材的安排是直接提出眼睛是一个活的照相机,然后观察自制的照相机,看它是怎样工作的。学生感到太突然,不易理解,形成难点。我在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图41 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1) 先是讨论交流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眼睛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讨论交流: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2)再进行观察思考眼球的构造,并与照相机的构造进行比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弄清了眼睛就是一个活的照相机,知道其构造以及成像特点,图42 眼
6、球的结构观察思考:观察人眼的构造(图42),你知道人眼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即凸透镜)?哪一部分相当于胶片(即光屏)?你的发现:人眼的 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3)对近视眼和远视眼进行校正。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图45),配戴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图46)。图45 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图46 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图47 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图48 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图47),配戴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图48)
7、。在进行充分的铺垫后,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2、对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或者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第二章第四节汽化这一节的校本课程设计中,除了教材原有的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以外,我还添加了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动手动脑:听说过“着火点”这个词吗?着火点时物质用不着靠近火焰就能自己着火的温度。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只要它的温度达到183,它就会自动燃烧起来。图44知道火焰的温度吗?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大约为600.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大约为400500. 那么,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如图44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在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8、。观察水是否能沸腾,纸锅是否会燃烧。如果纸锅不会燃烧,又是为什么呢?你的结论:水 沸腾,纸锅 燃烧。纸锅不燃烧的原因是: 。让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找出其产生原因。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还会提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三、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物理校本课程不是物理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就要不同于物理教材。既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所了解,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物理的神奇和学习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和延伸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动手动脑、你的结论、交流讨论、小资料、观察思考、你的发现、你知道吗等栏目。并且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
9、发现、结论等等填写进去。例如:(第三章美丽的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第四节 光的折射观察思考:观察图41和图4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图41 铅笔“断”了图42 钢笔“错位”了你的发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fraction)(图4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图43 光的折射现象动手动脑: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efraction angle)(图44)实验步骤:1.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比较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做以上实
10、验。2.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重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图44 光的折射光路3.把水换成玻璃砖,重做以上实验。你的结论: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 ;当光线从水、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讨论交流:1. 从岸上看水中的鱼为什么会比实际位置浅?(图45)2. 海市蜃楼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图46)图45 鱼儿变浅了图46 海市蜃楼图46 海市蜃楼的成因你知道吗光的颜色之谜
11、图47 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产生了色散(dispersion)(图47),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图48)。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图49)。图49 电视机画面的颜色图48 色光的三原色校本课程的“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中,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的需要编入了大段的阅读文字,在教学内容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阅读
12、并互相讨论,交流从中获得的信息,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为了避免以往教材的枯燥乏味,校本课程开发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示,利用图片形象的反映各种现象,利用图示形象的表达物理规律,直观的叙述物理过程、鲜明的表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弄清物理条件、过程,把握概念条件等。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开发校本课程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还只是处于尝试阶段,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顺序进行调整。教师在把握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也应关注知识与现代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教师各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钟启泉先生说过“每一次课程教材改革几乎都匆匆上马而又匆匆退出,缺乏研究的积累,缺乏理论的武装,缺乏实践的验证,缺乏必要的评估。可以说这是一种游击式经验型的课程改革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引起真正的课程变革。”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个长远的,持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