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个体研习体会.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6511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个体研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二次个体研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个体研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个体研习体会.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二阶段个体研习在第二次个体研读中,我仔细研读了王崧舟老师的一些经典著作,同时,又阅读了报刊和网上关于王崧舟老师的介绍和评论。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王崧舟讲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王崧舟讲语文中告诉我们:“一个语文老师,要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他的底蕴、他的境界、他的淡定和信念是最为根本的东西。”他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书教的是底蕴,底蕴则来自于书。”王老师认为,上课如果缺乏底蕴,就会经不起一点儿推敲。他在此举了一个例子,有些老师在讲解古诗时,语言非常流畅,也很自然,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细品之下就能发现,有些老师上课时一直紧紧围绕的是这首诗的语言,改学生认为更好的字。

2、但事实上,一首古诗,需要教的内容不止这些,还有诗人、朝代、诗歌的背景以及一些特殊字词所隐含的时代意义。王老师就借助泊船瓜洲一诗,举例把把诗中的“春风”与时代背景王安石被二度征召实行变法一事联系起来,得出“春风”的潜台词是“皇恩”,还举了李白、孟郊诗中的“春风”之意来解说。还有该诗中的“明月”意象,也具有其独特的意蕴。学习名师,反思自己,底蕴从何处来?用王崧舟老师的话就是“读行天下,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语文老师不读书,就像砍柴不磨刀一个样。如果你平时不读书,你怎么能知道这些底蕴?你怎么能了解这些文化内涵?这些“经过历史沉淀、传承之后形成的文化”?如果你仅仅是泛泛的讲将这首诗的意思、语言等教给学生,你的课堂可以活跃,但活跃之后却是无所思。而小小的一字一词,在王老师眼里,似乎都蕴藏着深厚的内蕴,都可以挖掘出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虽然,我们上语文课不只是诗歌,还有其它的内容,可每一项内容都有可能浸润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需要你去挖掘,然后阐述给学生。此时,书就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最后,我引用王崧舟老师的话来总结我的体会: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理想和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实践和反思。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最终归结在一起,思考的都是人与语文的关系。说到底,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语文的关系,语文教育的春天才能最终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