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角说课稿 陈红梅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说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操作法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
3、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思考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由点、线组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都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蕴涵新知识,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二)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从已有认识的图形上和物体上去找角.
4、然后动手做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1、让生用纸条动手折出一个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生观察结果: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生概括出角组成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直边所组成的。2、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4、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边看课件边做成一个活动角,再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
5、引导生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四)、全课总结: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对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 认识角教学设计 陈红梅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
6、学设备:三角尺、圆形纸、剪刀钟面、红领巾等。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新的平面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老朋友上,它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角)二、探究新知(一)找一找、指一指1、找角师:你能从身边的物体上找到角吗?师:那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是不是都是角呢?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认识角,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们看!(师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师:它们身上都藏着角,你能找到吗?看看谁是火眼晶晶?指明学生上台指一指,如果指到一个点上,马上追问:这里是一个角吗?三幅图逐个
7、找出,并板书师评: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藏在这些物体上的角给找出来了。(二)折一折、摸一摸1、折一折(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指角,谁来指出这个图形上的角?(这个图上没有角)?那你能不能用它折出一个角呢?比一比,看谁折的最漂亮?师:我们折的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2、摸一摸、师:请小朋友拿出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与同桌折的角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活动:先摸角,再比角。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追问:这个点叫什么?再指示折角:把上面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地
8、方叫做这个角的边,追问:叫做什么?师边叙述边画出角的两条边,并在在相应位置上板书:边我们把这个角也请出来,指示板书指生再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角,你能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学生指)师: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4、寻找身边的角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那你能不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一个角指一指它各部分的名称呢?5、判断:判断一下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师:为了方便,我们通常第用“”标出。记作:1,读作:角1。第二个角用“”标出,记作:2,读作:角2。第三个角也用“”标出,可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呢?如果还有更多的角呢?6、 请你标出下列图形的角(教师出示
9、)。(三)做一做1、做角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能从身边找到角,还能用纸折角正确地认识角,那你能不 能用老师为你准备的材料作出一个角来呢?活动一:1、拿出桌子上的活动角,在小组内活动活动你的角,看看这个角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师:做好后和你的同桌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师:老师这儿也做了个角,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玩一玩,我慢慢地把它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角越来越大)再慢慢地合上(角越来越小)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角有大有小,而且他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两边拉开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合起来就越来越小)2、比较角的大小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学生发现:角的大小
10、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两条边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判断一下两个角的大小 张口大小比较明显的,谁大?谁小?追问:为什么?张口大小不明显的,这时你还能一眼就看出A和B谁大谁小了吗?生猜测:A大,B大,一样大。师:再来看一遍。师边演示边说:我们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也是对齐的,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一样大。师:能不能说B的边长,B就大呢?观察老师这样做,边说边演示:把A的两边伸长,这时A变大了么?把它的两边缩短,A变小了吗?为什么?生:因为A两边的张口始终没变。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板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
11、关)追问:关键看什么?(角的两边张口变没变)三、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角,你都有哪些收获? 认识角教学反思 陈红梅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
12、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做角是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
13、,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认识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
14、,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
15、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说教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操作法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
16、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思考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方面:1、做数学。美国图书馆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
17、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几何王国”由点、线组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都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蕴涵新知识,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二)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 学 课 堂 网 而是让学生从已有认识的图形上和物体上去找角.然后动手做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 “角在图形上”我
18、做如下的设计:1、让生用纸条动手折出一个角,学生可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生观察结果和屏幕显示课件: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生概括出角组成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直边所组成的。2、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4、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边看课件边做成一个活动角,再随意扯
19、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利用课件出“示蓝角和红角”的故事区分大小的角,用重叠的方法通过操作和展示,引导生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四)、应用拓展1、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把它们标出来。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3、拓展:放大镜能放大角吗?(五)全课总结: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对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效果预测及教学反思:整堂课设计,我始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做、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